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大契丹萧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功立业是件天大的好事。
耶律贤安抚北方受灾的民众,事情处理的非常好,赢得人民的爱戴,一时间,歌功颂德的奏章雪片似的飞到耶律璟的案头,开始,耶律璟颇为高兴,渐渐地便有些厌倦了,不想看那些奏章了。这日,耶律璟到耶律夷腊葛家饮酒,酒酣耳熟之际,谈起了国事。耶律璟说:“朕受女巫毒害,已失继嗣之功,耽酒贪杀,在国民心里,朕已成商纣一样的暴君,朕也想做一个贤君,可朕的性情难攻,幸好所立太子甚贤,此乃朕为苍生所做的第一件大好事。”
夷腊葛只是冷笑。
耶律璟不解问:“点检为何发笑?”
夷腊葛说“臣不敢讲。”
耶律璟说:“国舅不是外人,但讲何妨。”
夷腊葛便说:“臣听说太子这些日,不游乐,不渔猎,一心帮皇上处理政事。”
耶律璟说:“是啊,他让我轻松多了”
夷腊葛说:“臣听说经太子办的事,办的很漂亮,比皇上还老练。”
耶律璟得意的说;“是啊,人民都称赞他。”
夷腊葛叹一声到:“如此以来,臣只怕人民心中只有他没有皇上了。”
耶律璟沉默了。
夷腊葛又道;“太子既得民心,若在暗中培植党羽,恐怕对皇上不利啊,据臣所知,已有人开始巴结太子了,皇上若听之任之,臣恐不出两年,皇上身边得大臣都将跑到太子身边去了。那时,太子羽翼丰满,眼里还有皇上吗?”
耶律璟说:“朕之江山就是他之江山,他能对朕不利吗?”
夷腊葛说:“汉人俗话说:早有不如现得,况且太子不是皇上亲生,岂不担心地位不稳。”
耶律璟说:“如此说来,朕却要小心着他。”
而此时,太子耶律贤正沉浸在百姓的拥戴喜悦之中,他的形象树立起来了,而且为人和蔼,谦逊礼贤,因而许多政事大臣们都愿来找他商议,百姓们若有疾苦,也来找他诉说。一时之间,太子府竟比寿宁殿、省方殿还热闹。耶律贤踌躇满志,欲趁势大展作为。但却让太子妃泼了一瓢冷水。萧绰劝他谨慎一些,凡事不能自专,应多向皇上请示,哪怕自己已有主意,也要得到皇上的允准方能实施。
耶律贤笑道:“孤家所做一切都是为皇上着想,为社稷着想,皇上不能不知道。何必事事向皇上请示呢?”
萧绰说:“即便如此,你就不担心皇上怀疑你有邀功自居,笼络人心之嫌?”
耶律贤笑道:“即便我笼络人心也是为皇上笼络人心,皇上岂能怪罪于我?”终不听劝。
耶律贤自迎萧绰入府,虽感情日笃,但终有些许不如意的地方,这全在他自己身上,他很努力,可他愈努力愈力不从心,他知道这是他天生的痼疾,许多时候他甚至羞于见萧绰。因此,他喜欢到民间去,故意躲避她。萧绰也知道他的用意,她不阻拦,只在他临行前,默默备好应用之物,叮嘱他出门小心。而太子走之后,她便落入空想之窠里。她想的不是太子,他有那么多扈从,不需要她担心。她想韩德让。她差雪雁去打听,他已经走了。她以为他要留点什么给她,但他什么也没留。他答应与萧风成亲,他只是让她安心才答应她。现在想起来那天她做的多么愚蠢可笑,她明明知道他喜欢的是她,她喜欢的也只是她,可她却给他做媒,要他与大姐好,没想到他竟爽快的答应了,还装的高高兴兴的。说到底她心里还是向往着做太子妃,当时,她没察觉出来,但现在她已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这颗虚荣的心。韩德让已感觉到了,但他没说,所以他绝望,他想自杀。她为补偿而去探望他,也非因为爱,她甚至为他找到了一件替代品,好让他,不,为自己找到一个安慰剂。韩德让明明已看出来了,看出了她的拙劣表演。萧绰此时羞的满脸通红。她知道,她身在太子身边,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个男子,不是一个守妇道的好女人。她也想克制自己,但越克制越想的厉害。一闲下来,她痴想的翅膀就飞了,这种相思在太子出门的时候,更厉害。尤其在如此愧疚的心境下,她渴望给韩德让一份补偿。雪雁知道主人的心思。她觉得萧绰过得很痛苦,但她没办法。在她心中,韩大哥固然可亲可爱,但太子也很好,他爱太子妃,他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到民间去,但几乎每天都差人回太子府探望太子妃,得到太子妃的回信,来人方可回去。若太子妃偶有小恙,或心情不佳,他便立刻赶回来。
应历十九岁春,萧绰的那种相思突然被一种紧张的情绪取代了。
一日,一月未受朝的耶律璟接受大臣们的朝拜,即将退朝之际,耶律璟突然问:“当今太子果然太贤吗”
大臣们如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不能言语,耶律璟笑了一声,即宣布退朝。
萧思温吃惊不小,担心太子暗中做了不法之事,一散朝,即到太子府,太子不在府中,萧思温便将皇上的蹊跷问话说给萧绰。萧绰吃了一惊。她说:“此必是有人在皇上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
“似此如之奈何?”
