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朱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就是嘛。只有抗战到底,才对得起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吴妈进来冲开水,见两人的神色,劝道:“岁数都大了,少怄点气。”
看着吴妈提茶壶走向对面仲信办公室,会长重又开口:“听说,共党头领周恩来到重庆来了。他跟委员长同过事,在黄埔军校,一个是校长一个是主任,一起东征北伐。这回他来坐镇重庆,听说官阶不小。你们朱家何不去找找他?”
外公不疑,晓得这位会长喜欢探听,消息灵通,问:“找周先生何事?”
“仲智是共党,他遗孀来本城避难,何不去找他要点官差做?只要他周先生一开口,凭她刘嘉谦恭能干,不说当大官,差事有她做的。”
“她不是在布厂当师傅么。现今布厂扩大,恐怕离不得她。”
“人家是上海大地方小姐,竟然去做那种粗活,街坊邻居有闲话呢。她见过大世面,何必守在小小涪州城?埋没人家。我不相信,你当外公忍心!”
如此一提,外公反倒静声屏气,只觉后院的震耳织布声“呱哒、呱哒”,更加响了。办厂之初,朱家不惯此声,心烦意燥,转辗难睡。后来,渐渐适应,一切如往。而今,听不到声响,反倒不惯了。听了一阵,外公重新开口:“还要看她愿不愿去找周先生。”
“为何不去?仲智为共党丢了吃饭的脑壳,共党进国民政府了,有权有势了,不找他们找哪个?不找才傻呢。要是我,脚板跑翻了。”
“周先生不一定晓得仲智啊。”
会长喝口茶,说:“不晓得莫来头,又不是乱编的,她各人讲嘛,这次我去重庆,专门去八路军办事处看了,就在红岩嘴,离三公家就两三里,近得很,刘嘉若去重庆,可住三公家嘛。有她明理伯带路,不会找不到周先生。”
外公一时无语,觉得会长说的不仅有道理,还考虑得非常周到。
会长继道:“外公给亲家说说,让她去重庆,莫要留在身边,耽误别个前程,对不起她,也对不起仲智啊。她去重庆,即便不做大事,从事医护职业,也比守在涪州好上十万八千里。”
“刘嘉很听她妈的话,再者,刘嘉愿不愿去?”
“该去哟,重庆有电有车,有她三公一家,可以立足。再说,而今抗战救国,军人死伤惨重,前方送回伤残不少,刘嘉护理出身,乃当下重庆最需职业,为何不去?国难当头,正是她们为党国为百姓效忠之机,更是她们义不容辞之天职。切莫口是心非、两面三刀呀。”
“会长所言有理,义不容辞,我马上给她们说。当然,去否?她们定夺。”
“我晓得,刘嘉很听外公的,关键在外公三寸不烂之舌。”会长奉承道。
李会长如此热心刘嘉去重庆,邻居闲话仅其一,主要还是修英回娘家讲过几次,自大媳妇刘嘉来后,罗玉兰把精力放在阿拉母子身上,重心转移,修英一家,光彩不再。何况,两位媳妇一比,刘李两家女儿之差暴于光天化日,丢他李家的脸啊。街谈巷议,他李会长可以不听,可老脸难堪啊。当然,更主要原因是,朱家自从开办布厂,仲信对于刘嘉,言听计从,惟恐不周,嫂子如同半个老板了。更为他李会长不容的,而今布厂扩大,鸟枪换了大炮,正式名为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厂。他李会长以抗战后援会头目身份,利用军界朋友之关系,多方周旋,取得国军军布生产之特权。再由厂方经理朱仲信出面,与重庆国军军需处达成长期合作协定,合同规定,军需处为保质量,供给棉纱,工厂专门生产布匹,军需处购回全部产品,差价作为厂方利润,既稳定又可观。自然,设备大为改善,专用发动机四部,并线机八部,铁织布机六十台和整经机十台,工徒百余人,资金达三十万法币,年产布可达二千匹。