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大明之朔风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六月中,察哈尔人全部撤出边墙,宣大危机告一段落,但余波未止,京师紫禁城里的年轻皇帝震怒了,这可是崇祯元年,一向被自诩为坚不可摧的边墙竟然被一伙疲困之极的蛮夷轻易踏破,大同、阳和等地惨遭劫掠,军民死伤两三万人,而宣大督抚及三镇官军避而不战坐视地方涂炭,最后让这伙蛮夷全身而退,这对于年轻的皇帝是何等的耻辱。
皇帝发怒了,御史们当然不会放过失职的宣大官员,弹劾宣大文武官员的奏折雪片一样飞向大内,宣大总督张晓、大同巡抚张翼明、大同总兵渠家祯皆在弹劾之列,衅起边乱的新平堡参将方咨昆、失守边墙的得胜堡参将邢万民自然也躲不过去,陕西道御史李柄更是直接弹劾渠家祯“既至不能战,既去不能追”,主张对渠家祯议罪——李柄此次功不可没,他在留经宣府镇办事期间,在宣府巡抚李养冲的怂恿下,脑子一热就亲赴旧上都城与虎墩兔憨见面,把虎墩兔憨着实忽悠了一通,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大明恢复对插汉每年四万两白银的市赏,插汉退回老巢西辽河一带,虎墩兔憨见好就收,随即下令察哈尔各部从边墙内全部撤军,委屈的虎墩兔憨好不容易遇见一个明白人,趁机告了阳和、大同官员一状,把宣大官员对待他的种种恶行细细描述了一遍,而且对明军不思报国、避而不战的失职行为大为愤慨,拍着胸脯保证察哈尔人老实厚道、知恩图报,如果明国肯出钱他们愿意为大明守边,李柄当然不吃他这一套,但对官军如此窝囊也是义愤填膺,回来就弹劾大同总兵渠家祯。
皇帝对这次大同之变非常痛心,去年底传来顺义王卜失兔主动贡马的消息时他还兴奋了一阵,随后张晓、张翼明的奏折也表示宣大在他们的操持下尚能维持,而且这两人对边外情势了解之详细透彻让朝臣们大为赞叹,兵部尚书申用懋还据此把历任宣大总督、大同巡抚贬低了一番,有这样精通边事的老臣坐镇,皇帝以为可以放心了,没想到突然会出这么大的事——其实张晓、张翼明也很委屈,他们也想不到新平堡参将方咨昆脑子一热就干出这样的蠢事。
辽东的事还没解决,宣大这边又出了事,朝廷上下这回真急了,皇帝召集内阁商议后,立即下旨,张翼明、渠家祯革职待查,从山海关调关前总兵满桂接任大同总兵、从吏部调侍郎张宗衡接任大同巡抚,张晓的问题最严重,但宣大的事还没解决完,需要他留任给自己擦屁股,就暂时放他一马,邢万民擅离职守生不见人死不见鬼,方咨昆弃职而逃后下落不明,这俩家伙先免职了事,这笔账以后再算。皇帝对宣大的军情也终于上了心,吩咐户部从今年的税款中拨一部分粮饷给即将上任的大同巡抚张宗衡——这家伙不给钱就不肯上路。
皇帝痛定思痛,将阁臣及各部院大臣召集到文华殿检讨,面对鸦雀无声的群臣,一脸疲倦的皇帝语重心长地说道:“朕自继位以来,无一日不临朝听政,无一日不批改奏折,可谓殚精竭虑、夜不分寐,朕何时有一日怠政?我朝荒废几十年的十日一大讲、三日一日讲的经筵,朕何时缺席过?朕自认为也算勤于朝政,可诸臣也能勤于王事吗?如今西北地方六月不雨,浙江海潮泛滥,辽东建寇未平,宣大又起边患,内忧外患深忧朕心,而群臣文恬武嬉,何曾为朕分忧,诸臣于心何愧。”
