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动了军余们的念头 (1/2)
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锦衣杀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027章 动了军余们的念头
徐兴夏一行人,拉着鞑子的战马和尸首,回到威镇堡的时候,已经是中午过了。别看晚上可能有宴会,饭菜可能有鱼有肉,可以大吃一顿,中午饭却是不管的。因此,牛角墩的每个士卒,都拿出黑乎乎的窝窝头,自己就着生水解决了。
距离威镇堡还有三四里的时候,就有迫不及待的军户,前来迎接了。他们大多数是一些年轻的军户,基本上都是军余、余丁之类的。明代的卫所制,每个军户家庭,只有一个男丁正式服役,可以领取粮饷,这个人叫做正军。
但是,这个家庭的其他男丁,并不能离开卫所,从事其他的职业。他们同样纳入卫所制的战备力量,被称为军余、余丁,顾名思义,就是正军的替补。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预备役。如果正军出现问题,就由军余或余丁补上。在必要的时候,军余或余丁,也会被军官们征调,直接上战场。
比如说徐兴夏,他原来就是军余。在老爹受伤以后,才转为正军。他转为正军以后,徐煦冬就成了军余。如果徐兴夏不幸遇难,那么,徐煦冬在满十五岁以后,就要被补入正军里面。反正,只要家里的男丁没有死绝,就必须补上正军的空缺。如果徐煦冬也死了,那就没有人可以补了。
认真说起来,在威镇堡,余丁的数量,相当不少。多的不敢说,三四百人绝对是有的。古时候没有什么夜间娱乐,天黑以后,夫妻就基本上床了。只要有精力,一般都会搞些最原始的娱乐活动。那时候的风俗,都是讲究丁财两旺的,家里的男丁是越多越好。因此,一般的家庭,都会有七八个孩子,多的,甚至有十几个。
徐家和刘家的孩子,都已经算少了。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里穷,生下来没有保住,都夭折了。徐兴夏的上面,就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下面也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可惜,都没有保住。如果这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保住的话,徐家绝对是好大的一家子,光是男丁就有五六个。
以前,大部分的军余,对于转为正军,可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有强烈的抵触感。正军的钱粮本来就不多,还总是被拖欠,又有被鞑靼骑兵射杀的危险。与其去做正军,还不如给大户人家当佃户呢。当佃户起码还能吃饱一点。这就是很多军户逃亡的基本原因。宁愿去当佃户,都不愿意转为正军。
但是,徐兴夏的出现,让部分的军余,开始感觉,或许,做正军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是有机会,能杀一两个鞑子,这辈子就没有白活了。毕竟,给人做佃户,除了勉强能够填饱肚子之外,别的就不要指望了。做正军,起码有升官发财的希望。
当然,做正军的风险,还是蛮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遇到鞑靼骑兵了。但是,就算不做正军,也是有可能和鞑靼骑兵遭遇的。与其手无寸铁的屈辱的死在鞑子的箭下,还不如拿起武器,和鞑子对抗一番。说不定还有惊喜出现呢。
军余们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和徐兴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大部分的军余,都知道徐兴夏以前是什么角色。以徐兴夏的本事,都能杀七个鞑子,还包括一个鞑子的百夫长在内,以他们的本事,战绩总应该不会很差吧?
在军余们羡慕徐兴夏的同时,徐兴夏也在打量那些军余。看到这么多的年轻人,徐兴夏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何将这些年轻人,都拉到自己的麾下来。威镇堡并不缺少兵源,这是肯定的。所里、卫里、镇里,都不缺少兵源,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宁夏镇的卫所,却总是无法补充满编。
毫无疑问,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原来的卫所架构,很不合理,每户只能出一个人成为正军,浪费了大量的兵源。并且,由于规定每户家庭,都必须出一个人,这导致有些根本不合格的兵员,也被编入了正军。相反的,一些身体素质很不错的军余,却被排除在了正军之外。
显然,他徐兴夏想要获得一支素质比较好的队伍,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规定。他需要将最优秀的年轻人,都召集到队伍里面来,而不管每个军户家庭,是否已经有人是正军,是否一个正军都没有。嗯,这已经有点像是招募方式了。
“来了!”
“来了!”
