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中国武将列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就这样,虽然张巡造成了许多的议论,但平心而论,未将食粮送达,朝廷方面也有责任,而且他也确实对唐有恩,因此最后还是加以表彰。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到今天,说到守城战的代表,还是一定会提到张巡的。
再说到郭子仪这个人,他也有着有趣的故事。当他还没什么名气的时候,军队的食粮曾因失火而被烧掉,他因被问及管理的责任而被押入牢房。就在可能会因重大的过失而被处死的当儿,押解运送途中,碰到了诗人李白。李白在与郭子仪谈话之后,认为这家伙将来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此就向玄宗皇帝求情,这故事在隋唐演义之中也有所记载。而后不久,李白因卷入叛乱而在将因反逆罪被杀头的时候,郭子仪就以自己的功绩代之而将其救回,来报答其当初的救命之恩。
郭子仪这个人虽然建立了相当大的功绩,不过却没有因此受到朝廷的猜疑而被赐死,很幸运地渡过他的晚年。甚至,当郭子仪的儿子后来娶了皇帝的女儿,而在夫妻吵架的时候曾脱口而出道:你虽然自以为是皇帝的女儿,但我的父亲如果要做皇帝的话,也不是办不到的,只不过是没有这么做而已!这位公主后来气得跑上朝廷告状,毕竟这样的话还是不能够说出口的,这在别人耳中听来可不得了。我在隋的时代中也曾经提到过一个叫做杨素的人,这个人在夫妻吵架的时候也曾脱口而出道:如果你再这么自大的话,等我当上了皇帝,就不让你当皇后了!结果这么说,他的太太因为向别人诉苦,而使得杨素因为这缘故而遭到一时的免职,可见这样的玩笑是绝对开不起的。
而这时的皇帝——也就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郭子仪儿子的人——听完女儿告状之后,却只是对她说道:“事实正是如此,这件事是你不对。”反而没有对郭子仪的儿子采取任何举动。不过郭子仪听了倒是非常地惶恐,甚至打了自己的儿子好几大板来请罪。
总的来说,郭子仪这个人,是个十分幸运的人,当他从第一线退下来以后就当上宰相,拥有地位和财富,并且受到人们的尊敬,过着幸福的人生。但也因为这个缘故,自然也就不太能够成为小说的题材了。
要说到小说的题材嘛,李泌这个人倒还蛮适合的。这个人乃是玄宗之子——也就是肃宗皇帝的好朋友,在安史之乱时被招揽成为皇帝直属的军师,立下了平乱的大功。他虽因讨厌宫中的权力斗争而曾经隐于山野,但不久后又被召回当宰相,充满着那种会受日本人喜爱的军师风格。
好了,正如大多数人所知,安禄山是被自己的儿子所杀的,而他的儿子则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又再被自己的儿子所杀,而后安史之乱方才结束。
总之,唐帝国是踏上了通往灭亡深渊之路后才又走了回来的,不过,社会却因此而产生了很大的变动。对于那些建立了功绩的将军,以及在叛乱之后弃暗投明的将军来说,不给他们一些领地是绝对不行的。正确地说,由于当时并不再是属于封建的时代,而是中央集权的社会,当然不会称之为领地,但他们还是握有一定地域的支配权,在当地独占了可以收取税金、以及征募兵士的权利。当时这样的情况叫做藩镇。重点在于,这已经是一种半独立的地方军事独裁政权,关于其内政,朝廷几乎也已经无力干涉。
这时,就算朝廷的权威依然残存,但也只是一种形式,对于藩镇的支配者来说,只要在形式上能够实施善政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也只是一种形式,对于藩镇的支配者来说,有种拥民众以养兵的感觉,因此民众自然是叫苦连天了。
这样的情形下,好不容易苟延残喘延续下来的唐帝国,自然不得不对这些藩镇采取行动,于是朝廷便紧紧地握住住江南。江南乃是富庶的泉源,只要这片富庶能够一日流向朝廷,长安便能够继续繁荣,相对地,而唐朝也能够确认其富强的地位,个别的藩镇是没有办法单独与朝廷对抗的。但也因为如此,一些有野心的节度使,便决定要携手共同来对抗朝廷。
在这样的时代之中可做为名将代表的,就是李晟这个人。不好意思,名字相似的人实在太多了,必须要注意加以分辨才行。
这个人乃是第六十一位李朔的父亲。在名将列表的李朔之处特别把他的父亲写出来,就是因为这位父亲李晟也是非常有名的名将之故。只不过在逸话的部份,儿子这边比较来得有趣就是了。
李晟这个人对于朝廷十分地忠诚,曾灭过数个横暴的藩镇。同时他还是个沉默、礼遇兵士的人。对于兵士们若有好的表现,即使是微不足道,他也会给予奖励。能够被称为名将的人,基本上对于兵士一定都是非常地礼遇,甚至能够让兵士们在其手下愿意不惜生命为其作战。说到这一点,似乎张飞就没有做得很好了。