大臣们被说得低下了头,大殿内越发沉寂,皇帝更气愤了,把上个月禁毁《三朝要典》的事又扯出来,翰林院侍读倪元璐上奏请禁毁《三朝要典》并修订《天启实录》,这是朝廷拨乱反正之举,皇帝也极力支持,可有人就是百般阻扰,阁臣来道宗、杨景晨等坚持将此事交礼部及史馆详查具议,翰林院侍读孙之獬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哭闹,早已经罢官回家的大学士冯铨也纠结一批士人推波助澜,皇帝不得不扔开内阁独断而行,才把把这伙人压下去,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魏阉随倒,但阉党势力犹存,这些奸佞小人不除,大明永无宁日。
大臣们立即来了兴趣,边事他们糊里糊涂,但只要皇帝扯到朝廷内斗就好办,这个他们在行,有人马上发言,皇上圣明,大明之所以出这么多问题,就是奸佞小人太多,就比如宣大地方,张晓、张翼明这些人都与阉党曾经同流合污,其身不正就不能与守边将士同甘共苦,而会冒领贪渎、压迫士卒,试问如果他们能待士卒如自家子侄一般,将士们怎么会仅仅因为几个月不发军饷,就不尽心守边、效忠大明?这次大同之变都是贪墨小人惹出来的,朝廷应该派人去宣大查查,是不是有人冒领贪墨。
皇帝听了不住点头,大明的官员的确贪腐成性,这个反腐问题关系到大明朝廷的生死存亡,必须常抓不懈,皇帝立即吩咐东厂派人到宣大各地巡视调查。
接着又有人指出,皇上继位之始,就将逆阉魏忠贤一伙摧毁,但朝中依然有奸佞,这与查办阉党一案的吏部尚书王永光、刑部尚书苏茂相、左都察御史曹思诚不尽心查案有关,朝中还有大量的阉党漏网之鱼,大明要想中兴,必须要把这些奸佞小人清除干净。
皇帝听了又连连点头,搬倒魏阉、禁毁《三朝要典》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就是要借此清理朝堂、正本清源,要使大明朝廷焕然一新,他忍不住向王永光他们三人瞟一眼,王永光却满不在乎低声答道:“韩老大人将至,皇上自可放心。”
王永光、苏茂相、曹思诚这段时间成了清流们攻击的目标,弹劾他们庇护阉党的奏折不断,他们三人脸皮早就练厚了,他们三人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很多事都看透了,所谓阉党除了魏公公自己能有几个人,其他人只要翻开他们的标签一看,大多数是北榜进士出身,说他们是北党还差不多,就比如被皇帝削籍赶回家的魏光微、冯铨、孙之獬等人都是直隶、山东等地的人,北榜进士的势力是他们惹得起的吗?三人的想法很简单,断人财路、挡人官道的事坚决不做,官当不当无所谓,得罪了人可是大事,皇帝对他们和稀泥的做法也不抱希望了,于是启用清流们举荐的三朝元老、原内阁首辅韩爌入朝,此人资格老而且为人清正,皇帝希望他老人家入朝后,能把清除阉党的大业进行到底。
皇帝的目光又转向几位内阁大臣,天启朝留下的内阁大臣沾了魏公公的光,抓的抓滚的滚,剩下的黄立极、施凤来等四人被清流弹劾为魏阉一党,四个老家伙不干了,集体向皇帝请辞,还给皇帝出了个“枚卜阁臣,以光新政”的主意,这新一届的九位阁臣就是皇帝用枚卜抽签选定的,皇帝总觉得不满意,可又不得不依靠这九个老滑头。
阁臣们无法再当哑巴了,首辅钱龙锡不得不开口说话——他首先抽签入选内阁,所以他成了首辅,钱龙锡先是说了一堆废话,皇上欲为中兴之主,必须亲君子而远小人,正本清源了,大明必然会焕然一新,韩老大人即将入京,老大人为人清廉、德高望重,他入朝必能将那些阉党欲孽清理一空,到时候众正盈朝,... -->>
