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风翔万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春天,柳絮漫天纷飞,犹如雪花飘飘洒洒。无数的雪白绒毛随风飘扬,花木兰站在原野上,接受风雪的洗礼。柳絮落在木兰身上,顿时全身皓白。贺廷玉骑在马背上看上去就像奔驰在白雪皑皑的大地。大队人马行走在浩瀚无垠河北原野上,飘洒的柳絮在阳光反射之下,显得格外轻柔妩媚,把人们带人梦幻之中。
大业九年春,木兰十九岁,她从军第三年,第二次征辽战役的敕令已经颁布,由全国征集的将士再次汇集到深郡。三年前木兰徒步到深郡,三年后的今天,她已经是朝廷的官员了,骑着战马,巾帼英姿显得格外成风。柳絮如花的季节,美丽的风光征服了少女的心,此时她似乎忘记了将要与顽敌高丽军一决雌雄。
木兰并不后悔今日的征战,女扮男装来到军营是自己的选择,她想,如果今天还在家乡,自己会怎么样呢?年老的父亲来从军,他能活到现在吗?留给一家人的多半也只是悲哀。倘若自己在家,不是被连一面也没见过的男人娶走,就是被接了圣旨的当地郡太守选进后宫做了传女。木兰的家乡,已被杨帝认定为“狩猎处女”的重点地区。
出征前夕,木兰到洛阳逛了四个月。
沈光和贺廷玉多次约木兰到洛阳去玩:
“子英,洛阳是个很美丽的花城,我们一起去踏青赏花怎么样?”木兰起先没答应。后来再约,由于担心对方怀疑自己的身份,所以木兰也就没有拒绝,和他们约了一起去逛街。
洛阳城是隋杨帝即位后,二百万壮了用了十个月迅速建成的。它是根据宇文馆的设计建造的。天才工程师宇文他仅想到如何把自已的构思用建筑形式表现出来而已,至于二百万民众在建设中要付出多少血汗的问题,他是完全没想过的。
长安城是正方形,洛阳城的布局则没有那样规整,从空中俯视似乎有点歪斜。洛水从东向西流,在市街中央穿过,河上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几座桥。城区的西北部有宫城和皇城,宫城是天子的官殿,皇城是官府办公的场所,两城合在一起统称内城。全城面积,用今天的计算单位来计算,约五十平方公里,市内道路整齐,贯穿全市。市内分成一百零三个坊,每个“坊”是边长为三百步(约四百四十一米)的正方形。
受地形的限制,字文馆在设计洛阳城时,果断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方式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使这座城市别具风韵,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银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因此,在天津桥的周围成了洛阳最热闹的场所。桥长三百步,宽二十多步,涂朱红色,这里从早到晚人、车与熙来攘往,其中包括到皇城的官僚权贵、商人、以及僧侣和胡人。洛阳城的东市集中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形成了一个国际贸易大市场。在这里有头发眼睛的颜色特别的外国人,桥头坐着占卜师,从西域地区来的胡人,吞剑吐火,精彩的表演博得众人阵阵掌声,历史上隋朝和唐朝统称“隋唐世界大帝国”这与当时事实相吻合,一点也不夸张。长安和洛阳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杨帝本人也十分好客,喜欢外国人来访,对来访者很热情地招待。大业六年(公元六一o年)正月十五,洛阳集聚了很多外国来访的官员和使者,在端门卫搭舞台演百戏,演出杂技和曲艺,演出的广场周围长约五千步(约七公里多)光是伴奏的艺人,就达一万八千人,到了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现在中国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就起源于此。
木兰等三人走过天津桥,向北来到一座高二层的酒搂,邻桌有一个客人,一个人占着一张八个人用的大桌子。
这是一个眼睛很锐利的男子。桌上放着砚台,手在研墨,桌上还有笔和纸。看样子醉汉要即兴写诗,木兰只猜对一半,醉汉研究墨拿起笔,起身,深吸一口气,不看纸,却把笔对准墙,用有力的笔锋在墨面上写起诗句来,笔势洒脱,字迹苍劲有力,气势贯通: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空或郁陶心。
壮士的诗和书法都不俗,把男子汉的阳刚气概淋漓尽致地刻划在墙上,酒楼的店主想说话,又不敢出声音,无可奈地站在一旁,他继续挥动着手中的笔:
樊啥市井徒,萧何对笔史,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
他把诗写完后,笔一扔,墨溅了一地,顺手拿起桌上的银杯,把酒一饮而尽,锐利的眼神盯着店主,十几块银子抖在桌上,撞出清脆的响声,二话没说,拍拍身子,转身就朝店外走去。店主摇摇头,拿过银两。一直没说话的沈光,深吸了一口气说:
“写这样的诗,官府发现是要治罪的”
人们都知道樊啥、萧何两位是汉高祖的功臣,但是“樊啥市井徒,萧何刀笔史”这二句的意思是樊啥为普通百姓,萧何是位小官,原本皆为著藉无名之辈。笔者通过名人,暗示自己,从后两句诗能看出这位诗人目前不得志,盼望着时来运转,留芳千古,强烈的欲望包含在字里行间。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看来这位仁兄似乎颇为抑郁;希望能在史册间扬名立万,这种想法如同云雾般从他的诗中涌出来”
木兰倒觉得,与其说是云雾,不如说是瘴气,墙上的十六句五言诗令她觉得好像是用黑色的血写出来的一般。沈光颇为好奇,向店主探问了这位客人的来历。
一他便是燕山公哪,可是名门富豪出身的贵人呢”
燕山公,姓名叫李密,字法主。有的史书说他的字为玄这。南北朝以来就是名门之主,木兰却对其名不甚知晓。
“名门之主的眼神那么凶狠啊”这是贺廷玉的评价,木兰也抱有同感。但这位蒲山公李密容貌端正俊秀,眼中透露出锐意,闪烁着渴望的光。沈光的视线注视在木兰的侧面,微笑着对木兰说:
“这个人心里忧郁,别被沾染上了,我们先喝一杯吧!”