由于李晟建立了那样大的功劳才成为宰相,照理说他的儿子李朔应该能够提早出仕才是,然而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李晟这个人认为自己的儿子什么能耐也没有,自然不能够只凭着父亲的名声而出仕——这在现代的日本似乎并不是如此,不管是政要还是职业棒球选手都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也因此李朔一直不能够出仕。然而朝廷倒不这么认为,曾数度想要提拔李朔,只是这一直到身为父亲的李晟死后方才实现。当李晟还在世的时候,李朔一直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不过他倒没有因此而对父亲有所怨怼就是了。
这个叫做李朔的人,后来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将其生涯都投注在打倒强横的藩镇之上。其中最有名的,就属发生在西元八二一六年的战事,这年李朔刚过四十岁。
当时有名叫做吴元济的节度使,其势力非常强大,吴氏一族历经三代,大抵支配了中国东部地方的藩镇,在数十年之间,朝廷的军力根本就一步也踏不进这个范围之中。而吴元济这个人还联合了其他的藩镇,做了许多非常蛮横的事情,像是派刺客到京城长安将宰相暗杀之事。因此也使得朝廷再也不能坐视不管,而命李朔前往讨伐吴元济。惟在我方兵少、敌方兵多的状态下,看起来实在是没有胜算。
当冬季来临的时候,两军依旧对峙——大家应该知道所谓的黄道吉日吧?时至今日,这样的事情还是有的,指的就是好日子。而相对地,不好的日子就称为黑道凶日——在一个降雪的黑道凶日里,李朔命令兵士出征。这时部下们都非常吃惊,一般来说,出征不都是要选吉日来进行的吗?像隋的炀帝要远征高句丽之时,即使准备早已妥当,还是要等到正月一日才出发。当然,现代也许有人对这些根本不以为意,然而像是结婚典礼不也要选好日子,而火葬场在大凶之日甚至会关闭不都也是受到这个的影响吗?连现代都尚且如此,对于距今一千二百年前的人们来说,在黑道凶日出击,不更是件破天荒的事!不过由于李朔这个人深受部下的信赖,即使是在这样大雪纷飞的黑道凶日夜里,就算可能全数灭亡,仍旧愿意为了他这个人而送命。就在全员有了这样的觉悟之后便出发去了。
而相对地在吴元济这一方面,虽然坐拥大军,然而在冬日的大雪期间,都相信绝不可能会被敌方攻击,更何况还是在黑道凶日呢?当他还抱着美女在城内睡觉的时候,于黑夜将明之际,李朔便迫近了城下附近。就在此时,李朔在城外的濠渠中见到了数万只的候鸟歇息其间。一般来说,奇袭的时候应该都是不发一点声音的,然而李朔却对濠沟投石,惊起了这数万只的飞鸟。当时守城的兵士觉得奇怪而前往察看,一看之下发现不过是鸟,便不以为意,没想到李朔的部队竟会趁此时入侵。激战之后,吴元济遭到俘虏,奇策获得了大胜。之后,李朔也曾打倒不少其他横暴的藩镇,当上宰相后不久便过完了他的一生,父子两代均为朝廷尽忠。
另外,在这时间前后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就是唐代一个叫做王式的人。这个王式本来生在学者之家,当时正是裘甫之乱发生之际,那是九世纪后半的事情。当时这个裘甫在今日浙江省的海岸一带发动乱事,并急速地扩展势力,到了已有日益扩大的态势。这时,学者出身的王式当上了讨伐军的司令官。这个人所担心的只是不希望民众被卷入叛乱之中而已。如果等到民众卷入其中的话,那事情就不可收拾了。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好呢?王式赶到了当地,首先便是打开官库,做了隋代的张须陀也曾做过的事,就是将官库中的米粮全部分给贫穷的人民。此外,他还宣布那些因饥饿而加入叛乱的人不加以问罪一事,于是便将民众从叛乱军的核心加以分离,而使得叛乱军变得孤立。在三天八十三次的战斗之后,他留下了八十三战八十三胜的记录,将叛乱完全地镇压了下来。
这个人也曾经说过许多有意思的话,例如他曾经说过出去侦察的兵士最好是选胆小一点的,为什么呢?因为勇敢的兵士很可能会凭恃自己的勇敢而与敌人进行不必要的战斗,而胆小的兵士反而会爱惜自已的生命而平安地回来报告,因此胆小的兵士比较适合。
此外,在这时,有一支名叫维吾尔的少数民族,在国内许多地方过着贫苦的生活。事情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因为唐与维吾尔交恶而发生战争。在边境地带的这些人虽然遭到俘虏,但却不便将他们杀死,然而若是将之送回,又会造成两边关系的恶化,因此也不可行。虽然想要找一块适当的土地让他们居住,但开拓似乎并不顺利,于是就只好让他们贫苦地活着。
王式把这份工集结了起来,对他们说:“如果想要单纯地获得一些好处的话,我倒是可以提供,但如果你们想要做些什么事情以获得正当的报酬的话,那就加入我的军队吧!”于是大部份的维吾尔族就加人了他的军队之中。总之,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此将他从百人之中挑离也实在是蛮可惜的一件事。
