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主,对于朱英来说,或许对于朱元璋以及整个大明来说,都是很头疼的角色。
虽说不像是世家那样根深蒂固,但发展的时间长了,就会逐渐演变成世家。
明初旳地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代地主,祖上数代元朝流民,流民,本就是元朝时期的特产了。
还有一种,就是江南地区的地主。
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并非是把整个大明疆域都打了一遍,很多地方其实并没有被起义推翻。
这个重点地区,就是江南。
江南最初是属于张士诚的地盘,哪怕是现在洪武二十五年了,江南的很多地主豪绅,心中对于张士诚依旧是念念不忘。
朱元璋对于江南地区,一直都是非常的忌惮,这些从官员的贪污,处死,流放上可以看出。
基本上江南地区的官员,在有犯罪的情况下,朱元璋看到后,下意识的都会罪加一等。
在立下功劳的分配上,也是同样会下降许多。
比如刘基刘伯温,浙江人士。
朱元璋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可见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功劳,是相当大的。
但因为刘伯温江南籍贯的问题,在大封功臣的时候,相当于后勤主管的李善长封为一等公爵。
名气,名望,功劳更多的刘基,却是封为三等伯爵。
刘伯温只是一个缩影,更多的江南籍贯的官员,基本上全是这个情况,无一例外。
齐泰走后,朱英从书柜上,拿出一本册子翻看。
这本册子,是上次老爷子跟他聊过后,交给他的。
这里面记载着的是,关于所有大明地主的情况。
和其他的册子不同,这里面不仅记载了所有地主的名称,还有一个很详细的统计数据。
便就是大明现如今,拥有七百亩田地以上的地主,为一万四千三百四十一户。
这是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
随手翻开几页,可以看到还有许多划痕,那些被划掉名字的,就是已经被老爷子处理掉的地主。
可以看出,处理掉的地主,八成都是标注着江南籍贯。
“看来爷爷对于地主们的提防,早就有了,难怪在我聊起关于土改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惊讶。”
“或许在最初的时候,爷爷就已经知道地主阶级的危害,所以不断的在抑制地主。”
“江南,好一个江南税赋甲天下,看来这么多年的重税下来,江南始终是大明的一根刺。”
“必须要想办法,把这根刺给拔除干净。”
朱英很清楚,现在大明全国,江南就是税赋最重的地方,可以说是承担了大明半数税收。
那些被干倒的地主,他们的田地,都成了官田,然后分给普通百姓。
或许有人会奇怪,这么针对江南,为什么在大明农民起义造反的队伍里,反而江南是最少的。
甚至大部分江南地区,都没有造反的案例。
难道这些江南地主们,就不会联合起来吗?
嘿,能吃饱,谁有心思造反呀。
想要造反,最大的主力军,可不是地主,而是那些一穷二白的黔首。
江南这等鱼米之乡,大明粮仓。
地主喊一声造反,根本就没人搭理,人还没聚集呢,官府就已经过来围剿了,根本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敢如此针对江南地区。
当然,重点照顾的对象,都是在地主身上。
像是前面的洪武三大案,迁移南方富户,降低了江南才子在科举考试中的录取比例,限制江南人入朝为官,尤其是户部,是坚决不让任何带着江南籍贯的进入。
只是,即便是如此,册子上的一万四千多拥有七百亩以上田地的地主们,还有八成来源于江南。
“爷爷的村人自治法子虽好,但对于江南,还是不够用,只有把治安署开便江南地区,狠抓,硬抓,才能慢慢的根除。”
“爷爷是很有先见之明,可惜还是干得不够彻底,后世的子孙不顶用呀,没有延续一直打压江南的政策,给他们开放了。”
“若是按照现在的法子,贯彻打压江南地区,大明至少可再续百年国祚。”
朱英有些感叹着,同时眼神中散发出冷光。
或许很多人对于江南好像没太大的感觉,但若是知道,明末时期政治联盟的东林党,就是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官员。
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等。
而所谓的东林党争,是东林党和大明全国的朋党之争,同时还跟阉党争。
足可见东林党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什么层次。
大明,作为历史朝代中,白银相对最充裕的王朝,最后灭于银荒。
钱去了哪里?
在东林党人的手里。
明末,东林党执政。
大地主不得征税,因为那是东林党人的产业。
矿业不得征税,因为那是东林党人的产业。
商业不得征税,因为那是东林党人的产业。
文贵武轻,富裕的东林党欠下九边兵镇多少年的饷银?
