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炮火1906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兴与宋教仁、居正等人刚刚坐船到了汉口,就听到了激烈的枪声,不由大为振奋与紧张,必定是起义开始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起义忽然提前,但是从汉口码头上得到的消息,说是湖广总督瑞澂和第八镇统制张彪都逃跑了,武昌已经在革命党人的控制之下。
这个消息瞬间让黄兴与宋教仁欢呼雀跃,激动之余,迅速的向武昌赶去。
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
吴兆麟提议由第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革命党人也因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的人选表示同意。
不过,黎元洪本人却推三阻四,似乎有些不大情愿。
半夜的时候,黎元洪实际上是被革命军从家中强逼着去的楚望台。
到了楚望台,黎元洪也并不十分热络,而是质问瑞澂、张彪没有抓获,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时局,又问革命军恃何为援?钱粮有多少?
这个时候钱粮方面现存官钱局铜币局粮币局和藩库的银币合共有三千万,立刻可以取用,实际上革命军还是不缺钱的,黎元洪不过是找借口罢了。
当听到革命军已经留了后路,那就是焦达峰准备在湖南起义之后,黎元洪才叹着气认命,冒出了一句"我只有这条命,给你们玩掉罢!"
故而,让黎元洪出任都督,实际上许多人还是很有顾虑的。
正在互相扯皮间,耽搁了不少时辰,这时有人拟就都督安民布告请黎元洪签署,黎元洪犹豫未决,其亲信王安澜也拉着他的衣服反复示意不要就任都督。
这时守卫的兵丁举枪威胁,黎这才低叹了一口气,准备答应。
不过,从外头传来消息,说是黄兴与宋教仁等人抵达了武昌。
顿时堂上一片的欢腾,终于有了主心骨到来,黄兴与宋教仁等人抵达的消息,仿佛给了他们十万兵还不止的底气。
黎元洪倒是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躲过一劫,本来打算勉为其难就任都督的,结果黄兴来了。
既然黄兴来了,那万万没有他的事情,于是,他趁此机会偷偷的溜走拉倒,倒也没有人为难他,黄兴来了,那么还要他黎元洪干嘛?
黄兴的威望的确是高,一到武昌,革命军人基本就都认他为领袖,更加豪情万丈。
这不是对黄兴的神化,而是黄兴多年的实干精神影响所致。
在黄兴的组织下,武昌革命军迅速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
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
10月1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武昌起义的消息于十月十二日下午一时传到了北京,清廷举朝顿时骇得手足无措,奕劻与载沣等人都是吓得失去了分寸。
好不容易定了定神,反复商讨了一阵,也得不出什么要领,还是善耆出了主意,尽快镇压。
再不镇压,以雷霆速度扑灭叛乱,只怕会引起其他地方的动乱,牵一发而懂全身,说不定会全国火起,难以挽救。
于是,第二天朝廷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统率近畿陆军两镇南下征讨,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即日增援。
此时此刻,能够救朝廷的,就只有北洋军、东北新军以及江苏新军。
东北新军没有相隔甚远,冒然调入关,影响太大,万一入关的新军忽然间造反,反而有大局崩溃的危机。
更何况,东北新军为李安生、袁世凯与锡良三方影响,并不能够集中力量。
而北洋军与江苏新军都是可靠的,朝廷也在为着北洋军与江苏新军之间摇摆,也就是说,到底是依靠袁世凯,还是李安生来平定叛乱。
无论袁世凯与李安生,都是枭雄之辈,不是那么好打发。
袁世凯虎狼之资,这是人尽皆知的,载沣肯定不愿意启用他,但是,众人更加倾向的李安生,同样让他们顾虑重重。
李安生在东北新军中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又将江苏两镇新军抓在手中,跟程德全以及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之间也关系密切,形成了又一个政治集团。
李安生是否会是另一个袁世凯?