不过就算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唐在安史之乱后,也总算持续了约一百四十年之久,只是,最后还是发生了黄巢之乱。这场乱事可说是中国史上最大的动乱。
要谈到黄巢的事情,其实也是说来话长,不过这场黄巢之乱,可是造成了唐帝国自北而南一阵大混乱,而且最后还攻进了都城长安之中。
黄巢这个人乃是盐贼出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盐这项物资从汉的时代开始就一直是中国朝廷的专卖品,也因此当景气萧条的时候,盐的价格却反而不断地攀高。总之,盐的售价就这样一直上升,甚至到了百倍、千倍的无理价格。可是不管怎么贵,这毕竟是生活的必须物资,只是要买又买不起,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人,他们自己开辟了一条黑市路径。如此一来,只要花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盐,这对民众来说可是件天大的好事。而另一方面,盐贼也因此赚了很多钱。虽说是半价,不过就算是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也一样是可以赚到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拥有财富的黄巢便发起动乱,将整个中国都给卷了进去。
因此,朝廷也必须奋力对抗,而第六十二位的李克用,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场的。这个名叫李克用的人,本来是骑马民族出身,是个非常勇猛的人。这个人一生下来就瞎了一只眼睛,因此被称为独眼龙。至于日本伊达政宗的独眼龙之称,就是学他而来的。在这一方面,李克用也是比伊达政宗要早了八百年左右。
李克用所率领的军队全部一身黑,包括甲胄、军服、马匹,全部都是一片黑鸦鸦,因此有着鸦军——乌鸦部队的称呼,非常地厉害。当这支部队在地平线现身时,自然是一片黑——如同黑云袭来般地具有迫力。
这时,在另一方面,也就是黄巢这一边发生了内部的分裂,有个叫做朱温的男子背叛了黄巢,而加人了唐那一边。朝廷赐给了他新的名字,叫做朱全忠,因此,有一段时间他被叫做朱全忠。然而从中国所出的书看来,几乎都还是叫他朱温。原来这个人除了一开始背叛黄巢之外,最后也背叛了朝廷,把皇帝和他的兄弟全都给杀了。在将唐灭亡之后,还在长安放火,把都城整个烧毁,是个非常无法无天的人。也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书中,全都是以朱温来称呼,而无法让他使用像全忠这样一个伟大的名字。他在将腐败的宦官一扫而光之后,就将首都由长安移到了开封,之后虽然有推行改革,惟粗暴而残忍的行事过多,终为其子所杀。在那之前,他还曾说过:“随便给我儿子一个没用的职务,跟狗或猪一样就行了!”这实在是蛮讽刺的。
另一方面,李克用这个人,无论是在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上看来均是典型的武将,和朱全忠这样的奸雄可说完全不同。怎么说呢?像朱全忠就曾故意不将李克用的功劳照实传达至朝廷之中,有时甚至还对李克用的部队急袭放火,然后在烟雾弥漫之际对乘马逃脱的人放暗箭使对方落马。当李克用觉得情况不对而接近时,竟发现是朱全忠的部下。
就在这两人的抗争过程中,唐灭亡了,接下来就进人了五代十国的时代。
说到在五代十国之中建立诸国的帝王,其实也就是那些在唐末活跃于天下各地的武将们。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个性与才能,如后汉末期的群雄一般具有魅力,就算是各自将之放到帝王纪中来叙述也不会说不过去。不过,在这之间,我要说一个有趣的人,那就是建立前蜀这个国家的王建。他在少年的时期是一名无赖,做过各式各样的恶事,让故乡的人相当地头痛。后来虽然一度从商,不过还是在进入了军队之后才逐渐崭露头角。他在与黄巢叛乱的战斗期间,三十八岁当上将军,可说是名乱世中的勇者。而若是在平和的世界里,他就只会是一个精力无处发泄的混混罢了。
在西元八八五年的冬天,当强大的贼军进攻长安之际,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倡宗的人——年轻却无能,在无法与贼军对抗的状况下逃到了蜀。大约是和一百三十年前的玄宗采相同路线前往的,而这条路线也就是俗称的“蜀之栈道”
这时贼军的追击十分猛烈,在逃亡的皇帝一行人后方一路追赶,并开始对栈道放火。冬夜里,自北方而来的强风吹袭着峡谷,乘着这股风势,猛烈的火势几乎将栈道完全卷入,连皇帝身旁的随从也一一地被卷人其中,而掉落至黑暗的谷底之中。年轻的皇帝抱着马背,几乎呈现半昏迷的状态,而救了皇帝的,正是王建。