就像是一个循环,明初朱元璋对江南地区多么狠,在明末的时候,就全部被报复了回来。
江南很富,关键他富不在于百姓,而是大量的土地兼并产生的繁荣景象。
大多数百姓,早就沦为了地主家佃户,或是长短工。
“看来,得去江南走一趟了,商会在那边,除了雪花盐收益极大,其他方面都被限制得很严重,这样,可不行。”
......
朱英对于齐泰的安排,传递到朱元璋这里。
朱元璋大笔一挥,齐泰钦差大臣的名义,就直接定下来了。
目前对于大孙下达的安排,基本上在朱元璋这里,都是直接通过。
此时,有官宦前来禀告,关于老兵退役的第一批名单,已经由兵部联合五军都督府上报过来。
“咱不是说过了,这些事情,直接传到咱大孙那里去吗。”
朱元璋皱眉说道。
这让过来传递的官宦惶恐不安。
“行了,便就放在这里把,眼下也是到了晚膳的时候,将大孙叫来,共同用膳。”朱元璋吩咐道。
“臣遵旨。”一旁的刘和领命,然后退下,就往坤宁宫过去。
在坤宁宫的朱英,这个点正准备出门,去一趟火药司。
他要看看最近的火绳枪发展得如何了,凑够三千数目,朱英就准备开始投入操练中去。
打造大明,乃至世界第一火铳兵营。
这时,刘和过来,传话道:“殿下,陛下那边教你殿下一同去用晚膳呢。还请殿下随我出发。”
朱英问道:“爷爷找我?可是有什么事情。”
刘和躬身回道:“回禀殿下,方才有官宦呈报关于老兵退役的名单册子,陛下应该就是这件事,想要跟殿下商议。”
朱英闻言点点头,便就随同刘和出发去华盖殿。
华盖殿中,朱元璋见到大孙过来,笑呵呵的问道:“最近咱整个人呀,都感觉胖了一圈,主要还是大孙带过来的这些厨子们,做的膳食味道过于鲜美。”
“每次就膳,咱都把肚子给吃撑了,米饭都要多盛一碗。”
朱英闻言,看着桌面上的十几个荤菜,不由说道:“爷爷最近吃的过于油腻了一些,这样对身体可不好。”
“肉食这块,可以多吃鱼肉,最近厨子们研制的水煮鱼片倒是很不错... -->>
地主,对于朱英来说,或许对于朱元璋以及整个大明来说,都是很头疼的角色。
虽说不像是世家那样根深蒂固,但发展的时间长了,就会逐渐演变成世家。
明初旳地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代地主,祖上数代元朝流民,流民,本就是元朝时期的特产了。
还有一种,就是江南地区的地主。
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并非是把整个大明疆域都打了一遍,很多地方其实并没有被起义推翻。
这个重点地区,就是江南。
江南最初是属于张士诚的地盘,哪怕是现在洪武二十五年了,江南的很多地主豪绅,心中对于张士诚依旧是念念不忘。
朱元璋对于江南地区,一直都是非常的忌惮,这些从官员的贪污,处死,流放上可以看出。
基本上江南地区的官员,在有犯罪的情况下,朱元璋看到后,下意识的都会罪加一等。
在立下功劳的分配上,也是同样会下降许多。
比如刘基刘伯温,浙江人士。
朱元璋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可见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功劳,是相当大的。
但因为刘伯温江南籍贯的问题,在大封功臣的时候,相当于后勤主管的李善长封为一等公爵。
名气,名望,功劳更多的刘基,却是封为三等伯爵。
刘伯温只是一个缩影,更多的江南籍贯的官员,基本上全是这个情况,无一例外。
齐泰走后,朱英从书柜上,拿出一本册子翻看。
这本册子,是上次老爷子跟他聊过后,交给他的。
这里面记载着的是,关于所有大明地主的情况。
和其他的册子不同,这里面不仅记载了所有地主的名称,还有一个很详细的统计数据。
便就是大明现如今,拥有七百亩田地以上的地主,为一万四千三百四十一户。
这是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
随手翻开几页,可以看到还有许多划痕,那些被划掉名字的,就是已经被老爷子处理掉的地主。
可以看出,处理掉的地主,八成都是标注着江南籍贯。
“看来爷爷对于地主们的提防,早就有了,难怪在我聊起关于土改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惊讶。”
“或许在最初的时候,爷爷就已经知道地主阶级的危害,所以不断的在抑制地主。”
“江南,好一个江南税赋甲天下,看来这么多年的重税下来,江南始终是大明的一根刺。”
“必须要想办法,把这根刺给拔除干净。”
朱英很清楚,现在大明全国,江南就是税赋最重的地方,可以说是承担了大明半数税收。
那些被干倒的地主,他们的田地,都成了官田,然后分给普通百姓。
或许有人会奇怪,这么针对江南,为什么在大明农民起义造反的队伍里,反而江南是最少的。
甚至大部分江南地区,都没有造反的案例。
难道这些江南地主们,就不会联合起来吗?
