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重生东汉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府中没有的也会尽力筹措。
当日下午,关羽便携带着郭斌的名帖,往交州刺史朱符的门上投递去了。那门子一见关羽人高马大、威风凛凛、气度俨然的样子,哪里还敢为难于他?因此,当日夜中检看今日名帖的朱符,便瞧到了郭斌的名帖。
朱符心中满是不可置信,这郭斌担任颍川郡守的消息已经通过朝廷的邸报传遍天下,他朱符更是早早地便在父亲的书信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在天下为官之人眼中,郭斌可谓是根正苗红的帝党,是天子面前红得发紫的人物,因此不知道从何时起,对于郭斌的任命已经成为了朝廷政策的风向标,只要是做官的,只要是想往上爬的,时刻关注郭斌的消息便成为了许多人的必修课。
远在交州的朱符自也不例外。
对于郭斌,朱符是久仰大名了,不是因为他曾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是因为他曾在长社城外率兵围了乃父朱儁的帅帐。对于这件事,朱儁虽从未提起过,朱符却知道自己的父亲引以为平生之大耻。身为一路大军的统领,却给属下率兵围了帅帐,并不得不将自己的将令收回,这对于一个带兵之人来说,是极为损伤威望的。因此,即便朱儁最后成功了,成为了朝廷中数得上的知兵之人,在皇甫嵩失了圣眷之后,他却还能担任右车骑将军,对此却依然是耿耿于怀,视为平生的一大污点。
如今皇甫嵩虽早已不是左车骑将军,自从受到了天子贬黜之后便在京中养病,可世人仍然认为他朱儁比不上皇甫嵩,若是天下有事,天下之人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第一个想到的定然还是他皇甫嵩。这一切,极大程度上都是拜郭斌所赐。
而朱符,他虽然绝不会承认,可除了深深的厌恶和好奇之心外,他心中的艳羡与不服气却是怎么抹也抹不掉。根据朱儁处传来的消息,这个郭斌简直是年轻得过分。朱符自己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成为交州刺史,虽父亲朱儁自然是起了极大的作用,而朝廷所以将他提到交州刺史的任上,也未尝没有酬赏功臣之子的意思在里面,可这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平日里朱符亦颇因此而感到骄傲。
刺史一职,官秩虽低,名位却高,权力虽小,威望却重。巡查各州,检问太守,这是多高的威权啊!
不要小看太守的权力,它可是掌握一郡政治、经济权力,掌控郡中百余万人口身家性命的土皇帝!郡县制是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方推行天下的,为此李斯还和时任丞相的王绾进行过一场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激烈辩论。这场辩论极为出名,当然结果也是众所周知的,秦始皇开始在天下推行郡县制。
相较于封建分封制度,这郡县制确实是一项好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军事力量膨胀,从而防止地方割据,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一。而且郡县两级的行政体制,较之东汉末年逐渐形成的州郡县的行政体制和元代出现的行省制度,省却了州或者是行省这一行政级别,可以降低管理成本,缩减官员编制。然而,相应的也有监察方面的难题产生出来。
秦朝时期曾设立御史大夫,作为全国最高的监察官,其辅贰御史中丞则专掌纠察百官。又设监御史,用来监察各郡,只是西汉王朝建立以后,这监御史制度被刘邦所废除。所谓:“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兴省之。”
在汉惠帝时,因为地方吏治日趋腐 败,部分地区则又恢复了御史监郡制度。汉武帝时期,废除了监郡御史,并在公元前106年设立十三部刺史,驻地专司监察地方。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十三部刺史皆隶属于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府,有御史中丞具体督管,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刺史在地方上也设有固定的治所。十三部刺史的设置,表明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地方监察制度已趋于基本形成。
刺史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然《汉官典职仪》于六条条文之下,又概括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对地方政事,实无所不包。刺史的官秩为六百石,其所监察之对象则为二千石的太守,武帝之意,以为断进之士勇于任事,故用低级官监察高官。刺史可乘传奏事,总隶于御史中丞。
这种以低级官员监察高级官员,以奋勇任事,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监察瞻前顾后,经验丰富的官场老人,也算得是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独特而高明的政治智慧的体现了。
