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崇祯十三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这样默默地走呀走,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东方的天际线露出一丝丝微弱的亮光,队伍前头终于传来了军令:
军队原地解散!下河饮水、休息造饭,但不准解甲,更不准喧哗!等到天亮了,可能会走更长的路!
前面就是大河!
对于那些干得嘴皮开裂的士卒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没有命令,几千人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步伐,朝着前方那条暗灰色的线条冲去。许多老兵已经猜到了,那根粗线条定是大河的堤岸!
涡河,淮河的一大支流。
涡河上游是贾鲁河(运粮河),涡河水体本源却来自于黄河的分流。
涡河河道在淮河中游左岸,呈西北-东南的倾斜流向。因为其两岸地势较高,中间河槽宽深,自古便有“水不逾涡”之说。
在黄河夺淮入海(注一)的数百年间,涡河及其以南的颍河成为了黄河的主河道,所以涡河同样拥有后世人们所熟悉的“地上悬河”的景观。
万历年间,主持河防的大臣潘季驯试图以“束水冲沙”的法子来导出黄河中的泥沙,即加高加固堤防,导入淮河的清水,迫使黄河主流流速加快,以便能将河沙顺利带入大海。
应该说,潘季驯的想法很新颖,短期的效果也较好。
实施“束水攻沙”一策的直接效果,便是将金、元以来黄河多支漫流入淮的局面变成了独流入海(注二)。黄河的主河道由向南转为向东,经涡河、颍河分流的黄河水量大幅度减少,水患区域由河南、安徽等黄河中游区域向鲁南、苏北等黄河下游区域转移。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
潘季驯及其继承者靳(JIN)辅的对错,在经历几年、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的时间检验之后,便可一目了然。“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每年带入下游的泥沙总量有数十亿吨,黄河与淮河的水量和流速根本不足以将如此巨量的河沙冲走。
敬畏上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本就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顺势而为”与“逆势而上”,是区别有所作为与胡搞乱整的标准。
脱离现实能力,肆意改变自然,必然导致老天爷更严厉的惩罚。
“束水冲沙”在本质上是幻想“人定胜天”,最后的结果却是“天必胜人”。
潘季驯及其继承者靳辅强行约束河道的做法,使堤坝越筑越高,耗费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决口的地方越来越多。当这种恶性循环到达某一个临界点的时候,一场暴雨、一波洪水,就把千万人上百年的所有努力化为乌有。
终于有一天,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再次展露出了她独特的个人爱好——喜欢跳广场舞,而且是上身不动下身动的广场舞(注三)。
随着河南某地的黄河北岸大溃决,奔涌的黄河水脱离故道束缚,一路向北,经过山东济南入渤海,从此结束了长达数百年,历经宋、元、明、清四朝的黄河夺淮入海的历史。
从此,河南、安徽和江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他们有了修养生息的好日子。河北人民全身虚脱瘫倒在地,汗涔涔()的脸上挂着终于解脱的微笑。山东人民痛哭流涕埋怨手气太差,每逢雨季便过着夜不能寐的苦日子。
……
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黎明,河岸高耸、河谷宽大的涡河里继续奔流着浑浊的黄河水。
一支疲惫的军队一头扎进了她的怀抱,富含泥沙并不甜美的河水成为了他们最甘醇的佳酿。涡河里的黄河水从他们的脚下出发,向着东南方向前进,先后经过通许、太康、鹿邑、亳州、蒙城等州县,最后在凤阳府以西的怀远县境内注入淮河。
士卒们浸润在温热的水体中,尽情品味着河水带来的凉爽。
看着越来越多的后继部队默然无声地冲进大河,先到者的快感顿时爆发。
可惜人是永远不知满足的。
哎,这么大的一条河,若能顺水行船,就不必继续甩动疲惫疼痛的双脚了!士兵们憧憬着,幻想着,更失望着。顺流而下,那不是去前线打仗,而是撤到后方休整。朱仙镇数十万人对峙,大战在即,这时候还是别做梦了吧!
天已经大亮了,太阳重新将中原大地笼罩在热浪之中。
勉强用冷麦饭裹腹的士兵们重新被军官们集中起来,隐蔽在涡河西岸大堤之后。
士兵们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也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目标。他们只是木然地坐在地上,等待上官的军令传来或者中军的旗号移动。
这时,一股烟尘毫无顾忌地从东南方向逶迤而来。待到人马近前,早有眼尖的士兵认出了领头的将领。
“那不是姚游击嘛!”
“龙兄弟怎么没见着?”
“他们朝中军去了!”
“听说他们前些日子便出去了,怎么这时候从南面过来?”
士卒们猜测纷纷。可没等他们议论出来一个大家公认的结论,中军的将令便传了下来:
沿着大堤向南急行军!
在二十里外通许城外的码头上船!
哦耶!撤了!
真的不用拼命了!
若是没有隐蔽行军的严令,士兵们可以一路高歌而去。
注一:自行百度。
注二:即现在地图上标注的黄河故道。
注三:郑州以下的黄河河道会进行扇形摆动,这就是历史状态。历史上,黄河决堤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扇形摆动的最北端曾到达了海河(没错,黄河曾在天津入海),最南端经淮河注入了长江。
就这样默默地走呀走,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东方的天际线露出一丝丝微弱的亮光,队伍前头终于传来了军令:
军队原地解散!下河饮水、休息造饭,但不准解甲,更不准喧哗!等到天亮了,可能会走更长的路!
