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五代第一太祖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傍晚时分,行军至东乡驿亭,朱秀提议在此地留宿,明日一早再赶路不迟,柴荣欣然应允。
过了东乡驿亭,再往西北走便是折墌城,而后便能抵达安定县城。
数月前,朱秀专门拨下一笔款子,用作修缮泾州境内驿亭,补充驿马,改善驿长和驿夫的生活待遇,泾州境内的驿路重新畅通。
大唐时期,地方驿站归属所在州县管辖,挑选当地富户担任驿长,免除赋役,分配田地,接受官府管辖,承担国家通信往来的重任。
通常一经选用,职务终身不变,世代相传。
盛唐时期,凡三十里置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
大唐末期至五代乱世初年,天下战乱不息,百姓流离失所,曾经盛极一时的邮驿系统全面崩溃。
虽然自朱梁开国以来,历代朝廷都明发旨意,要求各地藩镇节度,州县官府重建驿站,通畅驿路,但大多收效甚微,难以恢复大唐时期,遍及全国的邮驿制度。
修建驿站、整修道路是一笔不小花费,而且短时间内难以见到回报。
维持各地邮驿正常运转也需要一笔开销,藩镇州县通常不太重视,一拖再拖。
为了缩减开销,大多地方主官在官府之内,专门聘请几名驿夫,配置马匹,用来传递当地的公文和军事急报。
只是如此一来,各地邮驿不通,朝廷下达的旨意要经过漫长的周转才能到达地方,遇上紧急军情,也难以第一时间送达朝廷。
泾州当地,史匡威以前也是采取类似做法。
朱秀拨专款修建驿亭,对邮驿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史匡威先前很不理解,觉得花销太大有些浪费。
朱秀没有理会他,明发公文至五县县府,把邮驿建设纳入政绩考核,把驿长职务改为聘用制,再招募当地良家子为驿夫,由当地县府和州府共同拨给经费。
每处驿亭还配有三五十亩公田,可以租给佃农耕种,补贴驿亭花费。
驿长正式成为上等吏员,拥有一定权力,干满一定年限后,考评优良者,还可以参加节度府组织的晋升考试,有机会获得正式官身。
就连驿夫也有了编制身份,可以晋升为驿长,又或是转为当地县乡的下等吏。
如此一来,驿亭人员的身份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工作积极性也大大增强,泾州邮驿系统重新焕发活力。
泾州辖下的驿亭除了为官府传递公文,也具有一定的商业用途。
民间百姓有需要,可以交纳一定费用,通过驿亭传递书信,安全可靠又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泾州百姓的生活便捷性。
此后不久,泾州各县就出现了商贩经营的驿店,一些车马行也把邮驿生意纳入业务范围。
柴荣一行来到东乡驿亭,见到统一着装的驿长驿夫,修葺一新的馆舍房宅、马厩廊院,无不啧啧称奇。
小小驿亭占地虽然不大,却五脏六腑俱全,人人各尽其职,运转有序。
柴荣站在驿亭堂室内,仰头看着高挂墙上的工作条例,三十余条条文,涵盖了驿亭工作的方方面面,装裱起来分发各处驿亭,规范指导工作。
朱秀在一旁轻声讲解着,介绍泾州邮驿的改革和目前的成效。
“柴帅,茶。”张永德奉上一碗热腾腾的茶水。
原本朱秀安排驿亭伙夫烧火做饭,让驿长侍奉茶水。
不过张永德一来就带领几名亲卫接管了灶房,说是要亲自负责柴荣的饭食。
连端茶倒水的活,张永德也要过问,不让驿亭的人插手。
张永德也倒了一碗给朱秀,平静地道:“并非信不过你,只是柴帅出门,但凡我在身边,都由我来负责打点起居,你不要多想。”
朱秀道了声谢,笑道:“张大哥做事细心,理当如此。”
张永德嘴角笑了笑。
李重进从他手里夺过茶壶,解开盖子抱着一顿牛饮,抹抹嘴大笑道:“张抱一这心思,比大姑娘还细腻,只可惜身子长成男人,否则本大王定要娶你当婆娘。”
张永德立时黑了脸,狠狠怒视他一眼,强忍把茶碗摔他黑脸上的冲动。
朱秀掩嘴“库库”偷笑,倒是对李重进的话深有同感。
当年在沧州,张永德只照顾了他一晚,朱秀就生出同样的感觉。