焦头烂额的奕劻与载沣等人眼前一片昏暗,天不佑护大清,天灭大清。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急调北洋军南下,毕竟北洋军大部驻扎在直隶等地,值得信任,而李安生能不能掌控江苏新军是个问题。
载沣除了让锡良整军备武,除了监控东北新军的异动,挑选信得过的部队,准备入关勤王。
载洵也再次的南下,希望能够与李安生、程德全接洽,这个时候,两江地面可乱不得,一乱,这天下可就大乱了。
作为亲王,载洵一年之内三下江苏,实属罕见,也可见清廷已经是急昏了头了。
而此时,黄兴也积极派人联络李安生,催促李安生尽快发动,如此,革命声势将会瞬间高涨,席卷全国,此时全国已经到处出现不稳的迹象。
李安生知道,此时正是革命力量无比高涨的时期,要是他立即发动,固然会震动北方,北洋军敢不敢南下,还是个问题。
清廷固然很快就会倒台,但是,袁世凯是个什么态度,就很难摸透了。
这几天,袁世凯的电报一封接一封,两人虽然有些默契,但是到了这个关头,也很难说能不能互相信任。
李安生的宗旨是江苏新军暂时观望,不镇压两江的革命力量,也不宣布加入革命。
袁世凯知道李安生一言九鼎,但还是不敢大意,派了袁克定南下,希望能够说服李安生,支持他上台。
这个时候,老袁很能够摸的清形势,那就是,如今朝廷必须要依赖北洋军,而北洋军正好是他最大的砝码。
要是李安生站在他这边,无论是剿灭革命军,或是倒过来威逼清廷,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他当然不会为清廷尽忠,自然是要实现心中的抱负。
可是,清廷倒台,他袁世凯必定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受益者将是革命党人。
他袁世凯作为旧官僚,谁知道革命党人要建立的政权能不能容他?
他固然是看不起革命党的军事力量的,可是,他是个政治家,知道一旦清廷倒台,建立新政府,玩的就是政治,军事只能说是后盾,并非万能。
他最大的依仗是李安生,要是李安生选择坚定的支持他,那么,他或许能够对革命党人软硬兼施,执掌大权。
所以,关键还是李安生的态度。
革命党、载洵与袁克定,争相恐后的到苏州来,想要说服李安生支持他们,忽然间,李安生自己都没有发现,他成了个香饽饽。
清廷就像一棵大树,虽然根... -->>
黄兴与宋教仁、居正等人刚刚坐船到了汉口,就听到了激烈的枪声,不由大为振奋与紧张,必定是起义开始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起义忽然提前,但是从汉口码头上得到的消息,说是湖广总督瑞澂和第八镇统制张彪都逃跑了,武昌已经在革命党人的控制之下。
这个消息瞬间让黄兴与宋教仁欢呼雀跃,激动之余,迅速的向武昌赶去。
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
吴兆麟提议由第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革命党人也因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的人选表示同意。
不过,黎元洪本人却推三阻四,似乎有些不大情愿。
半夜的时候,黎元洪实际上是被革命军从家中强逼着去的楚望台。
到了楚望台,黎元洪也并不十分热络,而是质问瑞澂、张彪没有抓获,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时局,又问革命军恃何为援?钱粮有多少?
这个时候钱粮方面现存官钱局铜币局粮币局和藩库的银币合共有三千万,立刻可以取用,实际上革命军还是不缺钱的,黎元洪不过是找借口罢了。
当听到革命军已经留了后路,那就是焦达峰准备在湖南起义之后,黎元洪才叹着气认命,冒出了一句"我只有这条命,给你们玩掉罢!"
故而,让黎元洪出任都督,实际上许多人还是很有顾虑的。
正在互相扯皮间,耽搁了不少时辰,这时有人拟就都督安民布告请黎元洪签署,黎元洪犹豫未决,其亲信王安澜也拉着他的衣服反复示意不要就任都督。
这时守卫的兵丁举枪威胁,黎这才低叹了一口气,准备答应。
不过,从外头传来消息,说是黄兴与宋教仁等人抵达了武昌。
顿时堂上一片的欢腾,终于有了主心骨到来,黄兴与宋教仁等人抵达的消息,仿佛给了他们十万兵还不止的底气。
黎元洪倒是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躲过一劫,本来打算勉为其难就任都督的,结果黄兴来了。
既然黄兴来了,那万万没有他的事情,于是,他趁此机会偷偷的溜走拉倒,倒也没有人为难他,黄兴来了,那么还要他黎元洪干嘛?
