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大明乌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十天,皇帝诏京师四品以上京官到文华殿廷议。张问是三品官,虽然眼下没有什么实际的职权,但这种朝会也是要参加的。他换上了大红色的官袍,在家里收拾一新,因为面容俊朗,穿上这种颜色的衣服,看起来更加俊俏,像个新郎官似的。他的身体还没有发福,腰上无多赘肉,所以这种官袍的腰带更显宽松,松垮垮地掉在腰上晃荡,很影响行动,张问平时是不太喜欢穿这身衣服的。
张问坐着轿子,由一众男女侍卫护卫出门,一行仪仗从偏僻冷清的胡同出来,向北走,越来越热闹。走到棋盘街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繁华之极。棋盘街在灯市旁边,挨着紫禁城,恐怕是京师最繁华的商业街了,这地方的店铺简直是寸土寸金。
从棋盘街出来,东华门就不远了。东华门就在紫禁城的东南角,文武百官平日里上朝一般就从这里进去,并不是走午门。进入东华门,入眼处就是一条河,称为玉河,玉河上有一道汉白玉的桥梁,就是望恩桥。张问是步行过的望恩桥,禁城行轿行马,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干的事儿……魏忠贤好像在宫里就是坐轿。
文华殿离望恩桥不远,过桥走一会就到了。从文华门进去,只见大殿中已经站了许多官儿,红通通的一片,煞是喜庆。两京的官员是上万人,在京师的四品以上的官员上百人,于是今天这个廷议,倒是十分热闹。
廷议一般是分部堂进行,不过这种关系整个朝廷政略的事,也就在禁城中集体讨论。皇帝是不用参加廷议的,只需要等待廷议结果,有分歧才让皇上裁决。不过今天的廷议,算是朝会了,朱由校也有到场。
有司太监唱词之后,朱由校登上御座,众官按礼行朝礼,三叩九拜之后,按秩序站位。刚才朝礼的时候,魏忠贤回避得远远的,不然会被弹劾故意接受百官朝拜,等大伙都站起来了,魏忠贤才跑回朱由校的身边,侍立在御座之旁。
魏忠贤附耳过去,听朱由校说了几句话,然后对百官朗声说道:“皇上说,前些日子张问上书言建虏威胁京师,布呈方略,皇上已下旨照办,问内阁和各部堂官,办得如何了?”
这时顾秉镰从板凳上站了起来,因为他是内阁首辅,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被赐座。这个情况从嘉靖时就有了,不过内阁的实际状况却和嘉靖时已经完全不同:嘉靖、万历前期时内阁权力极大,统率百官,现在的内阁……
顾秉镰奏道:“禀皇上,臣等正在全力照办,只是鉴于朝廷实情,进展不甚顺利。今年的税银还未收齐,许多年前预算都未有银子到位,这种突发事件,更是无处抽调钱粮;边关多事,西南、东南、各地叛乱也还未完全解决,抽调大军困难;具体如何布置,也分歧颇多。请皇上明鉴,这件事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办妥的。”
张问听罢立刻说道:“臣有话要说。”
得到朱由校同意之后,张问便从中间的人群里挪步走出队列,抱着象牙牌说道:“元辅所说的办法,微臣不敢苟同。牵制建虏后方,为什么非要耗费巨大实调朝廷兵马?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办成的事,为何要这样麻烦?”
开玩笑,什么理由都让他们说了,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有这么轻巧的事吗?
张问一说话,立刻就有一些苏杭书院派的文官表示附议。
这样的状况让魏忠贤一党的人十分愤怒,崔呈秀第一个站出来指着张问的鼻子说道:“一个人就办成?张问,你好大的口气,不知那个人是有三头六臂呢、还是神仙下凡?你倒是说说看,什么样的人有如此能耐!”
张问不慌不忙地说道:“下官正要给兵部推荐一个人,刘铤。朝廷只要给予刘铤一定的权力和钱粮,让他去辽南自己招募兵丁、布置安排,就完全可以胜任。既省事又省心,还能为朝廷办好事,为什么不用这样的办法、而非得要四处抽调用你们自己的人?”
此言一出,许多官员都在心里寻思,这个刘铤已经实打实地犯了事,诏狱里蹲着,张问还真想使劲把他捞出来?
这是一种态度,张问要表明对自己人关照,他需要有这种态度,才有建立党羽势力的潜质……虽然大伙都嚷嚷着不朋不党,可真正混朝廷没有左右上下的关系真能混得下去吗?
崔呈秀听罢吃惊地说道:“刘铤已经获罪下狱,你想包庇罪犯?”
“刘铤是有罪,这点不假。但是在朝鲜、萨尔浒等战争中,刘铤对大明的功劳,是可以抛之不问的吗?刘铤熟悉辽东,又是沙场老将,这样的人哪里去找,现在国家用人之机,不正好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么?”