木兰等三人一同上了妓楼,先是大家一块饮酒畅谈,欣赏笛声鼓乐,而后各自由妓女陪伴进了单间。此处的将发生的事当然不是木兰做得来的,不过她事先准备了一瓶西域产的高级葡萄酒,一进房间,就与把她看为美男子的妓女再三干杯,妓女高兴地喝了个酷四大醉。第二天清晨,睡醒后才感到,没能与这位难得的公子好好睡上一夜就分离了,非常惋惜。木兰的方法没有伤害任何人,但总觉得还是欺骗了朋友,心想今后决不能再到妓楼来了。其实贺廷玉和沈光的约请木兰来玩并不是没有理由,因为部队即将远离洛阳,发兵征辽。
11
十八史略中特别记述了隋杨帝巡访各地的情况;“扬帝或去洛阳,或去江都,或者到北方巡访,曾到过榆林、金河、五原、长城、河右等地,无一年间歇。”
杨帝很喜欢旅行,他不是“微服出巡”而是带上众多宫女和官员由军队保驾进行盛大的巡访。在杨帝的眼中,征辽之战也是一次壮丽的长途旅行。
第二次征辽之战,正式开始的日期是大业九年(公元六一三年)三月四日,第一次征辽人数是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第二次征辽人数史书记载不详,但肯定没有第一次人多,如用前次的半数计算,也有五、六十万人。
征辽大军的行军路线与上次相同,四月二十七日杨帝的军队渡过辽河,这里战斗气氛很浓,但没交战,高丽军顽强抵抗是从新城开始的。新城就是近代的奉天,现名沈阳,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让高丽军最害怕的是“六合城”这是隋军用一夜时间完成的周长七里半的组合式城垒,高丽军早上一起来就发现眼前多了一座城,使高丽军胆颤心惊。扬帝以这座“六合城”为大本营,制造冲梯、挖战壕,准备攻打新城。
猛攻连续进行了二十天,敌军顽强抵抗,新城无法攻破。连日来城上城下刀光剑影酣战不绝,尸横遍野。第一次征辽之战中的“辽东城的攻防战”在异地再现了。久攻不下,隋军后方物资供给不上,将士士气开始低落。
攻城战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杨帝却找不到兵部侍郎科斯政了。兵部侍郎就是现在的国防部次长,是战场上主要人物,担当天子的辅佐官,此时却不知去向。有人说看到科斯政骑着马投奔到高丽军方面去了。
他是被敌人抓走的,还是自己去投诚的,事实真相一时也搞不清楚。杨帝浓眉紧锁,沉默不语。
“兵部传郎为什么要逃走呢?”
