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转紫金丹这种灵药非常神奇,能帮助人移换炉鼎,所谓炉鼎就是先天血肉之身,等于换了一副全新的、完美的身体。但它不是轻易能服用的东西,一个普通人拿一枚九转紫金丹吃下去,估计第二天就没命了,一般人根本受不了那种药力,而且移换炉鼎的过程相当凶险。
五石散是修行人在达到五气冲和境界时服用,以调和五气朝元。那么九转紫转丹的用处更大,它是修行人达到大成真人境界之后,以助脱胎换骨时所用,服用时必须有高人护法。假如一个普通人的机缘好,在当世高人的帮助下服用九转紫金丹成功,那也并不代表他就有了修行人脱胎换骨的境界,无非是重新洗炼一遍身心,退去以前的伤病,凡人还是凡人。
这便是外丹饵药的作用,它并不能代替修行,只能是一种辅助。倘若得到灵丹妙药的辅助,在某些关键时刻,会对修行有很大帮助,比如梅振衣穿越前服用五石散,一夜之间达到五气朝元的境界。一方面是因为五石散的药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修行根基已经到了。但是不论哪种外丹灵药,都不是容易炼制的,就算你有丹方又知道如何炼制,往往采集不齐药材。而且有些异常珍贵的饵药,成丹之时连鬼神都会来捣乱,让你不容易炼制成功。
孙思邈讲完这些,笑呵呵的问梅振衣道:“你都听明白了?既然正式入我门下,这些我都会教你,现在不必着急。修行人收弟子入门,一般都是拜天、问道、受戒三步。而在我这里,是跪拜世间人烟,接下来,该师父问你问题了,但在我这规矩又有特别,你可以问我一个问题?就是跪拜前所思所想。”
梅振衣脱口道:“我想问鬼神。”
孙思邈微微一怔:“拜苍生而问鬼神,你很有趣,想怎么问呢?”
梅振衣:“什么是鬼,什么是神?我就想知道这些,妖怪精灵的来历我已经清楚,但世间怎么会有鬼神?以前只听人谈神仙高妙,那么被明崇俨驱使的鬼神又是什么东西?”
梅振衣在穿越前也见过鬼,在医院里曾经用打猴鞭亲手抽灭两个鬼影。后来曲怡敏遇到算命的风公子,问世间为什么会有鬼?风公子跟她讲了一番道理,当时梅振衣以为是胡言,可知道风公子确实是高人之后,就不敢那么想了。此时有机会发问,他当然要问清楚。
第035回、一阴一阳之谓道,莅临天下神不伤
孙思邈沉吟道:“你问的玄妙,小小年纪居然会思考这个问题,确实与众不同。你随星云师太学文章,可有讲到各家经典?”
梅振衣摇头:“仅仅是识文断字而已,未讲经史。”
孙思邈:“那也没关系,只要悟性好,也可以谈经典,我曾经认识一个小和尚名字叫慧能,他不识字,但也有一代禅家大宗师的根器。……《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你明白吗?”
梅振衣:“语句能懂,但含义还请师父指点。”
孙思邈并没有解释,又说道:“《内经》有云‘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你能听懂吗?”
梅振衣:“有一些明白,但不能深解。”
孙思邈笑了,又说了一句:“《老子》有云‘以道莅临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你能懂吗?”
梅振衣:“师父谈的太玄,而我想问的却很简单。——人死就是鬼吗?世上死那么多人,又没看见那么多鬼,那么鬼是怎么回事?神又做何解?”
孙思邈分别引用了《易经》、《内经》、《道德经》中的三句话来谈鬼神,让梅振衣觉得更迷糊了。孙思邈看着他疑惑的样子笑了,拍着他的肩膀道:“如果言语能解尽经义,圣人又何必讲述的如此玄妙为难后人呢?……孩子,坐下吧,我不指望你能立时领悟方才经义中的大道,但可以谈一谈鬼神之说,那三句话什么意思以后你自己慢慢了悟罢。”
神这个字,有多解多义,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当作形容词时,指的是阴阳莫测。所谓阴阳,是个非常玄妙的概念,也是万物内在的对立依存关系,如昼夜、刚柔、男女、起灭、生死。当它做名词又是鬼神连用时,是什么概念呢?首先还要谈鬼。
人死为鬼,鬼亦称之为“归”,归宿之意。一个人死了,但关于他的一切信息并没有完全消失,诸如他留下的言论、著作,生前所作所为的影响,人们对他的印象以及喜恶恐惧等感情还在。无论别人对他是赞赏还是误解,怀念还是怀恨,此人的一生已经结束了,可以盖棺定论再没有变化。但他留下的一切信息,生者还可以感应,“鬼”因感应而生!