“我去看看饭食做好没有。”张永德不愿跟李重进继续纠缠,转身出屋。
李重进搁下茶壶,朝朱秀挤眼睛,又冲着柴荣背影努努嘴,追着张永德跑出屋。
朱秀知道这厮的意思。
一路上,朱秀发现柴荣心绪不宁,心情欠佳,偷偷问过赵匡胤和张永德,才知道是因为天雄军节度使一职被刘承祐从郭威手中拿走,交给了高行周的缘故。
赵匡胤和张永德也让他找机会劝解柴荣。
这件事朱秀也有所耳闻,后来因为马庆在开封遇上麻烦,藏锋营在开封的活动几乎停滞,再无可靠的朝堂消息来源,此事后续如何朱秀就不得而知了。
柴荣看完三十余条驿亭工作条例,赞叹道:“小小一处驿亭,也能有如此详尽的制度规定,彰义军两年多来的变化,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越来越期待这趟泾州之行了。”
朱秀请他坐上主位,谦虚地笑道:“驿传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朝廷政令的传达,中央对于地方情况的掌握至关重要。
驿亭能否正常运转,也能体现出国家政权的稳定和运作是否良好。驿路通畅,则政令通达,各地近况皆在掌握之中。”
柴荣放下茶碗,笑道:“的确如此。试想当年大唐天下三百六十州,设置一千六百多处驿站,若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如何能编织掌握如此庞大的驿路?
只可惜时至今日,天下分崩离析,各藩镇节度、州县官府只能自建邮驿,往往出了辖境,驿路便阻塞迟滞,难以恢复当年大唐驿站通达四方的盛况。”
朱秀接过亲卫重新灌满送来的茶壶,倒满茶水,笑道:“所以我才花大价钱重新设置泾州境内的驿亭,畅通驿路,如今倒也颇见成效。”
柴荣摇头道:“可惜天下没有几人能如你一般,认识到驿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顿了顿,柴荣又微笑道:“也没有几处藩镇,能如你一般财大气粗,能花重金在这些细枝末节但又十分重要的事务上。看来彰义军这两年卖盐的确赚了不少钱。”
... -->>
傍晚时分,行军至东乡驿亭,朱秀提议在此地留宿,明日一早再赶路不迟,柴荣欣然应允。
过了东乡驿亭,再往西北走便是折墌城,而后便能抵达安定县城。
数月前,朱秀专门拨下一笔款子,用作修缮泾州境内驿亭,补充驿马,改善驿长和驿夫的生活待遇,泾州境内的驿路重新畅通。
大唐时期,地方驿站归属所在州县管辖,挑选当地富户担任驿长,免除赋役,分配田地,接受官府管辖,承担国家通信往来的重任。
通常一经选用,职务终身不变,世代相传。
盛唐时期,凡三十里置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
大唐末期至五代乱世初年,天下战乱不息,百姓流离失所,曾经盛极一时的邮驿系统全面崩溃。
虽然自朱梁开国以来,历代朝廷都明发旨意,要求各地藩镇节度,州县官府重建驿站,通畅驿路,但大多收效甚微,难以恢复大唐时期,遍及全国的邮驿制度。
修建驿站、整修道路是一笔不小花费,而且短时间内难以见到回报。
维持各地邮驿正常运转也需要一笔开销,藩镇州县通常不太重视,一拖再拖。
为了缩减开销,大多地方主官在官府之内,专门聘请几名驿夫,配置马匹,用来传递当地的公文和军事急报。
只是如此一来,各地邮驿不通,朝廷下达的旨意要经过漫长的周转才能到达地方,遇上紧急军情,也难以第一时间送达朝廷。
泾州当地,史匡威以前也是采取类似做法。
朱秀拨专款修建驿亭,对邮驿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史匡威先前很不理解,觉得花销太大有些浪费。
朱秀没有理会他,明发公文至五县县府,把邮驿建设纳入政绩考核,把驿长职务改为聘用制,再招募当地良家子为驿夫,由当地县府和州府共同拨给经费。
每处驿亭还配有三五十亩公田,可以租给佃农耕种,补贴驿亭花费。
驿长正式成为上等吏员,拥有一定权力,干满一定年限后,考评优良者,还可以参加节度府组织的晋升考试,有机会获得正式官身。
