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重生民国当文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八年,正月十九,早上八点,上海,公共租界,兆福里
叶林的思绪从沪海道尹王庚廷王大人,又跳到了上海县知事沈宝昌沈大人身上,
在叶林前世,众人对沈宝昌的评价是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十分重视体育事业。
民国四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当时上海没有中国人自己的运动场,只能借用虹口靶子花园的场地进行比赛。
然而,这届运动会的影响十分深远。
1917年,时任上海县知事的沈宝昌委托县教育会长吴馨,耗资22260银元,在小西门外大林路、方斜路和大吉路交接处的一块26亩的三角地作场址,兴建了一座上海公共体育场,这是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体育场。
上海公共体育场的建成,为上海市民进行体育锻炼和举办各项赛事提供了重要场所,促进了上海公共体育事业和竞技体育的发展,由传统体育向近代体育文明过渡;
同时体育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又是上海市民进行政治集会的大舞台,深入民心。上海公共体育场犹如一座革命的“烽火台”,展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光荣革命传统。
上海公共体育场包括两座大楼、一片足球场、一条300米跑道、一座健身房和篮、排、网球及妇孺活动等场地,成为当时上海市民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
民国六年这两万元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可见作为上海知事的沈宝昌,对发展体育是很舍得投入的。规模庞大的上海公共体育场设有多种室内外球场、健身房及附属设施,成为当时上海市民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
在叶林前世,1937年日军侵略上海,公共体育场毁于炮火。后来虽经修缮,但再也没能恢复它原来的雄姿。
1949年后,上海市政府将其列为上海市一级革命纪念地,并更名为沪南体育场。1995年,沪南体育场改建成为了综合性体育馆,改名为沪南体育活动中心,是上海主要的活动中心之一。
在叶林前世,坊间对这位上海县知事沈宝昌另一个评价,是沈宝昌还十分重视文物保护。
民国十年(1921)秋,著名的汉代“三老忌日碑”转徙至上海,为京江陈渭泉所得。陈氏拟以重金售于日本商人。
此事被沈宝昌、姚煜等获悉,两人“犹不忍其沦于异域,而图永久保存之”,乃星夜商议,即与浙江同里丁辅之等募款,集60余人之力,捐集八千银元,向陈氏赎碑运回浙江,“虑其久而复湮也,择西湖孤山之阳,西泠印社隙地,慎重庋奥建室”。
1922年,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专此写了《汉三老碑石室记》。“三老忌日碑”又称“三老讳字忌日碑”。
这“三老”是汉代掌教化的官职,“三老碑”是“三老”第七孙名邯者所立,目的是让后代子孙在言语文字上知所避讳,并且记住祖先的德业,晓得祖先的忌日,便于后人祭祀,故而称之为“三老讳字忌日碑”。
此碑刻于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223)五月,于清咸丰二年(1852)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军曾用作灶石,虽经薰灼,字幸完好。出土时碑额已断缺,高... -->>
民国八年,正月十九,早上八点,上海,公共租界,兆福里
叶林的思绪从沪海道尹王庚廷王大人,又跳到了上海县知事沈宝昌沈大人身上,
在叶林前世,众人对沈宝昌的评价是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十分重视体育事业。
民国四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当时上海没有中国人自己的运动场,只能借用虹口靶子花园的场地进行比赛。
然而,这届运动会的影响十分深远。
1917年,时任上海县知事的沈宝昌委托县教育会长吴馨,耗资22260银元,在小西门外大林路、方斜路和大吉路交接处的一块26亩的三角地作场址,兴建了一座上海公共体育场,这是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体育场。
上海公共体育场的建成,为上海市民进行体育锻炼和举办各项赛事提供了重要场所,促进了上海公共体育事业和竞技体育的发展,由传统体育向近代体育文明过渡;
同时体育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又是上海市民进行政治集会的大舞台,深入民心。上海公共体育场犹如一座革命的“烽火台”,展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光荣革命传统。
上海公共体育场包括两座大楼、一片足球场、一条300米跑道、一座健身房和篮、排、网球及妇孺活动等场地,成为当时上海市民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
民国六年这两万元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可见作为上海知事的沈宝昌,对发展体育是很舍得投入的。规模庞大的上海公共体育场设有多种室内外球场、健身房及附属设施,成为当时上海市民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
在叶林前世,1937年日军侵略上海,公共体育场毁于炮火。后来虽经修缮,但再也没能恢复它原来的雄姿。
1949年后,上海市政府将其列为上海市一级革命纪念地,并更名为沪南体育场。1995年,沪南体育场改建成为了综合性体育馆,改名为沪南体育活动中心,是上海主要的活动中心之一。
在叶林前世,坊间对这位上海县知事沈宝昌另一个评价,是沈宝昌还十分重视文物保护。
民国十年(1921)秋,著名的汉代“三老忌日碑”转徙至上海,为京江陈渭泉所得。陈氏拟以重金售于日本商人。
此事被沈宝昌、姚煜等获悉,两人“犹不忍其沦于异域,而图永久保存之”,乃星夜商议,即与浙江同里丁辅之等募款,集60余人之力,捐集八千银元,向陈氏赎碑运回浙江,“虑其久而复湮也,择西湖孤山之阳,西泠印社隙地,慎重庋奥建室”。
1922年,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专此写了《汉三老碑石室记》。“三老忌日碑”又称“三老讳字忌日碑”。
这“三老”是汉代掌教化的官职,“三老碑”是“三老”第七孙名邯者所立,目的是让后代子孙在言语文字上知所避讳,并且记住祖先的德业,晓得祖先的忌日,便于后人祭祀,故而称之为“三老讳字忌日碑”。
此碑刻于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223)五月,于清咸丰二年(1852)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军曾用作灶石,虽经薰灼,字幸完好。出土时碑额已断缺,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