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伤到一群猛虎吗?只能是羊入虎口,成为猛虎的盘中餐。只是没想到这些百姓倒还有几分血气,面对近万骑兵竟还敢上来挑衅,皇太极不知是该说他们傻,还是应该佩服他们的勇气。不过这几百冲出人群的百姓转瞬间便祭了自己手下骑兵的战刀,也让其余的百姓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皇太极看时间也差不多了,高喝道:“祖将军,难道你就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来送死吗?如果你再不出来,我便要下令屠城了!”人群顿时鸦雀无声,后金屠城的惨状,在场许多从其他地方搬迁来的百姓是深有感触,那时的后金军根本不能称之为人,只能用禽兽称之,见人即杀,见房即烧,后金过后,城中房屋百不存一,百姓更少有幸免。“皇太极,你不要太过嚣张,我承认我祖大寿不是你的对手,不过今日你在我义州犯下的罪行。我义州城几十万军民不敢或忘,等吴三桂将军回来,必会为我等报仇,今日在义州城所发生地一切,早晚有一日会十倍报在你盛京城上。”祖大寿在后面叫道。“对,等吴将军回来,必会让这些狗贼十倍报之!”
百姓一听祖大寿提起吴三桂,顿时群情激忿。就连此时义气风发的皇太极听到吴三桂其名也不觉心中一紧,要知这义州城中辽东精锐不过两万,其余全是新军或是普通百姓。可就是这些百姓竟让所向元敌的后金军损兵折将达三万多人。而辽东军真正的精锐此时正在吴三桂身边。那可是五万大军,要是等他们回来,别说取胜,连自保也成问题。
皇太极顾不得再取笑祖大寿,道:“祖将军,请阵前一叙如何?”百姓们自发的为祖大寿让出一条小路,仅够一人勉强通行。祖大寿从人缝中挤了过来,到了阵前,才知道为何刚才还群情激忿的百姓为何会突然鸦雀无声。两军相距几百米的空地上几百具大明百姓的尸体倒在那里。鲜血已染红了这片土地。看来是后金的铁血手段吓住了这些原本善良的百姓。“皇太极,有话直说就是。”
“好,既然祖将军如此痛快。我便直说了。只要祖将军送来二十万石粮草,我后金马上撤兵,决不再动你义州一砖一瓦,不伤你一兵一卒,如何?如将军不答应。就不要怪我无情,今日不将这义州碾为平地,我后金决不撤兵。”祖大寿不知吴三桂大军即将返回义州,心里还是纳闷,这后金今日竟转性了,竟如此轻易便放过义城百姓。虽早知后金缺粮。可没想到他们对粮草需求如此迫切,竟不惜几万大军地性命强攻义州,最终却只要几十万石粮草。不过祖大寿也明白,若是后金围城时便提出索要粮草,自己恐怕只会把他们当做白痴,不予理采。为了城中几十万军民地安危,祖大寿当然不敢吝蔷粮草。
皇太极那里有那么善良,只是吴三桂大军就在离城不远处,而且就算自己屠城,若是义州百姓心存死意,最后一把火烧了粮草,自己才是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无所得,白白搭进去几万大军。祖大寿刚想点头答应,却在这时突听城外竟传来低沉的马蹄声,连城墙也为之晃动,久经杀场的祖大寿当然清楚,这怕不是有几万骑兵同时行进才能有如此气势。本以为是后金军在城外纵马,要给自己以压力,可再细看皇太极,却是脸色煞白,几无人色。难道是自己人?未等祖大寿想清楚所来何人,便见站在城上的后金军一阵慌乱,有人竟大喊道:“不好了,杀神来了!”
能吓得后金铁骑如此失色的,而又被称其称为“杀神”的,全世界也只有吴三桂一人而已。不仅祖大寿明白此事,在场的义州百姓,就连后金大军包括皇太极无不清楚。一听杀神来了,祖大寿竟连腰板也直了许多,而几万义州百姓更是如同过年一般,喜形于色,相互拍肩庆祝。再看眼前这万余后金军,却是截然相反,个个面如土色,有胆小的军卒竟连手中战刀也掉在了地上。
皇太极暗骂:这吴三桂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此时才来,若是早来片刻,自己尚未攻下义州城墙还可撤军,若是晚来一会儿,粮草便要到手。可眼下自己几万大军分布四周城墙,就是想走怕也走不了了,就更别提粮草了。没想到对面祖大寿心情大好,竟调笑道:“皇太极,你想要二十万石粮草我是没有,不过要是你肯投降于我辽东,想来几千斤粮食还可以提供,足够你安然渡过下半生地,不知大汗意下如何?”皇太极那还有心思与祖大寿斗嘴,对身边亲兵下令道:“传令全军,北城集合,准备与敌决一死战!”说完自己转身上了北城城墙。而此时的祖大寿却并未马下下令与皇太极开战,只因自己这里基本都是普通百姓,一旦开战,百姓必然死伤惨重。即然吴三桂已经回来了,一切便全由吴三桂做主吧。皇太极来到城上,才发现一切都已晚了,自己大军尚未调齐,吴三桂所率的三万骑军却已来到北城城下。昨夜吴三桂及三万大军休息了一夜,一早便开始行军,当行到距义州城几十里处时,便看到义州所在位置浓烟翻滚,火光冲天。三万骑兵个个心急如焚,更是不要命地赶路,才终于在最后时刻及时赶到。
三桂率三万大军来到离城几里处却发现城上飘扬着后金旗帜,以为义州已经被破,三万大军个个急红了眼,若无三桂阻拦,恐怕已攻上了义州城。大军行进到城下,几万将士看到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虽然大多都是后金军的,可上面一层却全是明军将士,甚至还有百姓。不用问也知道,此战的艰苦,不然普通百姓如何会上城,而且此时城中又已没有了喊杀声,看来城中这几十万军民已经是凶多吉少。所有人都是强忍着泪水,取出火铳、马刀,只等三桂一声令下,必要这些后金狗贼血债血偿。三桂更是心中悲痛,看到皇太极站在城上,也不答话,令全军列好队列,做好攻城准备。皇太极在城上着三桂竟不答话便要攻城,不由得慌了手脚,自己身后这万余精疲力尽的后金军如何是三万辽东铁骑的对手,更何况城中还有几十万义州军民,夹击之下,自己岂有活路可言。“吴将军,且慢,听我一言”
“狗贼,你我还有何话好说,今日便在这义州城下决一死战,只能用你的血来祭奠我义州这几十万百姓,才能让他们在九泉之下瞑目。”说着吴三桂已举起手中战刀,便要下令攻城。
此时虽是数九寒天,可皇太极却还是急出了一身冷汗,忙解释道:“吴将军。你误会了,城中百姓大多安然无恙,反而是我损失惨重。”皇太极一急也顾不得自曝家丑。“噢?此话当真?那为何城中全无声息?难道他们已全被你抓住了?你若是敢伤他们分毫,我便与你不死不休!”一听城中百姓大多无恙,不论是真是假,吴三桂都不敢冒然攻城。皇太极闻言苦笑,若我真能将全城百姓抓住,那里还用怕你,只要将这几十万百姓往城上一摆,我就不信你还敢攻城?“我刚刚占了这城墙。还未攻入城内。城中自然不会有喊杀声。”“大汗此话当真?”吴三桂见地上后金军卒鲜血未凝,便信了一半,也不再称其为狗贼,可城中没有一点声音还是让三桂心中犯疑。“将军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入城一看究竟。”
三桂马上向身边亲卫示意,一队亲卫会意,翻鞍下马。此时城门已经被尸体堵死,就算没有堵死,里面也被祖大寿派人用沙石砌死。此路已是不通,不然后金也不会死攻城墙,而不攻城门。亲卫只能顺着尸山向上爬。只是在遇到自己时,却又小心冀冀,而看到脚下是后金军,便狠狠跺上几脚。后金众将士虽看得分明,却无敢提出意见。若是在此时因为这些小事惹恼了吴三桂,却是不值。
亲卫来到城上,自有后金军上前看管,怕他们对自己将领不利。这些亲卫此时那还有这个心,趴在城头,向城内望去。发现只有靠近城墙这几排房屋已经烧毁,而其余地方却依然平静。再看城下,几万城中军民也正向城上看来,见城中百姓无恙,这几名亲卫一时兴奋得大叫起来。其中一人在地上拾起一杆长枪,又从腰间取出一面大旗,系在上面,片刻功夫一杆上书“吴”字地大旗又重新回到了城头。而皇太极却怎么看怎么别扭,在自己的地盘竟任由他人树起大旗,心中若是好受才怪了。祖大寿在城下也看到了这面“吴”字大旗,这才真的放心了,看来三桂是真的回来了。即然后金能让吴三桂派人上城,想必双方是达成了什么条件,祖大寿也派出自己身边亲兵上城与那队吴三桂亲卫会合。城中几十万军民看到大旗兴奋的手舞足蹈,终于把吴将军盼回来了,只要吴将回来了,看那些后金狗贼还敢不敢嚣张。两边亲卫在城上会合后,又下了城,来到吴三桂面前,将城中情况一一告知吴三桂。吴三桂及三万铁骑听到城中几十万百姓无恙,终于松了口气。双方也不再像刚才那样剑拔弩张。皇太极这才又对吴三桂喊道:“吴将军,你我谈谈如何?”因为得知后金并未屠城,三桂对这些后金军也不再向刚才那样怒目相视,至于在后金攻城时死伤的明军,三桂虽感心痛,可双方毕竟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交战,即然生在这个乱世,又入伍当兵,便应该有血洒战场的觉悟,也许自己会为这些战士报仇,可却不是现在。
而且现在的形势对自己极为有利,城内城外已形成夹攻之势,三桂也想听听皇太极此时还有何话要说。有许多东西虽然在战场上无法得到,可是却可以谈叛桌上轻而易举到手。约定,就在北城外两里处相会。三桂指挥大军撤退五里,只带了百余亲卫等待皇太极。一会儿功夫,皇太极也带着亲卫来到战场中央。从吴三桂出援喀喇沁部开始,这场涉及了近二十万大军的会战便已经拉开了序幕,可直到今天双方主帅才是第一次会面。刚才还如同杀父仇人地两人见面后却绝口不提此战,反而叙起闲话,三桂见皇太极不急着进入正题,自然也乐得陪皇太极闲话。只因三桂知道,不论谁先开口说及此事,仅在气势上便是弱了几分。最后还是皇太极忍不下去了,要知他这几万大军基本上算是后金最后地力量,可此时却如同羊入虎口,只要吴三桂愿意,随时可以让他们尸骨元存。一旦失去这最后的力量,后金必将四分五裂,继而被周边的蒙古、朝鲜、大明所吞并。
“吴将军,听说大明皇帝已封你为辽东总兵?只是不知为何此次竟不见关内有一兵一卒前来支援,莫不是大明已有意要放弃辽东?”皇太极这是明知故问,若不是知道吴三桂已于大明交恶,他恐怕连与吴三桂谈判的勇气都没有。
第五十四章收拾残局
“大汗此话差矣,万岁即然封我为辽东总兵便是相信我吴某可以守住这辽东,又何必多此一举派什么援军?”
吴三桂一指不远处的战场,又道:“再说又有派援军的必要吗?”事实摆在那里,七万大军攻打一座只有两万正规军把守的城池,用了七八天才只攻下城墙,而双方伤亡却是相差无几,皇太极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白白为吴三桂训练出几万大军。要知就就算平时训练得再好的军队,如果没有经历过战火的历练,永远也成不了一支合格的军队。不过皇太极也知道此时的辽东与大明势同水火,吴三桂不但不能从大明得到半个援军,反而还要担心大明会趁火打劫,他才不怕吴三桂拼死将自己及几万大军留在义州,不然只能是两败俱伤,白白让大明和蒙古得到好处。“我倒是听说大汗境内百姓缺衣少粮,就连大汗的军伍也只能每日两餐,真不知待春暖花开之际还能不能再见到大汗的英姿!”吴三桂反击道。
“哼,这便不劳吴将军操心了。”皇太极一皱眉道。吴三桂的话却是说到了皇太极的痛处,若不是缺粮,皇太极何必在此寒冬来攻义州。“吴将军,今日事已至此,有何话你便直说吧,不要以为我们便是怕了你们,若是惹急了,拼了这几万大军也要将你这义州城踏为平地!”皇太极已是心力憔悴。再没有心思与吴三桂绕圈子,再说就算他能说出花来,事实摆在那里,面对吴三桂这个恶魔,根本就不要想能占到便宜。吴三桂若不是怕皇太极临死反扑,那里还会与他谈判,早率大军将他们一网打尽。可后金现在还剩三万余人,虽经过几日大战,战力有所下降,不过自己这方也好不到那儿去。城中几十万军民恐怕不是后金军对手。而自己率领地三万大军几日来日夜行军,十成战力能发挥一半就算不错,虽说一旦开战,胜利必将属于自己,可损失也必然惨重,自己周围群敌环视,到时岂不是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好,既然大汗如此干脆,我便直说了。此战的原委便不用细说了,你我心里都明白。我只要一万人的全副装备,包括战马、盔甲、战刀、弓箭等。还要五万户汉人。”吴三桂这个条件牙以说是十分宽松,只因他知道,后金被自己勒索几次后,国力本就被削弱,连皇太极的龙椅都还在自己的库房里放着。他们根本拿不出金银。同时他也是怕逼急了皇太极,一怒之下破釜沉舟与自己决一死战,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后金留有几分实力,好去牵制朝鲜、蒙古诸部。
没想到这次吴三桂如此好说话,让已经做大出血准备的皇太极喜出往外,连忙应承下来。“好。一言为定。”一万人的装备只是小事,那五万户汉人更不是问题,不然就以后金此时仅剩的那点粮草,早晚也会逼得这些汉民造反,还不如用他们送个人情。双方条件一旦达成,急于逃命的皇太极马上命大军集合,按照三桂地要求,留下一万骑兵,他们地装备自然是归了吴三桂,而他们的安全,则要用五万户汉民来换。每到五户汉民,吴三桂便会释放一名后金士兵。后金军死里逃生,自然是高兴不已,可义州百姓却对三桂此举大为不解,既然已有实力将这几万后金军全部留下来,为何还要释放他们,难道战场上死难的战友的血便白流了吗?不仅百姓不满,就连军卒也心有不甘,甚至连三枷、吴田等小将在看到吴三桂时也不再像原来那么亲近。
三桂在与后金达成这个协议时,便已料到必然惹得军民不服,可没想到三枷等小将竟也想不通此节。顾不得辛劳,未等大军入城,三桂便召集城中所有将领在城外空地上召开了一次会议。看着众小将或是疑惑、或是不满的表情,三桂指着他们的鼻子大怒道:“亏你们还以智勇双全自称,平时一个个眼高于顶,可此时却想不明白了,难道在山庄这些年就学了这些吗?我就是如此教你们的吗?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时眼前的利益便蒙住了你们地双眼,你们的全局观,大局观都那里去了?你们就没有想过我们今日若是强留后金这几万大军会有什么后果吗?不要以为有了我带回来的这三万铁骑便可轻而易举击败后金,你们可知这三万铁骑为了能早一刻赶回义州,这几天来每日只能休息不到两个时辰,那里还有力与后金争斗?一旦开战,就算能消灭后金这三万部队,咱们这几万大军至少要损失一半以上。而后金军若是被逼急了,对城中居民下手,百姓又得有多少人看不到明天地太阳?况且若没有了后金牵制朝鲜、蒙古,咱们大战后恐怕也难是人家敌手,更有关内大明对咱们虎视眈眈,一朝不慎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在场小将被吴三桂一番话骂醒了,他们只是被眼前的仇恨蒙住了双眼,要想在辽东立足,此时的后金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谁让自己眼下实力不济,特别是与后金一战后,虽说取得了最后胜利,可损失却也不小,已不足以与其他势力抗争。而留着后金便是为了防止蒙古攻打自己,有时生死之敌也可以成为暂时地朋友。三桂见这些小将都低下了头,才叹道:“我知道你们是想为死难的战士、百姓报仇,难道我就不想吗?这辽东便是我们的家,他们便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是时机还不到啊!你们放心,后金这个大仇我早晚要报,日后我必取皇太极人头来祭莫咱们全城死去的战友、百姓。不过此时最为重要的便是打扫战场,安抚民心,积蓄实力,以待日后与各方抗争。”众将此时已解开心结,齐声应道:“遵命!”
