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朕和群臣穿现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孔珂面色自如地坐在沙发上, 此时听到楚深和的提问,那张宛如文臣最风骨不摧的面上,神色淡泊, 脊背如松竹挺立。
他对上楚深和错愕恍然的眼神, 沉默了几秒。
回道“陛下,文学创作有一些艺术加工, 是正常的。”
楚深和也沉默了。
一些艺术加工
一些
孔珂看见了屏幕上的这条评论,并不觉得自己曾“编纂”的“战功”有什么值得反思的。
他很诚恳地回忆了一番后总结“陛下,谢小将军真乃神人, 我当年编的还是有些保守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年仅十二初登战场的谢小将军来说。
哦, 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小将, 是隐姓埋名偷偷跟着父亲去战场长见识的。
而且,如果不是谢小将军主动暴露了,谢将军可能全程都没有发现。
事情起因是在宣武七年时, 谢将军奉命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边境迎敌。
却因原本的边境将领中了敌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向谢将军传递了错误的情报。
大宣军队遭到伏击。
好在谢将军行军途中察觉蹊跷,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双方大军在为阳坡激烈厮杀。
而灵机一动的谢小将军, 虎父无犬子,胆大包天地假冒了父亲谢将军的命令, 只带了五十人的先锋小队一路隐匿行踪。
反正没人知道这五十人是怎么绕过敌方军营的层层看守, 也没人知道谢小将军是怎么摸清了敌军的主营地和最为重要的藏着军粮的大后方。
五十人, 神不知鬼不觉地穿插进了敌军大本营,在月黑风高的三更半夜, 一把火烧了对方的粮仓。
不仅所有人全身而退了,还在逃跑的途中设下陷阱,将追击而来的敌军一一猎杀。
并且伪造出了大宣主力攻打的假象, 将敌军留守大本营的“少得可怜”的五千将士吓得丢营奔袭而逃。
谢小将军带着五十人缴获了一大批敌军粮草。
共歼敌三百余人。
简直是个奇迹。
算是一个大功了。
而谢将军传召时,才发现这个立下大功的小将居然是自己本应远在盛京的独子谢清时。
他也没生气,惊愕过后就兴奋地直呼“我儿勇猛,有乃夫之风”
但还是因为谢小将军胆大包天、假传军令之事给了他十军棍。
然后在呈上报喜的奏疏中毫不客气地将自己儿子夸了一遍。
倒不是讨功,大致意思是我儿可崇拜陛下了,他这次偷偷跑出来没有规矩,但是立下了功劳还蛮厉害的。
两相抵过,大军班师回朝后,陛下勿要奖赏,但能不能口头上多夸他几句
当时收到捷报的楚深和自然大为开怀,当即拿着奏疏拉了身边的大臣一同阅览,先当着几个大臣的面把谢小将军夸了一遍。
欣慰大宣又多了一名神将。
现在回忆,楚深和才想起来,当时在场的大臣中,孔珂不正好就在
正好看到了第一手资料。
为他了编纂“传言”的利器。
那什么离谱的“血战湘江、取敌首级、杀敌五千”,不是谢小将军的战功。
而是被谢将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敌军奔逃途中遇到了同样奔逃的原本留守大本营的将士,得知原定方向居然还有宣朝的将士埋伏。
气急败坏、慌不择路地临时转了方向。
然后,就被收到了儿子消息的谢将军再次包抄了。
杀敌五千,取敌首级。
也是谢将军在那封捷报里写上来的,自己的战功。
然后,孔珂看了之后,觉得这一战正好宣扬大宣国威。
但是谢将军本身就是闻名诸国的虎将,打胜仗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年仅十二岁的谢小将军的初出茅庐、初露锋芒。
他文学创作的加工之魂熊熊燃烧。
反正都是父子,也不在乎这点儿战功是谁的了。
把谢将军的战功移花接木一点到谢小将军身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更能引起轰动嘛。
事实证明,他想的没错。
经过他的文学加工,谢小将军天降战神之名,比春风更快地吹遍了大宣的每个角落。
在谢将军带着谢小将军班师回朝之时,谢小将军的名声甚至比谢将军还要响亮。
据传当日,盛京百姓夹道相迎。
稚子小儿当街高呼战神哥哥,所有的闺中女子面带薄纱,向街上投掷着自己的香囊、手帕。
至于现在孔珂说的,当年编的还是过于保守了
