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崛起在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朦朦胧胧的山峰,郁郁葱葱树林,也说道:“不错,相比于其他的地方,这里的气候更加的适宜,更适合种植农作物。没有了朝廷的重税以及官吏的盘剥,即便是陕西的天灾再厉害,咱们收揽的灾民也能渡过难关,还能留有存余。”
一席话勾起了徐霞客的回忆,面露感慨之色,紧接着说道:“老大说的正是。俗话说,天灾人祸,两者伴随而生,前者只是占了三成。真正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关键根源就是在朝廷的重税,对百姓征收的官粮越来越多。使得百姓不堪重负,更不用说渡过天灾了。”
记忆如泉水般涌来,源源不断。足记遍及大江南北,徐霞客看到的更多,了解的更加详细,感慨也就更加的深刻,不由得进一步地说道:“朝廷的财政、战争的开支以及军粮的征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源民间,从百姓身上收刮。即便是没有陕西与河南的天灾,各地的百姓也会不堪重负,纷纷而起造反。”
如此沉重的问题,李自成还没有真正的认真想过。虽然对历史了解的不多,但李自成还是知道一些事情,比如古代的官方财源可是有很多的,怎么到了明朝就这么拮据了呢?
心里想着这些,李自成也就问了出来:“哎,徐先生,据我所知,像盐、铁、煤等东西,都是属于朝廷官方经营的,这些生意都是很赚钱的,朝廷怎么可能少得了银子呢?”
李自成的想法很简单,不等徐霞客回答,又补充的问道:“不说别的,单讲盐政这一项,这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足够战争粮饷开支了。”
徐霞客点了点,随即露出无奈之色,沉声说道:“老大,你讲的不错。仅凭盐铁这两项,从中征收的税银,足够朝廷绝大一部分开支。可是,从前朝开始,两淮和江南的盐政就掌控在福王朱常洵手里。如此一来,大明王朝的财政就少了一大半。”
“还有,像江南等地,还有中原地区,一些权贵富贾背有靠山,将田产隐瞒不报,或者只上报了一小部分。所以,朝廷的财政收入只能转嫁到黎民百姓身上,施以重税。”
这一刻,李自成的心里有一丝明悟,从徐霞客的讲述之中,他听出了一丝怨念。明白了徐霞客为何无心于仕途科举?原来是万念俱灰,对这个大明王朝完全失去了信心。
还有一点,李自成觉得,徐霞客之所以跟随自己,之所以全力辅佐,而是从自己的那些所作所为中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在榆中县的时候,自己在百姓中有着非常高的口碑,自己率领的起义之军堪称仁义之师。
这时,李自成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李鸿基”的一丝记忆,转而问道:“哎对了,徐先生,我记得大明王朝实行的是军垦与戍边并行,驻守在九边地区的边军怎么就经常哗变呢?按理说,相比于普通老百姓,边境军队屯垦的土地上缴的粮食少得多,他们怎么可能就缺少粮食呢?”
徐霞客叹息的神色愈发的浓郁,无奈的说道:“老大,你有所不知,戍边军队屯垦土地,自给自足,按理说,确实是一大良策,既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又开发了边境。”
“可是,随着时日的推移,日积月累之下,军垦屯田制早就变质,那些良田被将领私自瓜分,士兵沦为种田的佃农,使得边境驻军的战斗力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一旦收成不好,士兵就会饿肚子,也就出现了哗变。”
“哦...原来如此,难怪各地哗变的部队那么多,比造反的农民少不了多少。”李自成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的自语道。
朦朦胧胧的山峰,郁郁葱葱树林,也说道:“不错,相比于其他的地方,这里的气候更加的适宜,更适合种植农作物。没有了朝廷的重税以及官吏的盘剥,即便是陕西的天灾再厉害,咱们收揽的灾民也能渡过难关,还能留有存余。”
一席话勾起了徐霞客的回忆,面露感慨之色,紧接着说道:“老大说的正是。俗话说,天灾人祸,两者伴随而生,前者只是占了三成。真正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关键根源就是在朝廷的重税,对百姓征收的官粮越来越多。使得百姓不堪重负,更不用说渡过天灾了。”
记忆如泉水般涌来,源源不断。足记遍及大江南北,徐霞客看到的更多,了解的更加详细,感慨也就更加的深刻,不由得进一步地说道:“朝廷的财政、战争的开支以及军粮的征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源民间,从百姓身上收刮。即便是没有陕西与河南的天灾,各地的百姓也会不堪重负,纷纷而起造反。”
如此沉重的问题,李自成还没有真正的认真想过。虽然对历史了解的不多,但李自成还是知道一些事情,比如古代的官方财源可是有很多的,怎么到了明朝就这么拮据了呢?
心里想着这些,李自成也就问了出来:“哎,徐先生,据我所知,像盐、铁、煤等东西,都是属于朝廷官方经营的,这些生意都是很赚钱的,朝廷怎么可能少得了银子呢?”
李自成的想法很简单,不等徐霞客回答,又补充的问道:“不说别的,单讲盐政这一项,这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足够战争粮饷开支了。”
徐霞客点了点,随即露出无奈之色,沉声说道:“老大,你讲的不错。仅凭盐铁这两项,从中征收的税银,足够朝廷绝大一部分开支。可是,从前朝开始,两淮和江南的盐政就掌控在福王朱常洵手里。如此一来,大明王朝的财政就少了一大半。”
“还有,像江南等地,还有中原地区,一些权贵富贾背有靠山,将田产隐瞒不报,或者只上报了一小部分。所以,朝廷的财政收入只能转嫁到黎民百姓身上,施以重税。”
这一刻,李自成的心里有一丝明悟,从徐霞客的讲述之中,他听出了一丝怨念。明白了徐霞客为何无心于仕途科举?原来是万念俱灰,对这个大明王朝完全失去了信心。
还有一点,李自成觉得,徐霞客之所以跟随自己,之所以全力辅佐,而是从自己的那些所作所为中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在榆中县的时候,自己在百姓中有着非常高的口碑,自己率领的起义之军堪称仁义之师。
这时,李自成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李鸿基”的一丝记忆,转而问道:“哎对了,徐先生,我记得大明王朝实行的是军垦与戍边并行,驻守在九边地区的边军怎么就经常哗变呢?按理说,相比于普通老百姓,边境军队屯垦的土地上缴的粮食少得多,他们怎么可能就缺少粮食呢?”
徐霞客叹息的神色愈发的浓郁,无奈的说道:“老大,你有所不知,戍边军队屯垦土地,自给自足,按理说,确实是一大良策,既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又开发了边境。”
“可是,随着时日的推移,日积月累之下,军垦屯田制早就变质,那些良田被将领私自瓜分,士兵沦为种田的佃农,使得边境驻军的战斗力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一旦收成不好,士兵就会饿肚子,也就出现了哗变。”
“哦...原来如此,难怪各地哗变的部队那么多,比造反的农民少不了多少。”李自成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的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