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大明风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居正张口说话了:“圣上息怒!这三路祸害确实是突发状况,但是从自然道理上来说,这三路祸害的发生,确实是洪水过后的并发症,并不是完全的没有先兆。所以,要怪,也怪我这个首辅没有提前考虑到位。请皇上不要过多生气,气坏了身子,臣等万死也难辞其咎。”
“对啊!皇上,您可一定要保重龙体,您可是整个国家的脊梁,千万不能气坏了身子!”冯保也用了焦急的呼喊声。
皇帝一摆手:“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想想务实的办法吧。”
张居正和冯保又同时陷入沉默。
确实也是,太左右为难了,本来就在拆东墙补西墙,这下好,突然把天捅破了,一下出来一个更大的窟窿,拆都没法拆。
皇帝好象突然想起了什么,站起身来就问张居正:“原来定的抽调李可梁五万精兵回辽东的圣旨,发出去没有?快追回来!”
张居正也匆忙站起身来,快速地回答皇帝的问话:“圣旨应该还没有发出去,但是刚才兵部尚书谭纶已经和王崇古、戚继光和胡宗宪他们准备去了,不知道谭纶是不是已经发出了兵部的檄文调令!臣这就亲自去问!”
“不用!”皇帝冲着冯保挥了挥手:“冯保!你派当值的卫士,青龙他们中的一人去吧!他们跑得快,务必把调令先追回来!现在山东的十万精兵,谁都不能动!”
“是!”冯保应声出门,安排了青龙亲自去追谭纶他们,交待了好几句话,才转身回来。
皇帝示意他们两个坐下:“现在,你们两个,朕的左手右臂,给朕出出主意吧!”
张居正和冯保两人倚着椅子边坐下了,但是两人想了半天,也始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皇帝这时逐渐冷静了下来,他盯着两人看了一会儿,把茶碗端了起来。冯保急忙拿来水壶续些热水,朱翊钧这时问了一句:“咱们转换一下视角,刚才这个八百里加急折子来之前,咱们说到哪儿了?”
冯保接过话头:“回皇上的话,您说到想把拱卫京师的精锐部队,分五万到东南沿海前线。”
“对!是这句!现在看来,咱们把这京师十五万精锐,分五万到东南沿海,分五万到辽东,再分五万到山东。这肯定不行吧。如此一来,京城就无兵可守了吧?”
冯保此时将水壶放下:“圣上,此举万万不可!这十五万兵马是京城的最后一道屏障,轻易不可妄动。如果其他省份存在反叛力量的话,一旦听说京师的卫戍部队调走,肯定兵锋直指京师,到时候,我们就完全被动了!”
张居正听完,也频频点头。
皇帝惨笑了一下:“朕也知道完全抽空京城的十五万卫戍部队是不可能的,朕还是惜命的。唱空城计,朕可没有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可是,大伴儿,朕来问你,如果只调动五万兵马,可行不可行?”
冯保也跟着苦笑了一下:“皇上!这正是臣当时想跟您说却说没出口的话,即便没有这三患齐发,想调五万兵马去东南沿海,也不太可行!”
“噢!”皇帝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是为何?说来听听!”
“这……”冯保抬头脸来,面露难色地看了皇帝一眼。
“都这个时候了,火烧眉毛了,还有什么遮遮掩掩的,直说吧!朕恕你无罪!”皇帝已经快要发火了!
“是!皇上!臣一定知无不言!皇上,您可知道,拱卫京师这十五万精兵,虽然战斗力很强,但因为长年驻守京师,心气儿很高,让其他将领特别是戚继光、胡宗宪这样的低级将领来带,官兵们根本不服气,所以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朕明白了!这叫骄兵难御!可是,如今各处狼烟四起,朕的江山都快保不住了,这十五万精兵还在这么端臭架子摆谱,难不成要朕去恳求他们上前线杀敌么?”朱翊钧说到这,气不过将茶碗往桌上重重一摔,发出“咣当”一声的响声。
“圣上息怒!”张居正和冯保赶紧跪下,恳求皇帝不要动气。
皇帝一连喘了十几口粗气,才慢慢将气息平定下来,刚才快速蹦跳的心脏也缓和了很多。想想也是,冯保说的也是实情,如果贸然调动,不但不能达到效果,反而会给戚继光和胡宗宪他们这两个刚刚扶上马的小参将增加难题,起大大的反作用,反而不如不派。【1】 【6】 【6】 【小】 【说】
现场又一下陷入了沉默,一下死静死静的。
他想了很久,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办法,脱口就说了出来:“如果朕不在京城,是不是这十五万兵马就可以调动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朕先分五万精兵前往辽东;然后先生,你和母后坐镇京城,筹措粮草,朕给你们留三万人马守城;然后大伴儿,你和朕一起,与戚继光、胡宗宪两位将军一起去东南抗倭前线,朕来一个御驾亲征,好不好?”
“万万不可!”张居正和冯保,几乎是同一时间发出了否定的声音。
尤其是冯保,天天在皇帝身边,知道皇帝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皇上,您刚刚亲政,而且一点作战经验也没有,东南沿海现在军事告急,您去了,安全怎么办?千万不能图一时之快!”
张居正也极力劝阻:“陛下明鉴!陛下刚刚登基,立足未稳。倭寇猖狂,而且用心险恶,陛下只要坐阵宫中指挥即可,御驾亲征万万不可,‘土木堡之变’绝对不能再发生了!”
