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新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大梁城出来后,一路上虽然是走马观花,刘常满的心里,却非常高兴。
百姓们生活的变化,甚至不用进入百姓的家中询问,单是看百姓们的房子,脸上的神情,身上的衣裳,出行的车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就象如今我们看电影时候,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富裕的生活;而古巴、朝鲜这些国家,几乎就是贫困的代名词,虽然我们连这些国家的电影也不怎么看到,但只要从报纸上时常发布的“古巴近期开始放开国民自行购买手机、个人电脑等物品”,“朝鲜人民共和国发生饥荒,六百万人挨饿”之类的报道中,就可以想象得到它们的情况了。
按照我国后来的区分,国民的生活,可分为温饱以下,温饱,小康,富裕等标准,刘常满不知道现在自己的百姓们,生活水平应该怎么划分,不过好象应该达到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吧。
汉朝的百姓们,一天都是只吃两顿饭的——实际上,一直到元朝末年,中国人都是只吃两餐的,据刘常满几次故意闯到百姓家混饭吃得来的印象,百姓们的日子还是过得的。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刘常满还很小的时候,常常听奶奶叹息道,什么时候能一顿炒上两三个菜,衣裳都穿的确良的,那可就是天堂了。而爷爷当时也还活着,他老人家的最大梦想,就是顿顿能吃上几片牛肉,一天能喝上二两烧酒。
要是照奶奶的标准,刘常满觉得自己这些百姓们,可比八十年代初时候,很多农村的百姓们日子过得好多了。“的确良”布这个时候当然是没有的,可是每人每年用上一两匹绢做做衣服,还是可以的。
至于吃饭时炒的菜,刘常满发现,普通百姓的生活,普通也达到了九十年代时候农村的生活标准——每顿至少能用油炒上一个菜下饭。
刘常满记得很清楚,八四年的时候,地刚刚分产到户不久,农村才能每天吃上一顿白面。八九年刘常满上初中的时候,农村的日子,过得还是极艰苦的。
他出生的地方,就是河南省巩义的山区里,条件当然算是比较差的,不过全国农村拉起来算,刘常满家的地方,当然算得上是中等的了。
可八九年刘常满上初中时候,因为全乡只有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那时候还没升镇,所以不能叫镇上——有一所初中,而刘常满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地,所以当然只能住校。
住校的情况下,吃饭当然也只能在学校内解决了。那时候,学校的大伙房里,每天早上供应的是河南话俗称为“稠糊汤汤”(前一个汤读如糖,后一汤儿话音,读如汤儿),中午供应面条,晚上供应的是“稀糊汤汤”和馒头。
所谓“糊汤”,是玉米面的俗称,所以稠糊汤汤,其实就是玉米面稠粥,而稀糊汤汤,自然是玉米面稀粥了。那时候的玉米糁,可远不象现在吃的那样,是去了皮的精细玉米糁。没有一点油滋润的情况下,那玉米糁粗粝难咽得很。
而中午的面条更绝,吃过大伙饭的都知道,一般大伙里卖的面条,多半都是煮成一小段一小段,介乎面糊糊和面条之间的东西了。但刘常满小时候吃的远不止这样,那面条里,根本没有一根菜,就连个菜星也没有,只是纯白色的面条里加了点白盐!