城中此时万废待兴,三桂也不费话,开始分配任务,命卢田、祖泽盛入城广贴告示,以安民心,又命祖泽远、吴龙率城中军民打扫战场,祖大寿和吴三枷因为有伤在身,只能回府休息,自己则率吴宇及三万大军押着后金留下来的一万大军回军营休整,防止他们发生骚动。同时又派人至锦州询问消息,传信卢信,让他尽快率军回义州。城中军民见后金铁骑已经败退,又见吴三桂率领三万骑兵回到城中军营,都知道此战是自己胜了,虽然对三桂放了那些后金心生不满,可在众将解释下,他们也逐渐明白了其中原由。况且不用打仗,也就不用再死人了,这些百姓一生所求也不过是安居乐业而已,那里还用贴什么安民告示,个个自发的行动起来,或是帮助那些家园被毁的百姓清理瓦砾,或是出城协助明军打扫战场。刚才还死气沉沉的义州城,终于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后金军急于逃命,那里还有心管在义州城下损失的三万将士,此时这些阵亡的后金军却成了明军的军械库,明军在打扫战场时,将这些后金军卒的盔甲、兵器尽数收拢起来,最后一统计,竟有完好盔甲万余套,虽然大多都是皮甲,可这却正适合眼下的明军。明军的主力火铳军大多时侯都是靠远程阻击敌人。若真被敌人冲到面前,那此战怕是已输了一半,所以根本不需要厚重地铁甲,轻便的皮甲可以使他们在战场上更加灵活。至于后金遗弃长刀、弓箭更是无数,不过后金治练枝术有限,这些长刀只能回炉重新锻造,相信有了这些铁器,便可以造出更多的火铳,辽东军战力也将更上一层。同时祖泽远、吴龙等人在打扫战场时,竟还发现了万余匹战马四散在义州城四周。这些可都是后金上好的战马。只因主人战死,他们也成了无主之马,辽东军去的匆忙,来不及收回,又便宜了辽东军。
后金几万具尸体在被明军榨取了最后价值后,被堆于城外十里处,一把大火将他们化为灰烬,三桂又叫人将骨灰收拾起来,准备送还后金。毕竟这几万阵亡的后金将士生前也算是勇士,将心比心,三桂也不忍让他们暴尸荒野。至于明军阵亡的几万军民。有人认领的便交于家属,无人认领的,则由明军火化后,将骨灰暂时保存。三桂心中已有定数,只待明年春暖花开之际。便将在城中建立起一座巨大的烈士纪念堂,阵亡地将士军民,将全部安葬于纪念堂中,以此激励后人。战场上双方阵亡地将士有七八万之多,确非一日可以收拾妥当的。就在全城军民都在打扫战场时,三桂却一个人回到了书房。虽然自己已与大明决裂,可自己头上还顶着大明辽东总兵的官职,总要向大明通报一声,一方面以安朝庭之心,想必朝中那些大臣们听到自己与后金两败俱伤的消息,会乐得睡不着觉,对自己堤防之心也会减弱不少。另一方面,三桂也想向朝中要些援助,毕竟自己也是在为大明作战,守卫着大明北疆。
战报送走后,三桂却仍然没有闲瑕,城中战火持续了近十天,此时敌人虽然已走,可城中战后重建、看押一万后金军、打扫战场、总结此战得失等大小事情,那一样不要他来做最后决断。待大战结束后第三天,奉命支援锦州的吴信终于率万余军卒返城。同来的竟还有锦州总兵王顺。三桂不知这王顺为何会在这时造访,但为显得尊重这位老将,三桂还是亲自己出城迎接。三桂在城门处不到一刻钟,就见一队骑兵向城门处奔来。片刻功夫便已来到三桂面前。原来是卢信和王顺得知三桂亲自出城迎接,怕累三桂久候,便率亲卫先走一步,大队则在后面缓慢行军。卢信一见三桂,便翻鞍下马,虽然他是三桂小舅,可在军中,他却只是三桂手下一员部将。下马后卢信上前一步向三桂施礼道:“末将卢信见过大人!”未等三桂说话,一边的王顺也下马行礼道:“罪臣王顺见过大人!”说完竟单膝跪地“多谢大人不计前嫌,派人支援,救了我锦州几万军民,不然罪臣便是死也难以瞑目,愧对城中百姓。”
三桂忙上前挽起王顺,道:“大人这是从何说起,你我俱在辽东,本就是一家,何分你我?派人支援正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还要多谢将军守住锦州,保护了城中百姓,没让锦州生灵涂炭。”王顺没想到三桂竟如此宽宏大量,不但未提自己以往不敬之罪,反而安慰自己。他此次随卢信一同反回义州,便是打定主意,想要归顺吴三桂,而此时更是觉得自己这个决定的正确。
原本王顺根本没将吴三桂这个年纪青青地上司放在眼里,所以才几次不听宣调。可此次后金攻城却让他见识到了吴三桂属下军卒的强大。后金虽只派一万铁骑攻城,别看这一万铁骑在义州城下吃了大亏,那里因为城上有火炮、火铳等利器,又有城中军民同心协力。可到了这锦州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锦州自几年前经历了战火后,一直元气未复,后来袁崇焕见义州发展迅速,很快已赶超了锦州,干脆将锦州主力调往宁远,毕竟宁远才是后金入关的必经之路。而在锦州只留一万军卒以做牵制,再加上这些年义州大力发展,附百姓都被吸引过去,原本还有十几万人口地锦州,此时军民全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左右。城上虽有两门火炮,可也年久失修,又没有过硬的炮手,已逐渐成了摆设。
这些年辽东军费又是被一减再减,城中军卒连军饷有时都发不出来,训练也是不足,先进的火锐根本就轮不到锦州,士卒们就连长弓大刀也不能做到人手一把,全军战力实在有限。义州本也该如锦州一般,可谁让祖大寿有个好外甥,财大气粗,不但在城上安装了火炮,就是城中军卒也大多手执火铳等利器。所以在后金军开始攻打锦州城后,王顺所率明军很快便落了下风,城上万余明军在后金军的箭雨下根本抬不起头,未等接战便已损失干人。而后金这几名将领更是在皇太极面前做了保征,若不能攻下锦州便要军法从事,当然更是人人用力。仅仅半夜功夫,后金军便已三次攻上城墙,最后还是王顺率领亲卫才将敌军赶下城去。直到卢信率援军赶到,危机才算彻底解除。看到卢信所率这万余人中竟有一半手执火铳,怎么能不让王顺心中羡慕,若是自己手下也有这样一批精兵,自己还怕什么后金,早将他们打得屁滚尿流。而这时后金军也得到大汗密信,让他们只留一半军卒继续牵制城中守军,其余大军马上反回义州攻城。
随后后金军的攻势大减,只是在城外飞奔,不时射上一阵箭雨。可在卢信所带来的精锐面前,这些后金军根本靠不近城墙二百米内内,箭雨也再没有伤到一人。见这锦州终于是保住了,王顺这时才有功夫与来援的卢信见面,除了感激外,他更想知道这样的精锐到底是出自谁手。要知打造这样一支精锐,不但得有钱有物。更要有精于火器之人进行训练才行。没想到一问才知,这些人竟全吴三桂亲手训练,王顺这才对吴三桂生起了兴趣。城外战事已经不紧,王顺干脆拉着卢信在城上坐下,仔细询问起吴三桂来。卢信虽为三桂长辈,可在三桂面前他却从来不以长辈自居,反而处处以三桂为首,说起三桂,卢信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从三桂最初参加宁远大战。再到设计斩杀莽古尔泰。取得宁锦大捷,陕西剿匪,助新皇登基,孤身闯盛京,最后设计救袁崇焕,说到此处,卢信长叹一声道:“只可惜袁将军一生刚烈,死得不值啊!”没想到这句许却是说到了王顺心里,王顺一生只服袁崇焕一人。可他却不知吴三桂竟为袁崇焕作过这么多事,竟敢率军围攻盛京,威胁朱由检释放袁崇焕。最后闹得与大明决裂。虽然袁将军最后还是为国尽忠,可吴三桂的这个情,王顺却是感同身受。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今日王顺亲自向吴三桂请罪的一幕。
对王顺的归顺,吴三桂自是喜从天降。如此以来,辽东几座大城已是尽在己手,这也为日后自己对辽东的变革铺平的道路。义州大战七日后,义州城已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而此战的损失也已统计出来。义州城两万精锐伤亡一万三千余人,其中战死五千余人。两千余人身负重伤,再也无法重返战场,另有五千人轻伤,只要休养一段时日,便又是好汗一条。协助守城的五万新军伤亡三万,其中阵亡一万两千余人,重伤六干,轻伤一万。而城中普通百姓共计伤亡两万余人,这还是祖大寿撤得及时,不然远远不止于止。再加上去救援喀喇沁部损失的一千金精锐和喀喇沁部本身损失地万余族人,此战明军共计阵亡近三万人,重伤近两万人,轻伤无数。而后金,仅是在义州城附近便找到四万余具后金军尸体,而轻重伤地伤员仅有两干余人,由此可见后金的彪悍。虽然明军损失惨重,可后金却更是雪上加霜,不管怎么说,这场大战是辽东军胜了。吴三桂看着这张战报,却是喜悦不起来。他再次传令下去,命人收拾好战死军民的骨灰,安抚好阵亡将士家属,对重伤人员务必要尽全力抢救,待其伤愈后,愿重返军伍的官升一级,不愿再上战场的,尽量给他们找些事做,或是发给其土地,让其衣食无忧。而伤重无力推生的,由总兵府按月发给生活费用,务必保证每人不缺衣少食。吴三桂此令一下,军中许多将领不解,特别是原来的辽东将领,按大明规定,无论是阵亡还是重伤的,只要发一笔遣散费便不错了,那会有人照顾其一生。不过从冰凌山庄出来的众小将却是明白,因为吴三桂曾跟他们讲过:你手下地的将士便是你的手足,他们是在为了我们流血牺牲,可万万不能让这些英雄们流血又流泪,死也不能安心。
所有听过这句话地辽东将领无不对吴三桂心服口服,而当这句话传到百姓耳中后,更使吴三桂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当日总兵府的府门外便围满了想要参军的辽东百姓。关内甚至后金、蒙古境内的汉民得知义州城仅靠两万军卒便顶住了后金七万大军地围攻,最后更是大败后金,这让身处乱世的百姓对义州心生向往,每日来义州的百姓竟有几百人,多时一天便有上干人,极大的补充了义州的损失。这日一早又传来喜报,何可刚、吴三辅及喀喇沁部几万族人已赶到义州城外不到百里。吴三桂马上召来城中将领,叫人备下午饭,准备迎接喀喇沁部族人的到来。安排好诸项事宜后,他又亲自来到塞罕贝闺房,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塞罕贝,邀其一同迎接阿桑族长。谁知塞罕贝不知从那里得到了消息,此时已是穿上了平日里从不穿地盛装,正坐在梳装台前任由几个丫头为其妆扮。
见到吴三桂来了,连忙起身迎接,施礼道:“见过大人。”三桂自出征以来再未见过塞罕贝,留在他印象中的塞罕贝还是那个丫环打扮,一脸清秀的小女孩,此时一见盛装的塞罕贝不由得一呆。塞罕贝本就生得貌美如花,不然也不会被称为喀喇沁部的最美的鲜花,只是原先在吴府中充当下人,怕露出破绽,每日从不细心梳妆,素面朝天,就是这样也叫碧艳看得心喜,留在身边,由此也可见其确是容貌不凡。塞罕贝今日为迎接父亲,特意穿上了一身翠绿色的绣服,头上装了燕尾金凤宝钗,粉颊上垂着两行秀发,见到三桂瓠犀微露,笑窝带晕,玉容的娇嫩瞧上去似吹弹得破,白里透红,清秀中带着几分妩媚。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不时看向三桂,可当两人目光对视时,又忽然转向他处,不敢与三桂对视,这样却更惹得三桂心喜。“免了,免了。这段时间军务繁忙,对你照顾不周,不要见怪。”三桂忙上前扶起塞罕贝。“大人为了我族与后金连番大战,又险些失了义州,若真是如此塞罕贝便是罪人,天幸大人回来的及时,才算化险为安,塞罕贝永感大人恩德,此生愿为奴为婢伺侯大人!”