“土木堡之变?”朱翊钧想起这个名词好象在军事学院的教材里见到过,但具体的案情,他不记得了。
张居正此时先向皇帝重重叩了一首,然后抬起头来,看着皇帝,用着哀怨而且悲愤的声音:“圣上!万万不可啊!‘土木堡之变’犹在昨天,历历在目啊!”说... -->>
张居正张口说话了:“圣上息怒!这三路祸害确实是突发状况,但是从自然道理上来说,这三路祸害的发生,确实是洪水过后的并发症,并不是完全的没有先兆。所以,要怪,也怪我这个首辅没有提前考虑到位。请皇上不要过多生气,气坏了身子,臣等万死也难辞其咎。”
“对啊!皇上,您可一定要保重龙体,您可是整个国家的脊梁,千万不能气坏了身子!”冯保也用了焦急的呼喊声。
皇帝一摆手:“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想想务实的办法吧。”
张居正和冯保又同时陷入沉默。
确实也是,太左右为难了,本来就在拆东墙补西墙,这下好,突然把天捅破了,一下出来一个更大的窟窿,拆都没法拆。
皇帝好象突然想起了什么,站起身来就问张居正:“原来定的抽调李可梁五万精兵回辽东的圣旨,发出去没有?快追回来!”
张居正也匆忙站起身来,快速地回答皇帝的问话:“圣旨应该还没有发出去,但是刚才兵部尚书谭纶已经和王崇古、戚继光和胡宗宪他们准备去了,不知道谭纶是不是已经发出了兵部的檄文调令!臣这就亲自去问!”
“不用!”皇帝冲着冯保挥了挥手:“冯保!你派当值的卫士,青龙他们中的一人去吧!他们跑得快,务必把调令先追回来!现在山东的十万精兵,谁都不能动!”
“是!”冯保应声出门,安排了青龙亲自去追谭纶他们,交待了好几句话,才转身回来。
皇帝示意他们两个坐下:“现在,你们两个,朕的左手右臂,给朕出出主意吧!”
张居正和冯保两人倚着椅子边坐下了,但是两人想了半天,也始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皇帝这时逐渐冷静了下来,他盯着两人看了一会儿,把茶碗端了起来。冯保急忙拿来水壶续些热水,朱翊钧这时问了一句:“咱们转换一下视角,刚才这个八百里加急折子来之前,咱们说到哪儿了?”
冯保接过话头:“回皇上的话,您说到想把拱卫京师的精锐部队,分五万到东南沿海前线。”
“对!是这句!现在看来,咱们把这京师十五万精锐,分五万到东南沿海,分五万到辽东,再分五万到山东。这肯定不行吧。如此一来,京城就无兵可守了吧?”
冯保此时将水壶放下:“圣上,此举万万不可!这十五万兵马是京城的最后一道屏障,轻易不可妄动。如果其他省份存在反叛力量的话,一旦听说京师的卫戍部队调走,肯定兵锋直指京师,到时候,我们就完全被动了!”
张居正听完,也频频点头。
皇帝惨笑了一下:“朕也知道完全抽空京城的十五万卫戍部队是不可能的,朕还是惜命的。唱空城计,朕可没有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可是,大伴儿,朕来问你,如果只调动五万兵马,可行不可行?”
冯保也跟着苦笑了一下:“皇上!这正是臣当时想跟您说却说没出口的话,即便没有这三患齐发,想调五万兵马去东南沿海,也不太可行!”
“噢!”皇帝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是为何?说来听听!”
“这……”冯保抬头脸来,面露难色地看了皇帝一眼。
“都这个时候了,火烧眉毛了,还有什么遮遮掩掩的,直说吧!朕恕你无罪!”皇帝已经快要发火了!
“是!皇上!臣一定知无不言!皇上,您可知道,拱卫京师这十五万精兵,虽然战斗力很强,但因为长年驻守京师,心气儿很高,让其他将领特别是戚继光、胡宗宪这样的低级将领来带,官兵们根本不服气,所以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朕明白了!这叫骄兵难御!可是,如今各处狼烟四起,朕的江山都快保不住了,这十五万精兵还在这么端臭架子摆谱,难不成要朕去恳求他们上前线杀敌么?”朱翊钧说到这,气不过将茶碗往桌上重重一摔,发出“咣当”一声的响声。
“圣上息怒!”张居正和冯保赶紧跪下,恳求皇帝不要动气。
皇帝一连喘了十几口粗气,才慢慢将气息平定下来,刚才快速蹦跳的心脏也缓和了很多。想想也是,冯保说的也是实情,如果贸然调动,不但不能达到效果,反而会给戚继光和胡宗宪他们这两个刚刚扶上马的小参将增加难题,起大大的反作用,反而不如不派。【1】 【6】 【6】 【小】 【说】
现场又一下陷入了沉默,一下死静死静的。
他想了很久,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办法,脱口就说了出来:“如果朕不在京城,是不是这十五万兵马就可以调动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朕先分五万精兵前往辽东;然后先生,你和母后坐镇京城,筹措粮草,朕给你们留三万人马守城;然后大伴儿,你和朕一起,与戚继光、胡宗宪两位将军一起去东南抗倭前线,朕来一个御驾亲征,好不好?”
“万万不可!”张居正和冯保,几乎是同一时间发出了否定的声音。
尤其是冯保,天天在皇帝身边,知道皇帝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皇上,您刚刚亲政,而且一点作战经验也没有,东南沿海现在军事告急,您去了,安全怎么办?千万不能图一时之快!”
张居正也极力劝阻:“陛下明鉴!陛下刚刚登基,立足未稳。倭寇猖狂,而且用心险恶,陛下只要坐阵宫中指挥即可,御驾亲征万万不可,‘土木堡之变’绝对不能再发生了!”
“土木堡之变?”朱翊钧想起这个名词好象在军事学院的教材里见到过,但具体的案情,他不记得了。
张居正此时先向皇帝重重叩了一首,然后抬起头来,看着皇帝,用着哀怨而且悲愤的声音:“圣上!万万不可啊!‘土木堡之变’犹在昨天,历历在目啊!”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