“来了!”
忽然间... -->>
第027章 动了军余们的念头
徐兴夏一行人,拉着鞑子的战马和尸首,回到威镇堡的时候,已经是中午过了。别看晚上可能有宴会,饭菜可能有鱼有肉,可以大吃一顿,中午饭却是不管的。因此,牛角墩的每个士卒,都拿出黑乎乎的窝窝头,自己就着生水解决了。
距离威镇堡还有三四里的时候,就有迫不及待的军户,前来迎接了。他们大多数是一些年轻的军户,基本上都是军余、余丁之类的。明代的卫所制,每个军户家庭,只有一个男丁正式服役,可以领取粮饷,这个人叫做正军。
但是,这个家庭的其他男丁,并不能离开卫所,从事其他的职业。他们同样纳入卫所制的战备力量,被称为军余、余丁,顾名思义,就是正军的替补。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预备役。如果正军出现问题,就由军余或余丁补上。在必要的时候,军余或余丁,也会被军官们征调,直接上战场。
比如说徐兴夏,他原来就是军余。在老爹受伤以后,才转为正军。他转为正军以后,徐煦冬就成了军余。如果徐兴夏不幸遇难,那么,徐煦冬在满十五岁以后,就要被补入正军里面。反正,只要家里的男丁没有死绝,就必须补上正军的空缺。如果徐煦冬也死了,那就没有人可以补了。
认真说起来,在威镇堡,余丁的数量,相当不少。多的不敢说,三四百人绝对是有的。古时候没有什么夜间娱乐,天黑以后,夫妻就基本上床了。只要有精力,一般都会搞些最原始的娱乐活动。那时候的风俗,都是讲究丁财两旺的,家里的男丁是越多越好。因此,一般的家庭,都会有七八个孩子,多的,甚至有十几个。
徐家和刘家的孩子,都已经算少了。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里穷,生下来没有保住,都夭折了。徐兴夏的上面,就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下面也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可惜,都没有保住。如果这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保住的话,徐家绝对是好大的一家子,光是男丁就有五六个。
以前,大部分的军余,对于转为正军,可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有强烈的抵触感。正军的钱粮本来就不多,还总是被拖欠,又有被鞑靼骑兵射杀的危险。与其去做正军,还不如给大户人家当佃户呢。当佃户起码还能吃饱一点。这就是很多军户逃亡的基本原因。宁愿去当佃户,都不愿意转为正军。
但是,徐兴夏的出现,让部分的军余,开始感觉,或许,做正军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是有机会,能杀一两个鞑子,这辈子就没有白活了。毕竟,给人做佃户,除了勉强能够填饱肚子之外,别的就不要指望了。做正军,起码有升官发财的希望。
当然,做正军的风险,还是蛮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遇到鞑靼骑兵了。但是,就算不做正军,也是有可能和鞑靼骑兵遭遇的。与其手无寸铁的屈辱的死在鞑子的箭下,还不如拿起武器,和鞑子对抗一番。说不定还有惊喜出现呢。
军余们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和徐兴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大部分的军余,都知道徐兴夏以前是什么角色。以徐兴夏的本事,都能杀七个鞑子,还包括一个鞑子的百夫长在内,以他们的本事,战绩总应该不会很差吧?
在军余们羡慕徐兴夏的同时,徐兴夏也在打量那些军余。看到这么多的年轻人,徐兴夏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何将这些年轻人,都拉到自己的麾下来。威镇堡并不缺少兵源,这是肯定的。所里、卫里、镇里,都不缺少兵源,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宁夏镇的卫所,却总是无法补充满编。
毫无疑问,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原来的卫所架构,很不合理,每户只能出一个人成为正军,浪费了大量的兵源。并且,由于规定每户家庭,都必须出一个人,这导致有些根本不合格的兵员,也被编入了正军。相反的,一些身体素质很不错的军余,却被排除在了正军之外。
显然,他徐兴夏想要获得一支素质比较好的队伍,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规定。他需要将最优秀的年轻人,都召集到队伍里面来,而不管每个军户家庭,是否已经有人是正军,是否一个正军都没有。嗯,这已经有点像是招募方式了。
“来了!”
“来了!”
“来了!”
忽然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