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来自老百姓 (2/2)
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大唐御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证之后再教授。”
说完,孙思邈兴冲冲的跑回他的小院翻医书去了。卫螭这边,宫里来了口谕,让他进宫参加关于他要建立医学院的朝议去。
卫螭赶到立政殿,三省六部的大臣都在,承乾太子也在。话说,李二陛下最近上朝也好,什么也好,都让承乾太子跟着,看来是要亲自教导承乾太子关于政事上的东西了。卫螭估摸,或许这也是一种姿态,表明承乾太子并未失宠的姿态,让某些人断绝不该有的念头。卫螭觉着,这样挺好。
“叩见陛下。”
“子悦来了,坐吧,朕要你听听诸位大臣的想法。”
其实卫螭的说法,李二陛下很感兴趣,否则,也不会让卫螭专门写个计划书上去给他看了。只是,这个计划书的说法,在几位大臣那里,得到了坚决的反对,其中以孔颖达为代表的儒学大家为首的几位儒家子弟们,反对最坚决。
孔颖达首先道:“卫大人,你的和平演变的说法,老夫深表钦佩,于我儒家圣人教化之道颇为相属。只是,圣人教化化外之民,知礼、明理。《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颖达引经据典,说了一大串,眼带笑意的看着卫螭。卫螭虽说学问不好,但这段话却听明白了,人家孔颖达是在嘲笑他是小人!
卫螭不乐意了,道:“孔大人,在下学问不好,您也别拐着弯儿的骂我是小人,好吧?你们儒家的孔圣人,是有好学问,只是这态度,在下却非常的不赞同,看不起老百姓?行!孔大人,在下没学问,不会讲啥之乎者也,不会文言文,只问您一句大白话,孔大人身上的衣裳,口中的饭食,从何而来?还有那些笔墨纸砚,又是从何而来?小人……哼哼,没有那些孔大人看不起的小人,请问,孔大人还有力气在这立政殿上,笑话卫某是小人吗?”
孔颖达一愕,苦笑道:“卫大人莫要动气,老夫只是说说自己的观点,如果卫大人不赞同,自可反驳老夫,动气反而不美。”
卫螭道:“没有动气!只是不赞同孔大人的说法,孔圣人这段话,在下也知道,说的无非就是圣人的教育理念问题。圣人认为,在上位的人不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
“在圣人所处的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圣人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国家的对外政策。对外的时候,最高原则,应该是国家利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孔大人说要教化,行,教化,教了人家礼仪信,让人家发展起来,然后又来图谋我华夏大好河山,请问,你这是教化,还是培养敌人呢?”
“再者,说说这圣人看不上的小人吧。在圣人的眼中,凡事不当官的,凡事没有学问的,都是小人,是吧?可是,就是这些小人,才是一个国家组成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说说这当官吧,这做官,孔大人认为,怎样才算一个好官?”
卫螭的表情,很严肃。这厮见不得这些读书人,上位者,看不起平常老百姓,没有老百姓,他们吃啥喝啥,天天读书能饱的话,还买米粮作甚,要土地作甚!
孔颖达略一思索,道:“食君之禄,忧君之事。为官者,治下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矜、寡、孤、独、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卫螭听得想打哈欠,冷笑:“那请问孔大人,有谁做到了?圣人有做到吗?”
孔颖达一窒,道:“这是目标,是老夫等儒家弟子都在努力的目标,是理想。”
卫螭懒懒的道:“孔大人都说了是目标,是理想,那就是还没有实现。在下是学医的,讲究的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地基都还未打,就去畅想高楼建起后的美景,这不是咱的行事风格。在我看来,一个好官的标准,很简单,就看他治下的老百姓,有衣穿没,肚子吃饱没。这是基础,只有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才有力气干活,才有力气耕地,仓廪实而知礼仪,人人都饿肚子,连命都保不了的人,谁还管啥礼仪不礼仪的?孔大人是经历过战乱的人,不知您是否到灾民中去过?或是到那些偷抢砸打的囚犯中去过?是否问过他们为何要作乱?”
“陛下,恕臣说句不敬的话,历朝历代,犯上作乱,起义造反的,十之八九,都是吃不饱、穿不暖,被逼急的老百姓,如果能吃饱穿暖,过上平静和乐的日子,谁会想打战,谁会想造反?谁不想平平安安的生活?”