鬼是生者对逝者的感应,是因人而现,所以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甲说我见着某某的鬼魂了,乙说我根本没看见,这完全正常。因为乙没有感应,某某的鬼魂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
人的身体来源于父母所授一点精血,受天地间五谷之气长成,人死之后,精血生机耗尽,形骸散于天地间重入轮回。但是此人一生已定,因此“鬼”是不再变化的,所以在阴阳不测之间。还有一种情况很特殊,那就是这个人天年未尽、生机未绝或魂魄未消而亡,其“鬼”能自感成灵,还能借他人的感应之力修行,拥有影响外物的法力。这种自感成灵的鬼,就称之为阴神,明崇俨所役的鬼神,就是这种阴神。
如此说来,“鬼神”与“神仙”中的“神”概念不同,前者是名词,后者大多是形容词,用“神”来形容“仙”超脱生死轮回之外。
神做为名词还有一个意思,也是感应成灵,不仅是阴神自感而是与外物相感得神通法力。比如修行成灵能感应一片山川之力,称为土地神、山神等等,还有修行成灵能感应物类之力,比如花神。这一类“神”称为“祗神”。祗神指的就是道场地位了,比如山神的道场就是那么一座山,这也不完全固定,祗神也可能失去道场成为游荡妖灵。
祗神的地位可高可低,那要看他感应外物之力的大小。有一类祗神是最重要的,它受掌管日月山河的帝君册封而成,拥有很尊崇的道场地位,并受香火膜拜,可借道场灵气与膜拜者的心愿力修行得大法力。这一类祗神就是“神灵”了,但不论是普通的祗神还是高高在上的神灵,都不可能是人,就算是人也不可能是活人。
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所谓的“神灵”本身根本是不存在的,只因敬神者的感应而生,这种情况就和上面谈的“鬼”差不多了。
“神”做为名词如果形而上之,还有一个广义的,大家最熟悉的概念。比如佛祖啊、太上老君啊、仙人啊、菩萨啊、甚至真主啊、上帝啊,都称之为神。这一类神的概念,就是“功德显圣之神”。功德显圣之神地位是无以伦比的,其神圣是不可侵犯与亵渎的,是受到世人尊敬与崇拜的,与刚才所谈的那些“神”的概念是两回事。
在孙思邈看来,天下人只要心存正念,所行与道无亏,那么鬼神也不会作祟,不是鬼神不作祟,而是世间与鬼神无伤,也就不必特意去谈论。所以他才引用了《老子》那一句:“以道莅临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孙思邈是一位国学与玄学大家,却不是一位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非常合理,见解也相当深刻。
孙思邈说完后,梅振衣笑道:“师父,您老人家百年之后,也可以成神啊,弄不好百姓会尊你为药王爷。”他说的是实话,孙思邈身后被尊为人间药王,在太白山享受世代香火供奉,流芳百世受万民称颂,也算得上是功德显圣之神。
令他诧异的是,孙思邈并没有反驳,而是淡淡一笑道:“身后事可能如此吧,若有人尊我为药王,也不是尊崇现在你眼前的这个我。做为医者,你亲眼所见,我也有治不好的病人,世间所尊应是‘大医精诚’之心。”这位老人家既不自傲但也不矫情,能想到自己身后会是什么样子,这更加让梅振衣感佩不已。大宗师啊,这才是真正的一代大宗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宁尘单柔苏千雪 全家穿书我开挂,对照组女配这波稳了 惊门 太上章 我跑长途遇到的那些邪乎事 望古神话之星坟 1911新中华 地师 风起宁古塔 我的新金庸群侠传 凡人:只要苟的好,终能成大佬 风流桃源小仙医 豪门战神狂婿 鬼股(原名:股事志异)前传 乡村:从继承万亩山庄开始 神游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篡清(出书版) 人欲 高武:神魔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