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九龙夺嫡 (1/2)
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综]那些炮灰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说吕成是此次蒸汽机改革的发起人, 但实际上知道他功劳的却寥寥无几,吕成多数都是在幕后提供图纸, 拿到样品后指点错处等等。被康熙直接任命为督造的人是胤t,所以最忙碌的也当属胤t, 每天在四贝勒府、皇宫、工部来回的奔波。
大清的第一条铁轨是从通州运河起铺,直到河北石家庄,全长大约四百多里地。铺铁轨就需要炼铁,而炼铁则需要大量的铁矿石,所以修建铁路的计划同时亦带动起了东北部地区的采矿业发展。
中国东北部地区一直是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贮藏丰富的地域,而且不似西南地区那般地势险峻,东北地区大多为平原, 不仅降低了开采难度, 车马往来运送也较为便利。康熙在东北地区设立了专门负责开采铁矿石和煤炭的部门,叫采冶司,征召了许多青壮劳力,由于给出的待遇不错, 所以接近采矿地的许多农民都放弃了种地, 改去衙门应聘当矿工。甚至于出现了捡便宜,走私官煤和铁矿石的不法行业。大清其他地域,如山西、西南等,也开始向朝廷请旨开发矿业。时代的变革正在悄然萌芽,只是现在大家还没有意识到罢了。
为了更高效率的开采铁矿、煤炭等,吕成提出了火药炸山的方法。火药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是在火药运用方面却远不如西方国家灵活。吕成提出的这个建议, 并制造了一枚简易的炸药包呈给了康熙,此举是解了康熙的燃眉之急,如此一来,最原始的炸药包也出现在了大清,虽然它最初的出现只是为了采矿需求,但她既然已经存在了,那么运用到战争中的那一天,大约也不远了。
从冶炼铁轨,到制造火车,万事开头难,漫说是大清,就是西方诸国也都还没见过这种玩意,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工部大臣们在胤t、吕成的带领下,摸着石头过河,足足花了一年时间,才把第一台火车成功造出来。
说起来这造车厢是一点都不难的,就是个安着小轱辘的铁皮箱子,难就难在造火车头,这蒸汽发动机是安装在车头的,还要将发动机与车轴连接,以期蒸汽动力能够顺利带动火车奔跑。那东西构造可复杂了,零部件众多,是把工部自诩心灵手巧的师傅们难坏了,一不小心还会爆炸。幸亏有吕成这个有经验的人在,使得众人少走了许多弯路。
大清现在的技术虽然不够先进,但架不住人多,康熙将全程四百里的铁轨分成几段,各地方方的官员负责铺修自己辖域内的部分,大肆招收矿工。如此以来,华北地区务农的人便更加少了,要么去采矿,要么去冶炼,要么去铺铁轨,这一年粮食的产量跌幅严重。
吕成觉得,农业生产力改革的时侯大约也到了,因为康熙已经感受到人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巨大压力,炼武器、开矿、冶铁、造火车,大清传统的农业、工业、商业也需要发展......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可是人却不够用。
吕成在康熙最头疼的时刻,为康熙提供了红薯、芋头、玉米、土豆等等外来的高产粮食类作物,建议推广种植,还上了一道折子,是有关粮食耕方式种改革的方案。提出了按因地制宜,种植区域划分的概念,比如北方的气候土壤适合种大豆、玉米、红薯、土豆、小麦等,而南方适合种四季稻以及各类瓜果蔬菜,西南开发梯田,水田养鱼等等,而沿海地区则发展晒盐、海产,沙地。