黄兴的威望的确是高,一到武昌,革命军人基本就都认他为领袖,更加豪情万丈。
这不是对黄兴的神化,而是黄兴多年的实干精神影响所致。
在黄兴的组织下,武昌革命军迅速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
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
10月1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武昌起义的消息于十月十二日下午一时传到了北京,清廷举朝顿时骇得手足无措,奕劻与载沣等人都是吓得失去了分寸。
好不容易定了定神,反复商讨了一阵,也得不出什么要领,还是善耆出了主意,尽快镇压。
再不镇压,以雷霆速度扑灭叛乱,只怕会引起其他地方的动乱,牵一发而懂全身,说不定会全国火起,难以挽救。
于是,第二天朝廷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统率近畿陆军两镇南下征讨,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即日增援。
此时此刻,能够救朝廷的,就只有北洋军、东北新军以及江苏新军。
东北新军没有相隔甚远,冒然调入关,影响太大,万一入关的新军忽然间造反,反而有大局崩溃的危机。
更何况,东北新军为李安生、袁世凯与锡良三方影响,并不能够集中力量。
而北洋军与江苏新军都是可靠的,朝廷也在为着北洋军与江苏新军之间摇摆,也就是说,到底是依靠袁世凯,还是李安生来平定叛乱。
无论袁世凯与李安生,都是枭雄之辈,不是那么好打发。
袁世凯虎狼之资,这是人尽皆知的,载沣肯定不愿意启用他,但是,众人更加倾向的李安生,同样让他们顾虑重重。
李安生在东北新军中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又将江苏两镇新军抓在手中,跟程德全以及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之间也关系密切,形成了又一个政治集团。
李安生是否会是另一个袁世凯?
焦头烂额的奕劻与载沣等人眼前一片昏暗,天不佑护大清,天灭大清。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急调北洋军南下,毕竟北洋军大部驻扎在直隶等地,值得信任,而李安生能不能掌控江苏新军是个问题。
载沣除了让锡良整军备武,除了监控东北新军的异动,挑选信得过的部队,准备入关勤王。
载洵也再次的南下,希望能够与李安生、程德全接洽,这个时候,两江地面可乱不得,一乱,这天下可就大乱了。
作为亲王,载洵一年之内三下江苏,实属罕见,也可见清廷已经是急昏了头了。
而此时,黄兴也积极派人联络李安生,催促李安生尽快发动,如此,革命声势将会瞬间高涨,席卷全国,此时全国已经到处出现不稳的迹象。
李安生知道,此时正是革命力量无比高涨的时期,要是他立即发动,固然会震动北方,北洋军敢不敢南下,还是个问题。
清廷固然很快就会倒台,但是,袁世凯是个什么态度,就很难摸透了。
这几天,袁世凯的电报一封接一封,两人虽然有些默契,但是到了这个关头,也很难说能不能互相信任。
李安生的宗旨是江苏新军暂时观望,不镇压两江的革命力量,也不宣布加入革命。
袁世凯知道李安生一言九鼎,但还是不敢大意,派了袁克定南下,希望能够说服李安生,支持他上台。
这个时候,老袁很能够摸的清形势,那就是,如今朝廷必须要依赖北洋军,而北洋军正好是他最大的砝码。
要是李安生站在他这边,无论是剿灭革命军,或是倒过来威逼清廷,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他当然不会为清廷尽忠,自然是要实现心中的抱负。
可是,清廷倒台,他袁世凯必定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受益者将是革命党人。
他袁世凯作为旧官僚,谁知道革命党人要建立的政权能不能容他?
他固然是看不起革命党的军事力量的,可是,他是个政治家,知道一旦清廷倒台,建立新政府,玩的就是政治,军事只能说是后盾,并非万能。
他最大的依仗是李安生,要是李安生选择坚定的支持他,那么,他或许能够对革命党人软硬兼施,执掌大权。
所以,关键还是李安生的态度。
革命党、载洵与袁克定,争相恐后的到苏州来,想要说服李安生支持他们,忽然间,李安生自己都没有发现,他成了个香饽饽。
清廷就像一棵大树,虽然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