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1908大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51章 北方的反应
五天之后,吴绍霆在返回广州的船上收到了上海发来的电报,上海火车站枪击案有了突破的进展,一个古董商人向公共租界巡捕房举报了线索。顺着线索上海都督府和警察局抓到了两个涉案人员,一个是上海青帮老大应桂馨,另一人是炮击凶手武士英。这个消息让吴绍霆感到很惊讶,历史上枪击案的凶手应该是武士英才对,怎么现在又变成了炮击案的凶手?(武士英请关注凤凰卫视宋教仁遇刺案分析,此人未必是真正的开枪凶手)又过了一天,蒋志清私人发了一封电报详细阐述了行刺案侦缉工作,电报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情况,应桂馨在审问中承认策划枪击宋教仁的行动,却坚持否认炮击沪宁铁路医院的事情,对炮击案全然不知。武士英则承认炮击事件的主使,但在审问过程中很多描述前后颠倒,疑点重重。根据调查,武士英曾在山西参军,然而根本不懂得大炮的操作。
吴绍霆看完了电报,同样皱起了眉头,喃喃自语的说道:“不可能,武士英不可能炮击医院。既然他不是上海火车站的枪手,那就更不可能策划炮击了,这家伙就是一个土包子!”
邓铿奇怪的问道:“都督,您认识这个人?”
吴绍霆怔了怔,随即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认识,但是从枪击到炮击期间不到三个小时,武士英是应桂馨的跟班,他如果没有应桂馨的资助哪里搞来一门土炮?应桂馨能承认策划了枪击案,没必要还要隐瞒炮击案,这说明应桂馨确确实实不知道炮击的事。”
邓铿点了点头,说道:“是呀,疑点太多了。”
吴绍霆沉思片刻,继而眯起了眼睛说道:“枪击案和炮击案是两伙不同的人指使策划,一定是这样。武士英说不定是一个知情人。士元马上回一封电报到上海,让介石从武士英身上寻找突破口。”
邓铿有些疑虑,他小心翼翼的问道:“都督,蒋志清是上海都督府的人,我们没权力命令他。更何况既然我们都离开上海了,这件事就交给陈都督他们来处理吧。就算把电报发过去只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吴绍霆本来还想训斥邓铿一句,可是回头一想邓铿说的未必是错,陈其美对他在上海越权的事情本来是怀恨在心了,何必还要多生一事?其实他已经知道了这次事件的幕后指使者,不是“正”就是“反”,而现在出现了两次不同的袭击,或许“正反两方”都参与其中。这件事只用自己一个人知道就可以了。
他沉吟了一阵,随即挥了挥手说道:“那就先这样吧。”
三月七日,吴绍霆抵达广州。此时广州各大报纸已经连续报道了上海宋教仁遇刺事件很久了,都督府新闻部还特意利用站在政府这边的《广州日报》、《广东革命周刊》等,大肆宣扬了吴绍霆英勇相救宋教仁的事迹。因此在吴绍霆的船靠岸上,码头上有不少市民前来迎接,高声欢呼吴都督的威名。
吴绍霆在民众面前保持着和蔼可亲的一面,一会儿挥手致意,一会儿拱手道谢。当他回到都督府之后,却立刻变了一副脸色,雷烈风行的召集了都督府参谋总部召开了一场会议,加强对革命粤军第三师的装备,以及第一师的重新布防,俨然是一副大战临头的趋势。这一举动引起了都督府上下的紧张,吴绍霆向众人做了一番局势的分析,认定迟早会有大变,众人只得遵从命令执行。