经过户部官员的审查,发现吕成的建议的确可行,遂康熙下旨将新粮种子运输到全国各地,由衙门负责发放,普及种植方法,鼓励百姓种植新作物。农业区域性发展,是生产力成熟的体现,大家开始明白根据气候和土壤选择性种植,而不是盲目的有什么种什么,再加上还有之前的水利工程作为铺垫,新型种植模式推广获得了成功。
大清朝的第一条铁轨在康熙三十八年问世了,耗时两年,动用了大批的人力物力,也曾犯错,也曾失败,终于建成了这条具备重大历史意义的钢铁之路。
一年前就已经成功问世的火车,也终于找到了它的归属。试运的那天,这架被康熙命名为‘塔思哈号’的火车,从通州运河始发,一路开往石家庄,用洋人钟表计时显示,此火车的每小时的行进大约是一百六十公里,走完‘通石线’四百公里的路,只需要两个半小时,也就是一个多时辰。从此以后,千万石粮草,数以千记的百姓,只需要坐上这个车,花费一个时辰,烧点煤炭,就可以轻轻松松走完四百里的路。
这样的速度和成本,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尤其是康熙。塔思哈是满语里老虎的意思,康熙寄希望于这架火车能够真正做到日行千里,但心中却也是忐忑不安的。他此前从未听说过世间还有这样的事情,说实在的,他此前并没有多么看好这个计划,但他还是做了,而支撑他去完成铁路修建和火车制造的,仅仅是他旺盛的野心,不服输的精神,可他成功了,在他的治下实现了这个神迹。
康熙欢喜之余,也开始考虑如何将铁路运用到战场上。他已经计划讨伐准葛尔部,收服回疆,兵马和粮草的运输是重中之重,正所谓兵贵神速,如果大清的铁器都有日行千里的本事,区区一个回疆,还不是分秒拿下。还有粮运、盐运等国计民生,北粮南调,南菜北运,互通有无,有了火车,这一切的困扰就都不成问题了。
康熙决定先从北京修筑一条到黑龙江的铁轨,负责运送铁矿煤炭,而后从黑龙江将铁路延长至蒙古,蒙古接壤回疆,大清可以直接将兵马运送到噶尔丹部,而后从东部进驻回疆。待到回疆收复,在将铁轨续接到回疆,从回疆发兵南下收复西藏。也许,在他死前,天下大同的愿望就可能实现了......
康熙是个想到就做的人,通石线试验成功之后,立刻决定开辟第二条铁路,从北京到盛京。由于有了第一回的修筑经验,这次工部的准备是周全多了,考察了一路的地形土壤,制定路线,做好了计划以及各项预算,最后就是开始冶炼,派遣工人修筑。
从北京到盛京全程大约七百公里,因为这次规划得好,人力资源分配也显然更加合理,所以到三十九年的时侯,双京线就已经修建好了。从此以后北方的矿藏运输抵京,成本大大降低,一来一回,也只需要半天功夫。对于康熙来说,简直不可想像。
南方一向盛行的漕运,在火车速度的对比下,显得颇相形见绌。复又听说北方人都去采矿冶炼建铁路了,现在给朝廷办事富得不得了,幅员辽阔又肥沃的黑土地却没人种,于是一向人口拥挤,或耕地贫瘠匮乏的山东人、陕西人、甚至部分贫穷的江南人等,开始大肆向东北迁移,造成了‘闯关东’历史现象的提前。
直到四十二年,康熙已经修筑完成了由盛京至蒙古噶尔丹的铁路,国内的火车已经多达十辆,八旗也已经全部改编成为枪炮兵队,野心勃勃的康熙决定亲征准噶尔,灭掉策旺阿拉布坦,统一回疆。这回出征再也不用像过去那般困难了,只需要先将粮草运抵噶尔丹,待一切准备停当,所有兵马乘上火车出征就好,全程也就十二个时辰,方便得很。
康熙要亲征,那么国事自然还是由太子来监管,只是这几年,康熙对太子是越发的不满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太子的嚣张行为是一方面,过多亲近索额图结党营私是一方面,还有,康熙总觉得自己如今身体健康,起码还能再活二十年,他这个太子......是不是立得太草率,太早了呢?
