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重生之大秦盛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双方见过礼后,韩非率先出口,相问道:“久闻公主言辞犀利,辩理清晰,以圣凡之差、女德之言连却儒门孔穿,又以‘天下归一论’引得墨家巨子叹服!韩非不才,想请教公主,何为道?何为儒?何为法?何为墨?”
这是在考验自己啊!不过这样也好,要是自己此番表现得好,说不定荀夫子会亲自发声收自己为徒呢~~!
再不济,也能让眼前几人记住自己,以后也好拉拢哇!赵诗雨心里美滋滋地想道。
想定之后,赵诗雨思忖片刻,抬手摸了摸自己光洁的下巴,当下眼中神光一定,回道:“道应天,为时势;儒应人,为礼教;法应事,为权法;墨应民,为利民!”
闻言,韩非眼中光芒大亮,目光炯炯,急切地问道:“请公主详解,韩非恭听!”
见此,赵诗雨面色平淡,细声解释道:“道,乃顺应天地运转、万物生灭之理,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复归于自然。所以道者,乃时势之变,时势变而天下变,君子当深得天伦,感民而定,悟道而行,方为道之本意!”
“儒,礼运大同,极于人伦之德。教化世人仁礼德才,以保万民修礼养性,维持社稷之稳定周转。”
“法,权法循同,是以规则框架限制四方,用乱世之重典,以刑罚之苛刻,扼制人心之恶性,维护社会风气、士农工商。”
“墨,兼爱利民,民乃国之根本!若无民者,犹如空旷的骨架,血肉不沾,何以称其为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若无民,国将不国!”
“道儒法墨四家,虽着重点不同,道义精要也不通,但却都有同一个目的:那便是维护社稷秩序,传承盛世和平!”
一番话说下来,赵诗雨始终表现得淡定如常,凸显出优良的心性,为其加分不少。
韩非细品着赵诗雨的见解,一字一句之间,蕴藏着莫大的至理。当最后赵诗雨将自己的点评之语说出,韩非眼睛一睁,明亮的双眸定定地看着赵诗雨,似乎要将眼前的女子刻在脑海中!
“公主之言论,当真令韩非汗颜!不过,公主点评四家之言,却是与如今的世道,格格不入啊!想来,这便是公主所说的:乱天下之百家吧!”韩非拱手对着赵诗雨拱了拱手,随后想起了方才赵诗雨的点评,想起了赵诗雨与墨桓子的辩言,不免感慨万分,唏嘘不已。
百家所生的目的,是为了平复世间兵戈,还天下之和气。如今却是另一番完全相反的局面,让人不禁感慨。
“韩非先生不必气馁,如今这世间乱象,不过是没有遇到真正能解救乱世的法门罢了!易经曾言: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长久往之,定有相应的救世之法显于世间!”赵诗雨见此,和声安慰道。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与时偕行!!”韩非口中反复咀嚼这两句话,眼睛愈发明亮,最后直起身,朝着赵诗雨端正一礼,郑重说道:“韩非,受教了!!”
“……”赵诗雨一脸公式化的灿烂笑容,显得极其可亲。
这时,另一旁的李斯见师兄已经“败”下阵来,便起身拱了拱手,对着赵诗雨问道:“公主,如今天下各国所行之法,公主觉得哪一国当为正法呢?”
说起这个,赵诗雨不着痕迹地瞄了眼荀子,见老人家眉目和善,正笑着看着自己,认真倾听着自己的见解,赵诗雨不免有些紧张,思索了片刻,这才说道:“无一国,可谓正法!!”
“哦??”此言一出,荀子眼睛一亮,饶有兴趣地看着赵诗雨,眼中神采奕奕。
一旁的韩非,此时也竖起了耳朵,不再细想方才的所得,等着赵诗雨的高论。
相比较荀子,李斯表现得就有些浮躁,面上很是费解,忙出声追问道:“秦国实行商君之法,短短百年时间便从起先的西隅弱国,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之国,如今就连六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更是有吞并天下之威,难道这样的秦国之法,仍然不是公主心目中的正法吗??”
不光李斯觉得费解,在场除了燕丹和荀子以外,都觉得很费解。嬴政心中虽然知道赵诗雨才思无量,但是却不知道赵诗雨心里这般不待见秦国之法,当下就有些好奇,静下心来用心倾听。
荀子看着眼前的赵诗雨,心中的期待更重了一分,连带着想收赵诗雨为徒的心,也更重了!
