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秦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29)
吴三桂十几日内,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多次,依然不敢决断。他与方光琛头晚密谋至深夜,终于下了决心,于是一大早又叫来二三十个重要人物,在他周王府大堂议事。
此日天色好,气温适宜,众文武兴致也高,待得茶水喝了数遍,人人都不敢发言。吴三桂遍视全场,见个个低头不语,不觉失望之极,看来看去,眼睛就放在了方光琛身上。他对方光琛,历来看重,吴三桂当年听了方光琛一席话,率领大军十万,主动投靠了大秦。直到如今,吴三桂也觉得当时决策是正确的,而促成此事,方光琛当年功不可没。
方光琛见吴三桂投过来期许的目光,知道要引领风向,不表态是不行了,他早已将自己意见,头天和吴三桂交代清楚,眼下还得将此想法,告诉在场众人。他这样做,归根结底,其实不外乎是为他自己考虑。
几月前,易铭发动宫变,擒获了吴琦玉一党,他那日拉肚子,没有上朝,居然躲过一劫。于是趁乱溜出北京城,一路昼伏夜行,历经千辛万苦,到了成都,无非是想把所有的希望,全押在吴三桂身上。
方光琛以为:要是这把赌赢了,他将所获甚多,在吴三桂这里,他也可谓首功一件,那吴三桂今后还不言听计从倚重与他呀!即便输了,他也有退路,他潜心分析过大秦皇帝心理,只要你主动示弱,顺从他意思来,一般都宽宏大量,饶过了事。就比如吴琦玉那帮胁从大臣,如黄宗羲、范旷、王夫之、钱谦益等,也没见皇帝要了他们的命,反而对于范旷、黄宗羲,比及原来更加信任有加,这让方光琛有点后悔。他以为:当时自己就不该跑,要留下来,恐怕也会没事,说不定还能得到重用。不过既然跑都跑了,就到吴三桂这里,怂恿其造反,若失败,自个儿秘密联系大秦,再作内应,将来搞垮了吴三桂,自己也是大功一件……。
方光琛想得万全,心里有了主意,于是回答道:“大王,各位兄弟,大秦调动的西征兵马,犹自还远,就即便到了,其兵力不过与我相当,他有七八十万,咱们大王也有百万之众,而秦军装备程度还犹自不足。李过这厮,这几年战功岂敢与我周王大军可比,其他领军将领高一功、郝摇旗等,大顺余孽,本就败军之将。即便投靠了大秦,也未见得立下大功,哪里比得上周王。而杨承藩此人,无非仗着是皇亲国戚,这才封侯拜将,守着旧都一隅之地,虽然兵精粮足,然而不过数万,不足虑也。至于郑成功此人,生性狡诈,善于投机专营,行军打仗,却是乏善可陈,打打小仗可以,要像咱们大王一样大兵团作战,未曾败绩,天下谁人能与大王争锋。所以这个,他是不行的。而周文秀这厮,年少轻狂,即便有大军在手,我看他调度用兵,也还差点火候,俗话说:嘴上*,办事不牢,此人远不足虑。而西北兵马,还得顾及北边西边的罗斯国,所以无论如何,腾不出手来。咱们大王就是兴兵北伐东征,也有五分胜算,就哪怕不能灭了大秦,退守西南,足以自保,秦国其奈我何?秦皇封我,我亦裂土为王,他不封,我照样为王。你们说是不是?……。”
方光琛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般讲来,殿上众人,无不佩服。除了郭云龙、杨坤暗自冷笑之外,其余人等,竟然被方光琛侃侃而谈一席话给折服了,于是大殿上,立即就有不少人鼓噪着。吴三桂掏出手绢,擦拭了脸上汗水,原来他竟紧张得大汗淋漓,以至于他都没有意识到。这会儿见方光琛引导得好,众将附和,愿意随他吴三桂走在一起,他这才放下心来,却发现除了脸上,前胸后背都给汗水湿透了。
吴三桂冷眼观察着众将举动,直到后来郭云龙、杨坤等,都站起身表了态,他这才满脸推笑,客气地叫殿里众人复坐下来。他伸出双手示意众人雅静,待大殿归于宁静后,吴三桂站起身,将他几日来考虑斟酌千遍的话,徐徐讲来,吴三桂说道:“各位肃静!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请听本王一言。”
