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听说你要和我斗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峰剑客一般,从彼此身上,都散发出一股让人无法逼视的凌厉之气,尤其是面对卓文的瞥视时,林扞更加紧张,竟隐隐有一种即将面对考验般的感觉。
“你们随便找个地方坐吧。”厅内,刚好有五张供人议事的矮卓,呈正五角形摆放,正中一张,不用说当然是卓文的位置,便是陶朱二公也只能分别坐在他的下边左右俩侧,不敢倚老,显然是肯定了卓文的身份和地位。
看到连陶朱二公都如此慎重不敢失礼,卓文的印象不由得在林扞心中越来越深不可测起来,连忙脱下鞋子搁在鞋架上,轻步度来,缓缓在陶公身下的那张空矮桌边跪坐而下。
“文画魁,恕老夫不能苟同你的说法。”林扞和卓婷的加入,并没有打断现场的话题,陶公的声音依然在继续。
原来,对于如何提升画师的画道境界上,两方人出现了分歧,陶公觉得,画师要想有大作为,就必须得临摹先贤笔迹,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沿圣人之道,学圣人之法。这一点,连朱公也保持着一样的看法,毕竟墨州千百年来,都是这般教书育人,然而眼下,卓文却有迥异的看法。
卓文觉得,画者的目光不应该只局限于圣人,凡人工匠的智慧、武修的剑术,但凡有借鉴之处,都可以学习,真正的画师应做到结合百家之长,海纳百川,以图创新,这是卓文的原话,其中他那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尤为让朱公印象深刻,寥寥三言两语之下,其言词之新颖、其见识之卓越,顿时让朱公惊为天人。
陶公却依旧表示不服,这不扯淡么?画道一途何其尊贵,怎么与这些贱物有关?然而听了卓文关于“笔圣”和“纸圣”解释以后,他却又无语了。
说来也讽刺,创造画笔的人并不是画师,而是远古时代一个名叫“蒙恬”的武修,也就是“笔伐”的创始人。更有趣的是,连纸的创始人也不是画修,而是一个名叫“蔡伦”的工匠太监,虽然这听上去的确很扯,不过却是真正的历史。
蒙恬蔡伦二人一生都没有步入画道,然而他们那流传在山水界的“笔圣”“纸圣”的名声却仅次于画祖和几个著名的画圣,如此可见一斑,毕竟如果没有他们的大功业,画道就得不到昌盛的发展和传承,也就不会有他们三人坐在这里说道论画的机会了。
“恕我直言,二公的看法要说错也没有错,但总归还是太局限了,在我认为,我们作为画师就应该要释放自己的想法力,要有天马行空的勇气以及百折不饶的坚韧之心,若是像你们这样总把目光放在先贤的传承上,那无疑是闭门造车。“
抿了口茶,卓文继续说道:“二位的境界一直停留在形似境巅峰而不能有所突破,我想,就是因为二位‘临摹’的思想太重,影响了你们的绘心,换句话说,过于注重表面的功夫,使你们被‘行’的理论边框所限制,如此,自然是领悟不到‘意’的奥义所在。”
一言惊醒梦中人,卓文这种另辟蹊径的说法,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画道上新型理论,让二公再震撼之时也不由深深自省。
无数年来,山水之人最注重的就是传承,在很多人看来,想要成功就必须学习先贤临摹先祖,而卓文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竟然提倡合百家之长海纳百川,更提出了画师应该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种闻所未闻的新颖说法,叫二公一时都感觉到茫然,不由心生不及之感。
爬满皱纹的脸,就仿佛是被风吹得龟裂的贫瘠土地,陶公眉宇间,刻着一个深深的“川”字形,最终还是低头叹了口气,老爪交错一拱:“文画魁之见解脱陈超凡,果然是犀利无比,听画魁一言,如醍醐灌顶,让人深思恍悟,老夫由衷佩服。”
朱公那一脸愁苦的皱纹就好像是一条条干涸的沟渠,那一刻,朱公那双浑浊的老眼可以说的第一次从一个少年身上看到一丝曙光,就仿佛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根本不是一个少年,而是一幅崭新的画道世界之图一般,叫朱公唏嘘不已!