心领神会,楚深和瞬间门就想到了谢小将军后来的一场战役。
民间门的那些说谢小将军是天降战神的传言还真没说错。
自从十二岁第一次上战场起,在谢清时的征战生涯中,开创了比他父亲谢将军更辉煌、可震瞎人眼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绩。
在最初这个“以一敌五千”的离谱传言过去四年后。
谢清时已经被楚深和封为了大宣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将军,有了独自领兵独当一面的资格。
彼时,谢小将军也就十六岁。
领兵攻打周国之时,有一场“真实”战果也名震天下的战役。
那是一场敌我差距无比悬殊的战役,因为周国暗地联合了周边的几个小国共同对抗大宣铁骑。
敌国联军五十万,大宣只出兵了十万。
由谢小将军领兵。
在大宣的援兵赶到之前,他必须死守住边境。
然后,他再次兵行险招。
身为一个将领,带了一个不到千人的小队,准备深入敌军腹地,擒贼先擒王。
反正嗯这个操作以正常行军打仗的逻辑来看,是不能被人理解的。
但谁让他居然真的成功了呢
居然真的如入无人之地一般,带着小队不知怎么做到的连夜奔袭百余里,将周国将领斩于剑下。
并且俘虏了周国的一个皇子
简直是完全不将周国放在眼里。
咳咳,然后周国大军就和疯了一样。
召集了能召集的所有军队,也不管前线战事,下了死命令要追袭捉住谢小将军。
谢小将军在清碧峡被追上的时候,敌我力量对比,是三万人对七百人
必输局面。
那天,周国的军队,所有人都以为即将把这个大宣的天降战神斩于马下。
然后,此前半个月都没下过雨的清碧峡突然发生了山体滑坡。
正正冲向了气势汹汹追击而来的周国大军。
反倒是无奈被逼近山体侧翼的大宣七百人根本没受到冲击。
经过“天灾”的周国军队瞬间门损失了一半人马。
谢小将军则带着剩余的五百多人顺势逃走。
到了第二天,捷报传回时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谢小将军“脑子一热”,看见敌军损伤惨重,居然想要趁胜追击,反守为攻。
这时,有一个消息跟着传来。
周国军队驻扎之地,突发大火。
而且不是人为的,就是纯粹的天干物燥,再次“天灾”。
谢小将军觉得天佑我军,不再听劝就轻装上阵。
本就久闻谢清时战无不胜大名的周国大军在连续遭遇两次天灾后,军心溃散,简直觉得自己再努力对抗也是无用。
周国军兵象征性地抵抗着,在谢小将军单枪匹马将他们的最大首领斩于马下之后,甚至还呼出了一口气。
直接原地投降了。
要知道,彼时的周国军队其实还有大几千人
向几百人投降。
这场写在史书上,会让周国颜面扫地的战役,彻底成就了谢小将军的辉煌战果。
比起那个充满传说色彩的“以一敌五千”也差不多了。
甚至,这次战役的传言,孔珂都不需要过多加工了。
“上天庇佑”这样的充满着神奇却真实的因素,彻底为谢小将军披上了前无古人的战神风姿。
也正是此时孔珂说他觉得自己编得还算“朴实”的原因。
楚深和与自己的翰林供奉对视了一眼,脑海中就不由想到了那个面容犹还稚嫩、但身量已经高得像个成年人的谢小将军每每听到传言紧皱的眉头,苦恼羞耻而涨红的脸。
谢小将军在战场之上令敌军闻风丧胆。
但每每回到盛京,面对满朝文武,尤其是几个文臣能将他夸出一朵花来。
再去大街上听听说书人和随处的路人,完全夸大其实的口口相传。
比如最初的以一敌五千,后来的天神之子、拥有呼风唤雨之神功,单枪匹马敌万军,拥有王霸之气让敌军看到他就主动投降不敢有丝毫冒犯
他飞扬的眉眼都高兴不起来。
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却被传得比他自己本人更厉害。
就感觉想要嘚瑟、讨赏的心颤颤巍巍地被压了回去,再冒不出一点头。
谁懂啊
这种想要炫耀,但是传说中的“我”、别人以为的“我”实际比我更厉害了的憋屈感。
当然,作为帝王。
楚深和是少数知道真相之人,论功行赏还是一一落到了实处的。
尽管这也不妨碍他念着命宫人去民间门搜刮而来的“离谱”传言去调侃自己的小将军。
最离谱的是民间门的传言越传越广,传到周边小国之后似乎是更换了个样子
那是在大宣确实已经打赢了周国之后。
却没想到新年之时,除却原周国的现首领、周边几个附属小国前来进贡。
居然有几个大宣从未接触过、只是户部尚书打通了经商之路可能有所耳闻的沙漠之外的小国带着他们当地的特产也来进贡了。
彼时大宣的满朝文武都一头雾水,楚深和也是摸不着头脑,他甚至对这几个小国的名字都没听过。
这几个小国的帝王对着大宣的官员热情友好,诚意十足。
直到在除夕晚宴上,这几个部落的首领在看见谢小将军的一刹那就冲了上去。