“不错!”坚定的回应声,众人为之一愣,忙凝神倾听,赵诗雨的见解:“商君之法,虽行之有效,且延续至今,令秦国实力傲视各国。但总的来说,却并非是最好的强国之法!”
“方才我有讲到易经,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商君变法之时,秦国不过是一个垂死的小国,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存活下去!所以,便有了以耕战为主的商君之法,让秦国国力大增,士卒不畏死,战力悍然!”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邦交征战,如今的秦国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弱国了,对于秦国而言,耕战之法虽然重要,但已经不再是失之即亡了。所以,对如今的秦国更为重要的,是要如何解决耕战之后的问题!”
“如今的秦国,不重礼仪教化,不重视士子培养,虽然奉行耕战之法、纵横邦交自强于列国之林,却也因此得罪了天下大多数的士子,国内出仕为官者少之又少,长此以往令人堪忧。法家,毕竟只是一家之言,若无儒学之仁礼教化,无士子改进法治,律法也只是被动执行的工具,即便利用严刑峻法来预防国人作恶,但是长久必定受累于社稷!最终酿成大祸!!”
“咕嘟”李斯愣愣地看着眼前的赵诗雨,心中不禁骇然,艰难地出声问道:“公主,崇尚礼治??”
此言一出,荀子眼中精光暴涨,如星光一般璀璨,注视着赵诗雨。
荀子的主张,便是德礼为主、法刑为辅的礼治!
“不尽然!”跟荀子所想的不同,赵诗雨对于礼治也不怎么感冒:“儒、法两家,并非孰强孰弱、泾渭分明,而应该是相辅相成之理!在我看来,儒法就如太极八卦图当中的阴阳双鱼。”
“儒学为阳,教化世人,让人通晓律法的作用,令人明悟律法不可触碰,使世人心存敬畏,让律法得以深入人心!而法学为阴,以束缚之律法设立架构,使得儒法能在其中传世教化,不断化民于人伦,使国祚延绵稳定!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若无法,人之恶性全赖圣人复古,天下乱象而不得治,岂不可笑?!若无儒,律法也只是被动执行,人之恶性难以祛除,长久必受累于社稷!!”
“是以,儒、法两学,无关轻重,缺一不可!”赵诗雨小脸认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所想。
对面,李斯已经被这等言论惊得心神动荡,不断地低头呢喃,或摇头或点头,完全醉心于方才言论当中!而一旁的韩非,皱眉苦思,偶尔望向赵诗雨的眼神之中,充满了震惊神色。
“啪!啪!啪!”荀子连连拍掌,明亮的双眼里满是对赵诗雨的赞许。
见荀子对自己的言论好像很是赞许,赵诗雨顿时激动得“小脸通红”,微微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
“公主所言,深入儒法之理,当真是让老头子我惊讶不已啊!不过,看公主方才所言,似乎还没说完,不知剩下的道、墨两家,又该如何?”荀子一边夸赞,一边又问了一句。
荀子身后的两人,一听老师这话,顿时心神一震,想起了这一茬,随后连忙抬起头,炽烈的目光紧紧注视着赵诗雨,心中充满期待。
“夫子敏锐!”赵诗雨闻声客套了一句,接着又补充道:“若说儒、法两道,为太极之阴阳。那墨家兼爱,就是这阴阳鱼之上的框线!阴阳双鱼,若无框线束缚,漫之无边,难免过线,相互触碰,致最终消弭!就像是如今的儒、法两家,相互仇视,无法共存!”
“而墨家爱民之理,便是束缚儒、法的底线!无论是组建框架的法,还是行教化之功的儒,其中心点都应该是为了‘民生’!都应是为了世间之民而存在、运转!儒为皮,法为骨,民,便是血肉!”
“至于道,便是推动太极阴阳运转的理!道家奉行‘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之意,而是‘以无为而有为’!道家教育世人顺天应时、随地之德、恭行人事!不能只凭自身的意志和臆想行事!这,才是‘无为之道’!”
“好好好!!!”荀子激动地高声喝彩,心中对赵诗雨满意至极,忍不住连叫了三声好!