三桂一笑道:“你我即已结亲,还分什么你我,你父便是我父,救援岳丈本就是分内之事,又何需你来报答?不过你也应该知道我来所为何事,一会儿你便随我一同去迎接你父亲阿桑族长。”塞罕贝笑盈盈的回道:“是,一切听大人吩咐。”
待到中午时分,率部等在城外的吴三桂终于看到了回城的大军,两万明军和几万喀喇沁部族人排成的长龙绵延十几里。走在最前面的正是何可刚、吴三辅和阿桑族长。
三人见到城下众人,忙打马过来。向众人见礼。塞罕贝跟在三桂身后,虽仅分隔几月,可这几月发生了太多地事情,仿若隔世一般,未曾开口,泪珠已打湿衣襟。阿桑族长也看到了塞罕贝,顾不得理会吴三桂,轻声叫了声:“女儿”“阿爸!”塞罕贝喜极而泣,奔向了阿桑族长,投入其怀中。痛哭不已。其们众人不忍打扰。默默站在一边。何可刚下马后向三桂行礼道:“禀大人,末将终将两万军卒和喀喇沁部全族安全带回,请大人训示。”
吴三桂一把拉起何可刚道:“何将军此行劳苦功高,我已备下酒宴,一会必要畅饮一番。”一边的吴三辅略显激动的叫了声:“大哥!”
三桂看了看三辅,此次出征虽还不到一月,可三辅却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整个人看上去成熟许多,再无当初的锋芒必露。三桂一拍三辅肩膀。“好兄弟!”最后还是祖大寿打断众人,道:“城中已备下盛宴,大家入城再叙吧!”
众人这才收拾心情。进了义州城。至于那两万明军和几万喀喇沁部族人自有他人安排歇息。在城中大帅府众人边吃边聊,何可刚说起行军之事,一路上算是有惊无险,开始代善和多尔衰还几次率军骚扰,可都被何可刚等人击退。后来敌军便不知了去向,大军也顺利反城。而待三桂说城义州大战,却听得何可刚、吴三辅心惊不已,特别是吴三辅更是为自己没能参加此次大战后悔不已。这顿饭一直吃到日沉西山,众将才算是尽兴而归。
与辽东大战后的喜悦相比,坐在皇宫中的朱由检却更有高兴的理由。朱由检此时正坐在御书房中。手拿三桂派人送来的战报,仔细观看,这已是他第三次阅读,可每次看后,都会觉得兴奋不已,甚至连晚饭也多吃了一碗。书案下还坐着几人,为首的却是内阁首辅周延儒,下面还有阁臣何如宠、钱象坤及正得皇宠地兵部尚书孙承众人对朱由检手中战报也都知之甚详,着朱由检喜上眉梢地表情,周延儒也笑道:“恭喜万岁,万岁鸿福齐天,此次吴三桂与后金两败俱伤,却是为万岁去了一块心病,我大明中兴已是指日可待。”朱由检放下手中战报,扫了堂下众人一眼,道:“不错,按战报上所讲,吴三桂率二十万辽东军及几十万辽东百姓竟大败十二万后金军,战报上还道,此战竟击毙后金军达六万之多,而他们自己也损失了十几万军卒和近十万百姓,你们说这可信吗?”
吴三桂送于大明的战报根本就是不实,与实际相差甚远,可就是如此,也让朱由检等人不敢相信,若是让他们知道义州仅靠两万正规军和几十万百姓便创造了歼灭四万后金军的奇迹,恐怕朱由检根本不会再找人商议,马上便会齐聚全国大军以消灭吴三桂这个心腹大患。朱由检此言一出周延儒等人却无了声息,要让他们溜虚拍马还行,陷害忠良更是强项,可说到军事,他们却是不敢妄语,外一那句说说错了,自己恐怕不但乌纱不保,就连小命也是堪忧。最后还是孙承宗开口道:“若说击退后金进攻倒是可信,当年袁崇焕不也是仅用三万大军便击退了十几万后金军吗?而吴三桂也是有些军事天份,更何况他们据城而守,辽东又是火器充足,与那时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若说能击毙六万后金军却是让人不敢苟同。那后金军如狼似虎,那里是这么容易被击毙的。不过辽东军损失必然不少,战果吗,若是减半倒是还有几分可信。”也不怪堂上众人在这里凭空猜测,只因现在的辽东已是吴三桂的天下,圣旨根本出不了山海关,就算勉强到了馁中,也全部被扣下。而原本派在辽东的锦衣卫暗探只在宁远、锦州还剩下几个,至于馁中、义州两城根本就是吴家天下,别说暗探,就连一只老鼠想要进城也得看吴三桂高不高兴,锦衣卫那里还插得进手。
朱由检也点头称是,后金入关,围攻京城达半月之久,朱由检可是见识了后金的强大战力,虽然他也知道吴三桂厉害,可朱由检还是不敢或是不愿相信他真能击毙六万后金军,若真是如此不是更显得自己的无能?何况锦州地暗探也传回消息,后金仅用一万军卒便差点打下锦州,若不是援兵来得及时,锦州此时怕是已经易主。想来必是吴三桂夸大了战功,想要多捞些好处罢了。
第五十五章大明封赏
“那依众位爱卿所见,这吴三桂请援一事又该如何?”朱由检向下面众人问道。周延儒忙接道:“依为臣所见,这吴三桂即已生叛心,何况此次又与后金两败俱伤,咱们已不需防备于他,还管他做甚,便由他自生自灭好了。”
何如宠、钱象坤向来以周延儒马首是瞻,当然连口赞成。可孙承宗却低头不语。朱由检虽然年纪尚轻,可却不傻,也知道军事上,只有孙承宗才最有发言权。“孙爱卿,依你之见又该如何?”“启禀万岁,依老臣之见,对吴三桂所求,虽不能答应,但还是应做出一个姿态,以表明朝庭并没有忘记他们”
孙承宗话音未落,周延儒给何如宠一打眼色,何如宠马上心领神会,激动的站了起来,指着孙承宗道:“孙大人,你这是何意?莫不是你还念着旧情,想要助那吴三桂不成”孙承宗对何如宠这等跳梁小丑根本不放在眼里,理都不理,微闭双眼,坐于椅上,仿佛一只狗在那里乱吠。最后还是朱由检开口问道:“孙爱卿此言必有所指,何爱卿不得喧哗。孙爱卿你继续说。”
孙承宗见朱由检询问,只好解释道:“启禀万岁,这吴三桂虽然已有叛意,可其父尚在京城,也不怕他敢举起反旗。但后金却不一样。他们可是时刻盯着我大明江山。一旦吴三桂全军败亡,咱们丢了辽东,后金便可直对山海关,再无忧虑,外一山海关有失,后金便可挥军南下,直奔京城,一路上再无阻拦”朱由检一听说后金可以直奔京城,心中都是一抖,上次是有辽东军及时回援。才免了京城一劫。可后金若是再来,没有辽东军,还有何人可以救驾?却又听孙承宗继续道:“后金本不足惧,若集结全国之兵,定可一举将其消灭。可大明境内却不安稳,据报,陕西、山东、山西等十三路叛军已成气侯,竟还想着要会师于陕西,攻我大明江山。依微臣之见。这些反贼才是我大明心腹大患,若不尽早根除,必成星火燎原之势。我大明江山恐怕危矣!”
“那依受卿之见”朱由检向来忧柔寡断,这等大事却拿不定主意。
“依老臣之见,不如就给那吴三桂一些粮草、军饷,反正几年内他决不会成为大明之患,更有其父吴襄尚在京中。更不怕他造反作乱。如此以来,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对付陕西境内那十三路叛军。待平息地匪患再收拾吴三桂也是不迟。”孙承宗是准备先安内再攘外。“万岁,万万不可。”周延儒看朱由检竟有意答应,忙道起身道:“万岁,那吴三桂虽说此战损失颇重,可后金竟连辽东一城也未破。吴三桂实力仍在,万岁切不可养虎为患。而陕西境内匪类本是我大明子民,想来只要好言相劝,不难招安,何必大动干戈。以微臣之见,还是应先收复辽东。”“万岁,匪类才是动摇我大明江山的大患,他吴三桂远在关外,又有后金、棠古牵制,难以发展壮大,而匪类则不同,去年那吴三桂已剿平陕西境内十万叛军,可待我大军一退,他们便又呼啸山林,如此反复,我大明何时才能安定?何时才可中兴我大明?”
听着堂下两人争论不休,朱由检也觉头痛,若是有能力,他真希望同时对两方开战,平息内乱,消除外虏,重现大明盛世。可只要再想想后金大军围城的景象,朱由检便只能忍气吞声,连后金也不是对手的吴三桂,自己又如何去剿?还是好好安养生息,等积蓄了足够力量再收拾吴三桂好了。“两位爱卿不必争了,辽东一则刚大战一场,实力大损;二则有山海关这道屏障,那吴三桂想入关还要多想想,况且还有吴襄在我们手中,就更不惧那吴三桂有何作为。而陕西距京城不过几日路程,若是等十三路匪军会师之后,攻打京城,岂不危矣?孙将军,就依你之见,先剿国内匪类,再行收复辽东。只是这吴三桂所请粮草军饷却是不能轻易给他们,免得养虎为患,我看就赏他一把尚方宝剑,允许他在辽东有先斩后奏之权,众位爱卿以为如何?”“万岁圣明!”堂下众人齐声应道。朱由检虽下决心先平国内匪患,可吴三桂必竟如硬在喉,山海关若不派一名忠心之人守侯,如何放得下心。
孙承宗虽是最佳人选,可陕西匪患猖獗,除孙承宗外,再无人能担此大任。如此以来这山海关总兵却成了一件难事,既得忠心,又得有几分本事,如今在这大明确是难找。思来想去,竟真被朱由检想到一人。马上叫身边小太监传旨,宣待卫统领励志侯入宫进见。片刻功夫,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待卫统领励志侯前来见驾。这励志侯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与吴三桂合力平叛,助朱由检登上皇位的田立。吴三桂因家族势力宠大,他自己又有些年轻气盛,不知韬光养晦,颇受朱由检猜忌,才发生了后来的许多事情。而这田立却因孤身一人,至今仍未娶亲,在京中竟连一个知近好友都没有,每日便守于宫中,以尽职责,就算闲瑕时也只能孤身一人到酒店买醉,更是深得朱由检之心。有田立驻守山海关却是最恰当不过。可朱由检却不知这田立早已与吴三桂兄弟相称,相交莫逆,而之所以留在京城,便是等有朝一日为吴三桂充当内应,以推翻这大明王朝。
田立也不知今日朱由检找他来又有何要事,见到朱由检便跪倒请安,行了一跪三叩头的常朝礼。朱由检一摆手,道了声:“起来吧,来人看坐。”一边自有小太监取过绣墩。能得皇太赐坐已是天大的恩宠,田立心知,今日必有大事,不然决不会赐坐于自己。待田立小心坐下后,朱由检才道出其意,田立一听竟要封自己为山海关总兵,总领山海关防线,以防后金和吴三桂。田立暗喜,这岂不是天从人愿?由自己把守山海关,那这山海关对于吴三桂来说不是如同坦途一般,待时机成熟,只要自己开城迎三桂入关,推翻这大明江山岂不指日可待?田立再次跪倒在地,略显激动的道:“能为万岁效力,能为我大明效力,臣甘愿赴汤蹈火,战死杀场,决不辜负万岁大恩!”
“起来吧!你可知朝中文武官员无数,就算皇亲国戚也是不少,联为何偏偏看重于你,将这重任交付于你?”田立暗道:还不是因为朝中已无大将,至于那些皇亲国戚欺压良民算是好手,可真上了战场,恐怕早被吓得尿了裤子,不然也不会被十万后金军围在城中不敢迎战。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出口“臣惶恐。”
“你即为待卫统领,国内事想必你也知道一些,如今既要安内,又要攘外,可两者不可兼得。这些年国内天灾不断,境外战事连锦,国家元气大伤,今天让你镇守山海关,便是看你稳重。”看田立低头不语,朱由检生怕这田立不解自己圣意,又道:“如今陕西大乱,我已决定先平匪患,再收辽东。所以你此去万万不可与吴三桂交恶。不妨与其委屈求全,只要让他把精力全放在与后金对峙上,力保山海关不失,你便是大功一件,你可明白?”田立一听,这不是正合己意吗?就算与吴三桂走得再近,只要一句委屈求全,便可封住一些人地嘴。“臣此去必会为万岁牢牢守住山诲关,不使他人踏入关内一步!”
“好,你即有此决心。我心甚安。万事可相机而上,却不可浪战!若使将士以弱敌强,暴骨沙场,不惟有损国家元气,联心还是不忍,切记、切记!”朱由检表面装出一副悲悯天人的势态,实则是怕这田立不知吴三桂厉害,若是促怒吴三桂,恐怕山海关不保。
“臣记下了。万岁爱将士犹如赤子。此心天地可鉴!”“嗯,你在宫中为待卫统领多年,却不曾外出领兵。此去怕多有不便,我便再派一人协助于你。来人。”
话音未落,从一边上来一人,田立借灯光,才看清此人年纪约有三十左右。身材魁梧,可脸上竟不见一丝胡须,红光面色,正与堂上面色苍白的朱由检形成鲜明对比。“田爱卿,想来对他你也不陌生吧!”田立在宫中当差这么多年,又怎么会认不出此人便是朱由检身边得宠太监高起潜。看来这朱由检是不会放心任何人,一面派自己出任山海关总兵,一面又派来高起潜来监视自己。“见过高公公!”