年初第一师全军更换了德式装备,退下的步枪暂时存放在军械库。吴绍霆很快派人联络了湖南衡阳的焦达峰,用单价一圆二的贱价果断把这一批步枪卖给了湖南革命军。焦达峰对此十分感激,还专门写了一封亲笔信道谢。吴绍霆并非是照顾焦达峰,也不是觉得这批枪占库存,而是料定湖南很快会发生战事,间接资助焦达峰成为阻挡北洋军南下的第一道屏障。
果不其然,两天之后上海都督府公布了宋教仁遇刺案最终证据,证明阴谋家应桂馨与总统府秘书处的电报往来。此一证据迅速在国内掀起了震动,各省各地指责北京政府的声音源源不断,许多军政府首脑发电报斥责袁世凯。孙中山趁势在上海发布讨袁声明,披露北洋政府独裁的野心,痛斥袁世凯阴谋暗杀行为,号召全国维护共和大义发动二次革命。
黄兴、章士钊等国民党文治派人物却主张利用法律手段惩处袁世凯。他们同时询问了宋教仁的意思。宋教仁在这个关键时候犹豫不决,既不愿意放弃北上组阁的宏愿,又对北洋政府阴谋手段痛心不已。黄兴并非不想一战,他这个时候脑袋很清晰,北洋派在过去一年早已做好了军事准备,革命军一盘散沙,不可能有取胜的希望。通过法制制裁是希望全国人民一致认清袁世凯的嘴脸,顺便争取更多时间来准备。
一时间上海革命党人意见不一,没有统一的主导指挥,导致全国各省左右不定。
三月十二日傍晚,北京总统府怀仁堂大总统办公厅十分热闹,各级政务官员对上海发生的事情议论纷纷。曹汝霖夹着公文包快步从大门外走了进来,穿过大厅里的众人,向内办公室走去。大家看到神色匆匆的曹汝霖如一阵风一般掠过,不禁有些好奇起来。不过曹汝霖中途没有任何停留,对周围的人视而不见,大家也无从开口询问。
来到内办公室大门口,侍从官看到是曹汝霖,并任何无阻拦,推开门让曹汝霖进去了。
袁世凯坐在总统办公桌后面,脸色显得很郁闷,甚至还带着几分火气。桌子上的烟灰缸里搁着一根还在冒烟的雪茄,这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驻华主席送来的多米尼加雪茄,不过袁世凯根本没有抽上两口。他现在心烦意乱,几乎已经... -->>
第251章 北方的反应
五天之后,吴绍霆在返回广州的船上收到了上海发来的电报,上海火车站枪击案有了突破的进展,一个古董商人向公共租界巡捕房举报了线索。顺着线索上海都督府和警察局抓到了两个涉案人员,一个是上海青帮老大应桂馨,另一人是炮击凶手武士英。这个消息让吴绍霆感到很惊讶,历史上枪击案的凶手应该是武士英才对,怎么现在又变成了炮击案的凶手?(武士英请关注凤凰卫视宋教仁遇刺案分析,此人未必是真正的开枪凶手)又过了一天,蒋志清私人发了一封电报详细阐述了行刺案侦缉工作,电报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情况,应桂馨在审问中承认策划枪击宋教仁的行动,却坚持否认炮击沪宁铁路医院的事情,对炮击案全然不知。武士英则承认炮击事件的主使,但在审问过程中很多描述前后颠倒,疑点重重。根据调查,武士英曾在山西参军,然而根本不懂得大炮的操作。
吴绍霆看完了电报,同样皱起了眉头,喃喃自语的说道:“不可能,武士英不可能炮击医院。既然他不是上海火车站的枪手,那就更不可能策划炮击了,这家伙就是一个土包子!”
邓铿奇怪的问道:“都督,您认识这个人?”
