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炮火1906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程李系急着在两江与浙江等地抢地盘,顾不上北方局势,倒是给袁世凯再一次的机会,他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1911年11月0日,资政院通过了摄政王载沣提名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两天后,袁世凯浩浩荡荡地率领大批卫队,威武而显赫地到了北京。
11月4日组成了责任内阁。内阁名单是: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外务部大臣梁敦彦,副大臣胡惟德。民政部大臣赵秉钧,副大臣乌珍。度支部大臣严修,副大臣陈锦涛(辞不就)。陆军部大臣王士珍,副大臣田文烈。海军部大臣萨镇冰,副大臣谭学衡。学务部大臣唐景崇,副大臣杨度(辞不就)。司法部大臣沈家本,副大臣梁启超。邮传部大臣杨士琦,副大臣梁如浩(梁士诒署理)。农工商部大臣张謇,副大臣熙彦。理藩部大臣达寿,副大臣荣勋。
上面这个名单中,有许多君主立宪派的人物,如梁启超、张謇都名列榜上,不过大部分的职位都空着,都不愿意接受,可见袁世凯的这个内阁不太靠谱,信任度不高。
袁世凯的用意是想吸收他们作为君主立宪和责任内阁的点缀品,借以表示他的内阁已不同于旧的清政府。
之前袁世凯已经致电程德全与锡良、李安生,希望能够推动这几位地方大员到京城任职,更是许下了民政部大臣的位子给李安生。
李安生在奉天拍了电报给袁世凯,也没有多说什么,光是从奉天发出电报这一点,就让袁世凯吓出了一身冷汗。
袁世凯内阁成立后,宣统的父亲载沣就解除摄政王地位,而恢复了他的醇亲王封号退归藩邸。
这个全新的看似不再坑爹的责任内阁组成后,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清廷的军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最切实的基本问题。
老袁精明的很,如果不能控制着军队,主持责任内阁也没有用,所以他在组阁的同时,就要把北方和北京的军事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他已经取得了近畿北洋各镇和毅军姜桂题等的节制调遣全权,可是北京城内还有军咨府大臣载涛(宣统的叔父,载沣的兄弟)统率的禁卫军,这个禁卫军在北京就足以使袁不敢恣意作为。这支禁卫军是载沣做摄政王放黜袁世凯以后组成的,可以说组织这支军队的目的完全为了保护满族亲贵。禁卫军全是满人,他们待遇好,训练好,装备也好。
袁世凯组阁后便向清廷建议,革命军大敌当前,为了振奋军心,为了鼓励士气,禁卫军应该起一种倡导和示范,皇族大臣也该为臣民表率,所以应由皇族大臣率领一部分禁卫军出征南方。
他的这个题目很光明正大,可是这样一个提议,就足够把载涛吓得魂飞天外。载涛是出了名的胆小如鼠,他一听袁世凯要点他为帅,立刻找到庆亲王奕劻,求他向老袁说情,这一遭免了他的"军役"。
在满洲皇族亲贵中,奕劻是最和袁世凯有交情,奕劻贪财,袁能投其所好,虽然隐居洹上,可是仍不时对奕劻有所报效,因此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时便曾对载沣兄弟宣称,这个总理大臣职务非交给老袁不可,因此奕劻和袁世凯是很亲近的。载涛的请求正合了袁的希望,他同意不调载涛上前线,同时也接受了载涛辞去军咨府大臣的职务,并立即推荐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继任军咨府大臣,于是禁卫军的统率权也由皇族手中移转到袁系手中。
除了安置徐世昌为军咨府大臣外,并且从汉口调回来冯国璋。当时冯国璋是荫昌下面的第一军总统,这个第一军是一个战斗编制,为了对南方革命军作战编组的,下辖第六镇(统制李纯)、第二镇的第三协(协统王占元)、第四镇的第八协(协统陈光远)。
老袁调冯国璋回北京,派他为禁卫军军统,以切实掌握禁卫军军权。同时调第二军总统段祺瑞署理湖广总督兼统冯国璋的第一军,驻节孝感,全权主持前线和革命军作战任务。
此外老袁把自己带进北京的卫队编为拱卫军,派段芝贵为拱卫军统领,负责北京城内的护卫责任,而把原来的禁卫军调到北京城外驻扎。
老袁从归隐洹上到临危受命,再度出山,对他一生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际遇。
此刻外有英国支持,内有大权在握,志得意满。
他可不打算对李安生等人吝啬,之前成功的吓住了革命党,并且忽悠住了对方,此刻到了打击革命党人的时候,前提便是要让李安生等这干地方实权派暂时依附于他,彼此相安无事。
要想"削藩",要等他的大权稳固之后。