只见那高起潜忙回礼,道:“哎呀,这可如何使得,竟让侯爷对我一奴才行礼,应该是奴才见过侯爷才对。日后便要在侯爷手下当差,还望侯爷多多照拂才是。”“好,你二人也都不是外人,此去务必要事事用心,起潜,你此去为监军,可却不比往常,万事以田将军为首,不得擅作主张!”看来朱由检对自己身这些太监也十分了解,知道这高起潜也不是什么好鸟,怕他再生事端,才又嘱咐一遍。
“万岁爷,您放心,奴才自当以田将军为马首是瞻,以保山海关周全。”
“好,你们都下去吧,明日早朝听旨便是。”第二日早朝,朱由检降下圣旨,首先宣布了对吴三桂的封赏,赐尚方宝剑一柄,在辽东有先斩后奏之权,并赐黄金千两,以示嘉奖。封田立为山海关总兵,统领山海关一带兵马,从一品,御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同样是赐尚方宝剑,看似并无不同,仅差了一句而已,其中便有了天壤之别,吴三桂的尚方宝剑只是在辽东有效,而田立的这把尚方宝剑可是没有这个限制。又封高启潜为山海关监军,负责山海关内钱粮等事。
最后才道,由于陕西叛匪横行,特封孙承宗为山西、山东、陕西三省总督,节制各路兵马,进剿匪患,三省总兵、巡抚听其调遣,如有不从者,先斩后报!
相对于明朝的调兵遣将,后金则是愁云一片。皇太极及代善、多尔衰先后反回盛京,此战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白白损失了几万大军,再一看城中军民面黄肌瘦的样子,后金宫中更是无人开颜。皇太极坐在堂上看着手下众臣,大怒道:“粮草!粮草!不论是谁,只要能解决了我军粮草,官升三级,赏黄金千两,决不食言!”
可堂下却依然没有人吭声,此时后金已不是几年前的一个小部落,此时的后金虽在与明军交战中,屡获败绩,可他也是一个北至大兴安岭,南到盛京,东抵朝鲜,西交蒙古地一个大国,比之朝鲜、蒙古地盘还要大些,若不是近段时间损失惨重,怕惹恼了周边诸国围攻,恐怕早已称帝了。不过此时虽未称帝,可一切却都是仿造大明所设,只差个名号而已。后金国内现有人口达五百余万,其中后金人只有不到百万,其余均是汉人、蒙人,要想解决这么多人地粮草问题,谈何容易。就在众人均无声息之时,堂下突然有人上前一步,道:“启禀大汗,小人倒有一策”皇太极闻声望去,发现那人站在殿门附近,只众其所站位置便知其地位必然低下,仔细看去,这人竟未眼生的很,好像并非朝中大臣。“你是何人?官居几品?”
“启禀大汗,小人鳌拜,仅为甲喇额真。”这鳌拜原本仅是普通军卒,在义州城下被皇太极一句话封为牛录额真,义州一战虽然大败而归,可鳌拜却因作战勇敢,官进一级,被提升为甲喇额真。今日本是进宫领赏谢恩的,却不想碰到皇太极大发怒火。“噢,原来是鳌拜,我记起来了,你在义州城下作战勇猛,不愧为将门虎子。好,只要你能解决了我军粮草问题,我决不食言,让你官进三级,并赏黄金千两。”“谢大汗,只是臣这计策”说到此处,鳌拜却停了下来,看了看满朝文武大臣。皇太极听说这鳌拜竟可解决全军粮草,再看看这满朝无用的文武大臣,道:“好了,今日议事便到此处,代善、阿敏、范文程留下,其余人都散了吧!”
“喳!”众文武大臣虽羡慕鳌拜,可谁让自己想不出计策,找不到粮草,只好听命散朝,各自回府。
皇太极将几人带到后殿,才询问道:“鳌拜,你说你有良策,现在可以说了吧!”“是,只是小人这计策有些毒,实在不适合在大殿上说出,请大汗恕罪。”鳌拜有故做惶恐,请罪道。“好了,恕你无罪,讲吧。”皇太极已经有些不耐烦的道。“喳,小人是想,如今我后金缺少粮草,又何必白白养着那些贱民”
未得鳌拜说完,大伤初愈的阿敏便在一边插言道:“小儿幼稚,就算不算那几百万贱民,可还有我后金族人近百万,难道也可以不管吗?再说,那些贱民此时虽然还不如一头牲畜,可若是这些贱民造起反来。仅靠我后金不到百万族人可以压得住吗?到时怕是要酿成大祸。”代善和范文程虽未开口,却微微点头,确实,后金经过这几次大战,损兵析将,本来就兵力不足,若是再激起民变,后金休矣,而皇太极也正是为此苦恼。“众位大人所言极是,那些贱民确实是牲畜不如。
若是一头牛一头马也可剔出几百斤肉。就连一只羊也够几人饱食几日。可他们满打满算也不过能出几十斤肉而已,不过他们胜在数多,又不需食草。”
在座几人听到此处,都有些明白了鳌拜所谓解决粮草地办法。皇太极一言不发坐在堂上,不知在想什么。而代善和阿敏对视一眼,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惊讶之色,眼前这鳌拜不过十几岁,竟有如此狠毒的心肠,谈笑间便决定了几百万汉民的生死。自己却是万万不如,看来此子将来决非易与之辈,要小心才是。而坐在那里的范文程却已经是大失颜色。没想到这鳌拜竟想出如此根毒的计策,虽然近年来辽东大战不休,加上天灾,民间易子而食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可这鳌拜竟想出用人肉充当军粮。这人到底还有没有一丝人性?若大汗真的同意了,自己身为汉人,却要眼睁睁看着全国几百万同族成为人家盘中餐,自己还有何面目立于世间?久未开口的皇太极突然道:“若是那些贱民查觉,激起民变又该如何?”“只要小心,封锁消息。一城一城的收拾这些贱民,如何会走漏消息。何况他吴三桂不是要五万户汉民吗,外一被发现,就说失踪之人已被送往辽东吴三桂处,这些贱民恐怕不但不会惊慌,反而会盼着被送走。”鳌拜既敢提出这种毒计当然是考虑周全,不慌不忙的答道。“大汗,万万不可啊!”范文程在一边叫道“此乃绝户计,饮鸠止渴!大汗万万不可信这黄口小儿之言,如真以汉人为粮,就算能勉强度过寒冬,可将来呢?若此事泄露,国内汉人必与后金势不两立,日后也不会再有投降地汉人,仅靠百万后金人如何还能统治这诺大地江山?还有何人为大汗放牧种粮?难道以后便只靠掠夺为生吗?若吴三桂再来攻,如何抵挡?”
未等皇太极说话,鳌拜却看了范文程一眼,道:“范学士可还有其他良策?”看范文程顿时哑口无言,鳌拜又道:“即然再无良策,那我后金恐怕连今年这个寒冬都过不去,何谈将来?再说我后金当年仅靠几副盔甲起家,如今有百万族人,只要能度过这个寒冬,何愁将来不能再兴?”“好了,不要再争了!我意已决,为了我后金百万族人,只能牺牲这些汉人了”
“大汗!”范文程扑通跪倒在地“此举必让朝中汉臣心寒”“哼!心寒?莫不是这些人还心怀大明?若真是如此,我第一个便将这些人制成军粮!”皇太极这些日子就没有高兴过,这范文程又苦苦为汉人说情,已经是惹脑了皇太极。“好了,代善,你负责组织五万户汉民,送到辽东,以换回我一万将士。也只有吴三桂才会如此看重这些贱民,竟用一万我后金勇士来威胁于我。阿敏,你便带着这个鳌拜去抓汉人,务必保密,不得走漏半点风“大汗,我想到了”
皇太极一看竟又是范文程,不禁怒目相视“你又想到什么?”“大汗我想到粮草如何解决了!”
“噢?说来听听。”皇太极虽然已同意鳌拜之策,可他毕竟不是禽兽,若真让他去斩杀几百万汉民,他也是于心不忍,而且为了后金将来着想,也不能对汉民赶尽杀绝,所以一听范文程说有了主意,便又坐了下来。“大汗,即然那吴三桂如此看重这些汉民,咱们不如就用这些汉民去向他换取粮食,想来那吴三桂不会拒绝的。”“大汗,万万不可。”这次说话的竟是阿教。阿敏说完反身面向范文程,指着范文程道:“范文程,你到底安得是什么心?难道还嫌那吴三桂实力不够强大吗?今日若是再给他几百万汉民,恐怕明日他便会率军横扫关外,你置我后金于何地?”
“我我”范文程哪才只是一心想要救救这几百万汉民,未想及此处。的确,若是让吴三桂再得到这几百万汉民,只要择其精壮,不难训练出一支几十万的大军,到时别说后金,恐怕就连蒙古、朝鲜联合起来也不是其对手。
“范学士不必紧张,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代善,你意如何?”皇太极想到日后还要依重范文程,帮其开拖。又见代善一直未出一言,不由问道。“大汗!”代善见皇太极问到自己,再想沉默是不行了,只好道:“依臣之见,几人说得都有些道理。”见几人都用一种鄙视的眼光看着自己,代善却不着恼,而是继续道:“不过却又都有缺点,不如各取一半,或可助我后金度过此劫。”“各取一半?如何取?”皇太极问道。代善这才不紧不慢的解释道:“若只依鳖拜之言,就算能平安度过今年冬季,可明年又有何人为我们种粮?难道只靠四处掠夺不成?此决非长久之计。可依范大学士之言,又只能助长吴三桂实力,也不可取。若是终合两人之言,取我后金境内老弱病残,妇孺幼小去向吴三桂换粮,留精壮为我后金所用,万一军粮不够,这些精壮就是充作军粮也可比好些妇孺多上几斤。而那些老弱妇孺不但不能增加吴三桂战力,反而只会削弱其战力。”
“妙,妙计啊!就依大哥所言。”皇太极一激动竟叫起了大哥,这可是自皇太极登上汗位从来没有过的事。吴三桂这段日子坐镇义州,主持辽东大小事务,却是喜事不断。先有朝内传来喜讯,有太监出关来到义州。
传朱由检圣旨,赐其尚方宝剑,并赏黄金千两,只是对他所提出地粮草和军饷却责今其就地筹集。对这尚方宝剑和千两黄金吴三桂根本不放在眼里,他向朝中索要粮草、军饷朱由检未答应,吴三桂也不在意。他向朝中通报此战结果,只是想表明一个态度,就是辽东军此战损失惨重,而他吴三桂依旧还是大明的属臣,不会造反。起码近期不会。以央朝庭之心,让朱由检能放心的去剿匪,只要关内明军与那些叛匪两败俱伤,便已达成了吴三桂的心愿。只是没想到竟还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他,田立竟被封为山海关总兵,这却解决了三桂唯一的顾虑。若是他人主持山海关,必然闭关与关外隔绝。吴三桂恐怕只能断了关内、关外的陆路交通,全靠吴家船队从水路与关内按触。可若是田立在此,一切便好办了。早先布下的暗棋铃于在此时发挥了应有作用。
随后,后金又有使臣求见,不但带来了汉民五万户。还带来了皇太极亲笔书信,要求以汉民换取粮草。吴三桂本来就没希望在此时彻底解决后金,就算后金不提出这个要求,他自己也得想法联系后金,不过此时由后金提出。价钱便由得吴三桂了。经过三天磋商,最后决定百斤粮食或三百斤草料便可换得一名汉民。协议达成后,吴三桂暗喜,不想后金却更加兴奋,以为占到了天大的便宜,用一些老弱病残或是妇孺便可换回后金急需的粮草。这个卖买可真是太划算了。当第一批用于交换粮草的汉民被送到义州城时,除了吴三桂外所有人都是暗骂后金可耻。这第一批共计一万四千余汉民,其中最大地已近古稀,最小地也五十多岁,看他们连走路都费力,若不是后金怕少换了粮草,一路上精心照顾,恐怕根本到不了义州。就算如此,这一路上还是死掉近千人。
看着后金使者那可恶的面容,吴三辅一激动,差点拔出腰刀就地结果了他,好在被吴三桂早已料到此节,他才不信后金会好心好意的送给自己汉民,让自己凭添战力,不过他另有打算,见了这些老人也不生气,及时拦住了吴三辅。那后金使看见吴三桂拦住了三辅,以为没事了,竟恬不知耻的道:“吴将军,我们可是将人送到了,想来将军一言九鼎,当然不会耍赖吧,这粮草什么时侯给我们啊!”既然后金如此无耻,吴三桂当然不会如此轻易便将粮草交给他们,只是淡淡的道:“你放心,我吴三桂向来说话说话,只是义州刚径战火,我也没想到皇太极竟如此有诚意,一次便送来这么多汉民,所以粮草正在筹集,想来过上几日便可交到你们手中。”说是几日,可这一拖就是半月,若不是看这些汉民有用,可以换到大批粮草,后金恐怕早已以人肉充为军粮了。返回府中后,未等尘下,吴三辅便怒气冲冲的道:“大哥,为何还要答应后金拘贼,他后金竟敢如此戏弄我们,竟找些老家伙,不但不能为咱们出力,咱们还得白费粮食养着他们。若是依我,早将那后金的拘屁来使一刀两断,看他还敢不敢如此嚣张。”
吴三桂听后却不激动,接过碧艳递过来的茶水,细细品了一口,看了看下面众人,却无一人不忿忿不平。三桂摇了摇头,才道:“唉,你们啊,还是目光短浅,你们可知朱由检此次为何又是赏金又是赐剑的,全然不担心我会造反?”众将不知吴三桂为何会扯到这里,不过还是有人答道:“是因为那朱由检听说咱们刚与后金一战,实力大损,才放心下来。不过他们却是打错了算盘,他们那里知道,此战咱们不但实力未损,反而又凭添了许多新兵。”在这些将领眼中,未经历过战火地新军根本不算是军人,而此战五万新军虽然死伤惨重,可还有三万多新军已经可以算是正式军人,相比以前,军队人数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万余人。那边三伽也插言道:“还不是因为咱爹还在京城,不然咱们早与那皇帝老儿彻底翻脸了。”
其余众将想想,也确是如此。如今吴襄还在京城,自己不论做什么都有些放不开手脚的感觉。
吴三桂这时才道:“以汉人在后金的地位,后金恐怕是搜遍了全国才找出这一万余老人,也真是难为他们了。可你们计算过没有,这些老人是多少人地父亲、祖父?其家族中又有多少青壮?”