前面就是大河!
对于那些干得嘴皮开裂的士卒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没有命令,几千人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步伐,朝着前方那条暗灰色的线条冲去。许多老兵已经猜到了,那根粗线条定是大河的堤岸!
涡河,淮河的一大支流。
涡河上游是贾鲁河(运粮河),涡河水体本源却来自于黄河的分流。
涡河河道在淮河中游左岸,呈西北-东南的倾斜流向。因为其两岸地势较高,中间河槽宽深,自古便有“水不逾涡”之说。
在黄河夺淮入海(注一)的数百年间,涡河及其以南的颍河成为了黄河的主河道,所以涡河同样拥有后世人们所熟悉的“地上悬河”的景观。
万历年间,主持河防的大臣潘季驯试图以“束水冲沙”的法子来导出黄河中的泥沙,即加高加固堤防,导入淮河的清水,迫使黄河主流流速加快,以便能将河沙顺利带入大海。
应该说,潘季驯的想法很新颖,短期的效果也较好。
实施“束水攻沙”一策的直接效果,便是将金、元以来黄河多支漫流入淮的局面变成了独流入海(注二)。黄河的主河道由向南转为向东,经涡河、颍河分流的黄河水量大幅度减少,水患区域由河南、安徽等黄河中游区域向鲁南、苏北等黄河下游区域转移。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
潘季驯及其继承者靳(JIN)辅的对错,在经历几年、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的时间检验之后,便可一目了然。“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每年带入下游的泥沙总量有数十亿吨,黄河与淮河的水量和流速根本不足以将如此巨量的河沙冲走。
敬畏上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本就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顺势而为”与“逆势而上”,是区别有所作为与胡搞乱整的标准。
脱离现实能力,肆意改变自然,必然导致老天爷更严厉的惩罚。
“束水冲沙”在本质上是幻想“人定胜天”,最后的结果却是“天必胜人”。
潘季驯及其继承者靳辅强行约束河道的做法,使堤坝越筑越高,耗费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决口的地方越来越多。当这种恶性循环到达某一个临界点的时候,一场暴雨、一波洪水,就把千万人上百年的所有努力化为乌有。
终于有一天,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再次展露出了她独特的个人爱好——喜欢跳广场舞,而且是上身不动下身动的广场舞(注三)。
随着河南某地的黄河北岸大溃决,奔涌的黄河水脱离故道束缚,一路向北,经过山东济南入渤海,从此结束了长达数百年,历经宋、元、明、清四朝的黄河夺淮入海的历史。
从此,河南、安徽和江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他们有了修养生息的好日子。河北人民全身虚脱瘫倒在地,汗涔涔()的脸上挂着终于解脱的微笑。山东人民痛哭流涕埋怨手气太差,每逢雨季便过着夜不能寐的苦日子。
……
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黎明,河岸高耸、河谷宽大的涡河里继续奔流着浑浊的黄河水。
一支疲惫的军队一头扎进了她的怀抱,富含泥沙并不甜美的河水成为了他们最甘醇的佳酿。涡河里的黄河水从他们的脚下出发,向着东南方向前进,先后经过通许、太康、鹿邑、亳州、蒙城等州县,最后在凤阳府以西的怀远县境内注入淮河。
士卒们浸润在温热的水体中,尽情品味着河水带来的凉爽。
看着越来越多的后继部队默然无声地冲进大河,先到者的快感顿时爆发。
可惜人是永远不知满足的。
哎,这么大的一条河,若能顺水行船,就不必继续甩动疲惫疼痛的双脚了!士兵们憧憬着,幻想着,更失望着。顺流而下,那不是去前线打仗,而是撤到后方休整。朱仙镇数十万人对峙,大战在即,这时候还是别做梦了吧!
天已经大亮了,太阳重新将中原大地笼罩在热浪之中。
勉强用冷麦饭裹腹的士兵们重新被军官们集中起来,隐蔽在涡河西岸大堤之后。
士兵们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也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目标。他们只是木然地坐在地上,等待上官的军令传来或者中军的旗号移动。
这时,一股烟尘毫无顾忌地从东南方向逶迤而来。待到人马近前,早有眼尖的士兵认出了领头的将领。
“那不是姚游击嘛!”
“龙兄弟怎么没见着?”
“他们朝中军去了!”
“听说他们前些日子便出去了,怎么这时候从南面过来?”
士卒们猜测纷纷。可没等他们议论出来一个大家公认的结论,中军的将令便传了下来:
沿着大堤向南急行军!
在二十里外通许城外的码头上船!
哦耶!撤了!
真的不用拼命了!
若是没有隐蔽行军的严令,士兵们可以一路高歌而去。
注一:自行百度。
注二:即现在地图上标注的黄河故道。
注三:郑州以下的黄河河道会进行扇形摆动,这就是历史状态。历史上,黄河决堤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扇形摆动的最北端曾到达了海河(没错,黄河曾在天津入海),最南端经淮河注入了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