不开玩笑,如果不是为了不破坏两国邦交,谢清时差点当众就要拔剑自卫了。
&n... -->>
孔珂面色自如地坐在沙发上, 此时听到楚深和的提问,那张宛如文臣最风骨不摧的面上,神色淡泊, 脊背如松竹挺立。
他对上楚深和错愕恍然的眼神, 沉默了几秒。
回道“陛下,文学创作有一些艺术加工, 是正常的。”
楚深和也沉默了。
一些艺术加工
一些
孔珂看见了屏幕上的这条评论,并不觉得自己曾“编纂”的“战功”有什么值得反思的。
他很诚恳地回忆了一番后总结“陛下,谢小将军真乃神人, 我当年编的还是有些保守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年仅十二初登战场的谢小将军来说。
哦, 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小将, 是隐姓埋名偷偷跟着父亲去战场长见识的。
而且,如果不是谢小将军主动暴露了,谢将军可能全程都没有发现。
事情起因是在宣武七年时, 谢将军奉命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边境迎敌。
却因原本的边境将领中了敌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向谢将军传递了错误的情报。
大宣军队遭到伏击。
好在谢将军行军途中察觉蹊跷,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双方大军在为阳坡激烈厮杀。
而灵机一动的谢小将军, 虎父无犬子,胆大包天地假冒了父亲谢将军的命令, 只带了五十人的先锋小队一路隐匿行踪。
反正没人知道这五十人是怎么绕过敌方军营的层层看守, 也没人知道谢小将军是怎么摸清了敌军的主营地和最为重要的藏着军粮的大后方。
五十人, 神不知鬼不觉地穿插进了敌军大本营,在月黑风高的三更半夜, 一把火烧了对方的粮仓。
不仅所有人全身而退了,还在逃跑的途中设下陷阱,将追击而来的敌军一一猎杀。
并且伪造出了大宣主力攻打的假象, 将敌军留守大本营的“少得可怜”的五千将士吓得丢营奔袭而逃。
谢小将军带着五十人缴获了一大批敌军粮草。
共歼敌三百余人。
简直是个奇迹。
算是一个大功了。
而谢将军传召时,才发现这个立下大功的小将居然是自己本应远在盛京的独子谢清时。
他也没生气,惊愕过后就兴奋地直呼“我儿勇猛,有乃夫之风”
但还是因为谢小将军胆大包天、假传军令之事给了他十军棍。
然后在呈上报喜的奏疏中毫不客气地将自己儿子夸了一遍。
倒不是讨功,大致意思是我儿可崇拜陛下了,他这次偷偷跑出来没有规矩,但是立下了功劳还蛮厉害的。
两相抵过,大军班师回朝后,陛下勿要奖赏,但能不能口头上多夸他几句
当时收到捷报的楚深和自然大为开怀,当即拿着奏疏拉了身边的大臣一同阅览,先当着几个大臣的面把谢小将军夸了一遍。
欣慰大宣又多了一名神将。
现在回忆,楚深和才想起来,当时在场的大臣中,孔珂不正好就在
正好看到了第一手资料。
为他了编纂“传言”的利器。
那什么离谱的“血战湘江、取敌首级、杀敌五千”,不是谢小将军的战功。
而是被谢将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敌军奔逃途中遇到了同样奔逃的原本留守大本营的将士,得知原定方向居然还有宣朝的将士埋伏。
气急败坏、慌不择路地临时转了方向。
然后,就被收到了儿子消息的谢将军再次包抄了。
杀敌五千,取敌首级。
也是谢将军在那封捷报里写上来的,自己的战功。
然后,孔珂看了之后,觉得这一战正好宣扬大宣国威。
但是谢将军本身就是闻名诸国的虎将,打胜仗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年仅十二岁的谢小将军的初出茅庐、初露锋芒。
他文学创作的加工之魂熊熊燃烧。
反正都是父子,也不在乎这点儿战功是谁的了。
把谢将军的战功移花接木一点到谢小将军身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更能引起轰动嘛。
事实证明,他想的没错。
经过他的文学加工,谢小将军天降战神之名,比春风更快地吹遍了大宣的每个角落。
在谢将军带着谢小将军班师回朝之时,谢小将军的名声甚至比谢将军还要响亮。
据传当日,盛京百姓夹道相迎。
稚子小儿当街高呼战神哥哥,所有的闺中女子面带薄纱,向街上投掷着自己的香囊、手帕。
至于现在孔珂说的,当年编的还是过于保守了
心领神会,楚深和瞬间门就想到了谢小将军后来的一场战役。
民间门的那些说谢小将军是天降战神的传言还真没说错。