那个时候起,朱公就相信,宣城绝不会是眼前这个少年的终点,他的未来,或许能站得更高更远,远到他们俩个老腐朽加在一起都望尘莫及的地步…
听着卓文和二公你来我往的论画之声,竟是宛如天书般尽显高深莫测,林扞正襟危坐,可以说是一声大气都不敢喘甚至都开始拿出纸笔做起了笔记。
相比起来,卓婷倒显得有些随意而无拘无束了,小脑袋儿左看看右看看,显得对周围都十分的好奇,尤其是看到卓文竟然能以少年之身和陶朱两位浸淫画道几十载的老画翁作同辈交流甚至还把他们的驳倒了,不由得更加惊讶,那看向卓文的美目眨乏眨乏,满满都是崇拜之色。
能将两张宣城的活招牌说道面带愧色,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卓文的优秀吗?
每个懵懂初开的少女心中,都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白马王子。这个王子优秀、高大、帅气,而且目光睿智、见识卓越、气质出尘。无疑,眼下的卓文都符合了上面的这些条件,自然是看得卓婷心中涟漪荡漾,满是憧憬。
卓婷不由得羡慕堂姐卓雅的慧眼识珠,竟然能在卓家的杂役院中挖出这么一个优秀的男人出来,然而,想归想,她眼下却不敢奢望,毕竟以前的卓文曾好几次路过她面前,她都视如空气…
一道光忽然卓文的身上迸发而出,一如既往的耀眼,陶朱二公相视苦笑,怎么也想不到如今已经八十岁高龄的他们,竟然被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点化了,而且还被圣祖承认有授业之功,这就跟拐着弯的说他们是卓文的学生一样,还真是说不出的讽刺啊,跟卓文比起来,他们这八十载人生还真的是活到狗身上去了…(未完待续。)
峰剑客一般,从彼此身上,都散发出一股让人无法逼视的凌厉之气,尤其是面对卓文的瞥视时,林扞更加紧张,竟隐隐有一种即将面对考验般的感觉。
“你们随便找个地方坐吧。”厅内,刚好有五张供人议事的矮卓,呈正五角形摆放,正中一张,不用说当然是卓文的位置,便是陶朱二公也只能分别坐在他的下边左右俩侧,不敢倚老,显然是肯定了卓文的身份和地位。
看到连陶朱二公都如此慎重不敢失礼,卓文的印象不由得在林扞心中越来越深不可测起来,连忙脱下鞋子搁在鞋架上,轻步度来,缓缓在陶公身下的那张空矮桌边跪坐而下。
“文画魁,恕老夫不能苟同你的说法。”林扞和卓婷的加入,并没有打断现场的话题,陶公的声音依然在继续。
原来,对于如何提升画师的画道境界上,两方人出现了分歧,陶公觉得,画师要想有大作为,就必须得临摹先贤笔迹,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沿圣人之道,学圣人之法。这一点,连朱公也保持着一样的看法,毕竟墨州千百年来,都是这般教书育人,然而眼下,卓文却有迥异的看法。
卓文觉得,画者的目光不应该只局限于圣人,凡人工匠的智慧、武修的剑术,但凡有借鉴之处,都可以学习,真正的画师应做到结合百家之长,海纳百川,以图创新,这是卓文的原话,其中他那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尤为让朱公印象深刻,寥寥三言两语之下,其言词之新颖、其见识之卓越,顿时让朱公惊为天人。
陶公却依旧表示不服,这不扯淡么?画道一途何其尊贵,怎么与这些贱物有关?然而听了卓文关于“笔圣”和“纸圣”解释以后,他却又无语了。
说来也讽刺,创造画笔的人并不是画师,而是远古时代一个名叫“蒙恬”的武修,也就是“笔伐”的创始人。更有趣的是,连纸的创始人也不是画修,而是一个名叫“蔡伦”的工匠太监,虽然这听上去的确很扯,不过却是真正的历史。
蒙恬蔡伦二人一生都没有步入画道,然而他们那流传在山水界的“笔圣”“纸圣”的名声却仅次于画祖和几个著名的画圣,如此可见一斑,毕竟如果没有他们的大功业,画道就得不到昌盛的发展和传承,也就不会有他们三人坐在这里说道论画的机会了。
