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武帝寄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府,是一个官员能否自行选任地方官的权力,事关重大。刘牢之没有开府权力,所以他能支使的,只有他军中的战将,却不能指挥地方官员,对于地方的政务所能施加的影响有限,对于朝政则更是无参与的权力。这也正是他虽然都督吴、会稽等郡县军事,却频频受地方官员制肘的原因。
作为京口的另一员大将,孙无终却不想搅入是非,他更不想搅入战争。虽然孙无终驻军的京口和刘牢之驻军的广陵近在咫尺,但孙无终除了与刘牢之有相互交往之外,其驻军一向与刘牢之的驻军不相往来。这也是我入军时间虽久,但也未曾见过刘牢之的原因。
孙无终采用这样的方式既使自己中立,也使自己脱身于军争。在司马元显及刘牢之的压力下,孙无终极力推荐我代替他入刘牢之的幕府当参军。
而谢琰之所以也率军进剿,他既不是像刘牢之一样为了争军功,也不是像孙无终一样不得已而为之。他是为了谢氏一门的声誉。谢玄去世后,晋国旧族在朝野的地位大不如当初。谢琰号为军中柱石,荣誉远高于实权。其实早已被排挤出京口北府的实际控制圈以外。久居建康,实则为建康卫戍将军而已。
司马元显将建康的精锐分了一部分给谢琰剿贼,也许还有让谢琰牵制刘牢之意。剿贼成功,则是司马元显、主将谢琰之成功,而不是刘牢之之成功;剿贼失败,则是谢琰、刘牢之之失败,而不是司马元显之败。
这确实是一个高招。但我以为谢琰率军南下恐怕并不仅是牵制那么简单。用“防范”这个词恐怕更好。
刘牢之率大军南征,所带的都是精锐。孙恩虽然在南方夺了郡县,但是朝廷未必认为孙恩真是桀骜难治。孙恩乃是土寇,不是强敌。刘牢之有必要带北府精锐么?既然他将精兵尽数南调,则不得不令朝廷心疑。
所以从吴郡到浙江,谢琰大军一直在刘牢之大军以西,以备不虞。
击败孙恩之后,本欲令刘牢之守会稽、谢琰守吴郡,然而刘牢之到底棋高一招,始终令军队停留在浙江以北,而谢琰早已越过浙江去追击孙恩余部。这样就形成了刘牢之在北肃清吴、沪渎残寇,谢琰在南进攻会稽的局面。在这个情况下,也只能依现状而令谢琰镇守会稽周边郡县。
刘牢之在这场角逐中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收复吴郡对刘牢之而言,不仅官位提升,而且还扩大了领地,将权力延伸到整个太湖以东。而对司马元显而言,显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有南方的谢琰牵制刘牢之,但是大江下游的刘牢之的势力已经直逼大江上游的桓玄。建康夹在这两个军阀中间,实在是危险。
会稽毕竟是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的分封国。食邑怎能不守?不过京师更为重要。所以让谢琰留守会稽之后,又命令他把大军遣返建康,在会稽只留了守军几千人。谢琰兵败会稽,主要原因在于他不设守备,另外的原因也在于会稽守兵不足,精锐已遣离了城池。
司马元显的布局被刘牢之巧妙化解,而谢琰的意外身亡对司马元显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尽管派刘牢之南征会稽是不得已之举,但在我看来,司马元显还是希望借助刘牢之与孙恩互相消耗实力。两败俱伤之际,他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置身于司马元显骰中的,并不仅只是刘牢之和他的女媚高雅之,而且还有北府其他有才望的将军孙无终和桓不才。
开府,是一个官员能否自行选任地方官的权力,事关重大。刘牢之没有开府权力,所以他能支使的,只有他军中的战将,却不能指挥地方官员,对于地方的政务所能施加的影响有限,对于朝政则更是无参与的权力。这也正是他虽然都督吴、会稽等郡县军事,却频频受地方官员制肘的原因。
作为京口的另一员大将,孙无终却不想搅入是非,他更不想搅入战争。虽然孙无终驻军的京口和刘牢之驻军的广陵近在咫尺,但孙无终除了与刘牢之有相互交往之外,其驻军一向与刘牢之的驻军不相往来。这也是我入军时间虽久,但也未曾见过刘牢之的原因。
孙无终采用这样的方式既使自己中立,也使自己脱身于军争。在司马元显及刘牢之的压力下,孙无终极力推荐我代替他入刘牢之的幕府当参军。
而谢琰之所以也率军进剿,他既不是像刘牢之一样为了争军功,也不是像孙无终一样不得已而为之。他是为了谢氏一门的声誉。谢玄去世后,晋国旧族在朝野的地位大不如当初。谢琰号为军中柱石,荣誉远高于实权。其实早已被排挤出京口北府的实际控制圈以外。久居建康,实则为建康卫戍将军而已。
司马元显将建康的精锐分了一部分给谢琰剿贼,也许还有让谢琰牵制刘牢之意。剿贼成功,则是司马元显、主将谢琰之成功,而不是刘牢之之成功;剿贼失败,则是谢琰、刘牢之之失败,而不是司马元显之败。
这确实是一个高招。但我以为谢琰率军南下恐怕并不仅是牵制那么简单。用“防范”这个词恐怕更好。
刘牢之率大军南征,所带的都是精锐。孙恩虽然在南方夺了郡县,但是朝廷未必认为孙恩真是桀骜难治。孙恩乃是土寇,不是强敌。刘牢之有必要带北府精锐么?既然他将精兵尽数南调,则不得不令朝廷心疑。
所以从吴郡到浙江,谢琰大军一直在刘牢之大军以西,以备不虞。
击败孙恩之后,本欲令刘牢之守会稽、谢琰守吴郡,然而刘牢之到底棋高一招,始终令军队停留在浙江以北,而谢琰早已越过浙江去追击孙恩余部。这样就形成了刘牢之在北肃清吴、沪渎残寇,谢琰在南进攻会稽的局面。在这个情况下,也只能依现状而令谢琰镇守会稽周边郡县。
刘牢之在这场角逐中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收复吴郡对刘牢之而言,不仅官位提升,而且还扩大了领地,将权力延伸到整个太湖以东。而对司马元显而言,显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有南方的谢琰牵制刘牢之,但是大江下游的刘牢之的势力已经直逼大江上游的桓玄。建康夹在这两个军阀中间,实在是危险。
会稽毕竟是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的分封国。食邑怎能不守?不过京师更为重要。所以让谢琰留守会稽之后,又命令他把大军遣返建康,在会稽只留了守军几千人。谢琰兵败会稽,主要原因在于他不设守备,另外的原因也在于会稽守兵不足,精锐已遣离了城池。
司马元显的布局被刘牢之巧妙化解,而谢琰的意外身亡对司马元显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尽管派刘牢之南征会稽是不得已之举,但在我看来,司马元显还是希望借助刘牢之与孙恩互相消耗实力。两败俱伤之际,他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置身于司马元显骰中的,并不仅只是刘牢之和他的女媚高雅之,而且还有北府其他有才望的将军孙无终和桓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