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迷失在一六二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七二 “大捷”(下)
按照史书上的评价。朱由检,这位历史上着名的悲剧皇帝性格中有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多疑,尤其是对手下臣子不信任。
皇帝和大臣争夺对国家政策的主导权,这种政治斗争本就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全部历史。前期是朱元璋,朱棣等牛人绝对强势,把臣子们压得死死的,到中期开始渐渐放松,到了后期,文臣们就开始渐渐占据上风了。
这种迹象自嘉靖年间就开始,到万历时代表现的最厉害。万历死后,光宗泰昌帝一月即崩,矛盾能没爆发出来。而到了天启手里,木匠皇帝把朝政全部丢给魏忠贤,顺带着也把矛盾给转移了过去。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了读书人和死太监之间的斗争,皇帝倒是相对超脱了不少,受到的指责也不太多。
从这一点上看,天启皇帝朱由校这个人究竟是失职帝王还是大智若愚,倒也难说——毕竟,他在位的时候,明王朝好歹还能压得住满洲人,内部倒也没乱成后来那个样子。
只不过到了崇祯手中。他快手快脚收拾掉了九千岁,从此没人可以做替罪羊了。于是他老兄不得不亲自面临和大臣们的博弈。
这位悲剧皇帝一生中除了抗击满清,处理叛乱之外,就是将更多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但是并没有取得多少成效。他努力想要学习太祖成祖的强势,却又完全达不到老祖宗们的水准。他的斗争手段相当幼稚,而且往往起到反作用。
比方说,为了在群臣心目中保持“圣心难测”的印象,崇祯常常把下头报上来需要奖励或惩罚的名单随意删改,有时干脆就互相调换下。自以为这样让下面摸不着头脑,觉得上司心思不可测,一定很高明。
殊不知他这样一搞,本来立下功劳该受奖的莫名其妙被贬职了,而本应该受到惩罚的却反倒升官,确实搞得下面都摸不着头脑,但对皇帝的印象可绝对不会是正面。
另有一次,他在批示过某项任命之后,一时心血来潮,从旁边《缙绅录》中随便找了个名字添上晋升名单,还特地注明两个字:“御史”,于是吏部官员们翻山蹈海满世界去查找那位幸运的新任御史大人,结果发现那是个早就致仕在家的老头儿,而且于两个月前刚刚过世……
基本上,崇祯在位时期,皇帝与臣子的关系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古怪的一个阶段——相互仇视,却又相互依存。相互利用,而又相互戒备。崇祯帝在历史上除了以上吊自杀出名。还留下了若干项非常着名的纪录——他老兄在位十七年,换了差不多二十来个首辅;五十来个内阁大学士;以及十四个兵部尚书——都是正式任命的,挂兵部尚书衔的名誉尚书不算在内;此外还撤换了十七个刑部尚书;杀了十一个督师和总督……总之,在崇祯朝,中央级别高官能干得超过一年的,实在不多。
君视臣如草芥 臣视君如寇仇,朱由检这么乱搞,手下人虽然碍于他的皇帝身份只好忍气吞声。不过真到了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愿意跟他同心协力的也没几个了——崇祯十六年的元旦,按规矩满朝文武在新年第一天都要去向皇帝朝贺的,结果竟然只到了两个人,其他人不约而同,统统放了皇帝鸽子。至十七年则更惨,竟然一个人都不来了。
后来闯军破京,清兵入关,满朝文武各奔东西,就剩一老太监陪着皇帝上吊,崇祯固然是在遗书中大骂“臣皆亡国之臣”,可站在那些大臣的立场上想想,这个主子也委实太不好伺候……
当然,所有这一切。在崇祯四年的时候还没怎么表现出来,不过也快了——就在这一年中,崇祯皇帝改变他刚上任时压制宦官的政策,开始向各处派遣宦官内侍作为监军。甚至还派了一个叫张彝宪的太监去直接管理户部和工部两处的钱粮出入及物资生产业务,大臣们劝谏他别这么干,朱由检却理直气壮回应:
“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要是你们这帮兔崽子能全心全意干活儿,老子当然不会去找太监来做事!
