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舟山卫 (2/2)
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开局造了李二的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是因为粮食是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商业的角度看,粮食与其他商品的关系或许和《管子·轻重篇》里说的一样:“谷重万物轻,谷轻万物重”。
现在学了经济学的人也可能说什么粮食少了就会变贵,贵了就会吸引更多人去生产,然后供给上来了,粮食价格再下降,价格便宜了大家就不生产了,供给又会下降等等。
但实际上谷轻万物重能出现。
是因为谷一旦重了,闹了粮食危机了,结果就是掀桌子亡国了,哪还有机会让你转回来?
为了钱财杀人那叫十恶不赦,没粮吃活不下去了,你把皇帝杀了都没问题,天然的正义。
二是市场参与者反应的滞后性。
去年猪肉价格上天,大家都开始扩产能。结果今年生猪集中出栏,那价格一泻千里,一时间又开始大喊“肉贱伤农”。
这还是肉类,卖不出去,可以杀了自己吃。
不行就再喂喂,等待猪肉价钱增高。
而衡山国这种情况,要惨的多。那粮食又不是今天种明天收,农时错过了就是一年没收成。
春播的时候把你吸引着不去种地,后面随时断交都可以,更别说还可以考虑青黄不接的时候落井下石。
何况还有管仲这种狗庄。
利用信息不对称搞事情,哄抬价格再狠狠砸盘,这谁受得了。
当然,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玩轻重之术的齐国后期被轻重之术玩死了,田氏代齐完全是商业购买民心的典范。所以诸子百家里死的第一家就是轻重家。
农业和商业,生产力足够,可以兼顾的时候那就兼顾,不能兼顾必然选择农业。对小民来说,有粮食可以保证不死,对国家来说,有农业可以保证百姓不反。
但是舟山卫这税收又不得不让李佑心动。
底下的官员更纠结。
一禁了之肯定不行的。
因为如今的规模早已经是成为舟山卫周边村民们的衣食所系。
你不让他们干了。
你让这几千号人怎么活下去啊?
而且舟山卫在渔业这一行上,说实话干的真不赖,李佑开放海禁后,民间出海捕捞的情况多了去,也有一些大商人们购买大渔船出海捕捞,但是能够做到舟山卫这种规模的,还真没有。
但是不撤销?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的话,这是犯忌讳的事,皇帝一直都是强调,要打击商业。
捕鱼是可以的,做买卖也是可以的。
但是雇人超过二十人就要打击。
可是舟山卫几千人,再加上下游进货的,中介的,至少几万人一起。
这就不是小买卖了。
而是大商人。
更别说舟山卫都是退役官兵。
有军队撑腰,谁他们竞争的过他们啊,或者说谁敢去和他们分一杯羹?
这不就是垄断?
反正侦捕卫调查之后,发现自从舟山的海鲜进入京师市场之后,其他鱼贩子要么被招安,只买舟山的鱼货。
要么就逼的改行了。
这会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真要追究起来,这绝对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这让主管退役军人安置的兵部退役安置司的郎中都很紧张。
自觉无法收拾了。
上报给了兵部左侍郎孟晨。
孟晨一听就怒了。
为了这区区几十万贯,就搞出来这么大的麻烦,恨不得把安置司的那几个人直接给斩首。
兵部的人一商议,认为这事不能捅出去,得内部悄悄的处理。
当即派人到了舟山。
命令上说舟山群岛不适合居住,年年有台风。
舟山卫所有退役军人,全部迁往内地,给他们重新分地。
当然了,兵部也是做出了补偿,比如说一次性发放六个月军响的补贴,作为安置的路费。
而这么一来,人家舟山卫的人却是不愿意了!
他们老老实实的出海捕捞,为的只是多赚一份工资而已,他们碍着谁?
然后他们以后怎么过日子?
重新在土里刨食?
