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2/2)
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世外李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找出盆子和抹布。
两个人分开蒿草,走到一个有两米高的巨石边,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明军向前走着用脚把蒿草向两边踩倒,很快一条清澈的、桌面一样宽的水渠出现了。水渠用红色的石头砌成,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花岗石的石板桥。
志远说:“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也难怪你姥姥、姥爷他们哭着离开了这里。”
“那几年这里野猪太多了,糟蹋得粮食连年绝收。”明军说,“后来公社派了一个民兵小分队,一共五个人来打野猪。走到半路上,看到几个小野猪,一个民兵端起枪就打倒了两个。没想这下闯了祸,一头大公猪忽地从灌木里冲出来,张开大嘴就把那人的大腿齐刷刷咬断了!公社没了办法,又考虑到这地方娃娃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于是动员人们搬了家。”
“他们没想到大野猪就藏在附近保护小野猪,所以吃了亏。”志远说,“野猪这么利害,我得格外小心。”
明军说:“所以说一猪二熊三老虎,野猪为首。”
志远擦洗了案板和面柜,帮着明军和好了泥。老杨清理了烟囱和灶台,几个人一块儿安上了前后两口大锅。
“我一个人,这两口锅真的太大了。”志远笑着说。
老杨说:“咱山里就这样,锅大了用着得手,你慢慢就习惯了。”
志远打水洗锅做饭。老杨和明军把面粉抬进来倒进面柜,又开始搬运油盐灶具等东西,归整到窑窝里。
明强过来说:“爹,炕我烧好了,里面的卫生也大概收拾了一下。炕席缝里有灰,得抬出来打一打。”
志远说:“杨叔,咱们还是用拿来的新炕席吧。”
“那炕席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旧炕席我看了,好好的,打打灰土擦一擦就可以了。”老杨说,“明强,你给唐教授帮忙做饭,我和你哥去抬炕席。”
天快黑了,老杨和明军又急忙打扫了一下当作饲养室的大窑洞,割了一些草放到马槽里。
老杨和明军忙完回到灶房,志远打热水让他们洗脸。
老杨说:“明强,现在跟你哥去把牲口都收回来拴到饲养室。那儿的一扇大门坏了,等喂过了大花和小花,让它们夜里在饲养室看着牲口。”
志远给两个保温瓶灌上开水,开始往锅里下面条。老杨看后锅里烧的是臊子汤,说:“做的是臊子面?这简直就和过年一样了,好得很!”
志远说:“这是我跟着四爷学的,比四爷做的差多了。四爷已经给了我一大罐臊子肉,我看您又拿来了一罐。”
“这是咱自家养的家猪肉。”老杨说,“明军他娘把水炼干了,盐和醋都加得重,放个年对年也不会坏。”
明强拿来一盏有玻璃罩的煤油灯,老杨说:“别点灯了,省些油吧。有灶火门口的火光照着亮,能吃个饭就行了。”
吃过饭到了休息的窑洞,明强说:“爹,唐教授要教我们学文化,应该点灯了吧?”
“按说应该点。”老杨说着到炕洞门口,用细棍子拨了拨,夹起一块红红的炭火点燃了烟袋。“但今天唐教授累了,明天晚上再学习吧。”
志远说:“杨叔,我一点儿也不累。一寸光阴一寸金,况且只有这几天的时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老杨笑了,说:“好吧,那就学一会儿。”
明强笑呵呵地划亮火柴点着灯。原来炕上早放好了一张旧炕桌,上面是字典、书和练习本。
睡觉的时候,老杨指着一套新被褥说:“这被褥是老徐托人带上来的。他总觉得自己没给你帮上什么忙,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志远说:“现在布证棉花票这么紧张,这份礼太重了!”