王建背上背了装着传国玉玺的箱子,左手牵着皇帝的马缰,右手则不断地挥剑斩落燃烧中的木枝,才好不容易在烟雾之中突破重围救出了皇帝。由于他身为皇帝的救命恩人之故,因此得到皇帝莫大的信赖,当皇帝回到长安时,自己便留在蜀地,以一己之力取下了蜀。当唐灭亡之后,他虽曾呼吁各地群雄组织打倒朱全忠的义勇军,只可惜后来未能成事。结果,他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为大蜀,在历史上被称为前蜀,而首都当然也就设于成都。
王建自己本身虽没什么学识,但却十分尊重文化和艺术,也对文人相当礼遇。他除了集结避战乱而来的文人,将蜀建为文化的中心地之外,连他的妻子也以女诗人而闻名,被称为花蕊夫人。王建的墓在死后千年以后被发现,而成了成都贵重的文化遗产。当然,这此事情对日本人而言也是毫不起眼的。不过,在读了这本书之后,若是有机会前往成都的话,请一定要到王建的墓地永陵去看一看。
唐玄宗:西元六八五~七六二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七一二~七五六年。姓名为李隆基,是唐的第六代子孙、第八任的皇帝。年轻之际即有英迈果断之名,他结束了因武则天所导致的混乱朝政,而展开了所谓的开元盛世。即位当时虽然任用良臣并热心改革,可惜后来因倦于长久之统治而逐渐放纵。他本来也具有艺术的才能,惟在得到原为皇子妃的杨贵妃(西元七一九~七五六年,幼名玉环)之后,便沉溺于其女色中,也因此导致玄宗后期的政治紊乱。除了杨贵妃的一族专横之外,更招致了安史之乱,以致种下唐衰亡的远因。安史之乱之际,于向四川逃亡的途中,因兵士的要求而赐死杨贵妃,是以在长安回复之后,于失意之余,竟自己过着如幽闭一般的生活。
——旧唐书卷八一九玄宗纪、新唐书卷五玄宗纪、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传一上、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高仙芝:?~西元七五年。虽为高句丽人,但自父亲那一辈起便出仕于唐,并因父之功勋而成为游击将军从事于西域方面的军事置作。西元七四七年曾进出帕米尔高原讨伐与吐蕃结盟的小勃律,并因此而使得包括大食等西方七十二国服属于唐。西元七五年于讨伐石国之际虽然将其围王俘虏,惟西域诸国向新兴的阿巴斯朝求得援助,造成西元七五一年与其联合军于但罗斯河畔之战吃得败仗。此仗正是唐之势力在西城消退的原因之一。他虽然逃避掉了此一失策的责任而保全了自己,然当西元七五五年发生安史之乱、洛阳遭到陷落之际,他因退守潼关,使得玄宗大怒,因而被杀。
——旧唐书卷一四高仙芝传、新唐书卷一二五高仙芝传郭子仪:西元六九七~七八一年。华州郑县(今河南省郑县)出身。唐代玄宗皇帝时期的武将。在安史之乱时与李光弼共同在河北地方转战,获得不少功绩。继承玄宗之后的肃宗也曾赞赏郭子仪有再兴唐朝的功劳,然因他的意见不见容于肃宗,在战后便为宦官所妨碍,于解除了兵权之后便一直不遇。后来在肃宗之后的代宗时代,随着吐蕃的侵入而再度开始活跃。于西元七六三年与吐蕃联合的仆固怀思之乱,以及七六五年再加入回纥的三十万联合军侵入之时,他击破了主力的吐蕃。德宗即位后受尚父之称号,并升进为太尉中书令,是支撑着动摇的唐帝国时代之武人。
——旧唐书卷一二郭子仪传,新唐书卷十二七郭子仪传颜真卿:西元七九~七八六年。长安出身。以书法而为人所知,同时也是名刚直之士。虽为当时的宰相杨国忠所嫌恶而担任山东省平原的地方官吏,但当西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开始时,虽然周围均投靠安禄山,惟他与堂兄颜杲卿一同兴起义兵加以抵抗。后来在七五六年时脱出平原,前往位于陕西省的肃宗跟前,为重建大唐而奔走。他虽以直言而闻名,惟也因此之故易于遭到疏远,其生涯可说是非常不遇。晚年因被派避至淮西去说服李希烈而反遭到俘虏,经三年间的幽闭之后为其杀害。留下其革新性且充满活力的书法字帖。
——旧唐书卷一二八颜真卿传、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李朔:西元七七三~八二一年,陇右(今甘肃省)出身。本来为文官,因身为宰相之父李晟的庇荫而成为官僚。当唐后半期朝廷的支配力量衰退时,要以强大武力将世袭化的藩镇加以平定统合可说是一大难事。宪宗虽以压抑藩镇为名,但讨伐蔡州的吴元济却几度均遭遇失败。西元八一六年时担任此一要务的李朔便以计谋捕得吴元济,并将之押送回京问斩。这样的成功冲击了藩镇,而成为抑压藩镇成功之关键。李朔可说是唐在守势之下尽力于维持国家之时代中的典型武将。
——旧唐书卷一三三李朔传、新唐书卷一五四李朔传李克用:西元八五六~九八年。唐末的武将,实际上为后唐的建国者(太祖)。土耳其系、突厥族。在唐末的混乱之中与后梁建国的朱全忠常有着对立的关系。被称为用兵的天才,率领着身着黑色服装的军队,以黑鸦军之称而为人所惧。由于单眼之故,被称为独眼龙。无论其激烈的行动,在大局的抗争中终因无法完全胜过朱全忠而只得承认后梁。惟后来到了其子一代时硬打倒后梁而建国后唐,使之成为短命的王朝。
