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崇祯十三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八月九月,是四川农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俗称“农忙”。
川谚有云:八月里,打谷子、收冬水。蜀地之人习惯将稻子称为谷子,便将收割脱粒晾晒收仓等一连串工作都叫做打谷子。收冬水是指山田,要储存夏秋季的雨水河水,为冬季农作物的用水做准备。
都江堰灌区是平坝,农民用不着收冬水。因为干渠的流水长年不断,只需把木闸提起或放下,从堰坝截下的水就会自动灌到田里,轻松省力不少。
打了谷子,烧了谷草,粮食还要晾晒收仓,然后紧锣密鼓便是九月第二轮冬麦夏粮的耕作播种。
按照灌区农民原来的说法,第一季的秋粮是为东家干,那么第二季的夏粮就是为自己干。
一年的租税在秋收后开始征收。交了租税后,秋季的收获除了种子粮之外几乎颗粒不剩,所以冬种夏收的第二季夏粮就十分重要。全家人一年所有的口粮要靠夏粮,秋收里欠了租税的要靠夏粮。若是想年底有几个铜钱花,还得靠夏粮。
夏粮一般都是冬麦,其产量远低于秋粮的稻子。即便在成都平原上这样肥沃的土地上,在风调雨顺的最好年景里,冬麦的亩产至多只有一石多点。为了应对老天爷降下的灾荒,农民在夏粮种植时还要分散风险,即尽可能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食和作物的品种,免得单一作物受灾绝收。所以夏粮除了早稻、冬麦这样的粮食作物,还要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油菜、胡豆(蚕豆)和许多蔬菜品种。
但是,崇祯十四年的情况与往年大不一样。因为成都与其他地方的王庄都开始实行五五减租,秋粮农民也能落下不少。
……
在农业经济社会中,所有的事情都要为农忙让路,不管是官府施政还是百姓的嫁娶。唯一我行我素照样进行的,也许只有东北的宁锦大战以及河南湖广的官贼拉锯了。
朱平槿在这个重要的农忙时节,也暂时放下了所有的工作,穿了身短打,盖了顶草帽,大清早跑到巡抚衙门向廖大亨请假,说他要亲自到农庄割稻打谷,翻田下种,为蜀地万民表率。
一国世子,亲自下田打谷,堪称大明三百年的一大壮举。廖大亨没有理由不准。他好一阵唏嘘,拉着朱平槿唠叨嘱咐:为国保重身体,莫要中了暑热,更要小心镰刀把手割破了,染了刀毒。
朱平槿出了衙门,便领着随从打马向北而去。走到半路,一名也头戴草帽身着短打的人牵马拦住了他的去路。朱平槿定睛一看,这不是巡按刘之勃吗?
刘之勃自从查抄傅崇奇后,工作重心来了个大转移。原来以监察地方亲民官为主,最近却集中力量盘查起盐道衙门残存的账目来。
情报局判断,傅崇奇家中抄出的巨额财物使刘之勃认识到,盐务一条线官商勾结、官员贪腐的情况严重。刘之勃是想通过查账,达到既清除贪官,又能从贪官身上抄出钱财的双重目的。若是能再抄出五十万两银子来,今明两年的四川财政形势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朱平槿对刘之勃在哪儿捞钱不感兴趣。按照刘之勃的秉性,捞了再多的钱,最后也是廖大亨在花。但朱平槿对刘之勃坚持充实官军实力的动向却高度重视,他已经为此召见了贺有义、高安泰、刘红婷和刘名升等总参官员,就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难道刘之勃今天不查帐了?朱平槿好奇,便勒住了缰绳,听刘之勃要说些什么。刘之勃施礼毕,便道他要下乡查看今年农情,正好路遇世子。
塞了儿子塞老子!朱平槿心里骂道。
现在刘之勃属狗皮膏药了,贴哪儿哪儿便揭不下来。只是朱平槿口中还假装惊喜,盛情邀请刘之勃同往王庄同吃同住同劳动。刘之勃立即顺水推舟,于是两人一路聊着各色话题,向新繁县方向而去。
……
朱平槿此去的目标,是他在农业口的联系单位——位于新繁县的崇义庄。
二月底,朱平槿率宁川卫、成都后卫及抚标董卜骑兵轻松平息了新繁、彭县两地的民乱。此后,他便选定了一个农庄作为直接联系单位,以便能实地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掌握民风民情,并通过这个窗口观察王府各项农业政策在王庄,乃至整个四川农村的实施效果。所以朱平槿此行,名为下乡劳动,实为下乡调研。
蜀地宗室王庄统管后,大庄设在州县,中庄设在乡镇,小庄设在村社。庄户们为大中小的三级王庄另取了名字,叫做县庄、乡庄和村庄。
县庄是管理和协调机构,小庄实行庄户自治,庄主自行推举。而中庄,就是代表王府管理庄户,收取租子,运输和仓储粮食的最基层单位,地位非常重要,是朱平槿王庄管理模式的核心层级。
此外,按照朱平槿“寓兵于民,寓兵于庄,寓兵于左护卫;大头放在护庄队,小头放在王府左护卫和护商队”的建军思路,中庄还是各基层护庄中队的所在地。只是因为这些基层护庄中队除了少数几名军官之外都是不脱产的庄户,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很差,而且还没有点检过,所以总参在实力统计时直接将他们忽略了。