伤到一群猛虎吗?只能是羊入虎口,成为猛虎的盘中餐。只是没想到这些百姓倒还有几分血气,面对近万骑兵竟还敢上来挑衅,皇太极不知是该说他们傻,还是应该佩服他们的勇气。不过这几百冲出人群的百姓转瞬间便祭了自己手下骑兵的战刀,也让其余的百姓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皇太极看时间也差不多了,高喝道:“祖将军,难道你就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来送死吗?如果你再不出来,我便要下令屠城了!”人群顿时鸦雀无声,后金屠城的惨状,在场许多从其他地方搬迁来的百姓是深有感触,那时的后金军根本不能称之为人,只能用禽兽称之,见人即杀,见房即烧,后金过后,城中房屋百不存一,百姓更少有幸免。“皇太极,你不要太过嚣张,我承认我祖大寿不是你的对手,不过今日你在我义州犯下的罪行。我义州城几十万军民不敢或忘,等吴三桂将军回来,必会为我等报仇,今日在义州城所发生地一切,早晚有一日会十倍报在你盛京城上。”祖大寿在后面叫道。“对,等吴将军回来,必会让这些狗贼十倍报之!”
百姓一听祖大寿提起吴三桂,顿时群情激忿。就连此时义气风发的皇太极听到吴三桂其名也不觉心中一紧,要知这义州城中辽东精锐不过两万,其余全是新军或是普通百姓。可就是这些百姓竟让所向元敌的后金军损兵折将达三万多人。而辽东军真正的精锐此时正在吴三桂身边。那可是五万大军,要是等他们回来,别说取胜,连自保也成问题。
皇太极顾不得再取笑祖大寿,道:“祖将军,请阵前一叙如何?”百姓们自发的为祖大寿让出一条小路,仅够一人勉强通行。祖大寿从人缝中挤了过来,到了阵前,才知道为何刚才还群情激忿的百姓为何会突然鸦雀无声。两军相距几百米的空地上几百具大明百姓的尸体倒在那里。鲜血已染红了这片土地。看来是后金的铁血手段吓住了这些原本善良的百姓。“皇太极,有话直说就是。”
“好,既然祖将军如此痛快。我便直说了。只要祖将军送来二十万石粮草,我后金马上撤兵,决不再动你义州一砖一瓦,不伤你一兵一卒,如何?如将军不答应。就不要怪我无情,今日不将这义州碾为平地,我后金决不撤兵。”祖大寿不知吴三桂大军即将返回义州,心里还是纳闷,这后金今日竟转性了,竟如此轻易便放过义城百姓。虽早知后金缺粮。可没想到他们对粮草需求如此迫切,竟不惜几万大军地性命强攻义州,最终却只要几十万石粮草。不过祖大寿也明白,若是后金围城时便提出索要粮草,自己恐怕只会把他们当做白痴,不予理采。为了城中几十万军民地安危,祖大寿当然不敢吝蔷粮草。
皇太极那里有那么善良,只是吴三桂大军就在离城不远处,而且就算自己屠城,若是义州百姓心存死意,最后一把火烧了粮草,自己才是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无所得,白白搭进去几万大军。祖大寿刚想点头答应,却在这时突听城外竟传来低沉的马蹄声,连城墙也为之晃动,久经杀场的祖大寿当然清楚,这怕不是有几万骑兵同时行进才能有如此气势。本以为是后金军在城外纵马,要给自己以压力,可再细看皇太极,却是脸色煞白,几无人色。难道是自己人?未等祖大寿想清楚所来何人,便见站在城上的后金军一阵慌乱,有人竟大喊道:“不好了,杀神来了!”
能吓得后金铁骑如此失色的,而又被称其称为“杀神”的,全世界也只有吴三桂一人而已。不仅祖大寿明白此事,在场的义州百姓,就连后金大军包括皇太极无不清楚。一听杀神来了,祖大寿竟连腰板也直了许多,而几万义州百姓更是如同过年一般,喜形于色,相互拍肩庆祝。再看眼前这万余后金军,却是截然相反,个个面如土色,有胆小的军卒竟连手中战刀也掉在了地上。
皇太极暗骂:这吴三桂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此时才来,若是早来片刻,自己尚未攻下义州城墙还可撤军,若是晚来一会儿,粮草便要到手。可眼下自己几万大军分布四周城墙,就是想走怕也走不了了,就更别提粮草了。没想到对面祖大寿心情大好,竟调笑道:“皇太极,你想要二十万石粮草我是没有,不过要是你肯投降于我辽东,想来几千斤粮食还可以提供,足够你安然渡过下半生地,不知大汗意下如何?”皇太极那还有心思与祖大寿斗嘴,对身边亲兵下令道:“传令全军,北城集合,准备与敌决一死战!”说完自己转身上了北城城墙。而此时的祖大寿却并未马下下令与皇太极开战,只因自己这里基本都是普通百姓,一旦开战,百姓必然死伤惨重。即然吴三桂已经回来了,一切便全由吴三桂做主吧。皇太极来到城上,才发现一切都已晚了,自己大军尚未调齐,吴三桂所率的三万骑军却已来到北城城下。昨夜吴三桂及三万大军休息了一夜,一早便开始行军,当行到距义州城几十里处时,便看到义州所在位置浓烟翻滚,火光冲天。三万骑兵个个心急如焚,更是不要命地赶路,才终于在最后时刻及时赶到。
三桂率三万大军来到离城几里处却发现城上飘扬着后金旗帜,以为义州已经被破,三万大军个个急红了眼,若无三桂阻拦,恐怕已攻上了义州城。大军行进到城下,几万将士看到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虽然大多都是后金军的,可上面一层却全是明军将士,甚至还有百姓。不用问也知道,此战的艰苦,不然普通百姓如何会上城,而且此时城中又已没有了喊杀声,看来城中这几十万军民已经是凶多吉少。所有人都是强忍着泪水,取出火铳、马刀,只等三桂一声令下,必要这些后金狗贼血债血偿。三桂更是心中悲痛,看到皇太极站在城上,也不答话,令全军列好队列,做好攻城准备。皇太极在城上着三桂竟不答话便要攻城,不由得慌了手脚,自己身后这万余精疲力尽的后金军如何是三万辽东铁骑的对手,更何况城中还有几十万义州军民,夹击之下,自己岂有活路可言。“吴将军,且慢,听我一言”
“狗贼,你我还有何话好说,今日便在这义州城下决一死战,只能用你的血来祭奠我义州这几十万百姓,才能让他们在九泉之下瞑目。”说着吴三桂已举起手中战刀,便要下令攻城。
此时虽是数九寒天,可皇太极却还是急出了一身冷汗,忙解释道:“吴将军。你误会了,城中百姓大多安然无恙,反而是我损失惨重。”皇太极一急也顾不得自曝家丑。“噢?此话当真?那为何城中全无声息?难道他们已全被你抓住了?你若是敢伤他们分毫,我便与你不死不休!”一听城中百姓大多无恙,不论是真是假,吴三桂都不敢冒然攻城。皇太极闻言苦笑,若我真能将全城百姓抓住,那里还用怕你,只要将这几十万百姓往城上一摆,我就不信你还敢攻城?“我刚刚占了这城墙。还未攻入城内。城中自然不会有喊杀声。”“大汗此话当真?”吴三桂见地上后金军卒鲜血未凝,便信了一半,也不再称其为狗贼,可城中没有一点声音还是让三桂心中犯疑。“将军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入城一看究竟。”
三桂马上向身边亲卫示意,一队亲卫会意,翻鞍下马。此时城门已经被尸体堵死,就算没有堵死,里面也被祖大寿派人用沙石砌死。此路已是不通,不然后金也不会死攻城墙,而不攻城门。亲卫只能顺着尸山向上爬。只是在遇到自己时,却又小心冀冀,而看到脚下是后金军,便狠狠跺上几脚。后金众将士虽看得分明,却无敢提出意见。若是在此时因为这些小事惹恼了吴三桂,却是不值。
亲卫来到城上,自有后金军上前看管,怕他们对自己将领不利。这些亲卫此时那还有这个心,趴在城头,向城内望去。发现只有靠近城墙这几排房屋已经烧毁,而其余地方却依然平静。再看城下,几万城中军民也正向城上看来,见城中百姓无恙,这几名亲卫一时兴奋得大叫起来。其中一人在地上拾起一杆长枪,又从腰间取出一面大旗,系在上面,片刻功夫一杆上书“吴”字地大旗又重新回到了城头。而皇太极却怎么看怎么别扭,在自己的地盘竟任由他人树起大旗,心中若是好受才怪了。祖大寿在城下也看到了这面“吴”字大旗,这才真的放心了,看来三桂是真的回来了。即然后金能让吴三桂派人上城,想必双方是达成了什么条件,祖大寿也派出自己身边亲兵上城与那队吴三桂亲卫会合。城中几十万军民看到大旗兴奋的手舞足蹈,终于把吴将军盼回来了,只要吴将回来了,看那些后金狗贼还敢不敢嚣张。两边亲卫在城上会合后,又下了城,来到吴三桂面前,将城中情况一一告知吴三桂。吴三桂及三万铁骑听到城中几十万百姓无恙,终于松了口气。双方也不再像刚才那样剑拔弩张。皇太极这才又对吴三桂喊道:“吴将军,你我谈谈如何?”因为得知后金并未屠城,三桂对这些后金军也不再向刚才那样怒目相视,至于在后金攻城时死伤的明军,三桂虽感心痛,可双方毕竟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交战,即然生在这个乱世,又入伍当兵,便应该有血洒战场的觉悟,也许自己会为这些战士报仇,可却不是现在。
而且现在的形势对自己极为有利,城内城外已形成夹攻之势,三桂也想听听皇太极此时还有何话要说。有许多东西虽然在战场上无法得到,可是却可以谈叛桌上轻而易举到手。约定,就在北城外两里处相会。三桂指挥大军撤退五里,只带了百余亲卫等待皇太极。一会儿功夫,皇太极也带着亲卫来到战场中央。从吴三桂出援喀喇沁部开始,这场涉及了近二十万大军的会战便已经拉开了序幕,可直到今天双方主帅才是第一次会面。刚才还如同杀父仇人地两人见面后却绝口不提此战,反而叙起闲话,三桂见皇太极不急着进入正题,自然也乐得陪皇太极闲话。只因三桂知道,不论谁先开口说及此事,仅在气势上便是弱了几分。最后还是皇太极忍不下去了,要知他这几万大军基本上算是后金最后地力量,可此时却如同羊入虎口,只要吴三桂愿意,随时可以让他们尸骨元存。一旦失去这最后的力量,后金必将四分五裂,继而被周边的蒙古、朝鲜、大明所吞并。
“吴将军,听说大明皇帝已封你为辽东总兵?只是不知为何此次竟不见关内有一兵一卒前来支援,莫不是大明已有意要放弃辽东?”皇太极这是明知故问,若不是知道吴三桂已于大明交恶,他恐怕连与吴三桂谈判的勇气都没有。
第五十四章收拾残局
“大汗此话差矣,万岁即然封我为辽东总兵便是相信我吴某可以守住这辽东,又何必多此一举派什么援军?”
吴三桂一指不远处的战场,又道:“再说又有派援军的必要吗?”事实摆在那里,七万大军攻打一座只有两万正规军把守的城池,用了七八天才只攻下城墙,而双方伤亡却是相差无几,皇太极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白白为吴三桂训练出几万大军。要知就就算平时训练得再好的军队,如果没有经历过战火的历练,永远也成不了一支合格的军队。不过皇太极也知道此时的辽东与大明势同水火,吴三桂不但不能从大明得到半个援军,反而还要担心大明会趁火打劫,他才不怕吴三桂拼死将自己及几万大军留在义州,不然只能是两败俱伤,白白让大明和蒙古得到好处。“我倒是听说大汗境内百姓缺衣少粮,就连大汗的军伍也只能每日两餐,真不知待春暖花开之际还能不能再见到大汗的英姿!”吴三桂反击道。
“哼,这便不劳吴将军操心了。”皇太极一皱眉道。吴三桂的话却是说到了皇太极的痛处,若不是缺粮,皇太极何必在此寒冬来攻义州。“吴将军,今日事已至此,有何话你便直说吧,不要以为我们便是怕了你们,若是惹急了,拼了这几万大军也要将你这义州城踏为平地!”皇太极已是心力憔悴。再没有心思与吴三桂绕圈子,再说就算他能说出花来,事实摆在那里,面对吴三桂这个恶魔,根本就不要想能占到便宜。吴三桂若不是怕皇太极临死反扑,那里还会与他谈判,早率大军将他们一网打尽。可后金现在还剩三万余人,虽经过几日大战,战力有所下降,不过自己这方也好不到那儿去。城中几十万军民恐怕不是后金军对手。而自己率领地三万大军几日来日夜行军,十成战力能发挥一半就算不错,虽说一旦开战,胜利必将属于自己,可损失也必然惨重,自己周围群敌环视,到时岂不是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好,既然大汗如此干脆,我便直说了。此战的原委便不用细说了,你我心里都明白。我只要一万人的全副装备,包括战马、盔甲、战刀、弓箭等。还要五万户汉人。”吴三桂这个条件牙以说是十分宽松,只因他知道,后金被自己勒索几次后,国力本就被削弱,连皇太极的龙椅都还在自己的库房里放着。他们根本拿不出金银。同时他也是怕逼急了皇太极,一怒之下破釜沉舟与自己决一死战,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后金留有几分实力,好去牵制朝鲜、蒙古诸部。
没想到这次吴三桂如此好说话,让已经做大出血准备的皇太极喜出往外,连忙应承下来。“好。一言为定。”一万人的装备只是小事,那五万户汉人更不是问题,不然就以后金此时仅剩的那点粮草,早晚也会逼得这些汉民造反,还不如用他们送个人情。双方条件一旦达成,急于逃命的皇太极马上命大军集合,按照三桂地要求,留下一万骑兵,他们地装备自然是归了吴三桂,而他们的安全,则要用五万户汉民来换。每到五户汉民,吴三桂便会释放一名后金士兵。后金军死里逃生,自然是高兴不已,可义州百姓却对三桂此举大为不解,既然已有实力将这几万后金军全部留下来,为何还要释放他们,难道战场上死难的战友的血便白流了吗?不仅百姓不满,就连军卒也心有不甘,甚至连三枷、吴田等小将在看到吴三桂时也不再像原来那么亲近。
三桂在与后金达成这个协议时,便已料到必然惹得军民不服,可没想到三枷等小将竟也想不通此节。顾不得辛劳,未等大军入城,三桂便召集城中所有将领在城外空地上召开了一次会议。看着众小将或是疑惑、或是不满的表情,三桂指着他们的鼻子大怒道:“亏你们还以智勇双全自称,平时一个个眼高于顶,可此时却想不明白了,难道在山庄这些年就学了这些吗?我就是如此教你们的吗?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时眼前的利益便蒙住了你们地双眼,你们的全局观,大局观都那里去了?你们就没有想过我们今日若是强留后金这几万大军会有什么后果吗?不要以为有了我带回来的这三万铁骑便可轻而易举击败后金,你们可知这三万铁骑为了能早一刻赶回义州,这几天来每日只能休息不到两个时辰,那里还有力与后金争斗?一旦开战,就算能消灭后金这三万部队,咱们这几万大军至少要损失一半以上。而后金军若是被逼急了,对城中居民下手,百姓又得有多少人看不到明天地太阳?况且若没有了后金牵制朝鲜、蒙古,咱们大战后恐怕也难是人家敌手,更有关内大明对咱们虎视眈眈,一朝不慎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在场小将被吴三桂一番话骂醒了,他们只是被眼前的仇恨蒙住了双眼,要想在辽东立足,此时的后金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谁让自己眼下实力不济,特别是与后金一战后,虽说取得了最后胜利,可损失却也不小,已不足以与其他势力抗争。而留着后金便是为了防止蒙古攻打自己,有时生死之敌也可以成为暂时地朋友。三桂见这些小将都低下了头,才叹道:“我知道你们是想为死难的战士、百姓报仇,难道我就不想吗?这辽东便是我们的家,他们便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是时机还不到啊!你们放心,后金这个大仇我早晚要报,日后我必取皇太极人头来祭莫咱们全城死去的战友、百姓。不过此时最为重要的便是打扫战场,安抚民心,积蓄实力,以待日后与各方抗争。”众将此时已解开心结,齐声应道:“遵命!”