自从十二岁第一次上战场起,在谢清时的征战生涯中,开创了比他父亲谢将军更辉煌、可震瞎人眼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绩。
在最初这个“以一敌五千”的离谱传言过去四年后。
谢清时已经被楚深和封为了大宣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将军,有了独自领兵独当一面的资格。
彼时,谢小将军也就十六岁。
领兵攻打周国之时,有一场“真实”战果也名震天下的战役。
那是一场敌我差距无比悬殊的战役,因为周国暗地联合了周边的几个小国共同对抗大宣铁骑。
敌国联军五十万,大宣只出兵了十万。
由谢小将军领兵。
在大宣的援兵赶到之前,他必须死守住边境。
然后,他再次兵行险招。
身为一个将领,带了一个不到千人的小队,准备深入敌军腹地,擒贼先擒王。
反正嗯这个操作以正常行军打仗的逻辑来看,是不能被人理解的。
但谁让他居然真的成功了呢
居然真的如入无人之地一般,带着小队不知怎么做到的连夜奔袭百余里,将周国将领斩于剑下。
并且俘虏了周国的一个皇子
简直是完全不将周国放在眼里。
咳咳,然后周国大军就和疯了一样。
召集了能召集的所有军队,也不管前线战事,下了死命令要追袭捉住谢小将军。
谢小将军在清碧峡被追上的时候,敌我力量对比,是三万人对七百人
必输局面。
那天,周国的军队,所有人都以为即将把这个大宣的天降战神斩于马下。
然后,此前半个月都没下过雨的清碧峡突然发生了山体滑坡。
正正冲向了气势汹汹追击而来的周国大军。
反倒是无奈被逼近山体侧翼的大宣七百人根本没受到冲击。
经过“天灾”的周国军队瞬间门损失了一半人马。
谢小将军则带着剩余的五百多人顺势逃走。
到了第二天,捷报传回时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谢小将军“脑子一热”,看见敌军损伤惨重,居然想要趁胜追击,反守为攻。
这时,有一个消息跟着传来。
周国军队驻扎之地,突发大火。
而且不是人为的,就是纯粹的天干物燥,再次“天灾”。
谢小将军觉得天佑我军,不再听劝就轻装上阵。
本就久闻谢清时战无不胜大名的周国大军在连续遭遇两次天灾后,军心溃散,简直觉得自己再努力对抗也是无用。
周国军兵象征性地抵抗着,在谢小将军单枪匹马将他们的最大首领斩于马下之后,甚至还呼出了一口气。
直接原地投降了。
要知道,彼时的周国军队其实还有大几千人
向几百人投降。
这场写在史书上,会让周国颜面扫地的战役,彻底成就了谢小将军的辉煌战果。
比起那个充满传说色彩的“以一敌五千”也差不多了。
甚至,这次战役的传言,孔珂都不需要过多加工了。
“上天庇佑”这样的充满着神奇却真实的因素,彻底为谢小将军披上了前无古人的战神风姿。
也正是此时孔珂说他觉得自己编得还算“朴实”的原因。
楚深和与自己的翰林供奉对视了一眼,脑海中就不由想到了那个面容犹还稚嫩、但身量已经高得像个成年人的谢小将军每每听到传言紧皱的眉头,苦恼羞耻而涨红的脸。
谢小将军在战场之上令敌军闻风丧胆。
但每每回到盛京,面对满朝文武,尤其是几个文臣能将他夸出一朵花来。
再去大街上听听说书人和随处的路人,完全夸大其实的口口相传。
比如最初的以一敌五千,后来的天神之子、拥有呼风唤雨之神功,单枪匹马敌万军,拥有王霸之气让敌军看到他就主动投降不敢有丝毫冒犯
他飞扬的眉眼都高兴不起来。
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却被传得比他自己本人更厉害。
就感觉想要嘚瑟、讨赏的心颤颤巍巍地被压了回去,再冒不出一点头。
谁懂啊
这种想要炫耀,但是传说中的“我”、别人以为的“我”实际比我更厉害了的憋屈感。
当然,作为帝王。
楚深和是少数知道真相之人,论功行赏还是一一落到了实处的。
尽管这也不妨碍他念着命宫人去民间门搜刮而来的“离谱”传言去调侃自己的小将军。
最离谱的是民间门的传言越传越广,传到周边小国之后似乎是更换了个样子
那是在大宣确实已经打赢了周国之后。
却没想到新年之时,除却原周国的现首领、周边几个附属小国前来进贡。
居然有几个大宣从未接触过、只是户部尚书打通了经商之路可能有所耳闻的沙漠之外的小国带着他们当地的特产也来进贡了。
彼时大宣的满朝文武都一头雾水,楚深和也是摸不着头脑,他甚至对这几个小国的名字都没听过。
这几个小国的帝王对着大宣的官员热情友好,诚意十足。
直到在除夕晚宴上,这几个部落的首领在看见谢小将军的一刹那就冲了上去。
不开玩笑,如果不是为了不破坏两国邦交,谢清时差点当众就要拔剑自卫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