崇义庄便是个中庄。在灌区十一县,这样的中庄共三百余个,平均每县三... -->>
八月九月,是四川农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俗称“农忙”。
川谚有云:八月里,打谷子、收冬水。蜀地之人习惯将稻子称为谷子,便将收割脱粒晾晒收仓等一连串工作都叫做打谷子。收冬水是指山田,要储存夏秋季的雨水河水,为冬季农作物的用水做准备。
都江堰灌区是平坝,农民用不着收冬水。因为干渠的流水长年不断,只需把木闸提起或放下,从堰坝截下的水就会自动灌到田里,轻松省力不少。
打了谷子,烧了谷草,粮食还要晾晒收仓,然后紧锣密鼓便是九月第二轮冬麦夏粮的耕作播种。
按照灌区农民原来的说法,第一季的秋粮是为东家干,那么第二季的夏粮就是为自己干。
一年的租税在秋收后开始征收。交了租税后,秋季的收获除了种子粮之外几乎颗粒不剩,所以冬种夏收的第二季夏粮就十分重要。全家人一年所有的口粮要靠夏粮,秋收里欠了租税的要靠夏粮。若是想年底有几个铜钱花,还得靠夏粮。
夏粮一般都是冬麦,其产量远低于秋粮的稻子。即便在成都平原上这样肥沃的土地上,在风调雨顺的最好年景里,冬麦的亩产至多只有一石多点。为了应对老天爷降下的灾荒,农民在夏粮种植时还要分散风险,即尽可能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食和作物的品种,免得单一作物受灾绝收。所以夏粮除了早稻、冬麦这样的粮食作物,还要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油菜、胡豆(蚕豆)和许多蔬菜品种。
但是,崇祯十四年的情况与往年大不一样。因为成都与其他地方的王庄都开始实行五五减租,秋粮农民也能落下不少。
……
在农业经济社会中,所有的事情都要为农忙让路,不管是官府施政还是百姓的嫁娶。唯一我行我素照样进行的,也许只有东北的宁锦大战以及河南湖广的官贼拉锯了。
朱平槿在这个重要的农忙时节,也暂时放下了所有的工作,穿了身短打,盖了顶草帽,大清早跑到巡抚衙门向廖大亨请假,说他要亲自到农庄割稻打谷,翻田下种,为蜀地万民表率。
一国世子,亲自下田打谷,堪称大明三百年的一大壮举。廖大亨没有理由不准。他好一阵唏嘘,拉着朱平槿唠叨嘱咐:为国保重身体,莫要中了暑热,更要小心镰刀把手割破了,染了刀毒。
朱平槿出了衙门,便领着随从打马向北而去。走到半路,一名也头戴草帽身着短打的人牵马拦住了他的去路。朱平槿定睛一看,这不是巡按刘之勃吗?
刘之勃自从查抄傅崇奇后,工作重心来了个大转移。原来以监察地方亲民官为主,最近却集中力量盘查起盐道衙门残存的账目来。
情报局判断,傅崇奇家中抄出的巨额财物使刘之勃认识到,盐务一条线官商勾结、官员贪腐的情况严重。刘之勃是想通过查账,达到既清除贪官,又能从贪官身上抄出钱财的双重目的。若是能再抄出五十万两银子来,今明两年的四川财政形势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朱平槿对刘之勃在哪儿捞钱不感兴趣。按照刘之勃的秉性,捞了再多的钱,最后也是廖大亨在花。但朱平槿对刘之勃坚持充实官军实力的动向却高度重视,他已经为此召见了贺有义、高安泰、刘红婷和刘名升等总参官员,就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难道刘之勃今天不查帐了?朱平槿好奇,便勒住了缰绳,听刘之勃要说些什么。刘之勃施礼毕,便道他要下乡查看今年农情,正好路遇世子。
塞了儿子塞老子!朱平槿心里骂道。
现在刘之勃属狗皮膏药了,贴哪儿哪儿便揭不下来。只是朱平槿口中还假装惊喜,盛情邀请刘之勃同往王庄同吃同住同劳动。刘之勃立即顺水推舟,于是两人一路聊着各色话题,向新繁县方向而去。
……
朱平槿此去的目标,是他在农业口的联系单位——位于新繁县的崇义庄。
二月底,朱平槿率宁川卫、成都后卫及抚标董卜骑兵轻松平息了新繁、彭县两地的民乱。此后,他便选定了一个农庄作为直接联系单位,以便能实地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掌握民风民情,并通过这个窗口观察王府各项农业政策在王庄,乃至整个四川农村的实施效果。所以朱平槿此行,名为下乡劳动,实为下乡调研。
蜀地宗室王庄统管后,大庄设在州县,中庄设在乡镇,小庄设在村社。庄户们为大中小的三级王庄另取了名字,叫做县庄、乡庄和村庄。
县庄是管理和协调机构,小庄实行庄户自治,庄主自行推举。而中庄,就是代表王府管理庄户,收取租子,运输和仓储粮食的最基层单位,地位非常重要,是朱平槿王庄管理模式的核心层级。
此外,按照朱平槿“寓兵于民,寓兵于庄,寓兵于左护卫;大头放在护庄队,小头放在王府左护卫和护商队”的建军思路,中庄还是各基层护庄中队的所在地。只是因为这些基层护庄中队除了少数几名军官之外都是不脱产的庄户,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很差,而且还没有点检过,所以总参在实力统计时直接将他们忽略了。
崇义庄便是个中庄。在灌区十一县,这样的中庄共三百余个,平均每县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