在舟山卫干活,虽然累了点。
但是出外捕鱼利润丰厚,待遇也是非常的高。
好几年过去了,他们之中的不少人都已经是在当地娶妻生子,还有人把朋友亲戚也都喊到了舟山生活。
没有了这份工作后,他们怎么养活一家老小?
而作为舟山卫的司户张龙华,也不甘心,好不容易走了关系到了舟山当了一个八品司户。
他辛辛苦苦好几年,才把舟山生意做到这个地步,而且他也没有任何的贪腐。
嗯,顶多就是给自己发的工资稍微高了那么一点。
但是每年三千多贯的工资和上交的几十万税收相比。
他真的高风亮节。
张龙华这几年,早已经做生意做出了感觉,更是有了瘾。
简直是把舟山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在做,如今说不干就不干。
他不服!
连皇帝都敢骂的他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直接一封折子就是递了上去,而且这也不是兵部。
而是通过御史台的渠道。
即杨日晟的私人关系。
不用多久,事情就出来了。
李佑的案头上就是堆满了文官们弹劾张龙华和兵部的奏折。
看着这一大堆的折子,满脸的无语表情,说实话李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但是不处理又不行。
只得从张龙华递上来的折子看起。
他有些理解当时张龙华的决定了。
他当时抵达舟山后,发现这地方条件险恶,时不时就有台风。
种地连口粮都无法解决。
最开始出海捕捞只是为了解决口粮问题。
毕竟李佑规定不能饿死人。
这是考核的金指标,有人饿死,地方官直接没有升官的可能。
等捞到的鱼多了,自己吃不完卖出去换其他粮食或者钱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不正常的就在于,张龙华胆子太大,而且能力太强,短短几年时间就是让他把舟山卫改造成了一个大型的公司。
有底薪加抽成。
捕鱼捕的越多,工资拿的越多。
这种拥有五六千员工的企业,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放到后世,也算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司了。
再加上临时工,鱼贩子,以及服务于这公司的餐饮,交通,运输,中介,住宿的人员。
少说也有小十万人依靠舟山卫过活。
这么多人衣食所系,李佑自然要变通处理了。
既然如此,李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是因为粮食是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商业的角度看,粮食与其他商品的关系或许和《管子·轻重篇》里说的一样:“谷重万物轻,谷轻万物重”。
现在学了经济学的人也可能说什么粮食少了就会变贵,贵了就会吸引更多人去生产,然后供给上来了,粮食价格再下降,价格便宜了大家就不生产了,供给又会下降等等。
但实际上谷轻万物重能出现。
是因为谷一旦重了,闹了粮食危机了,结果就是掀桌子亡国了,哪还有机会让你转回来?
为了钱财杀人那叫十恶不赦,没粮吃活不下去了,你把皇帝杀了都没问题,天然的正义。
二是市场参与者反应的滞后性。
去年猪肉价格上天,大家都开始扩产能。结果今年生猪集中出栏,那价格一泻千里,一时间又开始大喊“肉贱伤农”。
这还是肉类,卖不出去,可以杀了自己吃。
不行就再喂喂,等待猪肉价钱增高。
而衡山国这种情况,要惨的多。那粮食又不是今天种明天收,农时错过了就是一年没收成。
春播的时候把你吸引着不去种地,后面随时断交都可以,更别说还可以考虑青黄不接的时候落井下石。
何况还有管仲这种狗庄。
利用信息不对称搞事情,哄抬价格再狠狠砸盘,这谁受得了。
当然,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玩轻重之术的齐国后期被轻重之术玩死了,田氏代齐完全是商业购买民心的典范。所以诸子百家里死的第一家就是轻重家。
农业和商业,生产力足够,可以兼顾的时候那就兼顾,不能兼顾必然选择农业。对小民来说,有粮食可以保证不死,对国家来说,有农业可以保证百姓不反。
但是舟山卫这税收又不得不让李佑心动。
底下的官员更纠结。
一禁了之肯定不行的。
因为如今的规模早已经是成为舟山卫周边村民们的衣食所系。
你不让他们干了。
你让这几千号人怎么活下去啊?