当康熙开始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再看太子时,就越发觉得不顺眼了。太子的私生活又一向放纵,甚至喜好南风,犯了康熙的忌讳。但毕竟多年栽培,父子感情也是深厚,康熙还是决定再等一等,且看看这回他出征,太子表现如何。
康熙这回出征,没有带吕成,却是带了胤|跟胤t二人。胤t在三十七年的时侯就已经成婚了,娶得还是上辈子的妻子,郭络罗氏,要说胤t是个分外念旧情的人,谁对他好上一分,他就会掏心挖肺的报还。上辈子除了小九小十以外,郭络罗氏也是陪他同生共死的人,为了他被挫骨扬灰,他心中甚爱惜之,不愿娶别的女人。
上辈子皇阿玛说他受制于妻,其实胤t只觉得可笑。他一届皇子,即便出身再不好也不是郭络罗氏能够控制的。是他自己不乐意找那么多女人罢了,他对郭络罗... -->>
虽说吕成是此次蒸汽机改革的发起人, 但实际上知道他功劳的却寥寥无几,吕成多数都是在幕后提供图纸, 拿到样品后指点错处等等。被康熙直接任命为督造的人是胤t,所以最忙碌的也当属胤t, 每天在四贝勒府、皇宫、工部来回的奔波。
大清的第一条铁轨是从通州运河起铺,直到河北石家庄,全长大约四百多里地。铺铁轨就需要炼铁,而炼铁则需要大量的铁矿石,所以修建铁路的计划同时亦带动起了东北部地区的采矿业发展。
中国东北部地区一直是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贮藏丰富的地域,而且不似西南地区那般地势险峻,东北地区大多为平原, 不仅降低了开采难度, 车马往来运送也较为便利。康熙在东北地区设立了专门负责开采铁矿石和煤炭的部门,叫采冶司,征召了许多青壮劳力,由于给出的待遇不错, 所以接近采矿地的许多农民都放弃了种地, 改去衙门应聘当矿工。甚至于出现了捡便宜,走私官煤和铁矿石的不法行业。大清其他地域,如山西、西南等,也开始向朝廷请旨开发矿业。时代的变革正在悄然萌芽,只是现在大家还没有意识到罢了。
为了更高效率的开采铁矿、煤炭等,吕成提出了火药炸山的方法。火药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是在火药运用方面却远不如西方国家灵活。吕成提出的这个建议, 并制造了一枚简易的炸药包呈给了康熙,此举是解了康熙的燃眉之急,如此一来,最原始的炸药包也出现在了大清,虽然它最初的出现只是为了采矿需求,但她既然已经存在了,那么运用到战争中的那一天,大约也不远了。
从冶炼铁轨,到制造火车,万事开头难,漫说是大清,就是西方诸国也都还没见过这种玩意,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工部大臣们在胤t、吕成的带领下,摸着石头过河,足足花了一年时间,才把第一台火车成功造出来。
说起来这造车厢是一点都不难的,就是个安着小轱辘的铁皮箱子,难就难在造火车头,这蒸汽发动机是安装在车头的,还要将发动机与车轴连接,以期蒸汽动力能够顺利带动火车奔跑。那东西构造可复杂了,零部件众多,是把工部自诩心灵手巧的师傅们难坏了,一不小心还会爆炸。幸亏有吕成这个有经验的人在,使得众人少走了许多弯路。
大清现在的技术虽然不够先进,但架不住人多,康熙将全程四百里的铁轨分成几段,各地方方的官员负责铺修自己辖域内的部分,大肆招收矿工。如此以来,华北地区务农的人便更加少了,要么去采矿,要么去冶炼,要么去铺铁轨,这一年粮食的产量跌幅严重。
吕成觉得,农业生产力改革的时侯大约也到了,因为康熙已经感受到人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巨大压力,炼武器、开矿、冶铁、造火车,大清传统的农业、工业、商业也需要发展......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可是人却不够用。
吕成在康熙最头疼的时刻,为康熙提供了红薯、芋头、玉米、土豆等等外来的高产粮食类作物,建议推广种植,还上了一道折子,是有关粮食耕方式种改革的方案。提出了按因地制宜,种植区域划分的概念,比如北方的气候土壤适合种大豆、玉米、红薯、土豆、小麦等,而南方适合种四季稻以及各类瓜果蔬菜,西南开发梯田,水田养鱼等等,而沿海地区则发展晒盐、海产,沙地。
经过户部官员的审查,发现吕成的建议的确可行,遂康熙下旨将新粮种子运输到全国各地,由衙门负责发放,普及种植方法,鼓励百姓种植新作物。农业区域性发展,是生产力成熟的体现,大家开始明白根据气候和土壤选择性种植,而不是盲目的有什么种什么,再加上还有之前的水利工程作为铺垫,新型种植模式推广获得了成功。
