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孙的意思是,将这些人,都往大明之外迁移过去?”
朱元璋沉吟问道。
朱英点头回道:“自是如此。”
“不管是安南,亦或是高丽,甚至是未来的倭国,这些地方旳土人,都需要去教化。”
“不管是江南地区,亦或是犯罪违法的读书人,孙儿觉得都应该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且往后藩王去大明之外就藩,身边也需要文人和商人的辅助,让他们好生去打理藩国,在孙儿看来也算是他们没有白读圣贤书了。”
“对于我大明的名声,也是个不错的宣传。”
流放之刑,自古有之,朱元璋从大孙这里听到的,是加大流放的人口。
心下琢磨一番后,朱元璋还是感觉不错。
首先就是距离问题,不同于之前迁移,还能装成流民跑回去,这出了大明疆域,可就没那么容易回来了。
随便都是上千里的路程,不是说靠着沿路乞讨就能回归的。
“名声啥的,咱也不在乎,不过大孙的这个法子,倒是给了许多人一条活路,也罢,就依大孙的,除了些罪大恶极者,便统统改为流放吧。”
对于大孙的这个提议,朱元璋没有太大的感觉,直接就应了下来。
唯有朱英知道,当这么一个就膳时定下的决策,将会对往后的大明,乃至于整个世界,要形成多么大的影响。
这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输出,最主要的,便就是以读书人为主这些人,将会在大明之外发挥出很难估计的影响。
对于朱英心中的文化输出路线,是一个重要的伏笔。
......
建立治安署,治安厅,治安司的政策,分走了知县,知州,知府手中最为重要的武装权。
朝廷上,面对朱元璋下达的谕旨,没有任何人敢违抗。
但暗地里,很多官员,文人,对此心有抵制。
苏州城。
这里曾经可谓是大明最为繁荣的地方,但现在,却显得有些衰败了。
经历过‘洪武驱散’后,苏州城内很多大族,直接整族都被迁移出去。
便是苏州最繁华的阊门,现在比之以往,也显得冷清了许多。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比大明其他地区来说,苏州依旧繁华。
苏州知府衙内。
知府杨幼文,同知宋信,通判徐震三人,共聚一堂。
大伙都是去年,洪武二十四年左右上任,也算是同期。
其中杨幼文,是从京师工部司务调任过来。
之前是从九品,到现在的正四品,杨幼文可算是一步登天了。
这也是因为苏州的特殊。
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因为苏州知府这个职位,过来就任的,基本上十个有八个都死了,剩下两个,一个流放,一个降职。
在此前二十年间,苏州知府,已经换了二十八人。
相对来说就是大明刚开国那会换得多一点,例如洪武四年,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有四人被相继换下。
要知道,这可是得加上路上赶路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四任知府,平均每个人,包括算入走马上任在内,平均每人也就干了三月。
四人中,三人赐死,一人降为知县。
所以才会出现杨幼文这样的情况。
杨幼文前一任的知府王观,倒是从十九年干到了二十四年,足足干了五年。
这和王观的出身有关系,毕竟是科举的举人。
现在多数的官职,还是以举荐的形式,相对来说和通过科举的官员,朱元璋要重视很多。
不过可能也是遭到了当地大户的腐蚀,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
从去年干到今年,现在的杨幼文早就心惊胆战了,梦里时常惊醒,突然有锦衣卫降临,将其逮赴京师。
“杨大人,你说朝廷这个命令是啥意思,要在咱们苏州城里开一个治安厅,这不是相当于分了大人您的兵权嘛。”
“这些个人,据说还都是从军里出来的,往后咱们苏州城,一州七县,缉捕之权皆由其掌控了。”