而对于赵诗雨这层出不穷的至理,韩非和李斯已经是接近麻木了,只得先行记下,待日后慢慢理解。嬴政,对此一脸茫然,虽然才通明了道之本意,但是毕竟受限于年岁,经历太少,难以理解!
不过,荀子激动过后,心里却是极其郁闷。本来想着在赵诗雨面前彰显自己的博学呢!没想到这谈论的事事自己都插不上嘴,反而是赵诗雨彰显出的才华,让这个年过花甲的夫子连连惊心。
不自觉间,荀子心中一动,望着眼前风华绝代的赵诗雨,提出了一个困扰自己良久的疑问:“公主,既然这四家思想,如此融会贯通,为何却始终无法相辅相成?这是为何?”
荀子的提问,赵诗雨心中异常重视,为此思索了好一阵,这才出声说道:“四家之言,互相非难,视若仇敌,并非是因为其思想本身冲突,而是四家之人都想独善其身,不思变通!”
此言一出,荀子身形一震,眼中划过一缕精光,似乎是抓到了什么。
这时,赵诗雨并未停下言论,继续说道:“道非儒,道家认为儒家执念于礼教,而忽略天道至理,事物循环!却不知,儒家以仁为本,天生天杀虽为道之理也,但看到天下礼崩乐坏、人命草芥,又岂能坐视不理?”
“而儒非法,儒家认为法家刑罚苦峻,只知赏罚之理,冷酷无情!却不知法以刑治世,除恶扬善,执法公正,方可社稷稳定、安民攘外!”
“法非墨,法家认为墨家仗着侠义,四处犯禁,视宗族法度为无物,乃祸乱之首!却不知墨家心系平民,天下动乱当行非常之法,以此行事护得一方!在如今这世上,也并非全不可取!”
“墨非道,墨家认为道家高坐于苍穹,不顾世人死活,一切全凭天意!却不知道家‘无为’,才是让苍生真正掌握自身命运的大道之理!!”
“四家相互非难数百年,皆因彼此之学各具特色!也正因为此,才使得四家各执己见,难以互通!”
荀子听闻,面上有些着急,连忙问道:“既然如此,可有破解之法??”说话间,就连荀子也没发现,自己的语气根本不像是一个... -->>
双方见过礼后,韩非率先出口,相问道:“久闻公主言辞犀利,辩理清晰,以圣凡之差、女德之言连却儒门孔穿,又以‘天下归一论’引得墨家巨子叹服!韩非不才,想请教公主,何为道?何为儒?何为法?何为墨?”
这是在考验自己啊!不过这样也好,要是自己此番表现得好,说不定荀夫子会亲自发声收自己为徒呢~~!
再不济,也能让眼前几人记住自己,以后也好拉拢哇!赵诗雨心里美滋滋地想道。
想定之后,赵诗雨思忖片刻,抬手摸了摸自己光洁的下巴,当下眼中神光一定,回道:“道应天,为时势;儒应人,为礼教;法应事,为权法;墨应民,为利民!”
闻言,韩非眼中光芒大亮,目光炯炯,急切地问道:“请公主详解,韩非恭听!”
见此,赵诗雨面色平淡,细声解释道:“道,乃顺应天地运转、万物生灭之理,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复归于自然。所以道者,乃时势之变,时势变而天下变,君子当深得天伦,感民而定,悟道而行,方为道之本意!”
“儒,礼运大同,极于人伦之德。教化世人仁礼德才,以保万民修礼养性,维持社稷之稳定周转。”
“法,权法循同,是以规则框架限制四方,用乱世之重典,以刑罚之苛刻,扼制人心之恶性,维护社会风气、士农工商。”
“墨,兼爱利民,民乃国之根本!若无民者,犹如空旷的骨架,血肉不沾,何以称其为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若无民,国将不国!”
“道儒法墨四家,虽着重点不同,道义精要也不通,但却都有同一个目的:那便是维护社稷秩序,传承盛世和平!”
一番话说下来,赵诗雨始终表现得淡定如常,凸显出优良的心性,为其加分不少。
韩非细品着赵诗雨的见解,一字一句之间,蕴藏着莫大的至理。当最后赵诗雨将自己的点评之语说出,韩非眼睛一睁,明亮的双眸定定地看着赵诗雨,似乎要将眼前的女子刻在脑海中!