六月中,察哈尔人全部撤出边墙,宣大危机告一段落,但余波未止,京师紫禁城里的年轻皇帝震怒了,这可是崇祯元年,一向被自诩为坚不可摧的边墙竟然被一伙疲困之极的蛮夷轻易踏破,大同、阳和等地惨遭劫掠,军民死伤两三万人,而宣大督抚及三镇官军避而不战坐视地方涂炭,最后让这伙蛮夷全身而退,这对于年轻的皇帝是何等的耻辱。
皇帝发怒了,御史们当然不会放过失职的宣大官员,弹劾宣大文武官员的奏折雪片一样飞向大内,宣大总督张晓、大同巡抚张翼明、大同总兵渠家祯皆在弹劾之列,衅起边乱的新平堡参将方咨昆、失守边墙的得胜堡参将邢万民自然也躲不过去,陕西道御史李柄更是直接弹劾渠家祯“既至不能战,既去不能追”,主张对渠家祯议罪——李柄此次功不可没,他在留经宣府镇办事期间,在宣府巡抚李养冲的怂恿下,脑子一热就亲赴旧上都城与虎墩兔憨见面,把虎墩兔憨着实忽悠了一通,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大明恢复对插汉每年四万两白银的市赏,插汉退回老巢西辽河一带,虎墩兔憨见好就收,随即下令察哈尔各部从边墙内全部撤军,委屈的虎墩兔憨好不容易遇见一个明白人,趁机告了阳和、大同官员一状,把宣大官员对待他的种种恶行细细描述了一遍,而且对明军不思报国、避而不战的失职行为大为愤慨,拍着胸脯保证察哈尔人老实厚道、知恩图报,如果明国肯出钱他们愿意为大明守边,李柄当然不吃他这一套,但对官军如此窝囊也是义愤填膺,回来就弹劾大同总兵渠家祯。
皇帝对这次大同之变非常痛心,去年底传来顺义王卜失兔主动贡马的消息时他还兴奋了一阵,随后张晓、张翼明的奏折也表示宣大在他们的操持下尚能维持,而且这两人对边外情势了解之详细透彻让朝臣们大为赞叹,兵部尚书申用懋还据此把历任宣大总督、大同巡抚贬低了一番,有这样精通边事的老臣坐镇,皇帝以为可以放心了,没想到突然会出这么大的事——其实张晓、张翼明也很委屈,他们也想不到新平堡参将方咨昆脑子一热就干出这样的蠢事。
辽东的事还没解决,宣大这边又出了事,朝廷上下这回真急了,皇帝召集内阁商议后,立即下旨,张翼明、渠家祯革职待查,从山海关调关前总兵满桂接任大同总兵、从吏部调侍郎张宗衡接任大同巡抚,张晓的问题最严重,但宣大的事还没解决完,需要他留任给自己擦屁股,就暂时放他一马,邢万民擅离职守生不见人死不见鬼,方咨昆弃职而逃后下落不明,这俩家伙先免职了事,这笔账以后再算。皇帝对宣大的军情也终于上了心,吩咐户部从今年的税款中拨一部分粮饷给即将上任的大同巡抚张宗衡——这家伙不给钱就不肯上路。
皇帝痛定思痛,将阁臣及各部院大臣召集到文华殿检讨,面对鸦雀无声的群臣,一脸疲倦的皇帝语重心长地说道:“朕自继位以来,无一日不临朝听政,无一日不批改奏折,可谓殚精竭虑、夜不分寐,朕何时有一日怠政?我朝荒废几十年的十日一大讲、三日一日讲的经筵,朕何时缺席过?朕自认为也算勤于朝政,可诸臣也能勤于王事吗?如今西北地方六月不雨,浙江海潮泛滥,辽东建寇未平,宣大又起边患,内忧外患深忧朕心,而群臣文恬武嬉,何曾为朕分忧,诸臣于心何愧。”
