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三国毁灭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君侯义旗所至,吕布窜逃,二郡归附,真乃可喜可贺!”
在阳夏议事大厅里,文武官员们纷纷向陈飞表示祝贺。
出兵超过三万,折损不到两百,拓展领土一郡一国,合计十七座城池,收拢民户十八万户、男女八十余万口,这样的战绩足够辉煌!
提前一步返回的荀攸、郭嘉等人已经将战果大为宣扬,就连他在曹操面前“仓促”而作的两首诗词,此时也已是满城尽知。
比如豫州文学从事袁徽,对他的尊敬程度就更上了一层台阶:
“之前听闻君侯曾经说过‘为天地立心’之言,袁某还以为是麾下某位贤才代为捉笔,如今听闻君侯仓促之间连作两首绝妙之诗,袁某方知自己纯属小人之心!君侯胸中自有文采,实乃天赋之资!”
陈飞矜持地摆了摆手:
“多是化用圣贤典故,并不值得一提。我出征在外接近一个月时间,郡县可有事情?”
身为治中从事的许劭拱手答道:
“君侯安心,地方各县大多安定,只是南阳有黄巾贼作乱,百姓纷纷逃入颍川、汝南,已经派遣官员,令各县安抚流民近两万人。此外,由于陶谦病死,徐州也有数千民众迁入沛国,均已进行安置。”
陈飞赞赏地点了点头:
“我以仁义治理州郡,百姓自然望风而来。对了,我在济阴、鲁国二地遍寻人才,却苦于无人可用,子将、文休,二位都是天下高士,声名远播四海,可能寻觅人才、为我所用?”
许劭显然早有准备,微笑着回答:
“邵身为治中,自当为君侯分忧。这些时日已经派遣使者,拜访各地知名学子士人,至今已经有十余位贤士,此为名录,还请君侯过目。”
陈飞迫不及待地从郭寿手中接过,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就十分熟悉。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少举孝廉,任瘿陶长、柏人令,冀州牧袁绍辟为参军,后转投河内太守张杨……”
他忍不住向荀攸、郭嘉埋怨了一声:
“你们告诉我,济阴没有人才?这董昭难道不是士人?”
郭嘉一副无所谓的模样,荀攸却有些委屈。
许劭连忙解释:
“董昭并非望族出身,乡野之间本无大名,若非其弟董访在陈留为官,劭也不知其人。”
陈飞微微颔首:
“董访……这个人我似乎并没有什么印象?”
跟着他一起出征过陈留的荀攸解释道:
“他原是张邈麾下,张邈死后就依附于君侯,此人才智平平,如今在郡内担任督邮之职。”
陈飞恍然:
“董昭既然做过县令,不妨以郡丞、长史之职委任,或者……沛国相也并非不可。”
——反正现在的沛国相舒邵,也不是自己心腹。
许劭微微躬身:
“是,已经委托董访向其兄致信,相信很快就会有所答复。”
陈飞低头继续阅读:
“黄就,字文成,梁国寒门,灵帝时为观津长,有清廉之名。后袁绍入冀州,辞职归乡。”
“郭鹏,字子凤,沛国人,颍川郭氏旁支,其父官至县令,以小杜律传家,灵帝时为谷阳县尉,有威名,后避祸辞官。”
“范浩,字仲博,汝南寒门,‘八顾’范滂之弟,以孝闻名,州郡征辟皆不至。”
“朱零,字伯余,汝南寒门,曾为郡书佐,有强项节操,为前郡守所弃。”
“应玚,字德琏,汝南南顿人。其父乃前泰山郡守应劭,劭潜逃冀州,玚居家侍母甚孝,又长于文学。”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举孝廉,何进、袁绍征辟皆不至,避乱荆州,不仕刘表。”
“杜袭,字子绪,颍川定陵人,与陈群、赵俨、辛毗齐名,济阴太守杜根之孙。避乱荆州,刘表甚为礼遇,然杜袭屡不就仕。”
“杜基,字子据,杜袭之兄,才华平平,以孝闻名,乃守成之吏。避乱荆州,不仕刘表。”
“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名士,自幼熟读经史,刚毅有度。避乱荆州,不仕刘表。”
“繁(音‘婆’)钦,字休伯,颍川寒门,以善写诗、赋、文章知名。初平年间,避乱荆州,不仕刘表。”
陈飞看完之后,不由自主露出笑容:
“盛名之下无虚士,子将先生不欺我也!我自诩以颍川、汝南为根基,却不知此二郡之内,仍有这么多士人未曾出仕!还请先生为我大力招揽各路士人,功成之后... -->>
“君侯义旗所至,吕布窜逃,二郡归附,真乃可喜可贺!”