大清朝的第一条铁轨在康熙三十八年问世了,耗时两年,动用了大批的人力物力,也曾犯错,也曾失败,终于建成了这条具备重大历史意义的钢铁之路。
一年前就已经成功问世的火车,也终于找到了它的归属。试运的那天,这架被康熙命名为‘塔思哈号’的火车,从通州运河始发,一路开往石家庄,用洋人钟表计时显示,此火车的每小时的行进大约是一百六十公里,走完‘通石线’四百公里的路,只需要两个半小时,也就是一个多时辰。从此以后,千万石粮草,数以千记的百姓,只需要坐上这个车,花费一个时辰,烧点煤炭,就可以轻轻松松走完四百里的路。
这样的速度和成本,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尤其是康熙。塔思哈是满语里老虎的意思,康熙寄希望于这架火车能够真正做到日行千里,但心中却也是忐忑不安的。他此前从未听说过世间还有这样的事情,说实在的,他此前并没有多么看好这个计划,但他还是做了,而支撑他去完成铁路修建和火车制造的,仅仅是他旺盛的野心,不服输的精神,可他成功了,在他的治下实现了这个神迹。
康熙欢喜之余,也开始考虑如何将铁路运用到战场上。他已经计划讨伐准葛尔部,收服回疆,兵马和粮草的运输是重中之重,正所谓兵贵神速,如果大清的铁器都有日行千里的本事,区区一个回疆,还不是分秒拿下。还有粮运、盐运等国计民生,北粮南调,南菜北运,互通有无,有了火车,这一切的困扰就都不成问题了。
康熙决定先从北京修筑一条到黑龙江的铁轨,负责运送铁矿煤炭,而后从黑龙江将铁路延长至蒙古,蒙古接壤回疆,大清可以直接将兵马运送到噶尔丹部,而后从东部进驻回疆。待到回疆收复,在将铁轨续接到回疆,从回疆发兵南下收复西藏。也许,在他死前,天下大同的愿望就可能实现了......
康熙是个想到就做的人,通石线试验成功之后,立刻决定开辟第二条铁路,从北京到盛京。由于有了第一回的修筑经验,这次工部的准备是周全多了,考察了一路的地形土壤,制定路线,做好了计划以及各项预算,最后就是开始冶炼,派遣工人修筑。
从北京到盛京全程大约七百公里,因为这次规划得好,人力资源分配也显然更加合理,所以到三十九年的时侯,双京线就已经修建好了。从此以后北方的矿藏运输抵京,成本大大降低,一来一回,也只需要半天功夫。对于康熙来说,简直不可想像。
南方一向盛行的漕运,在火车速度的对比下,显得颇相形见绌。复又听说北方人都去采矿冶炼建铁路了,现在给朝廷办事富得不得了,幅员辽阔又肥沃的黑土地却没人种,于是一向人口拥挤,或耕地贫瘠匮乏的山东人、陕西人、甚至部分贫穷的江南人等,开始大肆向东北迁移,造成了‘闯关东’历史现象的提前。
直到四十二年,康熙已经修筑完成了由盛京至蒙古噶尔丹的铁路,国内的火车已经多达十辆,八旗也已经全部改编成为枪炮兵队,野心勃勃的康熙决定亲征准噶尔,灭掉策旺阿拉布坦,统一回疆。这回出征再也不用像过去那般困难了,只需要先将粮草运抵噶尔丹,待一切准备停当,所有兵马乘上火车出征就好,全程也就十二个时辰,方便得很。
康熙要亲征,那么国事自然还是由太子来监管,只是这几年,康熙对太子是越发的不满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太子的嚣张行为是一方面,过多亲近索额图结党营私是一方面,还有,康熙总觉得自己如今身体健康,起码还能再活二十年,他这个太子......是不是立得太草率,太早了呢?
当康熙开始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再看太子时,就越发觉得不顺眼了。太子的私生活又一向放纵,甚至喜好南风,犯了康熙的忌讳。但毕竟多年栽培,父子感情也是深厚,康熙还是决定再等一等,且看看这回他出征,太子表现如何。
康熙这回出征,没有带吕成,却是带了胤|跟胤t二人。胤t在三十七年的时侯就已经成婚了,娶得还是上辈子的妻子,郭络罗氏,要说胤t是个分外念旧情的人,谁对他好上一分,他就会掏心挖肺的报还。上辈子除了小九小十以外,郭络罗氏也是陪他同生共死的人,为了他被挫骨扬灰,他心中甚爱惜之,不愿娶别的女人。
上辈子皇阿玛说他受制于妻,其实胤t只觉得可笑。他一届皇子,即便出身再不好也不是郭络罗氏能够控制的。是他自己不乐意找那么多女人罢了,他对郭络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