“这正说明了老徐这人够朋友!”老杨说,“累了一天了,咱都早些睡吧。”
关上厚厚的木板窗扇,吹了灯,窑洞里就漆黑一片了。只有高处的通气孔,透进了一束微弱的亮光。志远躺在炕上,望着通气孔处的亮光,听着老杨父子入睡后均匀的呼吸声。他想起了楚校长、张场长,也很怀念他天天放牧的那一群羊。他感激真诚无私帮助自己的老张、老徐、四爷和老杨一家,是他们帮助自己找到了一处安身之所。以后在这里要呆多长时间,是两年,三年或更长一些?志远想着想着进入了梦乡。
在睡意朦胧中,志远听到一阵大红公鸡的啼叫声。他看看发着幽暗夜光的手表,已是凌晨五点多钟,急忙穿衣起床准备做早饭。
老杨也醒了,小声说:“鸡叫第三遍了,现在几点钟?”
“快五点半了。”志远说,“杨叔,您再躺一会儿,我先去烧些洗脸的热水。”
早饭后,天开始亮了。老杨到外面看了看天气,说:“看样子这两天可能会有雨,咱得先把麦子抓紧时间种上。等一会儿露水散了,点一把火把蒿草灌木烧掉。有河水的那边不用管,咱用镰刀把窑洞门前割一割,烧不着门窗就行了。靠上头找个地方割断,以免火烧了林子。”
志远很快收拾好灶上,拿着镰刀和父子几个割蒿草。割到一棵树下,老杨说:“这是一棵林檎树,那边的几棵也是。这些树要保留下来,咱把周边的草给割干净。”
几棵小树下的草丛里,散落着一些红色和黄色的果实,志远说:“杨叔,这些是什么树?”
“这是野梅李。”老杨说,“石窑沟里这种树多得很,所以这里也叫李子沟。你看这附近到处是野猪的蹄印,野猪最爱吃落到地上的李子。”
“春天李花开了,一定很好看。”志远说。
“那就保护下来。”明强说,用镰刀割去周围的蒿草。
一直割到没有窑洞的地方,老杨才选了一个蒿草灌木比较稀少的地段。大家用砍刀斫去灌木,割掉蒿草。
“爹你看,从这里往上有不少的菜籽苗。”明军说,“锄一锄间间苗,明年能收不少油菜籽。”
“这些都是雨生的,这块地以前种过菜籽。”老杨说,“你看这一大片蒿草稀少的地方,都长满了油菜苗。等咱们把麦子种了,回头收拾这里。风正往沟里面吹,咱们现在到下面去点火。”
他们一直走过山头,把山头附近的草割了割,又沿着溪流往前走。溪流边是大片的绿草地,省去了割草的麻烦。他们来到湖边,这就是那个在山上看到的鱼眼睛一样的小湖。湖边的树木都是新成长起来的,有杨树、柳树,榆树,也有很多李树。湖水清澈,成群的大小鱼儿浮上水面,沐浴着上午温暖的阳光。
“这里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志远说,“杨叔,您看这湖水能有多大的面积?”
“应该在一百多两百亩上下。”老杨说,“我现在知道这个湖是怎么回事了,这是个堰塞湖。你看南面那个山沟,发生泥石流的痕迹还清清楚楚。”
“的确是这样。”志远说,“这里有山有水,真是个好地方!”