崔呈秀冷冷道:“让他一个人去,花了朝廷的银子、没有办成事儿,这责任是不是你张问来担当?”
张问长身而立,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这次刘铤是我推荐去辽东的,他要是办砸了,我张问被弹劾那是铁板钉钉的事,还需要崔大人来多问一句?况且局势所迫,这事虽然不定会成功,可是这样是最有效的办法,总不能试都不试一下吧?”
看着张问振振有词,魏忠贤有些慌神了:让刘铤出来,只对张问有利,对魏党什么好处都没有。要知道张问上书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就算现在把刘铤放出来,以后京师遇警,张问那帮子人还不是有话说,说你延误了时机!
魏忠贤向顾秉镰做了一个眼色,顾秉镰见状,也不好装作没看见,便向北面躬身拜道:“皇上,刘铤丢城失地,不能不给予严惩!否则乱了律法,以后将士作战不力,如何公正对待?眼下建虏频繁接触蒙古,已经有了攻击大明的征兆,事情缓急不同,不能寄希望于一个人身上。就算放出刘铤,让他去辽南主持军务,招募兵丁、布置战局,需要多少时间!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威胁到建虏安全。如果一定要用牵制方略,也只能调集重兵、主动出击,开辟新的战场,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时张问又说道:“元辅这样说,不是等于主张什么也不干吗?开辟新战场,元辅又说没钱没兵;任用刘铤,您又说没有效果。那应该怎么办?”
顾秉镰不温不火地说道:“张大人,你急,整个朝廷都急。事情总得一件件办吧?你要是敢立下军令状,说任用刘铤,建虏就一定不敢进犯关内,老夫肯定站在你这边支持你!你刚才也说了,用刘铤不一定能成功,老夫更是觉得根本就于事无补!当下之急,是对蒙古的邦交应该采用什么方略!”
朱由校见众人吵个不停,他也有些头疼,他对军事本来就是外行,便一直没有说话。这时他终于说道:“牵制方略,容后再议,对蒙古邦交,顾阁老有何主张?”
这种时候,顾秉镰才不想表明立场,便把和魏忠贤说的那些话,改编了一下丢了出来,表面上看上去是有一颗炙热的急国家之所急的心情,实际上一琢磨,这不是站在中间,等于没说吗?
就在这时,崔呈秀勇敢地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臣觉得应该对蒙古采取怀柔手段,不能让他们投向建虏。”
“怀柔?”朱由校愣了愣,寻思着大明朝一向的怀柔手段,又说出两个字,“行款?”
去十天,皇帝诏京师四品以上京官到文华殿廷议。张问是三品官,虽然眼下没有什么实际的职权,但这种朝会也是要参加的。他换上了大红色的官袍,在家里收拾一新,因为面容俊朗,穿上这种颜色的衣服,看起来更加俊俏,像个新郎官似的。他的身体还没有发福,腰上无多赘肉,所以这种官袍的腰带更显宽松,松垮垮地掉在腰上晃荡,很影响行动,张问平时是不太喜欢穿这身衣服的。
张问坐着轿子,由一众男女侍卫护卫出门,一行仪仗从偏僻冷清的胡同出来,向北走,越来越热闹。走到棋盘街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繁华之极。棋盘街在灯市旁边,挨着紫禁城,恐怕是京师最繁华的商业街了,这地方的店铺简直是寸土寸金。
从棋盘街出来,东华门就不远了。东华门就在紫禁城的东南角,文武百官平日里上朝一般就从这里进去,并不是走午门。进入东华门,入眼处就是一条河,称为玉河,玉河上有一道汉白玉的桥梁,就是望恩桥。张问是步行过的望恩桥,禁城行轿行马,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干的事儿……魏忠贤好像在宫里就是坐轿。
文华殿离望恩桥不远,过桥走一会就到了。从文华门进去,只见大殿中已经站了许多官儿,红通通的一片,煞是喜庆。两京的官员是上万人,在京师的四品以上的官员上百人,于是今天这个廷议,倒是十分热闹。
廷议一般是分部堂进行,不过这种关系整个朝廷政略的事,也就在禁城中集体讨论。皇帝是不用参加廷议的,只需要等待廷议结果,有分歧才让皇上裁决。不过今天的廷议,算是朝会了,朱由校也有到场。
有司太监唱词之后,朱由校登上御座,众官按礼行朝礼,三叩九拜之后,按秩序站位。刚才朝礼的时候,魏忠贤回避得远远的,不然会被弹劾故意接受百官朝拜,等大伙都站起来了,魏忠贤才跑回朱由校的身边,侍立在御座之旁。
魏忠贤附耳过去,听朱由校说了几句话,然后对百官朗声说道:“皇上说,前些日子张问上书言建虏威胁京师,布呈方略,皇上已下旨照办,问内阁和各部堂官,办得如何了?”