——新唐书卷二一八沙陀传
sp;就这样,虽然张巡造成了许多的议论,但平心而论,未将食粮送达,朝廷方面也有责任,而且他也确实对唐有恩,因此最后还是加以表彰。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到今天,说到守城战的代表,还是一定会提到张巡的。
再说到郭子仪这个人,他也有着有趣的故事。当他还没什么名气的时候,军队的食粮曾因失火而被烧掉,他因被问及管理的责任而被押入牢房。就在可能会因重大的过失而被处死的当儿,押解运送途中,碰到了诗人李白。李白在与郭子仪谈话之后,认为这家伙将来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此就向玄宗皇帝求情,这故事在隋唐演义之中也有所记载。而后不久,李白因卷入叛乱而在将因反逆罪被杀头的时候,郭子仪就以自己的功绩代之而将其救回,来报答其当初的救命之恩。
郭子仪这个人虽然建立了相当大的功绩,不过却没有因此受到朝廷的猜疑而被赐死,很幸运地渡过他的晚年。甚至,当郭子仪的儿子后来娶了皇帝的女儿,而在夫妻吵架的时候曾脱口而出道:你虽然自以为是皇帝的女儿,但我的父亲如果要做皇帝的话,也不是办不到的,只不过是没有这么做而已!这位公主后来气得跑上朝廷告状,毕竟这样的话还是不能够说出口的,这在别人耳中听来可不得了。我在隋的时代中也曾经提到过一个叫做杨素的人,这个人在夫妻吵架的时候也曾脱口而出道:如果你再这么自大的话,等我当上了皇帝,就不让你当皇后了!结果这么说,他的太太因为向别人诉苦,而使得杨素因为这缘故而遭到一时的免职,可见这样的玩笑是绝对开不起的。
而这时的皇帝——也就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郭子仪儿子的人——听完女儿告状之后,却只是对她说道:“事实正是如此,这件事是你不对。”反而没有对郭子仪的儿子采取任何举动。不过郭子仪听了倒是非常地惶恐,甚至打了自己的儿子好几大板来请罪。
总的来说,郭子仪这个人,是个十分幸运的人,当他从第一线退下来以后就当上宰相,拥有地位和财富,并且受到人们的尊敬,过着幸福的人生。但也因为这个缘故,自然也就不太能够成为小说的题材了。
要说到小说的题材嘛,李泌这个人倒还蛮适合的。这个人乃是玄宗之子——也就是肃宗皇帝的好朋友,在安史之乱时被招揽成为皇帝直属的军师,立下了平乱的大功。他虽因讨厌宫中的权力斗争而曾经隐于山野,但不久后又被召回当宰相,充满着那种会受日本人喜爱的军师风格。
好了,正如大多数人所知,安禄山是被自己的儿子所杀的,而他的儿子则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又再被自己的儿子所杀,而后安史之乱方才结束。
总之,唐帝国是踏上了通往灭亡深渊之路后才又走了回来的,不过,社会却因此而产生了很大的变动。对于那些建立了功绩的将军,以及在叛乱之后弃暗投明的将军来说,不给他们一些领地是绝对不行的。正确地说,由于当时并不再是属于封建的时代,而是中央集权的社会,当然不会称之为领地,但他们还是握有一定地域的支配权,在当地独占了可以收取税金、以及征募兵士的权利。当时这样的情况叫做藩镇。重点在于,这已经是一种半独立的地方军事独裁政权,关于其内政,朝廷几乎也已经无力干涉。
这时,就算朝廷的权威依然残存,但也只是一种形式,对于藩镇的支配者来说,只要在形式上能够实施善政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也只是一种形式,对于藩镇的支配者来说,有种拥民众以养兵的感觉,因此民众自然是叫苦连天了。
这样的情形下,好不容易苟延残喘延续下来的唐帝国,自然不得不对这些藩镇采取行动,于是朝廷便紧紧地握住住江南。江南乃是富庶的泉源,只要这片富庶能够一日流向朝廷,长安便能够继续繁荣,相对地,而唐朝也能够确认其富强的地位,个别的藩镇是没有办法单独与朝廷对抗的。但也因为如此,一些有野心的节度使,便决定要携手共同来对抗朝廷。
在这样的时代之中可做为名将代表的,就是李晟这个人。不好意思,名字相似的人实在太多了,必须要注意加以分辨才行。
这个人乃是第六十一位李朔的父亲。在名将列表的李朔之处特别把他的父亲写出来,就是因为这位父亲李晟也是非常有名的名将之故。只不过在逸话的部份,儿子这边比较来得有趣就是了。
李晟这个人对于朝廷十分地忠诚,曾灭过数个横暴的藩镇。同时他还是个沉默、礼遇兵士的人。对于兵士们若有好的表现,即使是微不足道,他也会给予奖励。能够被称为名将的人,基本上对于兵士一定都是非常地礼遇,甚至能够让兵士们在其手下愿意不惜生命为其作战。说到这一点,似乎张飞就没有做得很好了。