城中此时万废待兴,三桂也不费话,开始分配任务,命卢田、祖泽盛入城广贴告示,以安民心,又命祖泽远、吴龙率城中军民打扫战场,祖大寿和吴三枷因为有伤在身,只能回府休息,自己则率吴宇及三万大军押着后金留下来的一万大军回军营休整,防止他们发生骚动。同时又派人至锦州询问消息,传信卢信,让他尽快率军回义州。城中军民见后金铁骑已经败退,又见吴三桂率领三万骑兵回到城中军营,都知道此战是自己胜了,虽然对三桂放了那些后金心生不满,可在众将解释下,他们也逐渐明白了其中原由。况且不用打仗,也就不用再死人了,这些百姓一生所求也不过是安居乐业而已,那里还用贴什么安民告示,个个自发的行动起来,或是帮助那些家园被毁的百姓清理瓦砾,或是出城协助明军打扫战场。刚才还死气沉沉的义州城,终于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后金军急于逃命,那里还有心管在义州城下损失的三万将士,此时这些阵亡的后金军却成了明军的军械库,明军在打扫战场时,将这些后金军卒的盔甲、兵器尽数收拢起来,最后一统计,竟有完好盔甲万余套,虽然大多都是皮甲,可这却正适合眼下的明军。明军的主力火铳军大多时侯都是靠远程阻击敌人。若真被敌人冲到面前,那此战怕是已输了一半,所以根本不需要厚重地铁甲,轻便的皮甲可以使他们在战场上更加灵活。至于后金遗弃长刀、弓箭更是无数,不过后金治练枝术有限,这些长刀只能回炉重新锻造,相信有了这些铁器,便可以造出更多的火铳,辽东军战力也将更上一层。同时祖泽远、吴龙等人在打扫战场时,竟还发现了万余匹战马四散在义州城四周。这些可都是后金上好的战马。只因主人战死,他们也成了无主之马,辽东军去的匆忙,来不及收回,又便宜了辽东军。
后金几万具尸体在被明军榨取了最后价值后,被堆于城外十里处,一把大火将他们化为灰烬,三桂又叫人将骨灰收拾起来,准备送还后金。毕竟这几万阵亡的后金将士生前也算是勇士,将心比心,三桂也不忍让他们暴尸荒野。至于明军阵亡的几万军民。有人认领的便交于家属,无人认领的,则由明军火化后,将骨灰暂时保存。三桂心中已有定数,只待明年春暖花开之际。便将在城中建立起一座巨大的烈士纪念堂,阵亡地将士军民,将全部安葬于纪念堂中,以此激励后人。战场上双方阵亡地将士有七八万之多,确非一日可以收拾妥当的。就在全城军民都在打扫战场时,三桂却一个人回到了书房。虽然自己已与大明决裂,可自己头上还顶着大明辽东总兵的官职,总要向大明通报一声,一方面以安朝庭之心,想必朝中那些大臣们听到自己与后金两败俱伤的消息,会乐得睡不着觉,对自己堤防之心也会减弱不少。另一方面,三桂也想向朝中要些援助,毕竟自己也是在为大明作战,守卫着大明北疆。
战报送走后,三桂却仍然没有闲瑕,城中战火持续了近十天,此时敌人虽然已走,可城中战后重建、看押一万后金军、打扫战场、总结此战得失等大小事情,那一样不要他来做最后决断。待大战结束后第三天,奉命支援锦州的吴信终于率万余军卒返城。同来的竟还有锦州总兵王顺。三桂不知这王顺为何会在这时造访,但为显得尊重这位老将,三桂还是亲自己出城迎接。三桂在城门处不到一刻钟,就见一队骑兵向城门处奔来。片刻功夫便已来到三桂面前。原来是卢信和王顺得知三桂亲自出城迎接,怕累三桂久候,便率亲卫先走一步,大队则在后面缓慢行军。卢信一见三桂,便翻鞍下马,虽然他是三桂小舅,可在军中,他却只是三桂手下一员部将。下马后卢信上前一步向三桂施礼道:“末将卢信见过大人!”未等三桂说话,一边的王顺也下马行礼道:“罪臣王顺见过大人!”说完竟单膝跪地“多谢大人不计前嫌,派人支援,救了我锦州几万军民,不然罪臣便是死也难以瞑目,愧对城中百姓。”
三桂忙上前挽起王顺,道:“大人这是从何说起,你我俱在辽东,本就是一家,何分你我?派人支援正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还要多谢将军守住锦州,保护了城中百姓,没让锦州生灵涂炭。”王顺没想到三桂竟如此宽宏大量,不但未提自己以往不敬之罪,反而安慰自己。他此次随卢信一同反回义州,便是打定主意,想要归顺吴三桂,而此时更是觉得自己这个决定的正确。
原本王顺根本没将吴三桂这个年纪青青地上司放在眼里,所以才几次不听宣调。可此次后金攻城却让他见识到了吴三桂属下军卒的强大。后金虽只派一万铁骑攻城,别看这一万铁骑在义州城下吃了大亏,那里因为城上有火炮、火铳等利器,又有城中军民同心协力。可到了这锦州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锦州自几年前经历了战火后,一直元气未复,后来袁崇焕见义州发展迅速,很快已赶超了锦州,干脆将锦州主力调往宁远,毕竟宁远才是后金入关的必经之路。而在锦州只留一万军卒以做牵制,再加上这些年义州大力发展,附百姓都被吸引过去,原本还有十几万人口地锦州,此时军民全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左右。城上虽有两门火炮,可也年久失修,又没有过硬的炮手,已逐渐成了摆设。
这些年辽东军费又是被一减再减,城中军卒连军饷有时都发不出来,训练也是不足,先进的火锐根本就轮不到锦州,士卒们就连长弓大刀也不能做到人手一把,全军战力实在有限。义州本也该如锦州一般,可谁让祖大寿有个好外甥,财大气粗,不但在城上安装了火炮,就是城中军卒也大多手执火铳等利器。所以在后金军开始攻打锦州城后,王顺所率明军很快便落了下风,城上万余明军在后金军的箭雨下根本抬不起头,未等接战便已损失干人。而后金这几名将领更是在皇太极面前做了保征,若不能攻下锦州便要军法从事,当然更是人人用力。仅仅半夜功夫,后金军便已三次攻上城墙,最后还是王顺率领亲卫才将敌军赶下城去。直到卢信率援军赶到,危机才算彻底解除。看到卢信所率这万余人中竟有一半手执火铳,怎么能不让王顺心中羡慕,若是自己手下也有这样一批精兵,自己还怕什么后金,早将他们打得屁滚尿流。而这时后金军也得到大汗密信,让他们只留一半军卒继续牵制城中守军,其余大军马上反回义州攻城。
随后后金军的攻势大减,只是在城外飞奔,不时射上一阵箭雨。可在卢信所带来的精锐面前,这些后金军根本靠不近城墙二百米内内,箭雨也再没有伤到一人。见这锦州终于是保住了,王顺这时才有功夫与来援的卢信见面,除了感激外,他更想知道这样的精锐到底是出自谁手。要知打造这样一支精锐,不但得有钱有物。更要有精于火器之人进行训练才行。没想到一问才知,这些人竟全吴三桂亲手训练,王顺这才对吴三桂生起了兴趣。城外战事已经不紧,王顺干脆拉着卢信在城上坐下,仔细询问起吴三桂来。卢信虽为三桂长辈,可在三桂面前他却从来不以长辈自居,反而处处以三桂为首,说起三桂,卢信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从三桂最初参加宁远大战。再到设计斩杀莽古尔泰。取得宁锦大捷,陕西剿匪,助新皇登基,孤身闯盛京,最后设计救袁崇焕,说到此处,卢信长叹一声道:“只可惜袁将军一生刚烈,死得不值啊!”没想到这句许却是说到了王顺心里,王顺一生只服袁崇焕一人。可他却不知吴三桂竟为袁崇焕作过这么多事,竟敢率军围攻盛京,威胁朱由检释放袁崇焕。最后闹得与大明决裂。虽然袁将军最后还是为国尽忠,可吴三桂的这个情,王顺却是感同身受。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今日王顺亲自向吴三桂请罪的一幕。
对王顺的归顺,吴三桂自是喜从天降。如此以来,辽东几座大城已是尽在己手,这也为日后自己对辽东的变革铺平的道路。义州大战七日后,义州城已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而此战的损失也已统计出来。义州城两万精锐伤亡一万三千余人,其中战死五千余人。两千余人身负重伤,再也无法重返战场,另有五千人轻伤,只要休养一段时日,便又是好汗一条。协助守城的五万新军伤亡三万,其中阵亡一万两千余人,重伤六干,轻伤一万。而城中普通百姓共计伤亡两万余人,这还是祖大寿撤得及时,不然远远不止于止。再加上去救援喀喇沁部损失的一千金精锐和喀喇沁部本身损失地万余族人,此战明军共计阵亡近三万人,重伤近两万人,轻伤无数。而后金,仅是在义州城附近便找到四万余具后金军尸体,而轻重伤地伤员仅有两干余人,由此可见后金的彪悍。虽然明军损失惨重,可后金却更是雪上加霜,不管怎么说,这场大战是辽东军胜了。吴三桂看着这张战报,却是喜悦不起来。他再次传令下去,命人收拾好战死军民的骨灰,安抚好阵亡将士家属,对重伤人员务必要尽全力抢救,待其伤愈后,愿重返军伍的官升一级,不愿再上战场的,尽量给他们找些事做,或是发给其土地,让其衣食无忧。而伤重无力推生的,由总兵府按月发给生活费用,务必保证每人不缺衣少食。吴三桂此令一下,军中许多将领不解,特别是原来的辽东将领,按大明规定,无论是阵亡还是重伤的,只要发一笔遣散费便不错了,那会有人照顾其一生。不过从冰凌山庄出来的众小将却是明白,因为吴三桂曾跟他们讲过:你手下地的将士便是你的手足,他们是在为了我们流血牺牲,可万万不能让这些英雄们流血又流泪,死也不能安心。
所有听过这句话地辽东将领无不对吴三桂心服口服,而当这句话传到百姓耳中后,更使吴三桂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当日总兵府的府门外便围满了想要参军的辽东百姓。关内甚至后金、蒙古境内的汉民得知义州城仅靠两万军卒便顶住了后金七万大军地围攻,最后更是大败后金,这让身处乱世的百姓对义州心生向往,每日来义州的百姓竟有几百人,多时一天便有上干人,极大的补充了义州的损失。这日一早又传来喜报,何可刚、吴三辅及喀喇沁部几万族人已赶到义州城外不到百里。吴三桂马上召来城中将领,叫人备下午饭,准备迎接喀喇沁部族人的到来。安排好诸项事宜后,他又亲自来到塞罕贝闺房,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塞罕贝,邀其一同迎接阿桑族长。谁知塞罕贝不知从那里得到了消息,此时已是穿上了平日里从不穿地盛装,正坐在梳装台前任由几个丫头为其妆扮。
见到吴三桂来了,连忙起身迎接,施礼道:“见过大人。”三桂自出征以来再未见过塞罕贝,留在他印象中的塞罕贝还是那个丫环打扮,一脸清秀的小女孩,此时一见盛装的塞罕贝不由得一呆。塞罕贝本就生得貌美如花,不然也不会被称为喀喇沁部的最美的鲜花,只是原先在吴府中充当下人,怕露出破绽,每日从不细心梳妆,素面朝天,就是这样也叫碧艳看得心喜,留在身边,由此也可见其确是容貌不凡。塞罕贝今日为迎接父亲,特意穿上了一身翠绿色的绣服,头上装了燕尾金凤宝钗,粉颊上垂着两行秀发,见到三桂瓠犀微露,笑窝带晕,玉容的娇嫩瞧上去似吹弹得破,白里透红,清秀中带着几分妩媚。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不时看向三桂,可当两人目光对视时,又忽然转向他处,不敢与三桂对视,这样却更惹得三桂心喜。“免了,免了。这段时间军务繁忙,对你照顾不周,不要见怪。”三桂忙上前扶起塞罕贝。“大人为了我族与后金连番大战,又险些失了义州,若真是如此塞罕贝便是罪人,天幸大人回来的及时,才算化险为安,塞罕贝永感大人恩德,此生愿为奴为婢伺侯大人!”