府中没有的也会尽力筹措。
当日下午,关羽便携带着郭斌的名帖,往交州刺史朱符的门上投递去了。那门子一见关羽人高马大、威风凛凛、气度俨然的样子,哪里还敢为难于他?因此,当日夜中检看今日名帖的朱符,便瞧到了郭斌的名帖。
朱符心中满是不可置信,这郭斌担任颍川郡守的消息已经通过朝廷的邸报传遍天下,他朱符更是早早地便在父亲的书信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在天下为官之人眼中,郭斌可谓是根正苗红的帝党,是天子面前红得发紫的人物,因此不知道从何时起,对于郭斌的任命已经成为了朝廷政策的风向标,只要是做官的,只要是想往上爬的,时刻关注郭斌的消息便成为了许多人的必修课。
远在交州的朱符自也不例外。
对于郭斌,朱符是久仰大名了,不是因为他曾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是因为他曾在长社城外率兵围了乃父朱儁的帅帐。对于这件事,朱儁虽从未提起过,朱符却知道自己的父亲引以为平生之大耻。身为一路大军的统领,却给属下率兵围了帅帐,并不得不将自己的将令收回,这对于一个带兵之人来说,是极为损伤威望的。因此,即便朱儁最后成功了,成为了朝廷中数得上的知兵之人,在皇甫嵩失了圣眷之后,他却还能担任右车骑将军,对此却依然是耿耿于怀,视为平生的一大污点。
如今皇甫嵩虽早已不是左车骑将军,自从受到了天子贬黜之后便在京中养病,可世人仍然认为他朱儁比不上皇甫嵩,若是天下有事,天下之人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第一个想到的定然还是他皇甫嵩。这一切,极大程度上都是拜郭斌所赐。
而朱符,他虽然绝不会承认,可除了深深的厌恶和好奇之心外,他心中的艳羡与不服气却是怎么抹也抹不掉。根据朱儁处传来的消息,这个郭斌简直是年轻得过分。朱符自己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成为交州刺史,虽父亲朱儁自然是起了极大的作用,而朝廷所以将他提到交州刺史的任上,也未尝没有酬赏功臣之子的意思在里面,可这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平日里朱符亦颇因此而感到骄傲。
刺史一职,官秩虽低,名位却高,权力虽小,威望却重。巡查各州,检问太守,这是多高的威权啊!
不要小看太守的权力,它可是掌握一郡政治、经济权力,掌控郡中百余万人口身家性命的土皇帝!郡县制是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方推行天下的,为此李斯还和时任丞相的王绾进行过一场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激烈辩论。这场辩论极为出名,当然结果也是众所周知的,秦始皇开始在天下推行郡县制。
相较于封建分封制度,这郡县制确实是一项好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军事力量膨胀,从而防止地方割据,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一。而且郡县两级的行政体制,较之东汉末年逐渐形成的州郡县的行政体制和元代出现的行省制度,省却了州或者是行省这一行政级别,可以降低管理成本,缩减官员编制。然而,相应的也有监察方面的难题产生出来。
秦朝时期曾设立御史大夫,作为全国最高的监察官,其辅贰御史中丞则专掌纠察百官。又设监御史,用来监察各郡,只是西汉王朝建立以后,这监御史制度被刘邦所废除。所谓:“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兴省之。”
在汉惠帝时,因为地方吏治日趋腐 败,部分地区则又恢复了御史监郡制度。汉武帝时期,废除了监郡御史,并在公元前106年设立十三部刺史,驻地专司监察地方。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十三部刺史皆隶属于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府,有御史中丞具体督管,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刺史在地方上也设有固定的治所。十三部刺史的设置,表明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地方监察制度已趋于基本形成。
刺史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然《汉官典职仪》于六条条文之下,又概括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对地方政事,实无所不包。刺史的官秩为六百石,其所监察之对象则为二千石的太守,武帝之意,以为断进之士勇于任事,故用低级官监察高官。刺史可乘传奏事,总隶于御史中丞。
这种以低级官员监察高级官员,以奋勇任事,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监察瞻前顾后,经验丰富的官场老人,也算得是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独特而高明的政治智慧的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