隋军指挥首领们不久就解开了这个疑问。原来是因为“楚国公造反了”消息从本土越过长城传遍国内外,给征辽军带来心理上重大的打击。
楚国公是礼部尚书杨玄感的爵位。这是隋朝最大的一次贵族叛乱,征辽军的诸将知道楚国公造反的消息,如雷轰耳,都惊呆了。瞬间,对兵部传郎的投奔也明白了,创斯政是杨玄感的同党,对什么事两个人都是一唱一和。
杨玄感造反,是一篇强有力的遣责杨帝无谋,妄征高丽的徽文。前不久,他以讨伐叛逆为名,叫名将来护儿集结兵力,一味偷偷地准备征辽,没有发现兵变前的征兆。
礼部是负责礼教的行政部门,掌管国家的家典仪式、高等教育。外交活动。相当于现在一国的外交部和教育部。礼部负责人就叫礼部尚书,是国家主要的官员。
第二次征辽之战,杨玄感负责向前线运送济养,他不尽其责,造成前方粮草不足。不是他没有能力把工作组织好,而是有意怠工,拖延粮草的供应,使征辽大军陷入困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杨玄感造反是自己把自己逼到这条路上的。如果杨帝知道自己不同意再讨伐高丽而进行怠工,一定不会轻饶自己,他本来就有的野心加上要保护自己的心态,结果就造反了。杨玄感发出的徽文,弹劾杨帝耽于游乐,使天下老百姓遭殃,士兵在战场上白白送死。
当时有一位壮士来拜访杨玄感,他名字叫李密,字法主,三十二岁,也是隋未唐初大乱之中争取天下的人物。木兰之前在洛阳天津桥见到的那位在墙上写诗的就是他,当时他两眼充满锐利的光,一副渴望权势的神情。
李密生在南北朝的一个富豪家庭,父亲在隋朝是屈指可数的贵族,被封为蒲山公,后来李密继承爵位。(隋书)、(;日唐书)、(新唐书中都有关于李富情况的记载。他少年时代志向远大,富有谋略。起初在皇官做事,后来当上了左亲侍,在皇帝身旁做警卫,但杨帝一见李富,就把他辞掉了,说:“这家伙,眼光太毒。”觉得李密是个危险人物。杨帝辞掉贴身警卫,通常是下令立即杀掉除去后患,这次没这样做,反而成为自己的失误。
李密在朝廷荣华富贵的路断送了,回到家后忧郁烦闷,整日骑黄牛读汉书),做出一副隐士的姿态。他对自己的才干很有自信,但也因此挫折感更大,洛阳酒楼醉书诗句,就是他内心的一次暴露。
知已天下总会有,骑黄牛逍遥度日的李密被朝廷掌管要职的大臣杨素看中,他重视人才,麦铁杖就是由他推荐出来的,这次又发现了气质能力不凡的这样一位隐士。言谈中感到他思维敏捷,一身才气,便招到自宅,引荐给儿子杨玄感,与其交上了好朋友。
杨玄感、李密都是达官显贵人家的公子,都觉得自己血统高贵,才学匪浅,极为自负。但很奇怪地,这两个人在一起却彼此尊重,结成了“刎颈之交”这记载在(隋书中。
杨玄感起兵,李密助其一臂之力,这是很自然的事。杨立感对李密的来访感到很高兴,请李赛做“谋主”“谋主”在集团里是策划行动的主导人物,与“军师”同等级。如果杨玄感造反成功,他当皇帝,李密必定是宰相。充当谋主的李密为了朋友,也是为了自己,竭尽全力要推翻隋王。朝。
李密向杨玄感献出三项计谋:
上策:首先占领万里长城的东端山海关,迂回到征江大军的背后,切断征辽军的后路。
中策:占领自古以来的军事重地西部长安。放弃其他城市,直捣长安,关闭渲关,联合各地友军的造反势力,结成联盟,壮大力量。
下策:迅速占领东都洛阳,以此地为据点,举旗造反。
“上策需要速战速决。中策是持久战,这二个方案请选择其一”
“占据洛阳是下策吗?”
“是的。”
但是,杨玄感想:
“占领洛阳可以表示为天下伸张正义,实行中策的话,去长安远途中的阻碍太多,上策要与征辽大军正面决战,如果出现用军从背后杀过来的情况,将全军被歼——、”
要拒绝李密的献策,杨玄感的理由是:
其一,洛阳城内住着很多参加征辽之役的高级将领的家瞩,如果抓到他们作为人质,就会动摇军心,不少将领会背叛杨帝,至少也会达到削弱隋军士气的目的。
其二,当时洛阳是全国水陆交通的枢纽,也是物资的集散地,世界上最大的粮仓。这个仓库后来到了唐玄宗时代储藏了米麦五百人十三石,扬帝时代平时也储藏了四、五百万石。全国粮食有一半藏在这儿,占领了洛阳,长安将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窘况。长安位于渭水河流域的关中平原,也有谷仓,但单靠这儿生产的粮食养活不了长安众多的人口。
洛阳城具备特殊的地位,所以杨玄感认为,着眼洛阳是绝对不会错的。他只考虑到了占领了洛阳之后的事,认为:
一控制了洛阳就能得天下。”
但李密担心的是,究竟能不能占领洛阳城的问题:
“楚国公,请听我说,眼下洛阳的防御比起长安要坚固。洛阳离我们近,对征江大军说来也不远,在我们攻洛阳时,如果防军反过过头把我们堵在城外,我军的尸体将遍布城下。”
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意见:
“法主,您学识渊博,但没有实战的经验。说在部队打仗我是内行,您在打完仗以后再考虑那么多吧!”