大臣们无言以对,这说明皇帝已经不信任臣子了。对于一个不相信员工,宁肯让家奴来管理企业的老板,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这一次,西南官员对于琼州战事的处置,恰好赶在皇帝对大臣产生疑心的当口上。崇祯其实并不在乎剿灭的是髡人还是夷人,但他在意下面对他的态度。
只是还没等崇祯考虑好要如何处置那些胆大妄为的地方官,从两广又发来一封新的奏折。这一次的奏折内容相当清楚明晰,甚至连引黄贴黄都用不着——奏章的封皮是用白色包裹,意味这是一封报丧的奏书。
“王存思卒于任... -->>
二七二 “大捷”(下)
按照史书上的评价。朱由检,这位历史上着名的悲剧皇帝性格中有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多疑,尤其是对手下臣子不信任。
皇帝和大臣争夺对国家政策的主导权,这种政治斗争本就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全部历史。前期是朱元璋,朱棣等牛人绝对强势,把臣子们压得死死的,到中期开始渐渐放松,到了后期,文臣们就开始渐渐占据上风了。
这种迹象自嘉靖年间就开始,到万历时代表现的最厉害。万历死后,光宗泰昌帝一月即崩,矛盾能没爆发出来。而到了天启手里,木匠皇帝把朝政全部丢给魏忠贤,顺带着也把矛盾给转移了过去。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了读书人和死太监之间的斗争,皇帝倒是相对超脱了不少,受到的指责也不太多。
从这一点上看,天启皇帝朱由校这个人究竟是失职帝王还是大智若愚,倒也难说——毕竟,他在位的时候,明王朝好歹还能压得住满洲人,内部倒也没乱成后来那个样子。
只不过到了崇祯手中。他快手快脚收拾掉了九千岁,从此没人可以做替罪羊了。于是他老兄不得不亲自面临和大臣们的博弈。
这位悲剧皇帝一生中除了抗击满清,处理叛乱之外,就是将更多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但是并没有取得多少成效。他努力想要学习太祖成祖的强势,却又完全达不到老祖宗们的水准。他的斗争手段相当幼稚,而且往往起到反作用。
比方说,为了在群臣心目中保持“圣心难测”的印象,崇祯常常把下头报上来需要奖励或惩罚的名单随意删改,有时干脆就互相调换下。自以为这样让下面摸不着头脑,觉得上司心思不可测,一定很高明。
殊不知他这样一搞,本来立下功劳该受奖的莫名其妙被贬职了,而本应该受到惩罚的却反倒升官,确实搞得下面都摸不着头脑,但对皇帝的印象可绝对不会是正面。
另有一次,他在批示过某项任命之后,一时心血来潮,从旁边《缙绅录》中随便找了个名字添上晋升名单,还特地注明两个字:“御史”,于是吏部官员们翻山蹈海满世界去查找那位幸运的新任御史大人,结果发现那是个早就致仕在家的老头儿,而且于两个月前刚刚过世……
基本上,崇祯在位时期,皇帝与臣子的关系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古怪的一个阶段——相互仇视,却又相互依存。相互利用,而又相互戒备。崇祯帝在历史上除了以上吊自杀出名。还留下了若干项非常着名的纪录——他老兄在位十七年,换了差不多二十来个首辅;五十来个内阁大学士;以及十四个兵部尚书——都是正式任命的,挂兵部尚书衔的名誉尚书不算在内;此外还撤换了十七个刑部尚书;杀了十一个督师和总督……总之,在崇祯朝,中央级别高官能干得超过一年的,实在不多。
君视臣如草芥 臣视君如寇仇,朱由检这么乱搞,手下人虽然碍于他的皇帝身份只好忍气吞声。不过真到了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愿意跟他同心协力的也没几个了——崇祯十六年的元旦,按规矩满朝文武在新年第一天都要去向皇帝朝贺的,结果竟然只到了两个人,其他人不约而同,统统放了皇帝鸽子。至十七年则更惨,竟然一个人都不来了。
后来闯军破京,清兵入关,满朝文武各奔东西,就剩一老太监陪着皇帝上吊,崇祯固然是在遗书中大骂“臣皆亡国之臣”,可站在那些大臣的立场上想想,这个主子也委实太不好伺候……
当然,所有这一切。在崇祯四年的时候还没怎么表现出来,不过也快了——就在这一年中,崇祯皇帝改变他刚上任时压制宦官的政策,开始向各处派遣宦官内侍作为监军。甚至还派了一个叫张彝宪的太监去直接管理户部和工部两处的钱粮出入及物资生产业务,大臣们劝谏他别这么干,朱由检却理直气壮回应:
“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要是你们这帮兔崽子能全心全意干活儿,老子当然不会去找太监来做事!
大臣们无言以对,这说明皇帝已经不信任臣子了。对于一个不相信员工,宁肯让家奴来管理企业的老板,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这一次,西南官员对于琼州战事的处置,恰好赶在皇帝对大臣产生疑心的当口上。崇祯其实并不在乎剿灭的是髡人还是夷人,但他在意下面对他的态度。
只是还没等崇祯考虑好要如何处置那些胆大妄为的地方官,从两广又发来一封新的奏折。这一次的奏折内容相当清楚明晰,甚至连引黄贴黄都用不着——奏章的封皮是用白色包裹,意味这是一封报丧的奏书。
“王存思卒于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