“公主之言论,当真令韩非汗颜!不过,公主点评四家之言,却是与如今的世道,格格不入啊!想来,这便是公主所说的:乱天下之百家吧!”韩非拱手对着赵诗雨拱了拱手,随后想起了方才赵诗雨的点评,想起了赵诗雨与墨桓子的辩言,不免感慨万分,唏嘘不已。
百家所生的目的,是为了平复世间兵戈,还天下之和气。如今却是另一番完全相反的局面,让人不禁感慨。
“韩非先生不必气馁,如今这世间乱象,不过是没有遇到真正能解救乱世的法门罢了!易经曾言: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长久往之,定有相应的救世之法显于世间!”赵诗雨见此,和声安慰道。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与时偕行!!”韩非口中反复咀嚼这两句话,眼睛愈发明亮,最后直起身,朝着赵诗雨端正一礼,郑重说道:“韩非,受教了!!”
“……”赵诗雨一脸公式化的灿烂笑容,显得极其可亲。
这时,另一旁的李斯见师兄已经“败”下阵来,便起身拱了拱手,对着赵诗雨问道:“公主,如今天下各国所行之法,公主觉得哪一国当为正法呢?”
说起这个,赵诗雨不着痕迹地瞄了眼荀子,见老人家眉目和善,正笑着看着自己,认真倾听着自己的见解,赵诗雨不免有些紧张,思索了片刻,这才说道:“无一国,可谓正法!!”
“哦??”此言一出,荀子眼睛一亮,饶有兴趣地看着赵诗雨,眼中神采奕奕。
一旁的韩非,此时也竖起了耳朵,不再细想方才的所得,等着赵诗雨的高论。
相比较荀子,李斯表现得就有些浮躁,面上很是费解,忙出声追问道:“秦国实行商君之法,短短百年时间便从起先的西隅弱国,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之国,如今就连六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更是有吞并天下之威,难道这样的秦国之法,仍然不是公主心目中的正法吗??”
不光李斯觉得费解,在场除了燕丹和荀子以外,都觉得很费解。嬴政心中虽然知道赵诗雨才思无量,但是却不知道赵诗雨心里这般不待见秦国之法,当下就有些好奇,静下心来用心倾听。
荀子看着眼前的赵诗雨,心中的期待更重了一分,连带着想收赵诗雨为徒的心,也更重了!
“不错!”坚定的回应声,众人为之一愣,忙凝神倾听,赵诗雨的见解:“商君之法,虽行之有效,且延续至今,令秦国实力傲视各国。但总的来说,却并非是最好的强国之法!”
“方才我有讲到易经,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商君变法之时,秦国不过是一个垂死的小国,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存活下去!所以,便有了以耕战为主的商君之法,让秦国国力大增,士卒不畏死,战力悍然!”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邦交征战,如今的秦国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弱国了,对于秦国而言,耕战之法虽然重要,但已经不再是失之即亡了。所以,对如今的秦国更为重要的,是要如何解决耕战之后的问题!”
“如今的秦国,不重礼仪教化,不重视士子培养,虽然奉行耕战之法、纵横邦交自强于列国之林,却也因此得罪了天下大多数的士子,国内出仕为官者少之又少,长此以往令人堪忧。法家,毕竟只是一家之言,若无儒学之仁礼教化,无士子改进法治,律法也只是被动执行的工具,即便利用严刑峻法来预防国人作恶,但是长久必定受累于社稷!最终酿成大祸!!”
“咕嘟”李斯愣愣地看着眼前的赵诗雨,心中不禁骇然,艰难地出声问道:“公主,崇尚礼治??”
此言一出,荀子眼中精光暴涨,如星光一般璀璨,注视着赵诗雨。
荀子的主张,便是德礼为主、法刑为辅的礼治!
“不尽然!”跟荀子所想的不同,赵诗雨对于礼治也不怎么感冒:“儒、法两家,并非孰强孰弱、泾渭分明,而应该是相辅相成之理!在我看来,儒法就如太极八卦图当中的阴阳双鱼。”
“儒学为阳,教化世人,让人通晓律法的作用,令人明悟律法不可触碰,使世人心存敬畏,让律法得以深入人心!而法学为阴,以束缚之律法设立架构,使得儒法能在其中传世教化,不断化民于人伦,使国祚延绵稳定!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若无法,人之恶性全赖圣人复古,天下乱象而不得治,岂不可笑?!若无儒,律法也只是被动执行,人之恶性难以祛除,长久必受累于社稷!!”