嘿,能吃饱,谁有心思造反呀。
想要造反,最大的主力军,可不是地主,而是那些一穷二白的黔首。
江南这等鱼米之乡,大明粮仓。
地主喊一声造反,根本就没人搭理,人还没聚集呢,官府就已经过来围剿了,根本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敢如此针对江南地区。
当然,重点照顾的对象,都是在地主身上。
像是前面的洪武三大案,迁移南方富户,降低了江南才子在科举考试中的录取比例,限制江南人入朝为官,尤其是户部,是坚决不让任何带着江南籍贯的进入。
只是,即便是如此,册子上的一万四千多拥有七百亩以上田地的地主们,还有八成来源于江南。
“爷爷的村人自治法子虽好,但对于江南,还是不够用,只有把治安署开便江南地区,狠抓,硬抓,才能慢慢的根除。”
“爷爷是很有先见之明,可惜还是干得不够彻底,后世的子孙不顶用呀,没有延续一直打压江南的政策,给他们开放了。”
“若是按照现在的法子,贯彻打压江南地区,大明至少可再续百年国祚。”
朱英有些感叹着,同时眼神中散发出冷光。
或许很多人对于江南好像没太大的感觉,但若是知道,明末时期政治联盟的东林党,就是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官员。
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等。
而所谓的东林党争,是东林党和大明全国的朋党之争,同时还跟阉党争。
足可见东林党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什么层次。
大明,作为历史朝代中,白银相对最充裕的王朝,最后灭于银荒。
钱去了哪里?
在东林党人的手里。
明末,东林党执政。
大地主不得征税,因为那是东林党人的产业。
矿业不得征税,因为那是东林党人的产业。
商业不得征税,因为那是东林党人的产业。
文贵武轻,富裕的东林党欠下九边兵镇多少年的饷银?
就像是一个循环,明初朱元璋对江南地区多么狠,在明末的时候,就全部被报复了回来。
江南很富,关键他富不在于百姓,而是大量的土地兼并产生的繁荣景象。
大多数百姓,早就沦为了地主家佃户,或是长短工。
“看来,得去江南走一趟了,商会在那边,除了雪花盐收益极大,其他方面都被限制得很严重,这样,可不行。”
......
朱英对于齐泰的安排,传递到朱元璋这里。
朱元璋大笔一挥,齐泰钦差大臣的名义,就直接定下来了。
目前对于大孙下达的安排,基本上在朱元璋这里,都是直接通过。
此时,有官宦前来禀告,关于老兵退役的第一批名单,已经由兵部联合五军都督府上报过来。
“咱不是说过了,这些事情,直接传到咱大孙那里去吗。”
朱元璋皱眉说道。
这让过来传递的官宦惶恐不安。
“行了,便就放在这里把,眼下也是到了晚膳的时候,将大孙叫来,共同用膳。”朱元璋吩咐道。
“臣遵旨。”一旁的刘和领命,然后退下,就往坤宁宫过去。
在坤宁宫的朱英,这个点正准备出门,去一趟火药司。
他要看看最近的火绳枪发展得如何了,凑够三千数目,朱英就准备开始投入操练中去。
打造大明,乃至世界第一火铳兵营。
这时,刘和过来,传话道:“殿下,陛下那边教你殿下一同去用晚膳呢。还请殿下随我出发。”
朱英问道:“爷爷找我?可是有什么事情。”
刘和躬身回道:“回禀殿下,方才有官宦呈报关于老兵退役的名单册子,陛下应该就是这件事,想要跟殿下商议。”
朱英闻言点点头,便就随同刘和出发去华盖殿。
华盖殿中,朱元璋见到大孙过来,笑呵呵的问道:“最近咱整个人呀,都感觉胖了一圈,主要还是大孙带过来的这些厨子们,做的膳食味道过于鲜美。”
“每次就膳,咱都把肚子给吃撑了,米饭都要多盛一碗。”
朱英闻言,看着桌面上的十几个荤菜,不由说道:“爷爷最近吃的过于油腻了一些,这样对身体可不好。”
“肉食这块,可以多吃鱼肉,最近厨子们研制的水煮鱼片倒是很不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