他遍视全场,不紧不慢继续说道:“想当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有众百万,本王和睿亲王多尔衮,也还不是将他灭了。本王当时只不过区区几万人,这又过了几年,本王驻军襄阳、陕南,却不断壮大,拥有十万之众。就连秦国李易铭,也千方百计笼络于我,本王审时度势,将这十万之众,一并带过去。后来出襄阳、征满清,自河南北上,一路打到了京师。又引军西征,灭了南明,手刃永历,平定了西南。本王于大秦,可谓战功赫赫、居功至伟,绝不逊他人。你们想想,放眼大秦那些有功之臣,有谁能像本王一样打遍天下未有一败吗?就连大秦国主也不得不对本王刮目相看,至此颇为忌惮,防我之心一日不敢懈怠。岂料天下大变,李易铭无故失踪,吴琦玉乱政,东北局势不稳,东南钱虎乙坐大。于是本王顺应民意,自称周王,保有西南之地,不受乱局影响。几年来奖励耕战、发展生产,致使我西南气象,庶民富足,一派欣欣向荣,见此状况,本王也欣喜万分。
自秦国李易铭归来,大秦连连变故,君臣不睦,相隙生乱,有功之臣,先后身死。前有钱虎乙,后有吴能奇,如此下去,本王亦不可幸免。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本王未动手,他倒先要动起手来,李易铭倒行逆施、昏聩狠毒,由此可见一斑。
本王如今得了西南半壁天下,拥雄兵百万,东征西讨、百战百胜,锋芒所致,无不望风披靡,各位!莫看李易铭名声在外,就真打起来,本王绝不怕他。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他这样颠倒黑白、强词夺理地胡说一通,底下竟然还引以为是,都起哄说:“是!”
诚然!吴三桂这些年来,不管是投降满清、大秦期间,还是他拥兵自重自称周王以来,他东征西讨,所到之处确实尽皆平... -->>
(129)
吴三桂十几日内,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多次,依然不敢决断。他与方光琛头晚密谋至深夜,终于下了决心,于是一大早又叫来二三十个重要人物,在他周王府大堂议事。
此日天色好,气温适宜,众文武兴致也高,待得茶水喝了数遍,人人都不敢发言。吴三桂遍视全场,见个个低头不语,不觉失望之极,看来看去,眼睛就放在了方光琛身上。他对方光琛,历来看重,吴三桂当年听了方光琛一席话,率领大军十万,主动投靠了大秦。直到如今,吴三桂也觉得当时决策是正确的,而促成此事,方光琛当年功不可没。
方光琛见吴三桂投过来期许的目光,知道要引领风向,不表态是不行了,他早已将自己意见,头天和吴三桂交代清楚,眼下还得将此想法,告诉在场众人。他这样做,归根结底,其实不外乎是为他自己考虑。
几月前,易铭发动宫变,擒获了吴琦玉一党,他那日拉肚子,没有上朝,居然躲过一劫。于是趁乱溜出北京城,一路昼伏夜行,历经千辛万苦,到了成都,无非是想把所有的希望,全押在吴三桂身上。
方光琛以为:要是这把赌赢了,他将所获甚多,在吴三桂这里,他也可谓首功一件,那吴三桂今后还不言听计从倚重与他呀!即便输了,他也有退路,他潜心分析过大秦皇帝心理,只要你主动示弱,顺从他意思来,一般都宽宏大量,饶过了事。就比如吴琦玉那帮胁从大臣,如黄宗羲、范旷、王夫之、钱谦益等,也没见皇帝要了他们的命,反而对于范旷、黄宗羲,比及原来更加信任有加,这让方光琛有点后悔。他以为:当时自己就不该跑,要留下来,恐怕也会没事,说不定还能得到重用。不过既然跑都跑了,就到吴三桂这里,怂恿其造反,若失败,自个儿秘密联系大秦,再作内应,将来搞垮了吴三桂,自己也是大功一件……。