“先不要惊慌,我即派人送信给太子,让他回来。阿爸也要时刻留意朝中的动向。”
萧思温连连称是。
耶律贤听了此事,大吃一惊。说:“难道皇上不知道我的一片苦心吗?”
萧绰说:“皇上当然是知道的,难道皇上就一点不知道有人说,皇上荒废政事,耽酒嗜杀?”
耶律贤惊问:“何人将此话传给皇上的?”
萧绰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太子建功心切,百姓拥戴,皇上残酷废政,百姓仇恨,他自己岂能不知,你嘴里不说,但你的行为已经告诉他了。皇上嫉恨你了。”
耶律贤说:“这便如何是好?”
萧绰说:“太子莫慌,静观其变。”
又一日皇上集文武百官商议镇抚女真部之事,大臣咸以为女真族人剽悍,狡黠,阳奉阴违,若任其壮大,必成心腹大患,应得一员得力之人前往镇守东京,若有风吹草动即剿灭之。
耶律璟点头称赞,说:“太子已长大成人,可担大任,就令太子前往驻守东京,众卿以为如何?”
政事令阿不底说:“太子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阅历尚浅,恐不能担此大任。”
耶律璟大怒道:“太子自幼随朕行政,国家大小之事,他都经历过,你却说他阅历尚浅,你这厮故意贬诋太子,来,拉出去砍了。”
可怜阿不底不明究竟,送了性命,群臣皆两股战战,噤若寒蝉。
耶律贤受了旨意,郁郁不乐,他知道东京不是一个好地方,它是他的祖父让国皇帝耶律倍的封地。太祖皇帝定渤海,建东丹,留太子耶律倍镇守。及太祖崩,耶律德光继承了本应耶律倍继承的皇位,逼迫耶律倍远走中原,以致客死异乡。皇上让耶律贤镇守东京,用意已明。他后悔没听太子妃的话,作事过于张扬。至此他深深佩服萧绰的远虑。当他为远去东京苦思彷徨无计的时候,他想起了萧绰。
没想到萧绰主张他前去东京。
耶律贤道:“难道你不知道孤祖父的故事?”
萧绰说:“妾知道,妾还知道申生亡于国内重耳生于国外,太子既已见疑于皇上,留下无益,恐致祸端,不如远走避祸。”
耶律贤茅塞顿开,说:“太子妃此见高明,但孤恐此去重蹈让国皇帝之覆辙。”
萧绰说:“太子不要悲观,妾知道太子对南京留守高勋有恩,南京又不是妾父先辖之地,太子此行东京何不取道南京,虚心接纳贤士,以备将来。”
耶律贤称善,又说:“只是让你随我去那地方,太委屈你了。”
萧绰说:“不,妾不走,妾留在这里,随时关注朝中变化,好及时给你捎个信儿。”
耶律贤虽万般不舍,还是忍痛答应。当晚百般缠绵,尽管萧绰曲尽温存,耶律贤十分努力,但仍差强人意,累了一身臭汗,软绵绵地躺下,将头偎在萧绰怀里哭得像猫一样。萧绰喘息着,抚摸太子的头,小声地安慰着,鼓励太子再试一回,可是耶律贤一次比一次失败,最后他放弃了。天还没亮,他爬起来,辞别了皇上,踏着积雪,往东京去了。
太子府经常有一名唤女里的养马之人来献殷勤,耶律贤仁厚,不以富贵自倨,待之甚厚,女里最善相马,有一回,随耶律璟狩猎,深入荒漠之中,见一马蹄印,他就走不动了,围着一串马蹄印看。
耶律璟问:“怎么了,这马蹄有何蹊跷?”