“是以,儒、法两学,无关轻重,缺一不可!”赵诗雨小脸认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所想。
对面,李斯已经被这等言论惊得心神动荡,不断地低头呢喃,或摇头或点头,完全醉心于方才言论当中!而一旁的韩非,皱眉苦思,偶尔望向赵诗雨的眼神之中,充满了震惊神色。
“啪!啪!啪!”荀子连连拍掌,明亮的双眼里满是对赵诗雨的赞许。
见荀子对自己的言论好像很是赞许,赵诗雨顿时激动得“小脸通红”,微微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
“公主所言,深入儒法之理,当真是让老头子我惊讶不已啊!不过,看公主方才所言,似乎还没说完,不知剩下的道、墨两家,又该如何?”荀子一边夸赞,一边又问了一句。
荀子身后的两人,一听老师这话,顿时心神一震,想起了这一茬,随后连忙抬起头,炽烈的目光紧紧注视着赵诗雨,心中充满期待。
“夫子敏锐!”赵诗雨闻声客套了一句,接着又补充道:“若说儒、法两道,为太极之阴阳。那墨家兼爱,就是这阴阳鱼之上的框线!阴阳双鱼,若无框线束缚,漫之无边,难免过线,相互触碰,致最终消弭!就像是如今的儒、法两家,相互仇视,无法共存!”
“而墨家爱民之理,便是束缚儒、法的底线!无论是组建框架的法,还是行教化之功的儒,其中心点都应该是为了‘民生’!都应是为了世间之民而存在、运转!儒为皮,法为骨,民,便是血肉!”
“至于道,便是推动太极阴阳运转的理!道家奉行‘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之意,而是‘以无为而有为’!道家教育世人顺天应时、随地之德、恭行人事!不能只凭自身的意志和臆想行事!这,才是‘无为之道’!”
“好好好!!!”荀子激动地高声喝彩,心中对赵诗雨满意至极,忍不住连叫了三声好!
而对于赵诗雨这层出不穷的至理,韩非和李斯已经是接近麻木了,只得先行记下,待日后慢慢理解。嬴政,对此一脸茫然,虽然才通明了道之本意,但是毕竟受限于年岁,经历太少,难以理解!
不过,荀子激动过后,心里却是极其郁闷。本来想着在赵诗雨面前彰显自己的博学呢!没想到这谈论的事事自己都插不上嘴,反而是赵诗雨彰显出的才华,让这个年过花甲的夫子连连惊心。
不自觉间,荀子心中一动,望着眼前风华绝代的赵诗雨,提出了一个困扰自己良久的疑问:“公主,既然这四家思想,如此融会贯通,为何却始终无法相辅相成?这是为何?”
荀子的提问,赵诗雨心中异常重视,为此思索了好一阵,这才出声说道:“四家之言,互相非难,视若仇敌,并非是因为其思想本身冲突,而是四家之人都想独善其身,不思变通!”
此言一出,荀子身形一震,眼中划过一缕精光,似乎是抓到了什么。
这时,赵诗雨并未停下言论,继续说道:“道非儒,道家认为儒家执念于礼教,而忽略天道至理,事物循环!却不知,儒家以仁为本,天生天杀虽为道之理也,但看到天下礼崩乐坏、人命草芥,又岂能坐视不理?”
“而儒非法,儒家认为法家刑罚苦峻,只知赏罚之理,冷酷无情!却不知法以刑治世,除恶扬善,执法公正,方可社稷稳定、安民攘外!”
“法非墨,法家认为墨家仗着侠义,四处犯禁,视宗族法度为无物,乃祸乱之首!却不知墨家心系平民,天下动乱当行非常之法,以此行事护得一方!在如今这世上,也并非全不可取!”
“墨非道,墨家认为道家高坐于苍穹,不顾世人死活,一切全凭天意!却不知道家‘无为’,才是让苍生真正掌握自身命运的大道之理!!”
“四家相互非难数百年,皆因彼此之学各具特色!也正因为此,才使得四家各执己见,难以互通!”
荀子听闻,面上有些着急,连忙问道:“既然如此,可有破解之法??”说话间,就连荀子也没发现,自己的语气根本不像是一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