于是,段祺瑞的北洋军开始向武昌发起了激烈的进攻,一连几日,都是枪林弹雨,生死相搏,双方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
程李系急着在两江与浙江等地抢地盘,顾不上北方局势,倒是给袁世凯再一次的机会,他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1911年11月0日,资政院通过了摄政王载沣提名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两天后,袁世凯浩浩荡荡地率领大批卫队,威武而显赫地到了北京。
11月4日组成了责任内阁。内阁名单是: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外务部大臣梁敦彦,副大臣胡惟德。民政部大臣赵秉钧,副大臣乌珍。度支部大臣严修,副大臣陈锦涛(辞不就)。陆军部大臣王士珍,副大臣田文烈。海军部大臣萨镇冰,副大臣谭学衡。学务部大臣唐景崇,副大臣杨度(辞不就)。司法部大臣沈家本,副大臣梁启超。邮传部大臣杨士琦,副大臣梁如浩(梁士诒署理)。农工商部大臣张謇,副大臣熙彦。理藩部大臣达寿,副大臣荣勋。
上面这个名单中,有许多君主立宪派的人物,如梁启超、张謇都名列榜上,不过大部分的职位都空着,都不愿意接受,可见袁世凯的这个内阁不太靠谱,信任度不高。
袁世凯的用意是想吸收他们作为君主立宪和责任内阁的点缀品,借以表示他的内阁已不同于旧的清政府。
之前袁世凯已经致电程德全与锡良、李安生,希望能够推动这几位地方大员到京城任职,更是许下了民政部大臣的位子给李安生。
李安生在奉天拍了电报给袁世凯,也没有多说什么,光是从奉天发出电报这一点,就让袁世凯吓出了一身冷汗。
袁世凯内阁成立后,宣统的父亲载沣就解除摄政王地位,而恢复了他的醇亲王封号退归藩邸。
这个全新的看似不再坑爹的责任内阁组成后,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清廷的军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最切实的基本问题。
老袁精明的很,如果不能控制着军队,主持责任内阁也没有用,所以他在组阁的同时,就要把北方和北京的军事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他已经取得了近畿北洋各镇和毅军姜桂题等的节制调遣全权,可是北京城内还有军咨府大臣载涛(宣统的叔父,载沣的兄弟)统率的禁卫军,这个禁卫军在北京就足以使袁不敢恣意作为。这支禁卫军是载沣做摄政王放黜袁世凯以后组成的,可以说组织这支军队的目的完全为了保护满族亲贵。禁卫军全是满人,他们待遇好,训练好,装备也好。
袁世凯组阁后便向清廷建议,革命军大敌当前,为了振奋军心,为了鼓励士气,禁卫军应该起一种倡导和示范,皇族大臣也该为臣民表率,所以应由皇族大臣率领一部分禁卫军出征南方。
他的这个题目很光明正大,可是这样一个提议,就足够把载涛吓得魂飞天外。载涛是出了名的胆小如鼠,他一听袁世凯要点他为帅,立刻找到庆亲王奕劻,求他向老袁说情,这一遭免了他的"军役"。
在满洲皇族亲贵中,奕劻是最和袁世凯有交情,奕劻贪财,袁能投其所好,虽然隐居洹上,可是仍不时对奕劻有所报效,因此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时便曾对载沣兄弟宣称,这个总理大臣职务非交给老袁不可,因此奕劻和袁世凯是很亲近的。载涛的请求正合了袁的希望,他同意不调载涛上前线,同时也接受了载涛辞去军咨府大臣的职务,并立即推荐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继任军咨府大臣,于是禁卫军的统率权也由皇族手中移转到袁系手中。
除了安置徐世昌为军咨府大臣外,并且从汉口调回来冯国璋。当时冯国璋是荫昌下面的第一军总统,这个第一军是一个战斗编制,为了对南方革命军作战编组的,下辖第六镇(统制李纯)、第二镇的第三协(协统王占元)、第四镇的第八协(协统陈光远)。
老袁调冯国璋回北京,派他为禁卫军军统,以切实掌握禁卫军军权。同时调第二军总统段祺瑞署理湖广总督兼统冯国璋的第一军,驻节孝感,全权主持前线和革命军作战任务。
此外老袁把自己带进北京的卫队编为拱卫军,派段芝贵为拱卫军统领,负责北京城内的护卫责任,而把原来的禁卫军调到北京城外驻扎。
老袁从归隐洹上到临危受命,再度出山,对他一生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际遇。
此刻外有英国支持,内有大权在握,志得意满。
他可不打算对李安生等人吝啬,之前成功的吓住了革命党,并且忽悠住了对方,此刻到了打击革命党人的时候,前提便是要让李安生等这干地方实权派暂时依附于他,彼此相安无事。
要想"削藩",要等他的大权稳固之后。
于是,段祺瑞的北洋军开始向武昌发起了激烈的进攻,一连几日,都是枪林弹雨,生死相搏,双方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