由于李晟建立了那样大的功劳才成为宰相,照理说他的儿子李朔应该能够提早出仕才是,然而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李晟这个人认为自己的儿子什么能耐也没有,自然不能够只凭着父亲的名声而出仕——这在现代的日本似乎并不是如此,不管是政要还是职业棒球选手都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也因此李朔一直不能够出仕。然而朝廷倒不这么认为,曾数度想要提拔李朔,只是这一直到身为父亲的李晟死后方才实现。当李晟还在世的时候,李朔一直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不过他倒没有因此而对父亲有所怨怼就是了。
这个叫做李朔的人,后来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将其生涯都投注在打倒强横的藩镇之上。其中最有名的,就属发生在西元八二一六年的战事,这年李朔刚过四十岁。
当时有名叫做吴元济的节度使,其势力非常强大,吴氏一族历经三代,大抵支配了中国东部地方的藩镇,在数十年之间,朝廷的军力根本就一步也踏不进这个范围之中。而吴元济这个人还联合了其他的藩镇,做了许多非常蛮横的事情,像是派刺客到京城长安将宰相暗杀之事。因此也使得朝廷再也不能坐视不管,而命李朔前往讨伐吴元济。惟在我方兵少、敌方兵多的状态下,看起来实在是没有胜算。
当冬季来临的时候,两军依旧对峙——大家应该知道所谓的黄道吉日吧?时至今日,这样的事情还是有的,指的就是好日子。而相对地,不好的日子就称为黑道凶日——在一个降雪的黑道凶日里,李朔命令兵士出征。这时部下们都非常吃惊,一般来说,出征不都是要选吉日来进行的吗?像隋的炀帝要远征高句丽之时,即使准备早已妥当,还是要等到正月一日才出发。当然,现代也许有人对这些根本不以为意,然而像是结婚典礼不也要选好日子,而火葬场在大凶之日甚至会关闭不都也是受到这个的影响吗?连现代都尚且如此,对于距今一千二百年前的人们来说,在黑道凶日出击,不更是件破天荒的事!不过由于李朔这个人深受部下的信赖,即使是在这样大雪纷飞的黑道凶日夜里,就算可能全数灭亡,仍旧愿意为了他这个人而送命。就在全员有了这样的觉悟之后便出发去了。
而相对地在吴元济这一方面,虽然坐拥大军,然而在冬日的大雪期间,都相信绝不可能会被敌方攻击,更何况还是在黑道凶日呢?当他还抱着美女在城内睡觉的时候,于黑夜将明之际,李朔便迫近了城下附近。就在此时,李朔在城外的濠渠中见到了数万只的候鸟歇息其间。一般来说,奇袭的时候应该都是不发一点声音的,然而李朔却对濠沟投石,惊起了这数万只的飞鸟。当时守城的兵士觉得奇怪而前往察看,一看之下发现不过是鸟,便不以为意,没想到李朔的部队竟会趁此时入侵。激战之后,吴元济遭到俘虏,奇策获得了大胜。之后,李朔也曾打倒不少其他横暴的藩镇,当上宰相后不久便过完了他的一生,父子两代均为朝廷尽忠。
另外,在这时间前后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就是唐代一个叫做王式的人。这个王式本来生在学者之家,当时正是裘甫之乱发生之际,那是九世纪后半的事情。当时这个裘甫在今日浙江省的海岸一带发动乱事,并急速地扩展势力,到了已有日益扩大的态势。这时,学者出身的王式当上了讨伐军的司令官。这个人所担心的只是不希望民众被卷入叛乱之中而已。如果等到民众卷入其中的话,那事情就不可收拾了。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好呢?王式赶到了当地,首先便是打开官库,做了隋代的张须陀也曾做过的事,就是将官库中的米粮全部分给贫穷的人民。此外,他还宣布那些因饥饿而加入叛乱的人不加以问罪一事,于是便将民众从叛乱军的核心加以分离,而使得叛乱军变得孤立。在三天八十三次的战斗之后,他留下了八十三战八十三胜的记录,将叛乱完全地镇压了下来。
这个人也曾经说过许多有意思的话,例如他曾经说过出去侦察的兵士最好是选胆小一点的,为什么呢?因为勇敢的兵士很可能会凭恃自己的勇敢而与敌人进行不必要的战斗,而胆小的兵士反而会爱惜自已的生命而平安地回来报告,因此胆小的兵士比较适合。
此外,在这时,有一支名叫维吾尔的少数民族,在国内许多地方过着贫苦的生活。事情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因为唐与维吾尔交恶而发生战争。在边境地带的这些人虽然遭到俘虏,但却不便将他们杀死,然而若是将之送回,又会造成两边关系的恶化,因此也不可行。虽然想要找一块适当的土地让他们居住,但开拓似乎并不顺利,于是就只好让他们贫苦地活着。
王式把这份工集结了起来,对他们说:“如果想要单纯地获得一些好处的话,我倒是可以提供,但如果你们想要做些什么事情以获得正当的报酬的话,那就加入我的军队吧!”于是大部份的维吾尔族就加人了他的军队之中。总之,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此将他从百人之中挑离也实在是蛮可惜的一件事。
不过就算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唐在安史之乱后,也总算持续了约一百四十年之久,只是,最后还是发生了黄巢之乱。这场乱事可说是中国史上最大的动乱。