三桂一笑道:“你我即已结亲,还分什么你我,你父便是我父,救援岳丈本就是分内之事,又何需你来报答?不过你也应该知道我来所为何事,一会儿你便随我一同去迎接你父亲阿桑族长。”塞罕贝笑盈盈的回道:“是,一切听大人吩咐。”
待到中午时分,率部等在城外的吴三桂终于看到了回城的大军,两万明军和几万喀喇沁部族人排成的长龙绵延十几里。走在最前面的正是何可刚、吴三辅和阿桑族长。
三人见到城下众人,忙打马过来。向众人见礼。塞罕贝跟在三桂身后,虽仅分隔几月,可这几月发生了太多地事情,仿若隔世一般,未曾开口,泪珠已打湿衣襟。阿桑族长也看到了塞罕贝,顾不得理会吴三桂,轻声叫了声:“女儿”“阿爸!”塞罕贝喜极而泣,奔向了阿桑族长,投入其怀中。痛哭不已。其们众人不忍打扰。默默站在一边。何可刚下马后向三桂行礼道:“禀大人,末将终将两万军卒和喀喇沁部全族安全带回,请大人训示。”
吴三桂一把拉起何可刚道:“何将军此行劳苦功高,我已备下酒宴,一会必要畅饮一番。”一边的吴三辅略显激动的叫了声:“大哥!”
三桂看了看三辅,此次出征虽还不到一月,可三辅却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整个人看上去成熟许多,再无当初的锋芒必露。三桂一拍三辅肩膀。“好兄弟!”最后还是祖大寿打断众人,道:“城中已备下盛宴,大家入城再叙吧!”
众人这才收拾心情。进了义州城。至于那两万明军和几万喀喇沁部族人自有他人安排歇息。在城中大帅府众人边吃边聊,何可刚说起行军之事,一路上算是有惊无险,开始代善和多尔衰还几次率军骚扰,可都被何可刚等人击退。后来敌军便不知了去向,大军也顺利反城。而待三桂说城义州大战,却听得何可刚、吴三辅心惊不已,特别是吴三辅更是为自己没能参加此次大战后悔不已。这顿饭一直吃到日沉西山,众将才算是尽兴而归。
与辽东大战后的喜悦相比,坐在皇宫中的朱由检却更有高兴的理由。朱由检此时正坐在御书房中。手拿三桂派人送来的战报,仔细观看,这已是他第三次阅读,可每次看后,都会觉得兴奋不已,甚至连晚饭也多吃了一碗。书案下还坐着几人,为首的却是内阁首辅周延儒,下面还有阁臣何如宠、钱象坤及正得皇宠地兵部尚书孙承众人对朱由检手中战报也都知之甚详,着朱由检喜上眉梢地表情,周延儒也笑道:“恭喜万岁,万岁鸿福齐天,此次吴三桂与后金两败俱伤,却是为万岁去了一块心病,我大明中兴已是指日可待。”朱由检放下手中战报,扫了堂下众人一眼,道:“不错,按战报上所讲,吴三桂率二十万辽东军及几十万辽东百姓竟大败十二万后金军,战报上还道,此战竟击毙后金军达六万之多,而他们自己也损失了十几万军卒和近十万百姓,你们说这可信吗?”
吴三桂送于大明的战报根本就是不实,与实际相差甚远,可就是如此,也让朱由检等人不敢相信,若是让他们知道义州仅靠两万正规军和几十万百姓便创造了歼灭四万后金军的奇迹,恐怕朱由检根本不会再找人商议,马上便会齐聚全国大军以消灭吴三桂这个心腹大患。朱由检此言一出周延儒等人却无了声息,要让他们溜虚拍马还行,陷害忠良更是强项,可说到军事,他们却是不敢妄语,外一那句说说错了,自己恐怕不但乌纱不保,就连小命也是堪忧。最后还是孙承宗开口道:“若说击退后金进攻倒是可信,当年袁崇焕不也是仅用三万大军便击退了十几万后金军吗?而吴三桂也是有些军事天份,更何况他们据城而守,辽东又是火器充足,与那时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若说能击毙六万后金军却是让人不敢苟同。那后金军如狼似虎,那里是这么容易被击毙的。不过辽东军损失必然不少,战果吗,若是减半倒是还有几分可信。”也不怪堂上众人在这里凭空猜测,只因现在的辽东已是吴三桂的天下,圣旨根本出不了山海关,就算勉强到了馁中,也全部被扣下。而原本派在辽东的锦衣卫暗探只在宁远、锦州还剩下几个,至于馁中、义州两城根本就是吴家天下,别说暗探,就连一只老鼠想要进城也得看吴三桂高不高兴,锦衣卫那里还插得进手。
朱由检也点头称是,后金入关,围攻京城达半月之久,朱由检可是见识了后金的强大战力,虽然他也知道吴三桂厉害,可朱由检还是不敢或是不愿相信他真能击毙六万后金军,若真是如此不是更显得自己的无能?何况锦州地暗探也传回消息,后金仅用一万军卒便差点打下锦州,若不是援兵来得及时,锦州此时怕是已经易主。想来必是吴三桂夸大了战功,想要多捞些好处罢了。
第五十五章大明封赏
“那依众位爱卿所见,这吴三桂请援一事又该如何?”朱由检向下面众人问道。周延儒忙接道:“依为臣所见,这吴三桂即已生叛心,何况此次又与后金两败俱伤,咱们已不需防备于他,还管他做甚,便由他自生自灭好了。”
何如宠、钱象坤向来以周延儒马首是瞻,当然连口赞成。可孙承宗却低头不语。朱由检虽然年纪尚轻,可却不傻,也知道军事上,只有孙承宗才最有发言权。“孙爱卿,依你之见又该如何?”“启禀万岁,依老臣之见,对吴三桂所求,虽不能答应,但还是应做出一个姿态,以表明朝庭并没有忘记他们”
孙承宗话音未落,周延儒给何如宠一打眼色,何如宠马上心领神会,激动的站了起来,指着孙承宗道:“孙大人,你这是何意?莫不是你还念着旧情,想要助那吴三桂不成”孙承宗对何如宠这等跳梁小丑根本不放在眼里,理都不理,微闭双眼,坐于椅上,仿佛一只狗在那里乱吠。最后还是朱由检开口问道:“孙爱卿此言必有所指,何爱卿不得喧哗。孙爱卿你继续说。”
孙承宗见朱由检询问,只好解释道:“启禀万岁,这吴三桂虽然已有叛意,可其父尚在京城,也不怕他敢举起反旗。但后金却不一样。他们可是时刻盯着我大明江山。一旦吴三桂全军败亡,咱们丢了辽东,后金便可直对山海关,再无忧虑,外一山海关有失,后金便可挥军南下,直奔京城,一路上再无阻拦”朱由检一听说后金可以直奔京城,心中都是一抖,上次是有辽东军及时回援。才免了京城一劫。可后金若是再来,没有辽东军,还有何人可以救驾?却又听孙承宗继续道:“后金本不足惧,若集结全国之兵,定可一举将其消灭。可大明境内却不安稳,据报,陕西、山东、山西等十三路叛军已成气侯,竟还想着要会师于陕西,攻我大明江山。依微臣之见。这些反贼才是我大明心腹大患,若不尽早根除,必成星火燎原之势。我大明江山恐怕危矣!”
“那依受卿之见”朱由检向来忧柔寡断,这等大事却拿不定主意。
“依老臣之见,不如就给那吴三桂一些粮草、军饷,反正几年内他决不会成为大明之患,更有其父吴襄尚在京中。更不怕他造反作乱。如此以来,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对付陕西境内那十三路叛军。待平息地匪患再收拾吴三桂也是不迟。”孙承宗是准备先安内再攘外。“万岁,万万不可。”周延儒看朱由检竟有意答应,忙道起身道:“万岁,那吴三桂虽说此战损失颇重,可后金竟连辽东一城也未破。吴三桂实力仍在,万岁切不可养虎为患。而陕西境内匪类本是我大明子民,想来只要好言相劝,不难招安,何必大动干戈。以微臣之见,还是应先收复辽东。”“万岁,匪类才是动摇我大明江山的大患,他吴三桂远在关外,又有后金、棠古牵制,难以发展壮大,而匪类则不同,去年那吴三桂已剿平陕西境内十万叛军,可待我大军一退,他们便又呼啸山林,如此反复,我大明何时才能安定?何时才可中兴我大明?”
听着堂下两人争论不休,朱由检也觉头痛,若是有能力,他真希望同时对两方开战,平息内乱,消除外虏,重现大明盛世。可只要再想想后金大军围城的景象,朱由检便只能忍气吞声,连后金也不是对手的吴三桂,自己又如何去剿?还是好好安养生息,等积蓄了足够力量再收拾吴三桂好了。“两位爱卿不必争了,辽东一则刚大战一场,实力大损;二则有山海关这道屏障,那吴三桂想入关还要多想想,况且还有吴襄在我们手中,就更不惧那吴三桂有何作为。而陕西距京城不过几日路程,若是等十三路匪军会师之后,攻打京城,岂不危矣?孙将军,就依你之见,先剿国内匪类,再行收复辽东。只是这吴三桂所请粮草军饷却是不能轻易给他们,免得养虎为患,我看就赏他一把尚方宝剑,允许他在辽东有先斩后奏之权,众位爱卿以为如何?”“万岁圣明!”堂下众人齐声应道。朱由检虽下决心先平国内匪患,可吴三桂必竟如硬在喉,山海关若不派一名忠心之人守侯,如何放得下心。
孙承宗虽是最佳人选,可陕西匪患猖獗,除孙承宗外,再无人能担此大任。如此以来这山海关总兵却成了一件难事,既得忠心,又得有几分本事,如今在这大明确是难找。思来想去,竟真被朱由检想到一人。马上叫身边小太监传旨,宣待卫统领励志侯入宫进见。片刻功夫,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待卫统领励志侯前来见驾。这励志侯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与吴三桂合力平叛,助朱由检登上皇位的田立。吴三桂因家族势力宠大,他自己又有些年轻气盛,不知韬光养晦,颇受朱由检猜忌,才发生了后来的许多事情。而这田立却因孤身一人,至今仍未娶亲,在京中竟连一个知近好友都没有,每日便守于宫中,以尽职责,就算闲瑕时也只能孤身一人到酒店买醉,更是深得朱由检之心。有田立驻守山海关却是最恰当不过。可朱由检却不知这田立早已与吴三桂兄弟相称,相交莫逆,而之所以留在京城,便是等有朝一日为吴三桂充当内应,以推翻这大明王朝。
田立也不知今日朱由检找他来又有何要事,见到朱由检便跪倒请安,行了一跪三叩头的常朝礼。朱由检一摆手,道了声:“起来吧,来人看坐。”一边自有小太监取过绣墩。能得皇太赐坐已是天大的恩宠,田立心知,今日必有大事,不然决不会赐坐于自己。待田立小心坐下后,朱由检才道出其意,田立一听竟要封自己为山海关总兵,总领山海关防线,以防后金和吴三桂。田立暗喜,这岂不是天从人愿?由自己把守山海关,那这山海关对于吴三桂来说不是如同坦途一般,待时机成熟,只要自己开城迎三桂入关,推翻这大明江山岂不指日可待?田立再次跪倒在地,略显激动的道:“能为万岁效力,能为我大明效力,臣甘愿赴汤蹈火,战死杀场,决不辜负万岁大恩!”
“起来吧!你可知朝中文武官员无数,就算皇亲国戚也是不少,联为何偏偏看重于你,将这重任交付于你?”田立暗道:还不是因为朝中已无大将,至于那些皇亲国戚欺压良民算是好手,可真上了战场,恐怕早被吓得尿了裤子,不然也不会被十万后金军围在城中不敢迎战。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出口“臣惶恐。”
“你即为待卫统领,国内事想必你也知道一些,如今既要安内,又要攘外,可两者不可兼得。这些年国内天灾不断,境外战事连锦,国家元气大伤,今天让你镇守山海关,便是看你稳重。”看田立低头不语,朱由检生怕这田立不解自己圣意,又道:“如今陕西大乱,我已决定先平匪患,再收辽东。所以你此去万万不可与吴三桂交恶。不妨与其委屈求全,只要让他把精力全放在与后金对峙上,力保山海关不失,你便是大功一件,你可明白?”田立一听,这不是正合己意吗?就算与吴三桂走得再近,只要一句委屈求全,便可封住一些人地嘴。“臣此去必会为万岁牢牢守住山诲关,不使他人踏入关内一步!”
“好,你即有此决心。我心甚安。万事可相机而上,却不可浪战!若使将士以弱敌强,暴骨沙场,不惟有损国家元气,联心还是不忍,切记、切记!”朱由检表面装出一副悲悯天人的势态,实则是怕这田立不知吴三桂厉害,若是促怒吴三桂,恐怕山海关不保。
“臣记下了。万岁爱将士犹如赤子。此心天地可鉴!”“嗯,你在宫中为待卫统领多年,却不曾外出领兵。此去怕多有不便,我便再派一人协助于你。来人。”
话音未落,从一边上来一人,田立借灯光,才看清此人年纪约有三十左右。身材魁梧,可脸上竟不见一丝胡须,红光面色,正与堂上面色苍白的朱由检形成鲜明对比。“田爱卿,想来对他你也不陌生吧!”田立在宫中当差这么多年,又怎么会认不出此人便是朱由检身边得宠太监高起潜。看来这朱由检是不会放心任何人,一面派自己出任山海关总兵,一面又派来高起潜来监视自己。“见过高公公!”