在阳夏议事大厅里,文武官员们纷纷向陈飞表示祝贺。
出兵超过三万,折损不到两百,拓展领土一郡一国,合计十七座城池,收拢民户十八万户、男女八十余万口,这样的战绩足够辉煌!
提前一步返回的荀攸、郭嘉等人已经将战果大为宣扬,就连他在曹操面前“仓促”而作的两首诗词,此时也已是满城尽知。
比如豫州文学从事袁徽,对他的尊敬程度就更上了一层台阶:
“之前听闻君侯曾经说过‘为天地立心’之言,袁某还以为是麾下某位贤才代为捉笔,如今听闻君侯仓促之间连作两首绝妙之诗,袁某方知自己纯属小人之心!君侯胸中自有文采,实乃天赋之资!”
陈飞矜持地摆了摆手:
“多是化用圣贤典故,并不值得一提。我出征在外接近一个月时间,郡县可有事情?”
身为治中从事的许劭拱手答道:
“君侯安心,地方各县大多安定,只是南阳有黄巾贼作乱,百姓纷纷逃入颍川、汝南,已经派遣官员,令各县安抚流民近两万人。此外,由于陶谦病死,徐州也有数千民众迁入沛国,均已进行安置。”
陈飞赞赏地点了点头:
“我以仁义治理州郡,百姓自然望风而来。对了,我在济阴、鲁国二地遍寻人才,却苦于无人可用,子将、文休,二位都是天下高士,声名远播四海,可能寻觅人才、为我所用?”
许劭显然早有准备,微笑着回答:
“邵身为治中,自当为君侯分忧。这些时日已经派遣使者,拜访各地知名学子士人,至今已经有十余位贤士,此为名录,还请君侯过目。”
陈飞迫不及待地从郭寿手中接过,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就十分熟悉。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少举孝廉,任瘿陶长、柏人令,冀州牧袁绍辟为参军,后转投河内太守张杨……”
他忍不住向荀攸、郭嘉埋怨了一声:
“你们告诉我,济阴没有人才?这董昭难道不是士人?”
郭嘉一副无所谓的模样,荀攸却有些委屈。
许劭连忙解释:
“董昭并非望族出身,乡野之间本无大名,若非其弟董访在陈留为官,劭也不知其人。”
陈飞微微颔首:
“董访……这个人我似乎并没有什么印象?”
跟着他一起出征过陈留的荀攸解释道:
“他原是张邈麾下,张邈死后就依附于君侯,此人才智平平,如今在郡内担任督邮之职。”
陈飞恍然:
“董昭既然做过县令,不妨以郡丞、长史之职委任,或者……沛国相也并非不可。”
——反正现在的沛国相舒邵,也不是自己心腹。
许劭微微躬身:
“是,已经委托董访向其兄致信,相信很快就会有所答复。”
陈飞低头继续阅读:
“黄就,字文成,梁国寒门,灵帝时为观津长,有清廉之名。后袁绍入冀州,辞职归乡。”
“郭鹏,字子凤,沛国人,颍川郭氏旁支,其父官至县令,以小杜律传家,灵帝时为谷阳县尉,有威名,后避祸辞官。”
“范浩,字仲博,汝南寒门,‘八顾’范滂之弟,以孝闻名,州郡征辟皆不至。”
“朱零,字伯余,汝南寒门,曾为郡书佐,有强项节操,为前郡守所弃。”
“应玚,字德琏,汝南南顿人。其父乃前泰山郡守应劭,劭潜逃冀州,玚居家侍母甚孝,又长于文学。”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举孝廉,何进、袁绍征辟皆不至,避乱荆州,不仕刘表。”
“杜袭,字子绪,颍川定陵人,与陈群、赵俨、辛毗齐名,济阴太守杜根之孙。避乱荆州,刘表甚为礼遇,然杜袭屡不就仕。”
“杜基,字子据,杜袭之兄,才华平平,以孝闻名,乃守成之吏。避乱荆州,不仕刘表。”
“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名士,自幼熟读经史,刚毅有度。避乱荆州,不仕刘表。”
“繁(音‘婆’)钦,字休伯,颍川寒门,以善写诗、赋、文章知名。初平年间,避乱荆州,不仕刘表。”
陈飞看完之后,不由自主露出笑容:
“盛名之下无虚士,子将先生不欺我也!我自诩以颍川、汝南为根基,却不知此二郡之内,仍有这么多士人未曾出仕!还请先生为我大力招揽各路士人,功成之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