“你喜欢这里,我们就放了心了。”老杨说,“湖边的树都让留着,往上走几步再点火。”
明军拔来一大把茅草,老杨撩起衣襟挡住风,用打火机点燃茅草。燃烧的茅草放到蒿草堆里,火噼噼啪啪的燃烧起来。大家手持蒿草点燃了,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点火。火借着风势迅速燃烧,顷刻间烈焰翻滚,地面成了一片火海。青烟腾起,笼罩在山谷上方,随风渐渐飘散。不一会儿工夫,就把灌木蒿草烧了个干干净净。冒着热气的松软土地上,覆盖着厚厚一层草灰,眼前呈现出大片的待耕良田。
明强说:“烧出这么大的地方,唐教授也种不了。”
明军说:“咱爹的意思是把场子烧开,野兽就在附近藏不住,唐教授就安全一些。而且可以换着倒地茬,庄家长得好。”
“是这个道理。”老杨说着用砍刀翻了一下脚下的黑土,“这地可真是休养好了,我看明年麦子一亩最少能收五六百斤。咱把麦种撒稀些,种他个四五亩地。”
志远说:“真要是丰收了,收的麦子我两三年也吃不完。”
老杨说:“希望能丰收。但咱得防着野猪,打算有一半让它们去糟蹋。下午咱就犁地,先犁头遍把灰压压。明强,你现在去把牲口都放出来让去吃草,把鸡也放出来。”
明强快步走在前面。志远要回去做饭,跟上明强一块儿往回走。他们先打开饲养室的两扇大门,把红火、白云和大黑解开缰绳放出来。经过几个窑洞,又打开一个低矮一些的门。这是一个有十多平米的窑洞,是专门养鸡用的。里面有供鸡栖息的木架,离地面一尺左右的地方,石壁上有一排鸡下蛋的小窑窝。明强打开窗扇,阳光通过窗格洒满了地面。大红公鸡和两只母鸡咯咯的叫着,东张西望的走出了窑洞。
志远发现窗扇上有一个小门,明强说:“这个门是给鸡留下的。关住窗扇打开小门,鸡就可以飞上窗台自己回窝。”
志远说:“鸡圈都设计得这么科学,主人真是个聪明人。”
“那是肯定的,据说这就是原来的主人自己设计的。”老杨说。他和明军拿着镢头,准备去地里挖烧残的树桩树根。“唐教授,你来,再看看人家设计的这个菜窖。”
老杨带大家来到一个小门前,拉了一下门没开,抓住门环用力提起一推一拉门才开了。这是一个像防空洞一样的洞子,里面黑咕隆咚。明强跑去拿来手电筒照着亮,大家慢慢走进去,看到洞子的两边各有一排小窑洞。
“先前这菜窖是大家公用的,一家一个小窑洞。”老杨对志远说,“我们回去后,过几天我给你把各样蔬菜送一些,存放到这里面。”
出来时明军看了看那个门,说:“爹,怪不得这门不好开,门斗坏了。”
“饲养室的大门也是门斗坏了。”老杨说,“等犁了地种了麦子,抽空收拾一下。”(未完待续)
中找出盆子和抹布。
两个人分开蒿草,走到一个有两米高的巨石边,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明军向前走着用脚把蒿草向两边踩倒,很快一条清澈的、桌面一样宽的水渠出现了。水渠用红色的石头砌成,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花岗石的石板桥。
志远说:“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也难怪你姥姥、姥爷他们哭着离开了这里。”
“那几年这里野猪太多了,糟蹋得粮食连年绝收。”明军说,“后来公社派了一个民兵小分队,一共五个人来打野猪。走到半路上,看到几个小野猪,一个民兵端起枪就打倒了两个。没想这下闯了祸,一头大公猪忽地从灌木里冲出来,张开大嘴就把那人的大腿齐刷刷咬断了!公社没了办法,又考虑到这地方娃娃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于是动员人们搬了家。”
“他们没想到大野猪就藏在附近保护小野猪,所以吃了亏。”志远说,“野猪这么利害,我得格外小心。”
明军说:“所以说一猪二熊三老虎,野猪为首。”
志远擦洗了案板和面柜,帮着明军和好了泥。老杨清理了烟囱和灶台,几个人一块儿安上了前后两口大锅。
“我一个人,这两口锅真的太大了。”志远笑着说。
老杨说:“咱山里就这样,锅大了用着得手,你慢慢就习惯了。”
志远打水洗锅做饭。老杨和明军把面粉抬进来倒进面柜,又开始搬运油盐灶具等东西,归整到窑窝里。
明强过来说:“爹,炕我烧好了,里面的卫生也大概收拾了一下。炕席缝里有灰,得抬出来打一打。”
志远说:“杨叔,咱们还是用拿来的新炕席吧。”
“那炕席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旧炕席我看了,好好的,打打灰土擦一擦就可以了。”老杨说,“明强,你给唐教授帮忙做饭,我和你哥去抬炕席。”
天快黑了,老杨和明军又急忙打扫了一下当作饲养室的大窑洞,割了一些草放到马槽里。
老杨和明军忙完回到灶房,志远打热水让他们洗脸。
老杨说:“明强,现在跟你哥去把牲口都收回来拴到饲养室。那儿的一扇大门坏了,等喂过了大花和小花,让它们夜里在饲养室看着牲口。”
志远给两个保温瓶灌上开水,开始往锅里下面条。老杨看后锅里烧的是臊子汤,说:“做的是臊子面?这简直就和过年一样了,好得很!”