这时顾秉镰从板凳上站了起来,因为他是内阁首辅,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被赐座。这个情况从嘉靖时就有了,不过内阁的实际状况却和嘉靖时已经完全不同:嘉靖、万历前期时内阁权力极大,统率百官,现在的内阁……
顾秉镰奏道:“禀皇上,臣等正在全力照办,只是鉴于朝廷实情,进展不甚顺利。今年的税银还未收齐,许多年前预算都未有银子到位,这种突发事件,更是无处抽调钱粮;边关多事,西南、东南、各地叛乱也还未完全解决,抽调大军困难;具体如何布置,也分歧颇多。请皇上明鉴,这件事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办妥的。”
张问听罢立刻说道:“臣有话要说。”
得到朱由校同意之后,张问便从中间的人群里挪步走出队列,抱着象牙牌说道:“元辅所说的办法,微臣不敢苟同。牵制建虏后方,为什么非要耗费巨大实调朝廷兵马?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办成的事,为何要这样麻烦?”
开玩笑,什么理由都让他们说了,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有这么轻巧的事吗?
张问一说话,立刻就有一些苏杭书院派的文官表示附议。
这样的状况让魏忠贤一党的人十分愤怒,崔呈秀第一个站出来指着张问的鼻子说道:“一个人就办成?张问,你好大的口气,不知那个人是有三头六臂呢、还是神仙下凡?你倒是说说看,什么样的人有如此能耐!”
张问不慌不忙地说道:“下官正要给兵部推荐一个人,刘铤。朝廷只要给予刘铤一定的权力和钱粮,让他去辽南自己招募兵丁、布置安排,就完全可以胜任。既省事又省心,还能为朝廷办好事,为什么不用这样的办法、而非得要四处抽调用你们自己的人?”
此言一出,许多官员都在心里寻思,这个刘铤已经实打实地犯了事,诏狱里蹲着,张问还真想使劲把他捞出来?
这是一种态度,张问要表明对自己人关照,他需要有这种态度,才有建立党羽势力的潜质……虽然大伙都嚷嚷着不朋不党,可真正混朝廷没有左右上下的关系真能混得下去吗?
崔呈秀听罢吃惊地说道:“刘铤已经获罪下狱,你想包庇罪犯?”
“刘铤是有罪,这点不假。但是在朝鲜、萨尔浒等战争中,刘铤对大明的功劳,是可以抛之不问的吗?刘铤熟悉辽东,又是沙场老将,这样的人哪里去找,现在国家用人之机,不正好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么?”
崔呈秀冷冷道:“让他一个人去,花了朝廷的银子、没有办成事儿,这责任是不是你张问来担当?”
张问长身而立,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这次刘铤是我推荐去辽东的,他要是办砸了,我张问被弹劾那是铁板钉钉的事,还需要崔大人来多问一句?况且局势所迫,这事虽然不定会成功,可是这样是最有效的办法,总不能试都不试一下吧?”
看着张问振振有词,魏忠贤有些慌神了:让刘铤出来,只对张问有利,对魏党什么好处都没有。要知道张问上书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就算现在把刘铤放出来,以后京师遇警,张问那帮子人还不是有话说,说你延误了时机!
魏忠贤向顾秉镰做了一个眼色,顾秉镰见状,也不好装作没看见,便向北面躬身拜道:“皇上,刘铤丢城失地,不能不给予严惩!否则乱了律法,以后将士作战不力,如何公正对待?眼下建虏频繁接触蒙古,已经有了攻击大明的征兆,事情缓急不同,不能寄希望于一个人身上。就算放出刘铤,让他去辽南主持军务,招募兵丁、布置战局,需要多少时间!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威胁到建虏安全。如果一定要用牵制方略,也只能调集重兵、主动出击,开辟新的战场,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时张问又说道:“元辅这样说,不是等于主张什么也不干吗?开辟新战场,元辅又说没钱没兵;任用刘铤,您又说没有效果。那应该怎么办?”
顾秉镰不温不火地说道:“张大人,你急,整个朝廷都急。事情总得一件件办吧?你要是敢立下军令状,说任用刘铤,建虏就一定不敢进犯关内,老夫肯定站在你这边支持你!你刚才也说了,用刘铤不一定能成功,老夫更是觉得根本就于事无补!当下之急,是对蒙古的邦交应该采用什么方略!”
朱由校见众人吵个不停,他也有些头疼,他对军事本来就是外行,便一直没有说话。这时他终于说道:“牵制方略,容后再议,对蒙古邦交,顾阁老有何主张?”
这种时候,顾秉镰才不想表明立场,便把和魏忠贤说的那些话,改编了一下丢了出来,表面上看上去是有一颗炙热的急国家之所急的心情,实际上一琢磨,这不是站在中间,等于没说吗?
就在这时,崔呈秀勇敢地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臣觉得应该对蒙古采取怀柔手段,不能让他们投向建虏。”
“怀柔?”朱由校愣了愣,寻思着大明朝一向的怀柔手段,又说出两个字,“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