大臣们被说得低下了头,大殿内越发沉寂,皇帝更气愤了,把上个月禁毁《三朝要典》的事又扯出来,翰林院侍读倪元璐上奏请禁毁《三朝要典》并修订《天启实录》,这是朝廷拨乱反正之举,皇帝也极力支持,可有人就是百般阻扰,阁臣来道宗、杨景晨等坚持将此事交礼部及史馆详查具议,翰林院侍读孙之獬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哭闹,早已经罢官回家的大学士冯铨也纠结一批士人推波助澜,皇帝不得不扔开内阁独断而行,才把把这伙人压下去,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魏阉随倒,但阉党势力犹存,这些奸佞小人不除,大明永无宁日。
大臣们立即来了兴趣,边事他们糊里糊涂,但只要皇帝扯到朝廷内斗就好办,这个他们在行,有人马上发言,皇上圣明,大明之所以出这么多问题,就是奸佞小人太多,就比如宣大地方,张晓、张翼明这些人都与阉党曾经同流合污,其身不正就不能与守边将士同甘共苦,而会冒领贪渎、压迫士卒,试问如果他们能待士卒如自家子侄一般,将士们怎么会仅仅因为几个月不发军饷,就不尽心守边、效忠大明?这次大同之变都是贪墨小人惹出来的,朝廷应该派人去宣大查查,是不是有人冒领贪墨。
皇帝听了不住点头,大明的官员的确贪腐成性,这个反腐问题关系到大明朝廷的生死存亡,必须常抓不懈,皇帝立即吩咐东厂派人到宣大各地巡视调查。
接着又有人指出,皇上继位之始,就将逆阉魏忠贤一伙摧毁,但朝中依然有奸佞,这与查办阉党一案的吏部尚书王永光、刑部尚书苏茂相、左都察御史曹思诚不尽心查案有关,朝中还有大量的阉党漏网之鱼,大明要想中兴,必须要把这些奸佞小人清除干净。
皇帝听了又连连点头,搬倒魏阉、禁毁《三朝要典》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就是要借此清理朝堂、正本清源,要使大明朝廷焕然一新,他忍不住向王永光他们三人瞟一眼,王永光却满不在乎低声答道:“韩老大人将至,皇上自可放心。”
王永光、苏茂相、曹思诚这段时间成了清流们攻击的目标,弹劾他们庇护阉党的奏折不断,他们三人脸皮早就练厚了,他们三人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很多事都看透了,所谓阉党除了魏公公自己能有几个人,其他人只要翻开他们的标签一看,大多数是北榜进士出身,说他们是北党还差不多,就比如被皇帝削籍赶回家的魏光微、冯铨、孙之獬等人都是直隶、山东等地的人,北榜进士的势力是他们惹得起的吗?三人的想法很简单,断人财路、挡人官道的事坚决不做,官当不当无所谓,得罪了人可是大事,皇帝对他们和稀泥的做法也不抱希望了,于是启用清流们举荐的三朝元老、原内阁首辅韩爌入朝,此人资格老而且为人清正,皇帝希望他老人家入朝后,能把清除阉党的大业进行到底。
皇帝的目光又转向几位内阁大臣,天启朝留下的内阁大臣沾了魏公公的光,抓的抓滚的滚,剩下的黄立极、施凤来等四人被清流弹劾为魏阉一党,四个老家伙不干了,集体向皇帝请辞,还给皇帝出了个“枚卜阁臣,以光新政”的主意,这新一届的九位阁臣就是皇帝用枚卜抽签选定的,皇帝总觉得不满意,可又不得不依靠这九个老滑头。
阁臣们无法再当哑巴了,首辅钱龙锡不得不开口说话——他首先抽签入选内阁,所以他成了首辅,钱龙锡先是说了一堆废话,皇上欲为中兴之主,必须亲君子而远小人,正本清源了,大明必然会焕然一新,韩老大人即将入京,老大人为人清廉、德高望重,他入朝必能将那些阉党欲孽清理一空,到时候众正盈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