于是乎,工厂有了今日规模。在涪州四十余家大小织布厂中,不排第三也排第四。因为是股份公司,除任总经理的朱仲信大股东外,他李会长乃排行第二之大股东,排在许家、重庆三公两股东之前。由于罗玉兰要求,仲信请明理伯找到了那位以二百五十块大洋卖给布机的上海汪老板,让他作了排行老幺之小股东,还将汪老板聘为副总经理兼管技术,既补偿他贱价卖布机之损失,又发挥他管理生产之技术,汪老板也有了立足之地。汪老板自然感激不已。朱总经理办公室则动了大步,由朱门西厢移到厂区。不过,工厂扩大,事却减少,棉纱军需处拉来,成品军需处运走,不愁进货,不愁卖出,运输保证,收益稳定。那么,具体操作之大嫂刘嘉,作用自然不小,收获理应不少。罗玉兰早有此意,子女平等,何况人家孤儿寡母。如此一来,大股东仲信贤婿手里之桃子,岂不让她轻易摘去一筐?若果她刘嘉去了重庆,万一遇上炸弹,一命呜呼,横尸大街,修英在朱家不再给冷落,家务掌管大权不致旁落,鲜桃依然在手,岂不一举多得?哈哈,所以然者何,这才是本会长力主刘嘉去重庆之因也,今日来找外公,主要为此,前面谈话,开幕词罢了,探听口风,以定行动,你外公乃朱门羽扇纶巾者,一句顶千句,还怕不成功?
外公自然没想到这招,还赞赏会长高见,为国呕心沥血哩。
“外公,我们全是为刘嘉费心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好嘛,老夫以三寸不烂之舌,尽力劝她嘛。”
会长听罢,把三张传单收起来,叠好,欲装裤包。外公一眼看见,说:“不要带走了,撕了。”会长干脆,“哗哗”几声,撕个粉碎。(未完待续)
sp;“就是嘛。只有抗战到底,才对得起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吴妈进来冲开水,见两人的神色,劝道:“岁数都大了,少怄点气。”
看着吴妈提茶壶走向对面仲信办公室,会长重又开口:“听说,共党头领周恩来到重庆来了。他跟委员长同过事,在黄埔军校,一个是校长一个是主任,一起东征北伐。这回他来坐镇重庆,听说官阶不小。你们朱家何不去找找他?”
外公不疑,晓得这位会长喜欢探听,消息灵通,问:“找周先生何事?”
“仲智是共党,他遗孀来本城避难,何不去找他要点官差做?只要他周先生一开口,凭她刘嘉谦恭能干,不说当大官,差事有她做的。”
“她不是在布厂当师傅么。现今布厂扩大,恐怕离不得她。”
“人家是上海大地方小姐,竟然去做那种粗活,街坊邻居有闲话呢。她见过大世面,何必守在小小涪州城?埋没人家。我不相信,你当外公忍心!”
如此一提,外公反倒静声屏气,只觉后院的震耳织布声“呱哒、呱哒”,更加响了。办厂之初,朱家不惯此声,心烦意燥,转辗难睡。后来,渐渐适应,一切如往。而今,听不到声响,反倒不惯了。听了一阵,外公重新开口:“还要看她愿不愿去找周先生。”
“为何不去?仲智为共党丢了吃饭的脑壳,共党进国民政府了,有权有势了,不找他们找哪个?不找才傻呢。要是我,脚板跑翻了。”
“周先生不一定晓得仲智啊。”
会长喝口茶,说:“不晓得莫来头,又不是乱编的,她各人讲嘛,这次我去重庆,专门去八路军办事处看了,就在红岩嘴,离三公家就两三里,近得很,刘嘉若去重庆,可住三公家嘛。有她明理伯带路,不会找不到周先生。”
外公一时无语,觉得会长说的不仅有道理,还考虑得非常周到。
会长继道:“外公给亲家说说,让她去重庆,莫要留在身边,耽误别个前程,对不起她,也对不起仲智啊。她去重庆,即便不做大事,从事医护职业,也比守在涪州好上十万八千里。”
“刘嘉很听她妈的话,再者,刘嘉愿不愿去?”