要谈到黄巢的事情,其实也是说来话长,不过这场黄巢之乱,可是造成了唐帝国自北而南一阵大混乱,而且最后还攻进了都城长安之中。
黄巢这个人乃是盐贼出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盐这项物资从汉的时代开始就一直是中国朝廷的专卖品,也因此当景气萧条的时候,盐的价格却反而不断地攀高。总之,盐的售价就这样一直上升,甚至到了百倍、千倍的无理价格。可是不管怎么贵,这毕竟是生活的必须物资,只是要买又买不起,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人,他们自己开辟了一条黑市路径。如此一来,只要花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盐,这对民众来说可是件天大的好事。而另一方面,盐贼也因此赚了很多钱。虽说是半价,不过就算是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也一样是可以赚到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拥有财富的黄巢便发起动乱,将整个中国都给卷了进去。
因此,朝廷也必须奋力对抗,而第六十二位的李克用,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场的。这个名叫李克用的人,本来是骑马民族出身,是个非常勇猛的人。这个人一生下来就瞎了一只眼睛,因此被称为独眼龙。至于日本伊达政宗的独眼龙之称,就是学他而来的。在这一方面,李克用也是比伊达政宗要早了八百年左右。
李克用所率领的军队全部一身黑,包括甲胄、军服、马匹,全部都是一片黑鸦鸦,因此有着鸦军——乌鸦部队的称呼,非常地厉害。当这支部队在地平线现身时,自然是一片黑——如同黑云袭来般地具有迫力。
这时,在另一方面,也就是黄巢这一边发生了内部的分裂,有个叫做朱温的男子背叛了黄巢,而加人了唐那一边。朝廷赐给了他新的名字,叫做朱全忠,因此,有一段时间他被叫做朱全忠。然而从中国所出的书看来,几乎都还是叫他朱温。原来这个人除了一开始背叛黄巢之外,最后也背叛了朝廷,把皇帝和他的兄弟全都给杀了。在将唐灭亡之后,还在长安放火,把都城整个烧毁,是个非常无法无天的人。也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书中,全都是以朱温来称呼,而无法让他使用像全忠这样一个伟大的名字。他在将腐败的宦官一扫而光之后,就将首都由长安移到了开封,之后虽然有推行改革,惟粗暴而残忍的行事过多,终为其子所杀。在那之前,他还曾说过:“随便给我儿子一个没用的职务,跟狗或猪一样就行了!”这实在是蛮讽刺的。
另一方面,李克用这个人,无论是在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上看来均是典型的武将,和朱全忠这样的奸雄可说完全不同。怎么说呢?像朱全忠就曾故意不将李克用的功劳照实传达至朝廷之中,有时甚至还对李克用的部队急袭放火,然后在烟雾弥漫之际对乘马逃脱的人放暗箭使对方落马。当李克用觉得情况不对而接近时,竟发现是朱全忠的部下。
就在这两人的抗争过程中,唐灭亡了,接下来就进人了五代十国的时代。
说到在五代十国之中建立诸国的帝王,其实也就是那些在唐末活跃于天下各地的武将们。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个性与才能,如后汉末期的群雄一般具有魅力,就算是各自将之放到帝王纪中来叙述也不会说不过去。不过,在这之间,我要说一个有趣的人,那就是建立前蜀这个国家的王建。他在少年的时期是一名无赖,做过各式各样的恶事,让故乡的人相当地头痛。后来虽然一度从商,不过还是在进入了军队之后才逐渐崭露头角。他在与黄巢叛乱的战斗期间,三十八岁当上将军,可说是名乱世中的勇者。而若是在平和的世界里,他就只会是一个精力无处发泄的混混罢了。
在西元八八五年的冬天,当强大的贼军进攻长安之际,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倡宗的人——年轻却无能,在无法与贼军对抗的状况下逃到了蜀。大约是和一百三十年前的玄宗采相同路线前往的,而这条路线也就是俗称的“蜀之栈道”
这时贼军的追击十分猛烈,在逃亡的皇帝一行人后方一路追赶,并开始对栈道放火。冬夜里,自北方而来的强风吹袭着峡谷,乘着这股风势,猛烈的火势几乎将栈道完全卷入,连皇帝身旁的随从也一一地被卷人其中,而掉落至黑暗的谷底之中。年轻的皇帝抱着马背,几乎呈现半昏迷的状态,而救了皇帝的,正是王建。