女里兴奋不已的说:“臣发现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nbs... -->>
建功立业是件天大的好事。
耶律贤安抚北方受灾的民众,事情处理的非常好,赢得人民的爱戴,一时间,歌功颂德的奏章雪片似的飞到耶律璟的案头,开始,耶律璟颇为高兴,渐渐地便有些厌倦了,不想看那些奏章了。这日,耶律璟到耶律夷腊葛家饮酒,酒酣耳熟之际,谈起了国事。耶律璟说:“朕受女巫毒害,已失继嗣之功,耽酒贪杀,在国民心里,朕已成商纣一样的暴君,朕也想做一个贤君,可朕的性情难攻,幸好所立太子甚贤,此乃朕为苍生所做的第一件大好事。”
夷腊葛只是冷笑。
耶律璟不解问:“点检为何发笑?”
夷腊葛说“臣不敢讲。”
耶律璟说:“国舅不是外人,但讲何妨。”
夷腊葛便说:“臣听说太子这些日,不游乐,不渔猎,一心帮皇上处理政事。”
耶律璟说:“是啊,他让我轻松多了”
夷腊葛说:“臣听说经太子办的事,办的很漂亮,比皇上还老练。”
耶律璟得意的说;“是啊,人民都称赞他。”
夷腊葛叹一声到:“如此以来,臣只怕人民心中只有他没有皇上了。”
耶律璟沉默了。
夷腊葛又道;“太子既得民心,若在暗中培植党羽,恐怕对皇上不利啊,据臣所知,已有人开始巴结太子了,皇上若听之任之,臣恐不出两年,皇上身边得大臣都将跑到太子身边去了。那时,太子羽翼丰满,眼里还有皇上吗?”
耶律璟说:“朕之江山就是他之江山,他能对朕不利吗?”
夷腊葛说:“汉人俗话说:早有不如现得,况且太子不是皇上亲生,岂不担心地位不稳。”
耶律璟说:“如此说来,朕却要小心着他。”
而此时,太子耶律贤正沉浸在百姓的拥戴喜悦之中,他的形象树立起来了,而且为人和蔼,谦逊礼贤,因而许多政事大臣们都愿来找他商议,百姓们若有疾苦,也来找他诉说。一时之间,太子府竟比寿宁殿、省方殿还热闹。耶律贤踌躇满志,欲趁势大展作为。但却让太子妃泼了一瓢冷水。萧绰劝他谨慎一些,凡事不能自专,应多向皇上请示,哪怕自己已有主意,也要得到皇上的允准方能实施。
耶律贤笑道:“孤家所做一切都是为皇上着想,为社稷着想,皇上不能不知道。何必事事向皇上请示呢?”
萧绰说:“即便如此,你就不担心皇上怀疑你有邀功自居,笼络人心之嫌?”
耶律贤笑道:“即便我笼络人心也是为皇上笼络人心,皇上岂能怪罪于我?”终不听劝。
耶律贤自迎萧绰入府,虽感情日笃,但终有些许不如意的地方,这全在他自己身上,他很努力,可他愈努力愈力不从心,他知道这是他天生的痼疾,许多时候他甚至羞于见萧绰。因此,他喜欢到民间去,故意躲避她。萧绰也知道他的用意,她不阻拦,只在他临行前,默默备好应用之物,叮嘱他出门小心。而太子走之后,她便落入空想之窠里。她想的不是太子,他有那么多扈从,不需要她担心。她想韩德让。她差雪雁去打听,他已经走了。她以为他要留点什么给她,但他什么也没留。他答应与萧风成亲,他只是让她安心才答应她。现在想起来那天她做的多么愚蠢可笑,她明明知道他喜欢的是她,她喜欢的也只是她,可她却给他做媒,要他与大姐好,没想到他竟爽快的答应了,还装的高高兴兴的。说到底她心里还是向往着做太子妃,当时,她没察觉出来,但现在她已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这颗虚荣的心。韩德让已感觉到了,但他没说,所以他绝望,他想自杀。她为补偿而去探望他,也非因为爱,她甚至为他找到了一件替代品,好让他,不,为自己找到一个安慰剂。韩德让明明已看出来了,看出了她的拙劣表演。萧绰此时羞的满脸通红。她知道,她身在太子身边,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个男子,不是一个守妇道的好女人。她也想克制自己,但越克制越想的厉害。一闲下来,她痴想的翅膀就飞了,这种相思在太子出门的时候,更厉害。尤其在如此愧疚的心境下,她渴望给韩德让一份补偿。雪雁知道主人的心思。她觉得萧绰过得很痛苦,但她没办法。在她心中,韩大哥固然可亲可爱,但太子也很好,他爱太子妃,他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到民间去,但几乎每天都差人回太子府探望太子妃,得到太子妃的回信,来人方可回去。若太子妃偶有小恙,或心情不佳,他便立刻赶回来。
应历十九岁春,萧绰的那种相思突然被一种紧张的情绪取代了。
一日,一月未受朝的耶律璟接受大臣们的朝拜,即将退朝之际,耶律璟突然问:“当今太子果然太贤吗”
大臣们如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不能言语,耶律璟笑了一声,即宣布退朝。
萧思温吃惊不小,担心太子暗中做了不法之事,一散朝,即到太子府,太子不在府中,萧思温便将皇上的蹊跷问话说给萧绰。萧绰吃了一惊。她说:“此必是有人在皇上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
“似此如之奈何?”