“该去哟,重庆有电有车,有她三公一家,可以立足。再说,而今抗战救国,军人死伤惨重,前方送回伤残不少,刘嘉护理出身,乃当下重庆最需职业,为何不去?国难当头,正是她们为党国为百姓效忠之机,更是她们义不容辞之天职。切莫口是心非、两面三刀呀。”
“会长所言有理,义不容辞,我马上给她们说。当然,去否?她们定夺。”
“我晓得,刘嘉很听外公的,关键在外公三寸不烂之舌。”会长奉承道。
李会长如此热心刘嘉去重庆,邻居闲话仅其一,主要还是修英回娘家讲过几次,自大媳妇刘嘉来后,罗玉兰把精力放在阿拉母子身上,重心转移,修英一家,光彩不再。何况,两位媳妇一比,刘李两家女儿之差暴于光天化日,丢他李家的脸啊。街谈巷议,他李会长可以不听,可老脸难堪啊。当然,更主要原因是,朱家自从开办布厂,仲信对于刘嘉,言听计从,惟恐不周,嫂子如同半个老板了。更为他李会长不容的,而今布厂扩大,鸟枪换了大炮,正式名为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厂。他李会长以抗战后援会头目身份,利用军界朋友之关系,多方周旋,取得国军军布生产之特权。再由厂方经理朱仲信出面,与重庆国军军需处达成长期合作协定,合同规定,军需处为保质量,供给棉纱,工厂专门生产布匹,军需处购回全部产品,差价作为厂方利润,既稳定又可观。自然,设备大为改善,专用发动机四部,并线机八部,铁织布机六十台和整经机十台,工徒百余人,资金达三十万法币,年产布可达二千匹。于是乎,工厂有了今日规模。在涪州四十余家大小织布厂中,不排第三也排第四。因为是股份公司,除任总经理的朱仲信大股东外,他李会长乃排行第二之大股东,排在许家、重庆三公两股东之前。由于罗玉兰要求,仲信请明理伯找到了那位以二百五十块大洋卖给布机的上海汪老板,让他作了排行老幺之小股东,还将汪老板聘为副总经理兼管技术,既补偿他贱价卖布机之损失,又发挥他管理生产之技术,汪老板也有了立足之地。汪老板自然感激不已。朱总经理办公室则动了大步,由朱门西厢移到厂区。不过,工厂扩大,事却减少,棉纱军需处拉来,成品军需处运走,不愁进货,不愁卖出,运输保证,收益稳定。那么,具体操作之大嫂刘嘉,作用自然不小,收获理应不少。罗玉兰早有此意,子女平等,何况人家孤儿寡母。如此一来,大股东仲信贤婿手里之桃子,岂不让她轻易摘去一筐?若果她刘嘉去了重庆,万一遇上炸弹,一命呜呼,横尸大街,修英在朱家不再给冷落,家务掌管大权不致旁落,鲜桃依然在手,岂不一举多得?哈哈,所以然者何,这才是本会长力主刘嘉去重庆之因也,今日来找外公,主要为此,前面谈话,开幕词罢了,探听口风,以定行动,你外公乃朱门羽扇纶巾者,一句顶千句,还怕不成功?
外公自然没想到这招,还赞赏会长高见,为国呕心沥血哩。
“外公,我们全是为刘嘉费心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好嘛,老夫以三寸不烂之舌,尽力劝她嘛。”
会长听罢,把三张传单收起来,叠好,欲装裤包。外公一眼看见,说:“不要带走了,撕了。”会长干脆,“哗哗”几声,撕个粉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