志远说:“这是我跟着四爷学的,比四爷做的差多了。四爷已经给了我一大罐臊子肉,我看您又拿来了一罐。”
“这是咱自家养的家猪肉。”老杨说,“明军他娘把水炼干了,盐和醋都加得重,放个年对年也不会坏。”
明强拿来一盏有玻璃罩的煤油灯,老杨说:“别点灯了,省些油吧。有灶火门口的火光照着亮,能吃个饭就行了。”
吃过饭到了休息的窑洞,明强说:“爹,唐教授要教我们学文化,应该点灯了吧?”
“按说应该点。”老杨说着到炕洞门口,用细棍子拨了拨,夹起一块红红的炭火点燃了烟袋。“但今天唐教授累了,明天晚上再学习吧。”
志远说:“杨叔,我一点儿也不累。一寸光阴一寸金,况且只有这几天的时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老杨笑了,说:“好吧,那就学一会儿。”
明强笑呵呵地划亮火柴点着灯。原来炕上早放好了一张旧炕桌,上面是字典、书和练习本。
睡觉的时候,老杨指着一套新被褥说:“这被褥是老徐托人带上来的。他总觉得自己没给你帮上什么忙,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志远说:“现在布证棉花票这么紧张,这份礼太重了!”
“这正说明了老徐这人够朋友!”老杨说,“累了一天了,咱都早些睡吧。”
关上厚厚的木板窗扇,吹了灯,窑洞里就漆黑一片了。只有高处的通气孔,透进了一束微弱的亮光。志远躺在炕上,望着通气孔处的亮光,听着老杨父子入睡后均匀的呼吸声。他想起了楚校长、张场长,也很怀念他天天放牧的那一群羊。他感激真诚无私帮助自己的老张、老徐、四爷和老杨一家,是他们帮助自己找到了一处安身之所。以后在这里要呆多长时间,是两年,三年或更长一些?志远想着想着进入了梦乡。
在睡意朦胧中,志远听到一阵大红公鸡的啼叫声。他看看发着幽暗夜光的手表,已是凌晨五点多钟,急忙穿衣起床准备做早饭。
老杨也醒了,小声说:“鸡叫第三遍了,现在几点钟?”
“快五点半了。”志远说,“杨叔,您再躺一会儿,我先去烧些洗脸的热水。”
早饭后,天开始亮了。老杨到外面看了看天气,说:“看样子这两天可能会有雨,咱得先把麦子抓紧时间种上。等一会儿露水散了,点一把火把蒿草灌木烧掉。有河水的那边不用管,咱用镰刀把窑洞门前割一割,烧不着门窗就行了。靠上头找个地方割断,以免火烧了林子。”
志远很快收拾好灶上,拿着镰刀和父子几个割蒿草。割到一棵树下,老杨说:“这是一棵林檎树,那边的几棵也是。这些树要保留下来,咱把周边的草给割干净。”
几棵小树下的草丛里,散落着一些红色和黄色的果实,志远说:“杨叔,这些是什么树?”