进攻洛阳时由杨玄感亲自指挥,他.的两个弟弟杨玄挺、杨积善协助实战指挥,杨玄感请求以前帮助他为征辽大军筹集粮草的朝请大夫游元协助他工作,遭到拒绝,游元说:
“你家受到朝廷的厚爱,你的父亲逝世时得到很隆重的厚葬,墓上还没干,你就造起反了,你还是人吗?”
杨玄感再三请求他共谋大业,全遭拒绝。最后拔剑逼迫他,还是不答应,杨玄感一气之下杀死了游元。杨帝知道此事甚哀,授予他银青光禄大夫,官位由其子继承。
杨玄感起兵时约万人,起兵地点是黎阳,在现在河南省的最北部,他英勇作战,毫无惧伯,率兵直奔洛阳。这时离他最近的,是拥有军队的老将军卫玄,率四万大军急速赶来,却遭伏击,蒙受了沉重的打击。
战场上杨玄感一马当先,高声呼喊着找卫玄单挑,为国屡立战功的卫玄当时已经七十五岁了,已不是单骑独战的年纪了,假如再年轻四十岁,杨玄感根本不可能取胜。卫玄的幕僚也都是年老的指挥官,见势不妙,就乘马脱逃,杨玄感催马追杀,差点要了他们的老命。
官军大败,杨玄感乘胜追击,势不可当,兵败如山倒,官军溃不成军,血染杀场,活着的官军在以后很长的时间中,梦中常被“杨玄感的杀声”半夜惊醒。
m
杨玄感的队伍与官军作战,连连告捷,士气大振,在向洛阳进军的途中,人数猛增到十万,很多对杨帝不满的士兵都投靠他,杨玄感靠自己的武艺和才能以及父亲的名声,在各地影响力很大,与他相呼应,在隋朝辽阔疆土上造反的人纷纷揭竿而起。杨玄感节节胜利的消息传到杨帝耳中,扬帝惊觉到必须遏止叛乱,不然后果难办,讨伐高丽的战斗将不能继续下去。
实际上杨玄感本人造反,却做贼捉贼,打着讨伐叛逆来护儿的旗号,这激怒了荣国公来护儿。
来护儿骂道:
“大胆毛贼,依仗着老子的名声,人还没死就来贬我,让你尝尝老爷我的厉害!”
于是他带领b己引以为做的三个儿子来讨伐反军,扬言决不饶了这黄口小儿。
大丈夫杨玄感向老将来护儿发起了挑战。
宇文达向杨帝进言,说明国内局势紧张,应该把征辽大军直接撤回,扬帝接受了,下令解除围攻新城。第二次征辽之役就此中断,开始撤兵,架在辽河上的桥原封不动地留下,将士悄悄地向后转移。
“万一楚国公和高丽串通一气的话,咱们该怎么办于’贺廷玉问道。
“倘若如此,过长城时可要豁出去了。”木兰回答。
骑在马上的木兰和贺廷玉面面相觑。他们在想,如果杨玄感把大军埋伏到长安东部,切断征辽大军与后方的联系,高丽军再从东部追击,官军可就惨了。还有,各地纷纷造反,突厥军若从北方乘隙而人,事态将更严重。
果然,高丽军立刻对隋军进行追击,很明显地,科斯政把隋的军情泄露给高丽了。场市对他恨之人骨。
追击的高丽军,在勇猛及残忍这一方面,上次征辽之役中隋军早有体会。隋军顽强的反击,指挥殿军的是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他并不是一位用兵机巧的人,也不是一个身处险境会惧怕的人,和敌军接触时,很快地就形成胶着战的状况,他这种诚恳得有些鸯钝的个性很受杨帝重喜爱,敬称他“李大将军”李景在军队尾部和高丽军恶战苦斗,令敌方无隙可乘,顺利地完成了殿军的大任。
隋军到了长城之后,从东向西前进。造反的谋主李密最担心的就是隋军西撤,如今真变成这样了。隋军在高丽军穷追猛打的情况下反而短期间完成了撤军行动,显示出征辽大军的将帅并非全是无能之辈,也说明扬帝任命李景为殿军总帅是正确的。
但是,即使回到国内,征辽军仍然必须面对欠缺军粮的困局。
第一回征辽出动了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从粮食到军队的军用品盔甲、衣物都由官府提供,军队只消费,不生产,本来生产第一线上的劳力就不够,还要怞调劳力去充军,这几年生产总发展不起来。中国幅员辽阔,黄河下游谷物生产地区遭旱涝灾害,其他地方也会有收成好的地方,但是饥民却仍然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粮食在运送途中被消耗掉了。商人乘机倒卖,贪污官吏滥用职权,屯积粮食,哄抬粮价,官吏不但没保护百姓,还人为地加重了庶民的苦难,中饱私囊。但也有一位清官,他叫张须陀。
&nb... -->>
1
春天,柳絮漫天纷飞,犹如雪花飘飘洒洒。无数的雪白绒毛随风飘扬,花木兰站在原野上,接受风雪的洗礼。柳絮落在木兰身上,顿时全身皓白。贺廷玉骑在马背上看上去就像奔驰在白雪皑皑的大地。大队人马行走在浩瀚无垠河北原野上,飘洒的柳絮在阳光反射之下,显得格外轻柔妩媚,把人们带人梦幻之中。
大业九年春,木兰十九岁,她从军第三年,第二次征辽战役的敕令已经颁布,由全国征集的将士再次汇集到深郡。三年前木兰徒步到深郡,三年后的今天,她已经是朝廷的官员了,骑着战马,巾帼英姿显得格外成风。柳絮如花的季节,美丽的风光征服了少女的心,此时她似乎忘记了将要与顽敌高丽军一决雌雄。
木兰并不后悔今日的征战,女扮男装来到军营是自己的选择,她想,如果今天还在家乡,自己会怎么样呢?年老的父亲来从军,他能活到现在吗?留给一家人的多半也只是悲哀。倘若自己在家,不是被连一面也没见过的男人娶走,就是被接了圣旨的当地郡太守选进后宫做了传女。木兰的家乡,已被杨帝认定为“狩猎处女”的重点地区。
出征前夕,木兰到洛阳逛了四个月。