只见那高起潜忙回礼,道:“哎呀,这可如何使得,竟让侯爷对我一奴才行礼,应该是奴才见过侯爷才对。日后便要在侯爷手下当差,还望侯爷多多照拂才是。”“好,你二人也都不是外人,此去务必要事事用心,起潜,你此去为监军,可却不比往常,万事以田将军为首,不得擅作主张!”看来朱由检对自己身这些太监也十分了解,知道这高起潜也不是什么好鸟,怕他再生事端,才又嘱咐一遍。
“万岁爷,您放心,奴才自当以田将军为马首是瞻,以保山海关周全。”
“好,你们都下去吧,明日早朝听旨便是。”第二日早朝,朱由检降下圣旨,首先宣布了对吴三桂的封赏,赐尚方宝剑一柄,在辽东有先斩后奏之权,并赐黄金千两,以示嘉奖。封田立为山海关总兵,统领山海关一带兵马,从一品,御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同样是赐尚方宝剑,看似并无不同,仅差了一句而已,其中便有了天壤之别,吴三桂的尚方宝剑只是在辽东有效,而田立的这把尚方宝剑可是没有这个限制。又封高启潜为山海关监军,负责山海关内钱粮等事。
最后才道,由于陕西叛匪横行,特封孙承宗为山西、山东、陕西三省总督,节制各路兵马,进剿匪患,三省总兵、巡抚听其调遣,如有不从者,先斩后报!
相对于明朝的调兵遣将,后金则是愁云一片。皇太极及代善、多尔衰先后反回盛京,此战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白白损失了几万大军,再一看城中军民面黄肌瘦的样子,后金宫中更是无人开颜。皇太极坐在堂上看着手下众臣,大怒道:“粮草!粮草!不论是谁,只要能解决了我军粮草,官升三级,赏黄金千两,决不食言!”
可堂下却依然没有人吭声,此时后金已不是几年前的一个小部落,此时的后金虽在与明军交战中,屡获败绩,可他也是一个北至大兴安岭,南到盛京,东抵朝鲜,西交蒙古地一个大国,比之朝鲜、蒙古地盘还要大些,若不是近段时间损失惨重,怕惹恼了周边诸国围攻,恐怕早已称帝了。不过此时虽未称帝,可一切却都是仿造大明所设,只差个名号而已。后金国内现有人口达五百余万,其中后金人只有不到百万,其余均是汉人、蒙人,要想解决这么多人地粮草问题,谈何容易。就在众人均无声息之时,堂下突然有人上前一步,道:“启禀大汗,小人倒有一策”皇太极闻声望去,发现那人站在殿门附近,只众其所站位置便知其地位必然低下,仔细看去,这人竟未眼生的很,好像并非朝中大臣。“你是何人?官居几品?”
“启禀大汗,小人鳌拜,仅为甲喇额真。”这鳌拜原本仅是普通军卒,在义州城下被皇太极一句话封为牛录额真,义州一战虽然大败而归,可鳌拜却因作战勇敢,官进一级,被提升为甲喇额真。今日本是进宫领赏谢恩的,却不想碰到皇太极大发怒火。“噢,原来是鳌拜,我记起来了,你在义州城下作战勇猛,不愧为将门虎子。好,只要你能解决了我军粮草问题,我决不食言,让你官进三级,并赏黄金千两。”“谢大汗,只是臣这计策”说到此处,鳌拜却停了下来,看了看满朝文武大臣。皇太极听说这鳌拜竟可解决全军粮草,再看看这满朝无用的文武大臣,道:“好了,今日议事便到此处,代善、阿敏、范文程留下,其余人都散了吧!”
“喳!”众文武大臣虽羡慕鳌拜,可谁让自己想不出计策,找不到粮草,只好听命散朝,各自回府。
皇太极将几人带到后殿,才询问道:“鳌拜,你说你有良策,现在可以说了吧!”“是,只是小人这计策有些毒,实在不适合在大殿上说出,请大汗恕罪。”鳌拜有故做惶恐,请罪道。“好了,恕你无罪,讲吧。”皇太极已经有些不耐烦的道。“喳,小人是想,如今我后金缺少粮草,又何必白白养着那些贱民”
未得鳌拜说完,大伤初愈的阿敏便在一边插言道:“小儿幼稚,就算不算那几百万贱民,可还有我后金族人近百万,难道也可以不管吗?再说,那些贱民此时虽然还不如一头牲畜,可若是这些贱民造起反来。仅靠我后金不到百万族人可以压得住吗?到时怕是要酿成大祸。”代善和范文程虽未开口,却微微点头,确实,后金经过这几次大战,损兵析将,本来就兵力不足,若是再激起民变,后金休矣,而皇太极也正是为此苦恼。“众位大人所言极是,那些贱民确实是牲畜不如。
若是一头牛一头马也可剔出几百斤肉。就连一只羊也够几人饱食几日。可他们满打满算也不过能出几十斤肉而已,不过他们胜在数多,又不需食草。”
在座几人听到此处,都有些明白了鳌拜所谓解决粮草地办法。皇太极一言不发坐在堂上,不知在想什么。而代善和阿敏对视一眼,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惊讶之色,眼前这鳌拜不过十几岁,竟有如此狠毒的心肠,谈笑间便决定了几百万汉民的生死。自己却是万万不如,看来此子将来决非易与之辈,要小心才是。而坐在那里的范文程却已经是大失颜色。没想到这鳌拜竟想出如此根毒的计策,虽然近年来辽东大战不休,加上天灾,民间易子而食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可这鳌拜竟想出用人肉充当军粮。这人到底还有没有一丝人性?若大汗真的同意了,自己身为汉人,却要眼睁睁看着全国几百万同族成为人家盘中餐,自己还有何面目立于世间?久未开口的皇太极突然道:“若是那些贱民查觉,激起民变又该如何?”“只要小心,封锁消息。一城一城的收拾这些贱民,如何会走漏消息。何况他吴三桂不是要五万户汉民吗,外一被发现,就说失踪之人已被送往辽东吴三桂处,这些贱民恐怕不但不会惊慌,反而会盼着被送走。”鳌拜既敢提出这种毒计当然是考虑周全,不慌不忙的答道。“大汗,万万不可啊!”范文程在一边叫道“此乃绝户计,饮鸠止渴!大汗万万不可信这黄口小儿之言,如真以汉人为粮,就算能勉强度过寒冬,可将来呢?若此事泄露,国内汉人必与后金势不两立,日后也不会再有投降地汉人,仅靠百万后金人如何还能统治这诺大地江山?还有何人为大汗放牧种粮?难道以后便只靠掠夺为生吗?若吴三桂再来攻,如何抵挡?”
未等皇太极说话,鳌拜却看了范文程一眼,道:“范学士可还有其他良策?”看范文程顿时哑口无言,鳌拜又道:“即然再无良策,那我后金恐怕连今年这个寒冬都过不去,何谈将来?再说我后金当年仅靠几副盔甲起家,如今有百万族人,只要能度过这个寒冬,何愁将来不能再兴?”“好了,不要再争了!我意已决,为了我后金百万族人,只能牺牲这些汉人了”
“大汗!”范文程扑通跪倒在地“此举必让朝中汉臣心寒”“哼!心寒?莫不是这些人还心怀大明?若真是如此,我第一个便将这些人制成军粮!”皇太极这些日子就没有高兴过,这范文程又苦苦为汉人说情,已经是惹脑了皇太极。“好了,代善,你负责组织五万户汉民,送到辽东,以换回我一万将士。也只有吴三桂才会如此看重这些贱民,竟用一万我后金勇士来威胁于我。阿敏,你便带着这个鳌拜去抓汉人,务必保密,不得走漏半点风“大汗,我想到了”
皇太极一看竟又是范文程,不禁怒目相视“你又想到什么?”“大汗我想到粮草如何解决了!”
“噢?说来听听。”皇太极虽然已同意鳌拜之策,可他毕竟不是禽兽,若真让他去斩杀几百万汉民,他也是于心不忍,而且为了后金将来着想,也不能对汉民赶尽杀绝,所以一听范文程说有了主意,便又坐了下来。“大汗,即然那吴三桂如此看重这些汉民,咱们不如就用这些汉民去向他换取粮食,想来那吴三桂不会拒绝的。”“大汗,万万不可。”这次说话的竟是阿教。阿敏说完反身面向范文程,指着范文程道:“范文程,你到底安得是什么心?难道还嫌那吴三桂实力不够强大吗?今日若是再给他几百万汉民,恐怕明日他便会率军横扫关外,你置我后金于何地?”
“我我”范文程哪才只是一心想要救救这几百万汉民,未想及此处。的确,若是让吴三桂再得到这几百万汉民,只要择其精壮,不难训练出一支几十万的大军,到时别说后金,恐怕就连蒙古、朝鲜联合起来也不是其对手。
“范学士不必紧张,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代善,你意如何?”皇太极想到日后还要依重范文程,帮其开拖。又见代善一直未出一言,不由问道。“大汗!”代善见皇太极问到自己,再想沉默是不行了,只好道:“依臣之见,几人说得都有些道理。”见几人都用一种鄙视的眼光看着自己,代善却不着恼,而是继续道:“不过却又都有缺点,不如各取一半,或可助我后金度过此劫。”“各取一半?如何取?”皇太极问道。代善这才不紧不慢的解释道:“若只依鳖拜之言,就算能平安度过今年冬季,可明年又有何人为我们种粮?难道只靠四处掠夺不成?此决非长久之计。可依范大学士之言,又只能助长吴三桂实力,也不可取。若是终合两人之言,取我后金境内老弱病残,妇孺幼小去向吴三桂换粮,留精壮为我后金所用,万一军粮不够,这些精壮就是充作军粮也可比好些妇孺多上几斤。而那些老弱妇孺不但不能增加吴三桂战力,反而只会削弱其战力。”
“妙,妙计啊!就依大哥所言。”皇太极一激动竟叫起了大哥,这可是自皇太极登上汗位从来没有过的事。吴三桂这段日子坐镇义州,主持辽东大小事务,却是喜事不断。先有朝内传来喜讯,有太监出关来到义州。
传朱由检圣旨,赐其尚方宝剑,并赏黄金千两,只是对他所提出地粮草和军饷却责今其就地筹集。对这尚方宝剑和千两黄金吴三桂根本不放在眼里,他向朝中索要粮草、军饷朱由检未答应,吴三桂也不在意。他向朝中通报此战结果,只是想表明一个态度,就是辽东军此战损失惨重,而他吴三桂依旧还是大明的属臣,不会造反。起码近期不会。以央朝庭之心,让朱由检能放心的去剿匪,只要关内明军与那些叛匪两败俱伤,便已达成了吴三桂的心愿。只是没想到竟还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他,田立竟被封为山海关总兵,这却解决了三桂唯一的顾虑。若是他人主持山海关,必然闭关与关外隔绝。吴三桂恐怕只能断了关内、关外的陆路交通,全靠吴家船队从水路与关内按触。可若是田立在此,一切便好办了。早先布下的暗棋铃于在此时发挥了应有作用。
随后,后金又有使臣求见,不但带来了汉民五万户。还带来了皇太极亲笔书信,要求以汉民换取粮草。吴三桂本来就没希望在此时彻底解决后金,就算后金不提出这个要求,他自己也得想法联系后金,不过此时由后金提出。价钱便由得吴三桂了。经过三天磋商,最后决定百斤粮食或三百斤草料便可换得一名汉民。协议达成后,吴三桂暗喜,不想后金却更加兴奋,以为占到了天大的便宜,用一些老弱病残或是妇孺便可换回后金急需的粮草。这个卖买可真是太划算了。当第一批用于交换粮草的汉民被送到义州城时,除了吴三桂外所有人都是暗骂后金可耻。这第一批共计一万四千余汉民,其中最大地已近古稀,最小地也五十多岁,看他们连走路都费力,若不是后金怕少换了粮草,一路上精心照顾,恐怕根本到不了义州。就算如此,这一路上还是死掉近千人。
看着后金使者那可恶的面容,吴三辅一激动,差点拔出腰刀就地结果了他,好在被吴三桂早已料到此节,他才不信后金会好心好意的送给自己汉民,让自己凭添战力,不过他另有打算,见了这些老人也不生气,及时拦住了吴三辅。那后金使看见吴三桂拦住了三辅,以为没事了,竟恬不知耻的道:“吴将军,我们可是将人送到了,想来将军一言九鼎,当然不会耍赖吧,这粮草什么时侯给我们啊!”既然后金如此无耻,吴三桂当然不会如此轻易便将粮草交给他们,只是淡淡的道:“你放心,我吴三桂向来说话说话,只是义州刚径战火,我也没想到皇太极竟如此有诚意,一次便送来这么多汉民,所以粮草正在筹集,想来过上几日便可交到你们手中。”说是几日,可这一拖就是半月,若不是看这些汉民有用,可以换到大批粮草,后金恐怕早已以人肉充为军粮了。返回府中后,未等尘下,吴三辅便怒气冲冲的道:“大哥,为何还要答应后金拘贼,他后金竟敢如此戏弄我们,竟找些老家伙,不但不能为咱们出力,咱们还得白费粮食养着他们。若是依我,早将那后金的拘屁来使一刀两断,看他还敢不敢如此嚣张。”
吴三桂听后却不激动,接过碧艳递过来的茶水,细细品了一口,看了看下面众人,却无一人不忿忿不平。三桂摇了摇头,才道:“唉,你们啊,还是目光短浅,你们可知朱由检此次为何又是赏金又是赐剑的,全然不担心我会造反?”众将不知吴三桂为何会扯到这里,不过还是有人答道:“是因为那朱由检听说咱们刚与后金一战,实力大损,才放心下来。不过他们却是打错了算盘,他们那里知道,此战咱们不但实力未损,反而又凭添了许多新兵。”在这些将领眼中,未经历过战火地新军根本不算是军人,而此战五万新军虽然死伤惨重,可还有三万多新军已经可以算是正式军人,相比以前,军队人数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万余人。那边三伽也插言道:“还不是因为咱爹还在京城,不然咱们早与那皇帝老儿彻底翻脸了。”
其余众将想想,也确是如此。如今吴襄还在京城,自己不论做什么都有些放不开手脚的感觉。
吴三桂这时才道:“以汉人在后金的地位,后金恐怕是搜遍了全国才找出这一万余老人,也真是难为他们了。可你们计算过没有,这些老人是多少人地父亲、祖父?其家族中又有多少青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