吴绍霆怔了怔,随即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认识,但是从枪击到炮击期间不到三个小时,武士英是应桂馨的跟班,他如果没有应桂馨的资助哪里搞来一门土炮?应桂馨能承认策划了枪击案,没必要还要隐瞒炮击案,这说明应桂馨确确实实不知道炮击的事。”
邓铿点了点头,说道:“是呀,疑点太多了。”
吴绍霆沉思片刻,继而眯起了眼睛说道:“枪击案和炮击案是两伙不同的人指使策划,一定是这样。武士英说不定是一个知情人。士元马上回一封电报到上海,让介石从武士英身上寻找突破口。”
邓铿有些疑虑,他小心翼翼的问道:“都督,蒋志清是上海都督府的人,我们没权力命令他。更何况既然我们都离开上海了,这件事就交给陈都督他们来处理吧。就算把电报发过去只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吴绍霆本来还想训斥邓铿一句,可是回头一想邓铿说的未必是错,陈其美对他在上海越权的事情本来是怀恨在心了,何必还要多生一事?其实他已经知道了这次事件的幕后指使者,不是“正”就是“反”,而现在出现了两次不同的袭击,或许“正反两方”都参与其中。这件事只用自己一个人知道就可以了。
他沉吟了一阵,随即挥了挥手说道:“那就先这样吧。”
三月七日,吴绍霆抵达广州。此时广州各大报纸已经连续报道了上海宋教仁遇刺事件很久了,都督府新闻部还特意利用站在政府这边的《广州日报》、《广东革命周刊》等,大肆宣扬了吴绍霆英勇相救宋教仁的事迹。因此在吴绍霆的船靠岸上,码头上有不少市民前来迎接,高声欢呼吴都督的威名。
吴绍霆在民众面前保持着和蔼可亲的一面,一会儿挥手致意,一会儿拱手道谢。当他回到都督府之后,却立刻变了一副脸色,雷烈风行的召集了都督府参谋总部召开了一场会议,加强对革命粤军第三师的装备,以及第一师的重新布防,俨然是一副大战临头的趋势。这一举动引起了都督府上下的紧张,吴绍霆向众人做了一番局势的分析,认定迟早会有大变,众人只得遵从命令执行。
年初第一师全军更换了德式装备,退下的步枪暂时存放在军械库。吴绍霆很快派人联络了湖南衡阳的焦达峰,用单价一圆二的贱价果断把这一批步枪卖给了湖南革命军。焦达峰对此十分感激,还专门写了一封亲笔信道谢。吴绍霆并非是照顾焦达峰,也不是觉得这批枪占库存,而是料定湖南很快会发生战事,间接资助焦达峰成为阻挡北洋军南下的第一道屏障。
果不其然,两天之后上海都督府公布了宋教仁遇刺案最终证据,证明阴谋家应桂馨与总统府秘书处的电报往来。此一证据迅速在国内掀起了震动,各省各地指责北京政府的声音源源不断,许多军政府首脑发电报斥责袁世凯。孙中山趁势在上海发布讨袁声明,披露北洋政府独裁的野心,痛斥袁世凯阴谋暗杀行为,号召全国维护共和大义发动二次革命。
黄兴、章士钊等国民党文治派人物却主张利用法律手段惩处袁世凯。他们同时询问了宋教仁的意思。宋教仁在这个关键时候犹豫不决,既不愿意放弃北上组阁的宏愿,又对北洋政府阴谋手段痛心不已。黄兴并非不想一战,他这个时候脑袋很清晰,北洋派在过去一年早已做好了军事准备,革命军一盘散沙,不可能有取胜的希望。通过法制制裁是希望全国人民一致认清袁世凯的嘴脸,顺便争取更多时间来准备。
一时间上海革命党人意见不一,没有统一的主导指挥,导致全国各省左右不定。
三月十二日傍晚,北京总统府怀仁堂大总统办公厅十分热闹,各级政务官员对上海发生的事情议论纷纷。曹汝霖夹着公文包快步从大门外走了进来,穿过大厅里的众人,向内办公室走去。大家看到神色匆匆的曹汝霖如一阵风一般掠过,不禁有些好奇起来。不过曹汝霖中途没有任何停留,对周围的人视而不见,大家也无从开口询问。
来到内办公室大门口,侍从官看到是曹汝霖,并任何无阻拦,推开门让曹汝霖进去了。
袁世凯坐在总统办公桌后面,脸色显得很郁闷,甚至还带着几分火气。桌子上的烟灰缸里搁着一根还在冒烟的雪茄,这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驻华主席送来的多米尼加雪茄,不过袁世凯根本没有抽上两口。他现在心烦意乱,几乎已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