沈光和贺廷玉多次约木兰到洛阳去玩:
“子英,洛阳是个很美丽的花城,我们一起去踏青赏花怎么样?”木兰起先没答应。后来再约,由于担心对方怀疑自己的身份,所以木兰也就没有拒绝,和他们约了一起去逛街。
洛阳城是隋杨帝即位后,二百万壮了用了十个月迅速建成的。它是根据宇文馆的设计建造的。天才工程师宇文他仅想到如何把自已的构思用建筑形式表现出来而已,至于二百万民众在建设中要付出多少血汗的问题,他是完全没想过的。
长安城是正方形,洛阳城的布局则没有那样规整,从空中俯视似乎有点歪斜。洛水从东向西流,在市街中央穿过,河上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几座桥。城区的西北部有宫城和皇城,宫城是天子的官殿,皇城是官府办公的场所,两城合在一起统称内城。全城面积,用今天的计算单位来计算,约五十平方公里,市内道路整齐,贯穿全市。市内分成一百零三个坊,每个“坊”是边长为三百步(约四百四十一米)的正方形。
受地形的限制,字文馆在设计洛阳城时,果断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方式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使这座城市别具风韵,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银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因此,在天津桥的周围成了洛阳最热闹的场所。桥长三百步,宽二十多步,涂朱红色,这里从早到晚人、车与熙来攘往,其中包括到皇城的官僚权贵、商人、以及僧侣和胡人。洛阳城的东市集中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形成了一个国际贸易大市场。在这里有头发眼睛的颜色特别的外国人,桥头坐着占卜师,从西域地区来的胡人,吞剑吐火,精彩的表演博得众人阵阵掌声,历史上隋朝和唐朝统称“隋唐世界大帝国”这与当时事实相吻合,一点也不夸张。长安和洛阳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杨帝本人也十分好客,喜欢外国人来访,对来访者很热情地招待。大业六年(公元六一o年)正月十五,洛阳集聚了很多外国来访的官员和使者,在端门卫搭舞台演百戏,演出杂技和曲艺,演出的广场周围长约五千步(约七公里多)光是伴奏的艺人,就达一万八千人,到了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现在中国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就起源于此。
木兰等三人走过天津桥,向北来到一座高二层的酒搂,邻桌有一个客人,一个人占着一张八个人用的大桌子。
这是一个眼睛很锐利的男子。桌上放着砚台,手在研墨,桌上还有笔和纸。看样子醉汉要即兴写诗,木兰只猜对一半,醉汉研究墨拿起笔,起身,深吸一口气,不看纸,却把笔对准墙,用有力的笔锋在墨面上写起诗句来,笔势洒脱,字迹苍劲有力,气势贯通: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空或郁陶心。
壮士的诗和书法都不俗,把男子汉的阳刚气概淋漓尽致地刻划在墙上,酒楼的店主想说话,又不敢出声音,无可奈地站在一旁,他继续挥动着手中的笔:
樊啥市井徒,萧何对笔史,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
他把诗写完后,笔一扔,墨溅了一地,顺手拿起桌上的银杯,把酒一饮而尽,锐利的眼神盯着店主,十几块银子抖在桌上,撞出清脆的响声,二话没说,拍拍身子,转身就朝店外走去。店主摇摇头,拿过银两。一直没说话的沈光,深吸了一口气说:
“写这样的诗,官府发现是要治罪的”
人们都知道樊啥、萧何两位是汉高祖的功臣,但是“樊啥市井徒,萧何刀笔史”这二句的意思是樊啥为普通百姓,萧何是位小官,原本皆为著藉无名之辈。笔者通过名人,暗示自己,从后两句诗能看出这位诗人目前不得志,盼望着时来运转,留芳千古,强烈的欲望包含在字里行间。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看来这位仁兄似乎颇为抑郁;希望能在史册间扬名立万,这种想法如同云雾般从他的诗中涌出来”
木兰倒觉得,与其说是云雾,不如说是瘴气,墙上的十六句五言诗令她觉得好像是用黑色的血写出来的一般。沈光颇为好奇,向店主探问了这位客人的来历。
一他便是燕山公哪,可是名门富豪出身的贵人呢”
燕山公,姓名叫李密,字法主。有的史书说他的字为玄这。南北朝以来就是名门之主,木兰却对其名不甚知晓。
“名门之主的眼神那么凶狠啊”这是贺廷玉的评价,木兰也抱有同感。但这位蒲山公李密容貌端正俊秀,眼中透露出锐意,闪烁着渴望的光。沈光的视线注视在木兰的侧面,微笑着对木兰说:
“这个人心里忧郁,别被沾染上了,我们先喝一杯吧!”