唯有晚上的馒头要好一些。有些朋友说了,那学校怎么安排的,馒头怎么能晚上吃呢?可原来出身农村的学生们都知道,农村的初中,特别是寄宿的初中,晚上要上两节晚息,早上又有一节早自习,还要出早操,活动量大得很,这晚上吃馒头,正是最佳的安排。
要说起来,玉米糁里没有菜也就罢了,馒头没菜也罢了,可那面条里一点菜星也没有,确实是让人极难下咽的。
刘常满记得很清楚,刚进初中时候,有一个小胖子,胖得那叫一个厉害,学校教学的台阶他都上不去,只能一级一级的挪动。可等到毕业时候,小胖子已经变得跟普通人一样了,可见这学校的伙食减肥效果有多么的上佳。
可那个时候,刘常满从来不觉得学校的饭有什么难吃的,因为家里平时吃的,也是这种白饭,甚至可以说,学校的生活,比家里还要好一些,因为每天都能吃上一顿馒头,而在家里,通常只有农活繁忙的时候才能吃到。
生活真正好起来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到了九二九三年了,那个时候,全乡才出现了第一个沿着公路贩菜的菜贩子,人们想吃点... -->>
从大梁城出来后,一路上虽然是走马观花,刘常满的心里,却非常高兴。
百姓们生活的变化,甚至不用进入百姓的家中询问,单是看百姓们的房子,脸上的神情,身上的衣裳,出行的车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就象如今我们看电影时候,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富裕的生活;而古巴、朝鲜这些国家,几乎就是贫困的代名词,虽然我们连这些国家的电影也不怎么看到,但只要从报纸上时常发布的“古巴近期开始放开国民自行购买手机、个人电脑等物品”,“朝鲜人民共和国发生饥荒,六百万人挨饿”之类的报道中,就可以想象得到它们的情况了。
按照我国后来的区分,国民的生活,可分为温饱以下,温饱,小康,富裕等标准,刘常满不知道现在自己的百姓们,生活水平应该怎么划分,不过好象应该达到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吧。
汉朝的百姓们,一天都是只吃两顿饭的——实际上,一直到元朝末年,中国人都是只吃两餐的,据刘常满几次故意闯到百姓家混饭吃得来的印象,百姓们的日子还是过得的。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刘常满还很小的时候,常常听奶奶叹息道,什么时候能一顿炒上两三个菜,衣裳都穿的确良的,那可就是天堂了。而爷爷当时也还活着,他老人家的最大梦想,就是顿顿能吃上几片牛肉,一天能喝上二两烧酒。
要是照奶奶的标准,刘常满觉得自己这些百姓们,可比八十年代初时候,很多农村的百姓们日子过得好多了。“的确良”布这个时候当然是没有的,可是每人每年用上一两匹绢做做衣服,还是可以的。
至于吃饭时炒的菜,刘常满发现,普通百姓的生活,普通也达到了九十年代时候农村的生活标准——每顿至少能用油炒上一个菜下饭。
刘常满记得很清楚,八四年的时候,地刚刚分产到户不久,农村才能每天吃上一顿白面。八九年刘常满上初中的时候,农村的日子,过得还是极艰苦的。
他出生的地方,就是河南省巩义的山区里,条件当然算是比较差的,不过全国农村拉起来算,刘常满家的地方,当然算得上是中等的了。
可八九年刘常满上初中时候,因为全乡只有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那时候还没升镇,所以不能叫镇上——有一所初中,而刘常满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地,所以当然只能住校。
住校的情况下,吃饭当然也只能在学校内解决了。那时候,学校的大伙房里,每天早上供应的是河南话俗称为“稠糊汤汤”(前一个汤读如糖,后一汤儿话音,读如汤儿),中午供应面条,晚上供应的是“稀糊汤汤”和馒头。
所谓“糊汤”,是玉米面的俗称,所以稠糊汤汤,其实就是玉米面稠粥,而稀糊汤汤,自然是玉米面稀粥了。那时候的玉米糁,可远不象现在吃的那样,是去了皮的精细玉米糁。没有一点油滋润的情况下,那玉米糁粗粝难咽得很。
而中午的面条更绝,吃过大伙饭的都知道,一般大伙里卖的面条,多半都是煮成一小段一小段,介乎面糊糊和面条之间的东西了。但刘常满小时候吃的远不止这样,那面条里,根本没有一根菜,就连个菜星也没有,只是纯白色的面条里加了点白盐!
唯有晚上的馒头要好一些。有些朋友说了,那学校怎么安排的,馒头怎么能晚上吃呢?可原来出身农村的学生们都知道,农村的初中,特别是寄宿的初中,晚上要上两节晚息,早上又有一节早自习,还要出早操,活动量大得很,这晚上吃馒头,正是最佳的安排。
要说起来,玉米糁里没有菜也就罢了,馒头没菜也罢了,可那面条里一点菜星也没有,确实是让人极难下咽的。
刘常满记得很清楚,刚进初中时候,有一个小胖子,胖得那叫一个厉害,学校教学的台阶他都上不去,只能一级一级的挪动。可等到毕业时候,小胖子已经变得跟普通人一样了,可见这学校的伙食减肥效果有多么的上佳。
可那个时候,刘常满从来不觉得学校的饭有什么难吃的,因为家里平时吃的,也是这种白饭,甚至可以说,学校的生活,比家里还要好一些,因为每天都能吃上一顿馒头,而在家里,通常只有农活繁忙的时候才能吃到。
生活真正好起来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到了九二九三年了,那个时候,全乡才出现了第一个沿着公路贩菜的菜贩子,人们想吃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