同知宋信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
作为同知,他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现在治安厅一过来,捕盗分了出去,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关键是连着麾下大部分衙役,也都被直接分走了。
这底下没人,这年头办事哪有什么好办的,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的事务,他作为同知,必须要跟其协商着来。
这其实还是算不得大事。
最大事在于,治安厅的指挥使,属于从四品,仅比知府小半品不说,还不属于知府管辖。
其上官,是对应布政司的治安司。
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是,苏州府不再是知府一家独大,武装力量被彻底分走。
知府再也没有了抓人的权力,想要抓谁,必须通过治安厅,且抓与不抓,也不是知府说了算,是治安厅的指挥使说了算。
这些,就是朝廷下达文书上,关于治安厅职权的内容。
杨幼文看了一眼宋信,他很清楚,和自己不同,宋信是举荐过来的,而且暗地里跟苏州的一些大户,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
今天的这次三人碰头,也是宋信提出来,并且发起的。
这话一出,杨幼文就明白,这是要挑拨自己和新出来的治安厅作对。
“依照宋同知的意思,咱们应该是怎么办呢,这可是陛下的谕旨确定的,若是抵抗,往后可没好日子过。”
“哦,可能连日子都没得过了,宋同知这般是否要跟陛下对着干呢。”
杨幼文没有说话,在另一边的通判徐震,毫不忌讳的直接说道。
很显然,徐震是跟杨幼文的,不然单凭杨幼文一人,还真不能跟苏州的这些大户对着干。
毕竟,就是衙门的那些衙役,基本上都是苏州本地人,有些政令下去,下面的人会不会照着做,可就不知道了。
且由于苏州知府换得太快,很少有知府能够扶持起相应的对抗势力,还没来得及有所动作,就已经被拉下马了。
宋信听到这话,立刻说道:“陛下的意思,我等自然是不敢违背的,不过那些丘八,一个个大字不识,懂什么缉捕抓盗。”
“照我看来,即便是治安厅,也得依托着知府大人,才能把事情办得圆满,不然咱们苏州的老百姓,可不见得会搭理他们。”
“知府大人觉得下官这话,是不是这个理呢。”
宋信有着苏州大户撑... -->>
“大孙的意思是,将这些人,都往大明之外迁移过去?”
朱元璋沉吟问道。
朱英点头回道:“自是如此。”
“不管是安南,亦或是高丽,甚至是未来的倭国,这些地方旳土人,都需要去教化。”
“不管是江南地区,亦或是犯罪违法的读书人,孙儿觉得都应该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且往后藩王去大明之外就藩,身边也需要文人和商人的辅助,让他们好生去打理藩国,在孙儿看来也算是他们没有白读圣贤书了。”
“对于我大明的名声,也是个不错的宣传。”
流放之刑,自古有之,朱元璋从大孙这里听到的,是加大流放的人口。
心下琢磨一番后,朱元璋还是感觉不错。
首先就是距离问题,不同于之前迁移,还能装成流民跑回去,这出了大明疆域,可就没那么容易回来了。
随便都是上千里的路程,不是说靠着沿路乞讨就能回归的。
“名声啥的,咱也不在乎,不过大孙的这个法子,倒是给了许多人一条活路,也罢,就依大孙的,除了些罪大恶极者,便统统改为流放吧。”
对于大孙的这个提议,朱元璋没有太大的感觉,直接就应了下来。
唯有朱英知道,当这么一个就膳时定下的决策,将会对往后的大明,乃至于整个世界,要形成多么大的影响。
这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输出,最主要的,便就是以读书人为主这些人,将会在大明之外发挥出很难估计的影响。
对于朱英心中的文化输出路线,是一个重要的伏笔。
......