“先不要惊慌,我即派人送信给太子,让他回来。阿爸也要时刻留意朝中的动向。”
萧思温连连称是。
耶律贤听了此事,大吃一惊。说:“难道皇上不知道我的一片苦心吗?”
萧绰说:“皇上当然是知道的,难道皇上就一点不知道有人说,皇上荒废政事,耽酒嗜杀?”
耶律贤惊问:“何人将此话传给皇上的?”
萧绰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太子建功心切,百姓拥戴,皇上残酷废政,百姓仇恨,他自己岂能不知,你嘴里不说,但你的行为已经告诉他了。皇上嫉恨你了。”
耶律贤说:“这便如何是好?”
萧绰说:“太子莫慌,静观其变。”
又一日皇上集文武百官商议镇抚女真部之事,大臣咸以为女真族人剽悍,狡黠,阳奉阴违,若任其壮大,必成心腹大患,应得一员得力之人前往镇守东京,若有风吹草动即剿灭之。
耶律璟点头称赞,说:“太子已长大成人,可担大任,就令太子前往驻守东京,众卿以为如何?”
政事令阿不底说:“太子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阅历尚浅,恐不能担此大任。”
耶律璟大怒道:“太子自幼随朕行政,国家大小之事,他都经历过,你却说他阅历尚浅,你这厮故意贬诋太子,来,拉出去砍了。”
可怜阿不底不明究竟,送了性命,群臣皆两股战战,噤若寒蝉。
耶律贤受了旨意,郁郁不乐,他知道东京不是一个好地方,它是他的祖父让国皇帝耶律倍的封地。太祖皇帝定渤海,建东丹,留太子耶律倍镇守。及太祖崩,耶律德光继承了本应耶律倍继承的皇位,逼迫耶律倍远走中原,以致客死异乡。皇上让耶律贤镇守东京,用意已明。他后悔没听太子妃的话,作事过于张扬。至此他深深佩服萧绰的远虑。当他为远去东京苦思彷徨无计的时候,他想起了萧绰。
没想到萧绰主张他前去东京。
耶律贤道:“难道你不知道孤祖父的故事?”
萧绰说:“妾知道,妾还知道申生亡于国内重耳生于国外,太子既已见疑于皇上,留下无益,恐致祸端,不如远走避祸。”
耶律贤茅塞顿开,说:“太子妃此见高明,但孤恐此去重蹈让国皇帝之覆辙。”
萧绰说:“太子不要悲观,妾知道太子对南京留守高勋有恩,南京又不是妾父先辖之地,太子此行东京何不取道南京,虚心接纳贤士,以备将来。”
耶律贤称善,又说:“只是让你随我去那地方,太委屈你了。”
萧绰说:“不,妾不走,妾留在这里,随时关注朝中变化,好及时给你捎个信儿。”
耶律贤虽万般不舍,还是忍痛答应。当晚百般缠绵,尽管萧绰曲尽温存,耶律贤十分努力,但仍差强人意,累了一身臭汗,软绵绵地躺下,将头偎在萧绰怀里哭得像猫一样。萧绰喘息着,抚摸太子的头,小声地安慰着,鼓励太子再试一回,可是耶律贤一次比一次失败,最后他放弃了。天还没亮,他爬起来,辞别了皇上,踏着积雪,往东京去了。
太子府经常有一名唤女里的养马之人来献殷勤,耶律贤仁厚,不以富贵自倨,待之甚厚,女里最善相马,有一回,随耶律璟狩猎,深入荒漠之中,见一马蹄印,他就走不动了,围着一串马蹄印看。
耶律璟问:“怎么了,这马蹄有何蹊跷?”
女里兴奋不已的说:“臣发现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