木兰等三人一同上了妓楼,先是大家一块饮酒畅谈,欣赏笛声鼓乐,而后各自由妓女陪伴进了单间。此处的将发生的事当然不是木兰做得来的,不过她事先准备了一瓶西域产的高级葡萄酒,一进房间,就与把她看为美男子的妓女再三干杯,妓女高兴地喝了个酷四大醉。第二天清晨,睡醒后才感到,没能与这位难得的公子好好睡上一夜就分离了,非常惋惜。木兰的方法没有伤害任何人,但总觉得还是欺骗了朋友,心想今后决不能再到妓楼来了。其实贺廷玉和沈光的约请木兰来玩并不是没有理由,因为部队即将远离洛阳,发兵征辽。
11
十八史略中特别记述了隋杨帝巡访各地的情况;“扬帝或去洛阳,或去江都,或者到北方巡访,曾到过榆林、金河、五原、长城、河右等地,无一年间歇。”
杨帝很喜欢旅行,他不是“微服出巡”而是带上众多宫女和官员由军队保驾进行盛大的巡访。在杨帝的眼中,征辽之战也是一次壮丽的长途旅行。
第二次征辽之战,正式开始的日期是大业九年(公元六一三年)三月四日,第一次征辽人数是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第二次征辽人数史书记载不详,但肯定没有第一次人多,如用前次的半数计算,也有五、六十万人。
征辽大军的行军路线与上次相同,四月二十七日杨帝的军队渡过辽河,这里战斗气氛很浓,但没交战,高丽军顽强抵抗是从新城开始的。新城就是近代的奉天,现名沈阳,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让高丽军最害怕的是“六合城”这是隋军用一夜时间完成的周长七里半的组合式城垒,高丽军早上一起来就发现眼前多了一座城,使高丽军胆颤心惊。扬帝以这座“六合城”为大本营,制造冲梯、挖战壕,准备攻打新城。
猛攻连续进行了二十天,敌军顽强抵抗,新城无法攻破。连日来城上城下刀光剑影酣战不绝,尸横遍野。第一次征辽之战中的“辽东城的攻防战”在异地再现了。久攻不下,隋军后方物资供给不上,将士士气开始低落。
攻城战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杨帝却找不到兵部侍郎科斯政了。兵部侍郎就是现在的国防部次长,是战场上主要人物,担当天子的辅佐官,此时却不知去向。有人说看到科斯政骑着马投奔到高丽军方面去了。
他是被敌人抓走的,还是自己去投诚的,事实真相一时也搞不清楚。杨帝浓眉紧锁,沉默不语。
“兵部传郎为什么要逃走呢?”