就连驿夫也有了编制身份,可以晋升为驿长,又或是转为当地县乡的下等吏。
如此一来,驿亭人员的身份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工作积极性也大大增强,泾州邮驿系统重新焕发活力。
泾州辖下的驿亭除了为官府传递公文,也具有一定的商业用途。
民间百姓有需要,可以交纳一定费用,通过驿亭传递书信,安全可靠又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泾州百姓的生活便捷性。
此后不久,泾州各县就出现了商贩经营的驿店,一些车马行也把邮驿生意纳入业务范围。
柴荣一行来到东乡驿亭,见到统一着装的驿长驿夫,修葺一新的馆舍房宅、马厩廊院,无不啧啧称奇。
小小驿亭占地虽然不大,却五脏六腑俱全,人人各尽其职,运转有序。
柴荣站在驿亭堂室内,仰头看着高挂墙上的工作条例,三十余条条文,涵盖了驿亭工作的方方面面,装裱起来分发各处驿亭,规范指导工作。
朱秀在一旁轻声讲解着,介绍泾州邮驿的改革和目前的成效。
“柴帅,茶。”张永德奉上一碗热腾腾的茶水。
原本朱秀安排驿亭伙夫烧火做饭,让驿长侍奉茶水。
不过张永德一来就带领几名亲卫接管了灶房,说是要亲自负责柴荣的饭食。
连端茶倒水的活,张永德也要过问,不让驿亭的人插手。
张永德也倒了一碗给朱秀,平静地道:“并非信不过你,只是柴帅出门,但凡我在身边,都由我来负责打点起居,你不要多想。”
朱秀道了声谢,笑道:“张大哥做事细心,理当如此。”
张永德嘴角笑了笑。
李重进从他手里夺过茶壶,解开盖子抱着一顿牛饮,抹抹嘴大笑道:“张抱一这心思,比大姑娘还细腻,只可惜身子长成男人,否则本大王定要娶你当婆娘。”
张永德立时黑了脸,狠狠怒视他一眼,强忍把茶碗摔他黑脸上的冲动。
朱秀掩嘴“库库”偷笑,倒是对李重进的话深有同感。
当年在沧州,张永德只照顾了他一晚,朱秀就生出同样的感觉。
“我去看看饭食做好没有。”张永德不愿跟李重进继续纠缠,转身出屋。
李重进搁下茶壶,朝朱秀挤眼睛,又冲着柴荣背影努努嘴,追着张永德跑出屋。
朱秀知道这厮的意思。
一路上,朱秀发现柴荣心绪不宁,心情欠佳,偷偷问过赵匡胤和张永德,才知道是因为天雄军节度使一职被刘承祐从郭威手中拿走,交给了高行周的缘故。
赵匡胤和张永德也让他找机会劝解柴荣。
这件事朱秀也有所耳闻,后来因为马庆在开封遇上麻烦,藏锋营在开封的活动几乎停滞,再无可靠的朝堂消息来源,此事后续如何朱秀就不得而知了。
柴荣看完三十余条驿亭工作条例,赞叹道:“小小一处驿亭,也能有如此详尽的制度规定,彰义军两年多来的变化,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越来越期待这趟泾州之行了。”
朱秀请他坐上主位,谦虚地笑道:“驿传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朝廷政令的传达,中央对于地方情况的掌握至关重要。
驿亭能否正常运转,也能体现出国家政权的稳定和运作是否良好。驿路通畅,则政令通达,各地近况皆在掌握之中。”
柴荣放下茶碗,笑道:“的确如此。试想当年大唐天下三百六十州,设置一千六百多处驿站,若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如何能编织掌握如此庞大的驿路?
只可惜时至今日,天下分崩离析,各藩镇节度、州县官府只能自建邮驿,往往出了辖境,驿路便阻塞迟滞,难以恢复当年大唐驿站通达四方的盛况。”
朱秀接过亲卫重新灌满送来的茶壶,倒满茶水,笑道:“所以我才花大价钱重新设置泾州境内的驿亭,畅通驿路,如今倒也颇见成效。”
柴荣摇头道:“可惜天下没有几人能如你一般,认识到驿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顿了顿,柴荣又微笑道:“也没有几处藩镇,能如你一般财大气粗,能花重金在这些细枝末节但又十分重要的事务上。看来彰义军这两年卖盐的确赚了不少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