“恕我直言,二公的看法要说错也没有错,但总归还是太局限了,在我认为,我们作为画师就应该要释放自己的想法力,要有天马行空的勇气以及百折不饶的坚韧之心,若是像你们这样总把目光放在先贤的传承上,那无疑是闭门造车。“
抿了口茶,卓文继续说道:“二位的境界一直停留在形似境巅峰而不能有所突破,我想,就是因为二位‘临摹’的思想太重,影响了你们的绘心,换句话说,过于注重表面的功夫,使你们被‘行’的理论边框所限制,如此,自然是领悟不到‘意’的奥义所在。”
一言惊醒梦中人,卓文这种另辟蹊径的说法,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画道上新型理论,让二公再震撼之时也不由深深自省。
无数年来,山水之人最注重的就是传承,在很多人看来,想要成功就必须学习先贤临摹先祖,而卓文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竟然提倡合百家之长海纳百川,更提出了画师应该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种闻所未闻的新颖说法,叫二公一时都感觉到茫然,不由心生不及之感。
爬满皱纹的脸,就仿佛是被风吹得龟裂的贫瘠土地,陶公眉宇间,刻着一个深深的“川”字形,最终还是低头叹了口气,老爪交错一拱:“文画魁之见解脱陈超凡,果然是犀利无比,听画魁一言,如醍醐灌顶,让人深思恍悟,老夫由衷佩服。”
朱公那一脸愁苦的皱纹就好像是一条条干涸的沟渠,那一刻,朱公那双浑浊的老眼可以说的第一次从一个少年身上看到一丝曙光,就仿佛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根本不是一个少年,而是一幅崭新的画道世界之图一般,叫朱公唏嘘不已!
那个时候起,朱公就相信,宣城绝不会是眼前这个少年的终点,他的未来,或许能站得更高更远,远到他们俩个老腐朽加在一起都望尘莫及的地步…
听着卓文和二公你来我往的论画之声,竟是宛如天书般尽显高深莫测,林扞正襟危坐,可以说是一声大气都不敢喘甚至都开始拿出纸笔做起了笔记。
相比起来,卓婷倒显得有些随意而无拘无束了,小脑袋儿左看看右看看,显得对周围都十分的好奇,尤其是看到卓文竟然能以少年之身和陶朱两位浸淫画道几十载的老画翁作同辈交流甚至还把他们的驳倒了,不由得更加惊讶,那看向卓文的美目眨乏眨乏,满满都是崇拜之色。
能将两张宣城的活招牌说道面带愧色,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卓文的优秀吗?
每个懵懂初开的少女心中,都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白马王子。这个王子优秀、高大、帅气,而且目光睿智、见识卓越、气质出尘。无疑,眼下的卓文都符合了上面的这些条件,自然是看得卓婷心中涟漪荡漾,满是憧憬。
卓婷不由得羡慕堂姐卓雅的慧眼识珠,竟然能在卓家的杂役院中挖出这么一个优秀的男人出来,然而,想归想,她眼下却不敢奢望,毕竟以前的卓文曾好几次路过她面前,她都视如空气…
一道光忽然卓文的身上迸发而出,一如既往的耀眼,陶朱二公相视苦笑,怎么也想不到如今已经八十岁高龄的他们,竟然被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点化了,而且还被圣祖承认有授业之功,这就跟拐着弯的说他们是卓文的学生一样,还真是说不出的讽刺啊,跟卓文比起来,他们这八十载人生还真的是活到狗身上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