隋军指挥首领们不久就解开了这个疑问。原来是因为“楚国公造反了”消息从本土越过长城传遍国内外,给征辽军带来心理上重大的打击。
楚国公是礼部尚书杨玄感的爵位。这是隋朝最大的一次贵族叛乱,征辽军的诸将知道楚国公造反的消息,如雷轰耳,都惊呆了。瞬间,对兵部传郎的投奔也明白了,创斯政是杨玄感的同党,对什么事两个人都是一唱一和。
杨玄感造反,是一篇强有力的遣责杨帝无谋,妄征高丽的徽文。前不久,他以讨伐叛逆为名,叫名将来护儿集结兵力,一味偷偷地准备征辽,没有发现兵变前的征兆。
礼部是负责礼教的行政部门,掌管国家的家典仪式、高等教育。外交活动。相当于现在一国的外交部和教育部。礼部负责人就叫礼部尚书,是国家主要的官员。
第二次征辽之战,杨玄感负责向前线运送济养,他不尽其责,造成前方粮草不足。不是他没有能力把工作组织好,而是有意怠工,拖延粮草的供应,使征辽大军陷入困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杨玄感造反是自己把自己逼到这条路上的。如果杨帝知道自己不同意再讨伐高丽而进行怠工,一定不会轻饶自己,他本来就有的野心加上要保护自己的心态,结果就造反了。杨玄感发出的徽文,弹劾杨帝耽于游乐,使天下老百姓遭殃,士兵在战场上白白送死。
当时有一位壮士来拜访杨玄感,他名字叫李密,字法主,三十二岁,也是隋未唐初大乱之中争取天下的人物。木兰之前在洛阳天津桥见到的那位在墙上写诗的就是他,当时他两眼充满锐利的光,一副渴望权势的神情。
李密生在南北朝的一个富豪家庭,父亲在隋朝是屈指可数的贵族,被封为蒲山公,后来李密继承爵位。(隋书)、(;日唐书)、(新唐书中都有关于李富情况的记载。他少年时代志向远大,富有谋略。起初在皇官做事,后来当上了左亲侍,在皇帝身旁做警卫,但杨帝一见李富,就把他辞掉了,说:“这家伙,眼光太毒。”觉得李密是个危险人物。杨帝辞掉贴身警卫,通常是下令立即杀掉除去后患,这次没这样做,反而成为自己的失误。
李密在朝廷荣华富贵的路断送了,回到家后忧郁烦闷,整日骑黄牛读汉书),做出一副隐士的姿态。他对自己的才干很有自信,但也因此挫折感更大,洛阳酒楼醉书诗句,就是他内心的一次暴露。
知已天下总会有,骑黄牛逍遥度日的李密被朝廷掌管要职的大臣杨素看中,他重视人才,麦铁杖就是由他推荐出来的,这次又发现了气质能力不凡的这样一位隐士。言谈中感到他思维敏捷,一身才气,便招到自宅,引荐给儿子杨玄感,与其交上了好朋友。
杨玄感、李密都是达官显贵人家的公子,都觉得自己血统高贵,才学匪浅,极为自负。但很奇怪地,这两个人在一起却彼此尊重,结成了“刎颈之交”这记载在(隋书中。
杨玄感起兵,李密助其一臂之力,这是很自然的事。杨立感对李密的来访感到很高兴,请李赛做“谋主”“谋主”在集团里是策划行动的主导人物,与“军师”同等级。如果杨玄感造反成功,他当皇帝,李密必定是宰相。充当谋主的李密为了朋友,也是为了自己,竭尽全力要推翻隋王。朝。
李密向杨玄感献出三项计谋:
上策:首先占领万里长城的东端山海关,迂回到征江大军的背后,切断征辽军的后路。
中策:占领自古以来的军事重地西部长安。放弃其他城市,直捣长安,关闭渲关,联合各地友军的造反势力,结成联盟,壮大力量。
下策:迅速占领东都洛阳,以此地为据点,举旗造反。
“上策需要速战速决。中策是持久战,这二个方案请选择其一”
“占据洛阳是下策吗?”
“是的。”
但是,杨玄感想:
“占领洛阳可以表示为天下伸张正义,实行中策的话,去长安远途中的阻碍太多,上策要与征辽大军正面决战,如果出现用军从背后杀过来的情况,将全军被歼——、”
要拒绝李密的献策,杨玄感的理由是:
其一,洛阳城内住着很多参加征辽之役的高级将领的家瞩,如果抓到他们作为人质,就会动摇军心,不少将领会背叛杨帝,至少也会达到削弱隋军士气的目的。
其二,当时洛阳是全国水陆交通的枢纽,也是物资的集散地,世界上最大的粮仓。这个仓库后来到了唐玄宗时代储藏了米麦五百人十三石,扬帝时代平时也储藏了四、五百万石。全国粮食有一半藏在这儿,占领了洛阳,长安将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窘况。长安位于渭水河流域的关中平原,也有谷仓,但单靠这儿生产的粮食养活不了长安众多的人口。
洛阳城具备特殊的地位,所以杨玄感认为,着眼洛阳是绝对不会错的。他只考虑到了占领了洛阳之后的事,认为:
一控制了洛阳就能得天下。”
但李密担心的是,究竟能不能占领洛阳城的问题:
“楚国公,请听我说,眼下洛阳的防御比起长安要坚固。洛阳离我们近,对征江大军说来也不远,在我们攻洛阳时,如果防军反过过头把我们堵在城外,我军的尸体将遍布城下。”
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意见:
“法主,您学识渊博,但没有实战的经验。说在部队打仗我是内行,您在打完仗以后再考虑那么多吧!”