王建背上背了装着传国玉玺的箱子,左手牵着皇帝的马缰,右手则不断地挥剑斩落燃烧中的木枝,才好不容易在烟雾之中突破重围救出了皇帝。由于他身为皇帝的救命恩人之故,因此得到皇帝莫大的信赖,当皇帝回到长安时,自己便留在蜀地,以一己之力取下了蜀。当唐灭亡之后,他虽曾呼吁各地群雄组织打倒朱全忠的义勇军,只可惜后来未能成事。结果,他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为大蜀,在历史上被称为前蜀,而首都当然也就设于成都。
王建自己本身虽没什么学识,但却十分尊重文化和艺术,也对文人相当礼遇。他除了集结避战乱而来的文人,将蜀建为文化的中心地之外,连他的妻子也以女诗人而闻名,被称为花蕊夫人。王建的墓在死后千年以后被发现,而成了成都贵重的文化遗产。当然,这此事情对日本人而言也是毫不起眼的。不过,在读了这本书之后,若是有机会前往成都的话,请一定要到王建的墓地永陵去看一看。
唐玄宗:西元六八五~七六二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七一二~七五六年。姓名为李隆基,是唐的第六代子孙、第八任的皇帝。年轻之际即有英迈果断之名,他结束了因武则天所导致的混乱朝政,而展开了所谓的开元盛世。即位当时虽然任用良臣并热心改革,可惜后来因倦于长久之统治而逐渐放纵。他本来也具有艺术的才能,惟在得到原为皇子妃的杨贵妃(西元七一九~七五六年,幼名玉环)之后,便沉溺于其女色中,也因此导致玄宗后期的政治紊乱。除了杨贵妃的一族专横之外,更招致了安史之乱,以致种下唐衰亡的远因。安史之乱之际,于向四川逃亡的途中,因兵士的要求而赐死杨贵妃,是以在长安回复之后,于失意之余,竟自己过着如幽闭一般的生活。
——旧唐书卷八一九玄宗纪、新唐书卷五玄宗纪、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传一上、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高仙芝:?~西元七五年。虽为高句丽人,但自父亲那一辈起便出仕于唐,并因父之功勋而成为游击将军从事于西域方面的军事置作。西元七四七年曾进出帕米尔高原讨伐与吐蕃结盟的小勃律,并因此而使得包括大食等西方七十二国服属于唐。西元七五年于讨伐石国之际虽然将其围王俘虏,惟西域诸国向新兴的阿巴斯朝求得援助,造成西元七五一年与其联合军于但罗斯河畔之战吃得败仗。此仗正是唐之势力在西城消退的原因之一。他虽然逃避掉了此一失策的责任而保全了自己,然当西元七五五年发生安史之乱、洛阳遭到陷落之际,他因退守潼关,使得玄宗大怒,因而被杀。
——旧唐书卷一四高仙芝传、新唐书卷一二五高仙芝传郭子仪:西元六九七~七八一年。华州郑县(今河南省郑县)出身。唐代玄宗皇帝时期的武将。在安史之乱时与李光弼共同在河北地方转战,获得不少功绩。继承玄宗之后的肃宗也曾赞赏郭子仪有再兴唐朝的功劳,然因他的意见不见容于肃宗,在战后便为宦官所妨碍,于解除了兵权之后便一直不遇。后来在肃宗之后的代宗时代,随着吐蕃的侵入而再度开始活跃。于西元七六三年与吐蕃联合的仆固怀思之乱,以及七六五年再加入回纥的三十万联合军侵入之时,他击破了主力的吐蕃。德宗即位后受尚父之称号,并升进为太尉中书令,是支撑着动摇的唐帝国时代之武人。
——旧唐书卷一二郭子仪传,新唐书卷十二七郭子仪传颜真卿:西元七九~七八六年。长安出身。以书法而为人所知,同时也是名刚直之士。虽为当时的宰相杨国忠所嫌恶而担任山东省平原的地方官吏,但当西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开始时,虽然周围均投靠安禄山,惟他与堂兄颜杲卿一同兴起义兵加以抵抗。后来在七五六年时脱出平原,前往位于陕西省的肃宗跟前,为重建大唐而奔走。他虽以直言而闻名,惟也因此之故易于遭到疏远,其生涯可说是非常不遇。晚年因被派避至淮西去说服李希烈而反遭到俘虏,经三年间的幽闭之后为其杀害。留下其革新性且充满活力的书法字帖。
——旧唐书卷一二八颜真卿传、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李朔:西元七七三~八二一年,陇右(今甘肃省)出身。本来为文官,因身为宰相之父李晟的庇荫而成为官僚。当唐后半期朝廷的支配力量衰退时,要以强大武力将世袭化的藩镇加以平定统合可说是一大难事。宪宗虽以压抑藩镇为名,但讨伐蔡州的吴元济却几度均遭遇失败。西元八一六年时担任此一要务的李朔便以计谋捕得吴元济,并将之押送回京问斩。这样的成功冲击了藩镇,而成为抑压藩镇成功之关键。李朔可说是唐在守势之下尽力于维持国家之时代中的典型武将。
——旧唐书卷一三三李朔传、新唐书卷一五四李朔传李克用:西元八五六~九八年。唐末的武将,实际上为后唐的建国者(太祖)。土耳其系、突厥族。在唐末的混乱之中与后梁建国的朱全忠常有着对立的关系。被称为用兵的天才,率领着身着黑色服装的军队,以黑鸦军之称而为人所惧。由于单眼之故,被称为独眼龙。无论其激烈的行动,在大局的抗争中终因无法完全胜过朱全忠而只得承认后梁。惟后来到了其子一代时硬打倒后梁而建国后唐,使之成为短命的王朝。
——新唐书卷二一八沙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