而且舟山卫在渔业这一行上,说实话干的真不赖,李佑开放海禁后,民间出海捕捞的情况多了去,也有一些大商人们购买大渔船出海捕捞,但是能够做到舟山卫这种规模的,还真没有。
但是不撤销?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的话,这是犯忌讳的事,皇帝一直都是强调,要打击商业。
捕鱼是可以的,做买卖也是可以的。
但是雇人超过二十人就要打击。
可是舟山卫几千人,再加上下游进货的,中介的,至少几万人一起。
这就不是小买卖了。
而是大商人。
更别说舟山卫都是退役官兵。
有军队撑腰,谁他们竞争的过他们啊,或者说谁敢去和他们分一杯羹?
这不就是垄断?
反正侦捕卫调查之后,发现自从舟山的海鲜进入京师市场之后,其他鱼贩子要么被招安,只买舟山的鱼货。
要么就逼的改行了。
这会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真要追究起来,这绝对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这让主管退役军人安置的兵部退役安置司的郎中都很紧张。
自觉无法收拾了。
上报给了兵部左侍郎孟晨。
孟晨一听就怒了。
为了这区区几十万贯,就搞出来这么大的麻烦,恨不得把安置司的那几个人直接给斩首。
兵部的人一商议,认为这事不能捅出去,得内部悄悄的处理。
当即派人到了舟山。
命令上说舟山群岛不适合居住,年年有台风。
舟山卫所有退役军人,全部迁往内地,给他们重新分地。
当然了,兵部也是做出了补偿,比如说一次性发放六个月军响的补贴,作为安置的路费。
而这么一来,人家舟山卫的人却是不愿意了!
他们老老实实的出海捕捞,为的只是多赚一份工资而已,他们碍着谁?
然后他们以后怎么过日子?
重新在土里刨食?
在舟山卫干活,虽然累了点。
但是出外捕鱼利润丰厚,待遇也是非常的高。
好几年过去了,他们之中的不少人都已经是在当地娶妻生子,还有人把朋友亲戚也都喊到了舟山生活。
没有了这份工作后,他们怎么养活一家老小?
而作为舟山卫的司户张龙华,也不甘心,好不容易走了关系到了舟山当了一个八品司户。
他辛辛苦苦好几年,才把舟山生意做到这个地步,而且他也没有任何的贪腐。
嗯,顶多就是给自己发的工资稍微高了那么一点。
但是每年三千多贯的工资和上交的几十万税收相比。
他真的高风亮节。
张龙华这几年,早已经做生意做出了感觉,更是有了瘾。
简直是把舟山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在做,如今说不干就不干。
他不服!
连皇帝都敢骂的他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直接一封折子就是递了上去,而且这也不是兵部。
而是通过御史台的渠道。
即杨日晟的私人关系。
不用多久,事情就出来了。
李佑的案头上就是堆满了文官们弹劾张龙华和兵部的奏折。
看着这一大堆的折子,满脸的无语表情,说实话李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但是不处理又不行。
只得从张龙华递上来的折子看起。
他有些理解当时张龙华的决定了。
他当时抵达舟山后,发现这地方条件险恶,时不时就有台风。
种地连口粮都无法解决。
最开始出海捕捞只是为了解决口粮问题。
毕竟李佑规定不能饿死人。
这是考核的金指标,有人饿死,地方官直接没有升官的可能。
等捞到的鱼多了,自己吃不完卖出去换其他粮食或者钱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不正常的就在于,张龙华胆子太大,而且能力太强,短短几年时间就是让他把舟山卫改造成了一个大型的公司。
有底薪加抽成。
捕鱼捕的越多,工资拿的越多。
这种拥有五六千员工的企业,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放到后世,也算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司了。
再加上临时工,鱼贩子,以及服务于这公司的餐饮,交通,运输,中介,住宿的人员。
少说也有小十万人依靠舟山卫过活。
这么多人衣食所系,李佑自然要变通处理了。
既然如此,李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