进攻洛阳时由杨玄感亲自指挥,他.的两个弟弟杨玄挺、杨积善协助实战指挥,杨玄感请求以前帮助他为征辽大军筹集粮草的朝请大夫游元协助他工作,遭到拒绝,游元说:
“你家受到朝廷的厚爱,你的父亲逝世时得到很隆重的厚葬,墓上还没干,你就造起反了,你还是人吗?”
杨玄感再三请求他共谋大业,全遭拒绝。最后拔剑逼迫他,还是不答应,杨玄感一气之下杀死了游元。杨帝知道此事甚哀,授予他银青光禄大夫,官位由其子继承。
杨玄感起兵时约万人,起兵地点是黎阳,在现在河南省的最北部,他英勇作战,毫无惧伯,率兵直奔洛阳。这时离他最近的,是拥有军队的老将军卫玄,率四万大军急速赶来,却遭伏击,蒙受了沉重的打击。
战场上杨玄感一马当先,高声呼喊着找卫玄单挑,为国屡立战功的卫玄当时已经七十五岁了,已不是单骑独战的年纪了,假如再年轻四十岁,杨玄感根本不可能取胜。卫玄的幕僚也都是年老的指挥官,见势不妙,就乘马脱逃,杨玄感催马追杀,差点要了他们的老命。
官军大败,杨玄感乘胜追击,势不可当,兵败如山倒,官军溃不成军,血染杀场,活着的官军在以后很长的时间中,梦中常被“杨玄感的杀声”半夜惊醒。
m
杨玄感的队伍与官军作战,连连告捷,士气大振,在向洛阳进军的途中,人数猛增到十万,很多对杨帝不满的士兵都投靠他,杨玄感靠自己的武艺和才能以及父亲的名声,在各地影响力很大,与他相呼应,在隋朝辽阔疆土上造反的人纷纷揭竿而起。杨玄感节节胜利的消息传到杨帝耳中,扬帝惊觉到必须遏止叛乱,不然后果难办,讨伐高丽的战斗将不能继续下去。
实际上杨玄感本人造反,却做贼捉贼,打着讨伐叛逆来护儿的旗号,这激怒了荣国公来护儿。
来护儿骂道:
“大胆毛贼,依仗着老子的名声,人还没死就来贬我,让你尝尝老爷我的厉害!”
于是他带领b己引以为做的三个儿子来讨伐反军,扬言决不饶了这黄口小儿。
大丈夫杨玄感向老将来护儿发起了挑战。
宇文达向杨帝进言,说明国内局势紧张,应该把征辽大军直接撤回,扬帝接受了,下令解除围攻新城。第二次征辽之役就此中断,开始撤兵,架在辽河上的桥原封不动地留下,将士悄悄地向后转移。
“万一楚国公和高丽串通一气的话,咱们该怎么办于’贺廷玉问道。
“倘若如此,过长城时可要豁出去了。”木兰回答。
骑在马上的木兰和贺廷玉面面相觑。他们在想,如果杨玄感把大军埋伏到长安东部,切断征辽大军与后方的联系,高丽军再从东部追击,官军可就惨了。还有,各地纷纷造反,突厥军若从北方乘隙而人,事态将更严重。
果然,高丽军立刻对隋军进行追击,很明显地,科斯政把隋的军情泄露给高丽了。场市对他恨之人骨。
追击的高丽军,在勇猛及残忍这一方面,上次征辽之役中隋军早有体会。隋军顽强的反击,指挥殿军的是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他并不是一位用兵机巧的人,也不是一个身处险境会惧怕的人,和敌军接触时,很快地就形成胶着战的状况,他这种诚恳得有些鸯钝的个性很受杨帝重喜爱,敬称他“李大将军”李景在军队尾部和高丽军恶战苦斗,令敌方无隙可乘,顺利地完成了殿军的大任。
隋军到了长城之后,从东向西前进。造反的谋主李密最担心的就是隋军西撤,如今真变成这样了。隋军在高丽军穷追猛打的情况下反而短期间完成了撤军行动,显示出征辽大军的将帅并非全是无能之辈,也说明扬帝任命李景为殿军总帅是正确的。
但是,即使回到国内,征辽军仍然必须面对欠缺军粮的困局。
第一回征辽出动了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从粮食到军队的军用品盔甲、衣物都由官府提供,军队只消费,不生产,本来生产第一线上的劳力就不够,还要怞调劳力去充军,这几年生产总发展不起来。中国幅员辽阔,黄河下游谷物生产地区遭旱涝灾害,其他地方也会有收成好的地方,但是饥民却仍然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粮食在运送途中被消耗掉了。商人乘机倒卖,贪污官吏滥用职权,屯积粮食,哄抬粮价,官吏不但没保护百姓,还人为地加重了庶民的苦难,中饱私囊。但也有一位清官,他叫张须陀。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