建立治安署,治安厅,治安司的政策,分走了知县,知州,知府手中最为重要的武装权。
朝廷上,面对朱元璋下达的谕旨,没有任何人敢违抗。
但暗地里,很多官员,文人,对此心有抵制。
苏州城。
这里曾经可谓是大明最为繁荣的地方,但现在,却显得有些衰败了。
经历过‘洪武驱散’后,苏州城内很多大族,直接整族都被迁移出去。
便是苏州最繁华的阊门,现在比之以往,也显得冷清了许多。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比大明其他地区来说,苏州依旧繁华。
苏州知府衙内。
知府杨幼文,同知宋信,通判徐震三人,共聚一堂。
大伙都是去年,洪武二十四年左右上任,也算是同期。
其中杨幼文,是从京师工部司务调任过来。
之前是从九品,到现在的正四品,杨幼文可算是一步登天了。
这也是因为苏州的特殊。
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因为苏州知府这个职位,过来就任的,基本上十个有八个都死了,剩下两个,一个流放,一个降职。
在此前二十年间,苏州知府,已经换了二十八人。
相对来说就是大明刚开国那会换得多一点,例如洪武四年,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有四人被相继换下。
要知道,这可是得加上路上赶路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四任知府,平均每个人,包括算入走马上任在内,平均每人也就干了三月。
四人中,三人赐死,一人降为知县。
所以才会出现杨幼文这样的情况。
杨幼文前一任的知府王观,倒是从十九年干到了二十四年,足足干了五年。
这和王观的出身有关系,毕竟是科举的举人。
现在多数的官职,还是以举荐的形式,相对来说和通过科举的官员,朱元璋要重视很多。
不过可能也是遭到了当地大户的腐蚀,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
从去年干到今年,现在的杨幼文早就心惊胆战了,梦里时常惊醒,突然有锦衣卫降临,将其逮赴京师。
“杨大人,你说朝廷这个命令是啥意思,要在咱们苏州城里开一个治安厅,这不是相当于分了大人您的兵权嘛。”
“这些个人,据说还都是从军里出来的,往后咱们苏州城,一州七县,缉捕之权皆由其掌控了。”
同知宋信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
作为同知,他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现在治安厅一过来,捕盗分了出去,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关键是连着麾下大部分衙役,也都被直接分走了。
这底下没人,这年头办事哪有什么好办的,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的事务,他作为同知,必须要跟其协商着来。
这其实还是算不得大事。
最大事在于,治安厅的指挥使,属于从四品,仅比知府小半品不说,还不属于知府管辖。
其上官,是对应布政司的治安司。
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是,苏州府不再是知府一家独大,武装力量被彻底分走。
知府再也没有了抓人的权力,想要抓谁,必须通过治安厅,且抓与不抓,也不是知府说了算,是治安厅的指挥使说了算。
这些,就是朝廷下达文书上,关于治安厅职权的内容。
杨幼文看了一眼宋信,他很清楚,和自己不同,宋信是举荐过来的,而且暗地里跟苏州的一些大户,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
今天的这次三人碰头,也是宋信提出来,并且发起的。
这话一出,杨幼文就明白,这是要挑拨自己和新出来的治安厅作对。
“依照宋同知的意思,咱们应该是怎么办呢,这可是陛下的谕旨确定的,若是抵抗,往后可没好日子过。”
“哦,可能连日子都没得过了,宋同知这般是否要跟陛下对着干呢。”
杨幼文没有说话,在另一边的通判徐震,毫不忌讳的直接说道。
很显然,徐震是跟杨幼文的,不然单凭杨幼文一人,还真不能跟苏州的这些大户对着干。
毕竟,就是衙门的那些衙役,基本上都是苏州本地人,有些政令下去,下面的人会不会照着做,可就不知道了。
且由于苏州知府换得太快,很少有知府能够扶持起相应的对抗势力,还没来得及有所动作,就已经被拉下马了。
宋信听到这话,立刻说道:“陛下的意思,我等自然是不敢违背的,不过那些丘八,一个个大字不识,懂什么缉捕抓盗。”
“照我看来,即便是治安厅,也得依托着知府大人,才能把事情办得圆满,不然咱们苏州的老百姓,可不见得会搭理他们。”
“知府大人觉得下官这话,是不是这个理呢。”
宋信有着苏州大户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