“这是野梅李。”老杨说,“石窑沟里这种树多得很,所以这里也叫李子沟。你看这附近到处是野猪的蹄印,野猪最爱吃落到地上的李子。”
“春天李花开了,一定很好看。”志远说。
“那就保护下来。”明强说,用镰刀割去周围的蒿草。
一直割到没有窑洞的地方,老杨才选了一个蒿草灌木比较稀少的地段。大家用砍刀斫去灌木,割掉蒿草。
“爹你看,从这里往上有不少的菜籽苗。”明军说,“锄一锄间间苗,明年能收不少油菜籽。”
“这些都是雨生的,这块地以前种过菜籽。”老杨说,“你看这一大片蒿草稀少的地方,都长满了油菜苗。等咱们把麦子种了,回头收拾这里。风正往沟里面吹,咱们现在到下面去点火。”
他们一直走过山头,把山头附近的草割了割,又沿着溪流往前走。溪流边是大片的绿草地,省去了割草的麻烦。他们来到湖边,这就是那个在山上看到的鱼眼睛一样的小湖。湖边的树木都是新成长起来的,有杨树、柳树,榆树,也有很多李树。湖水清澈,成群的大小鱼儿浮上水面,沐浴着上午温暖的阳光。
“这里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志远说,“杨叔,您看这湖水能有多大的面积?”
“应该在一百多两百亩上下。”老杨说,“我现在知道这个湖是怎么回事了,这是个堰塞湖。你看南面那个山沟,发生泥石流的痕迹还清清楚楚。”
“的确是这样。”志远说,“这里有山有水,真是个好地方!”
“你喜欢这里,我们就放了心了。”老杨说,“湖边的树都让留着,往上走几步再点火。”
明军拔来一大把茅草,老杨撩起衣襟挡住风,用打火机点燃茅草。燃烧的茅草放到蒿草堆里,火噼噼啪啪的燃烧起来。大家手持蒿草点燃了,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点火。火借着风势迅速燃烧,顷刻间烈焰翻滚,地面成了一片火海。青烟腾起,笼罩在山谷上方,随风渐渐飘散。不一会儿工夫,就把灌木蒿草烧了个干干净净。冒着热气的松软土地上,覆盖着厚厚一层草灰,眼前呈现出大片的待耕良田。
明强说:“烧出这么大的地方,唐教授也种不了。”
明军说:“咱爹的意思是把场子烧开,野兽就在附近藏不住,唐教授就安全一些。而且可以换着倒地茬,庄家长得好。”
“是这个道理。”老杨说着用砍刀翻了一下脚下的黑土,“这地可真是休养好了,我看明年麦子一亩最少能收五六百斤。咱把麦种撒稀些,种他个四五亩地。”
志远说:“真要是丰收了,收的麦子我两三年也吃不完。”
老杨说:“希望能丰收。但咱得防着野猪,打算有一半让它们去糟蹋。下午咱就犁地,先犁头遍把灰压压。明强,你现在去把牲口都放出来让去吃草,把鸡也放出来。”
明强快步走在前面。志远要回去做饭,跟上明强一块儿往回走。他们先打开饲养室的两扇大门,把红火、白云和大黑解开缰绳放出来。经过几个窑洞,又打开一个低矮一些的门。这是一个有十多平米的窑洞,是专门养鸡用的。里面有供鸡栖息的木架,离地面一尺左右的地方,石壁上有一排鸡下蛋的小窑窝。明强打开窗扇,阳光通过窗格洒满了地面。大红公鸡和两只母鸡咯咯的叫着,东张西望的走出了窑洞。
志远发现窗扇上有一个小门,明强说:“这个门是给鸡留下的。关住窗扇打开小门,鸡就可以飞上窗台自己回窝。”
志远说:“鸡圈都设计得这么科学,主人真是个聪明人。”
“那是肯定的,据说这就是原来的主人自己设计的。”老杨说。他和明军拿着镢头,准备去地里挖烧残的树桩树根。“唐教授,你来,再看看人家设计的这个菜窖。”
老杨带大家来到一个小门前,拉了一下门没开,抓住门环用力提起一推一拉门才开了。这是一个像防空洞一样的洞子,里面黑咕隆咚。明强跑去拿来手电筒照着亮,大家慢慢走进去,看到洞子的两边各有一排小窑洞。
“先前这菜窖是大家公用的,一家一个小窑洞。”老杨对志远说,“我们回去后,过几天我给你把各样蔬菜送一些,存放到这里面。”
出来时明军看了看那个门,说:“爹,怪不得这门不好开,门斗坏了。”
“饲养室的大门也是门斗坏了。”老杨说,“等犁了地种了麦子,抽空收拾一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