“孔大人是儒学大家,是做官的,不屑耕地种菜,不屑匠人工者,可这不过是大家做的行当不同,如果把国家比作一座塔,陛下就是塔尖,各位大人就是组成塔的上部,农工商就是塔的下部,特别是农,农是这座塔的基石,也是关乎塔能有多高的基础。为何陛下鼓励农桑,那就是陛下高瞻远瞩,英明睿智,看到了农桑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别的不说,就说孔大人的教化四夷吧,请问,如果没有我大唐的兵强马壮做保证,您到哪里去传播、教化?恐怕还没到人家国门,就被人给打出来了!如果没有我大唐的繁盛,谁会相信你大唐的文化就是最先进的,就是最应该学习的?没有国力做保证,一切都是扯谈!海外有位圣人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请孔大人想想吧,啥小人不小人的话,今后还请慎言。”
证之后再教授。”
说完,孙思邈兴冲冲的跑回他的小院翻医书去了。卫螭这边,宫里来了口谕,让他进宫参加关于他要建立医学院的朝议去。
卫螭赶到立政殿,三省六部的大臣都在,承乾太子也在。话说,李二陛下最近上朝也好,什么也好,都让承乾太子跟着,看来是要亲自教导承乾太子关于政事上的东西了。卫螭估摸,或许这也是一种姿态,表明承乾太子并未失宠的姿态,让某些人断绝不该有的念头。卫螭觉着,这样挺好。
“叩见陛下。”
“子悦来了,坐吧,朕要你听听诸位大臣的想法。”
其实卫螭的说法,李二陛下很感兴趣,否则,也不会让卫螭专门写个计划书上去给他看了。只是,这个计划书的说法,在几位大臣那里,得到了坚决的反对,其中以孔颖达为代表的儒学大家为首的几位儒家子弟们,反对最坚决。
孔颖达首先道:“卫大人,你的和平演变的说法,老夫深表钦佩,于我儒家圣人教化之道颇为相属。只是,圣人教化化外之民,知礼、明理。《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颖达引经据典,说了一大串,眼带笑意的看着卫螭。卫螭虽说学问不好,但这段话却听明白了,人家孔颖达是在嘲笑他是小人!
卫螭不乐意了,道:“孔大人,在下学问不好,您也别拐着弯儿的骂我是小人,好吧?你们儒家的孔圣人,是有好学问,只是这态度,在下却非常的不赞同,看不起老百姓?行!孔大人,在下没学问,不会讲啥之乎者也,不会文言文,只问您一句大白话,孔大人身上的衣裳,口中的饭食,从何而来?还有那些笔墨纸砚,又是从何而来?小人……哼哼,没有那些孔大人看不起的小人,请问,孔大人还有力气在这立政殿上,笑话卫某是小人吗?”
孔颖达一愕,苦笑道:“卫大人莫要动气,老夫只是说说自己的观点,如果卫大人不赞同,自可反驳老夫,动气反而不美。”
卫螭道:“没有动气!只是不赞同孔大人的说法,孔圣人这段话,在下也知道,说的无非就是圣人的教育理念问题。圣人认为,在上位的人不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
“在圣人所处的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圣人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国家的对外政策。对外的时候,最高原则,应该是国家利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孔大人说要教化,行,教化,教了人家礼仪信,让人家发展起来,然后又来图谋我华夏大好河山,请问,你这是教化,还是培养敌人呢?”
“再者,说说这圣人看不上的小人吧。在圣人的眼中,凡事不当官的,凡事没有学问的,都是小人,是吧?可是,就是这些小人,才是一个国家组成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说说这当官吧,这做官,孔大人认为,怎样才算一个好官?”
卫螭的表情,很严肃。这厮见不得这些读书人,上位者,看不起平常老百姓,没有老百姓,他们吃啥喝啥,天天读书能饱的话,还买米粮作甚,要土地作甚!
孔颖达略一思索,道:“食君之禄,忧君之事。为官者,治下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矜、寡、孤、独、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卫螭听得想打哈欠,冷笑:“那请问孔大人,有谁做到了?圣人有做到吗?”
孔颖达一窒,道:“这是目标,是老夫等儒家弟子都在努力的目标,是理想。”
卫螭懒懒的道:“孔大人都说了是目标,是理想,那就是还没有实现。在下是学医的,讲究的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地基都还未打,就去畅想高楼建起后的美景,这不是咱的行事风格。在我看来,一个好官的标准,很简单,就看他治下的老百姓,有衣穿没,肚子吃饱没。这是基础,只有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才有力气干活,才有力气耕地,仓廪实而知礼仪,人人都饿肚子,连命都保不了的人,谁还管啥礼仪不礼仪的?孔大人是经历过战乱的人,不知您是否到灾民中去过?或是到那些偷抢砸打的囚犯中去过?是否问过他们为何要作乱?”
“陛下,恕臣说句不敬的话,历朝历代,犯上作乱,起义造反的,十之八九,都是吃不饱、穿不暖,被逼急的老百姓,如果能吃饱穿暖,过上平静和乐的日子,谁会想打战,谁会想造反?谁不想平平安安的生活?”
“孔大人是儒学大家,是做官的,不屑耕地种菜,不屑匠人工者,可这不过是大家做的行当不同,如果把国家比作一座塔,陛下就是塔尖,各位大人就是组成塔的上部,农工商就是塔的下部,特别是农,农是这座塔的基石,也是关乎塔能有多高的基础。为何陛下鼓励农桑,那就是陛下高瞻远瞩,英明睿智,看到了农桑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别的不说,就说孔大人的教化四夷吧,请问,如果没有我大唐的兵强马壮做保证,您到哪里去传播、教化?恐怕还没到人家国门,就被人给打出来了!如果没有我大唐的繁盛,谁会相信你大唐的文化就是最先进的,就是最应该学习的?没有国力做保证,一切都是扯谈!海外有位圣人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请孔大人想想吧,啥小人不小人的话,今后还请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