方光琛想得万全,心里有了主意,于是回答道:“大王,各位兄弟,大秦调动的西征兵马,犹自还远,就即便到了,其兵力不过与我相当,他有七八十万,咱们大王也有百万之众,而秦军装备程度还犹自不足。李过这厮,这几年战功岂敢与我周王大军可比,其他领军将领高一功、郝摇旗等,大顺余孽,本就败军之将。即便投靠了大秦,也未见得立下大功,哪里比得上周王。而杨承藩此人,无非仗着是皇亲国戚,这才封侯拜将,守着旧都一隅之地,虽然兵精粮足,然而不过数万,不足虑也。至于郑成功此人,生性狡诈,善于投机专营,行军打仗,却是乏善可陈,打打小仗可以,要像咱们大王一样大兵团作战,未曾败绩,天下谁人能与大王争锋。所以这个,他是不行的。而周文秀这厮,年少轻狂,即便有大军在手,我看他调度用兵,也还差点火候,俗话说:嘴上*,办事不牢,此人远不足虑。而西北兵马,还得顾及北边西边的罗斯国,所以无论如何,腾不出手来。咱们大王就是兴兵北伐东征,也有五分胜算,就哪怕不能灭了大秦,退守西南,足以自保,秦国其奈我何?秦皇封我,我亦裂土为王,他不封,我照样为王。你们说是不是?……。”
方光琛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般讲来,殿上众人,无不佩服。除了郭云龙、杨坤暗自冷笑之外,其余人等,竟然被方光琛侃侃而谈一席话给折服了,于是大殿上,立即就有不少人鼓噪着。吴三桂掏出手绢,擦拭了脸上汗水,原来他竟紧张得大汗淋漓,以至于他都没有意识到。这会儿见方光琛引导得好,众将附和,愿意随他吴三桂走在一起,他这才放下心来,却发现除了脸上,前胸后背都给汗水湿透了。
吴三桂冷眼观察着众将举动,直到后来郭云龙、杨坤等,都站起身表了态,他这才满脸推笑,客气地叫殿里众人复坐下来。他伸出双手示意众人雅静,待大殿归于宁静后,吴三桂站起身,将他几日来考虑斟酌千遍的话,徐徐讲来,吴三桂说道:“各位肃静!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请听本王一言。”
他遍视全场,不紧不慢继续说道:“想当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有众百万,本王和睿亲王多尔衮,也还不是将他灭了。本王当时只不过区区几万人,这又过了几年,本王驻军襄阳、陕南,却不断壮大,拥有十万之众。就连秦国李易铭,也千方百计笼络于我,本王审时度势,将这十万之众,一并带过去。后来出襄阳、征满清,自河南北上,一路打到了京师。又引军西征,灭了南明,手刃永历,平定了西南。本王于大秦,可谓战功赫赫、居功至伟,绝不逊他人。你们想想,放眼大秦那些有功之臣,有谁能像本王一样打遍天下未有一败吗?就连大秦国主也不得不对本王刮目相看,至此颇为忌惮,防我之心一日不敢懈怠。岂料天下大变,李易铭无故失踪,吴琦玉乱政,东北局势不稳,东南钱虎乙坐大。于是本王顺应民意,自称周王,保有西南之地,不受乱局影响。几年来奖励耕战、发展生产,致使我西南气象,庶民富足,一派欣欣向荣,见此状况,本王也欣喜万分。
自秦国李易铭归来,大秦连连变故,君臣不睦,相隙生乱,有功之臣,先后身死。前有钱虎乙,后有吴能奇,如此下去,本王亦不可幸免。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本王未动手,他倒先要动起手来,李易铭倒行逆施、昏聩狠毒,由此可见一斑。
本王如今得了西南半壁天下,拥雄兵百万,东征西讨、百战百胜,锋芒所致,无不望风披靡,各位!莫看李易铭名声在外,就真打起来,本王绝不怕他。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他这样颠倒黑白、强词夺理地胡说一通,底下竟然还引以为是,都起哄说:“是!”
诚然!吴三桂这些年来,不管是投降满清、大秦期间,还是他拥兵自重自称周王以来,他东征西讨,所到之处确实尽皆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