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暑假里赴北京参加了一次为期六天的骨干教师培训,其间,有好几位教授都谈到了德育问题。如今的中小学德育那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已成不争的事实。德育的目标内容脱离了青少年生活实际,德育的过程形式脱离了青少年的主体性,道德教育与人格、心理塑造脱离了,道德认识与行为养成脱节了。德育有时候成了必须呐喊的一种口号,成了应付检查的一堆材料。往往简单的说教、严厉的批评、反复地宣讲就是德育的过程和方式。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也产生了巨大问题。我们的教育在人的根本问题上出现了严重滑坡。”(周荫昌语)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形势大好,人心大坏”(李敖语)的尴尬,不得不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率、自杀率上升的严峻。
现实教育中知识本位、技术至上,加上政治、经济等外在于教育自身的因素的强行介入,使教育演化为工具的教育,功利的教育。学校教育一位地追求代表教育质量的考分、升学率,一位地关注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却常常违反了教育规律,加班加点,死磨硬揪,题海训练教学几乎代替了教育的全部,教育忽略了对儿童少年生命的尊重,精神的关怀,教育的终极使命一度被忽视。教育把孩子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而没有教会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欣赏生命的美好。缺乏终极关怀的教育,最终只能造就没有远大理想、没有生命激情、没有精神追求,没有创造灵气,甚至不懂人情世故,不会交往、生活的“书呆子”于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道德滑坡、人类精神颓废、生命意义贬值,这一切都无需大惊小怪啦!
面对这一切,我们不能不反思过去的和现行的德育,显而易见,我们的德育脱离了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主体,政治化、理想化的德育目标带来的只是形式主义的德育过程;德育缺乏了对生命的关爱,对精神的关注“非人的”“臣民的”防范性的德育缺失了对生命的人文的终极关怀。
雅斯贝尔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宗旨。那么,我们的德育需要作更多一些人文关怀的思考,我们的德育需要关爱生命、关注精神,我们的德育需要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奠基。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我们的德育——
德育的目标:引领孩子寻找可寄托灵魂的精神家园。21世纪是个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极其进步的世纪,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容易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家园、沦为理性工具的一个世纪。当教育成了功利主义的牺牲品,当我们用知识来衡量一切,当我们把训练作为唯一手段,当我们把竞争在少年儿童身上发挥到极至的时候,我们是否看得出来:孩子的精神在枯萎,人格在分裂,情感在钝化,他们在应试教育的戕害下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更失去了对生命的美好体验。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书本、作业、试卷、分数,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里没有国家、民族、责任、义务,他们的灵魂没有了寄托,他们的精神找不到家园所以,让我们把德育的目标从飘渺的高空降落到脚踏的实地。德育别再高喊政治口号,德育别再套用“四有新人”、“五讲四美”“五爱精神”等模式去塑造着一个个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的德育需要引领孩子们寻找可寄托灵魂的精神家园!关爱生命、关注精神,建构生命的精神家园,这才是德育的最高境界!
中小学德育不是要培养政治工具、民族信徒。德育首先要培养健全的人,然后才是合格的公民,再者才是高尚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德育首先要培养每个孩子的生命意识: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存在,欣赏生命的美好,尊重生命的个性并懂得创造生命的价值。试想,如果我们的德育不能教育孩子珍爱自己的生命,又怎能培养出爱祖国、爱人民的人才来?其次,德育要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引导和鼓舞孩子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苦难,懂得悲天悯人和承担责任,勇于超越困境,实现理想。任何人,唯有懂得自尊、自强,懂得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才能强国强民,才能承担起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再者,德育还要培养孩子的和谐意识:让孩子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爱自己周围的生命、爱自然万物,生命才能在天地间与万物和谐相处。我想,中小学德育的核心精神应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而德育的本质乃在于创造一种广泛的和谐吧!唯有这样,德育才能为生命创设... -->>
暑假里赴北京参加了一次为期六天的骨干教师培训,其间,有好几位教授都谈到了德育问题。如今的中小学德育那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已成不争的事实。德育的目标内容脱离了青少年生活实际,德育的过程形式脱离了青少年的主体性,道德教育与人格、心理塑造脱离了,道德认识与行为养成脱节了。德育有时候成了必须呐喊的一种口号,成了应付检查的一堆材料。往往简单的说教、严厉的批评、反复地宣讲就是德育的过程和方式。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也产生了巨大问题。我们的教育在人的根本问题上出现了严重滑坡。”(周荫昌语)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形势大好,人心大坏”(李敖语)的尴尬,不得不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率、自杀率上升的严峻。
现实教育中知识本位、技术至上,加上政治、经济等外在于教育自身的因素的强行介入,使教育演化为工具的教育,功利的教育。学校教育一位地追求代表教育质量的考分、升学率,一位地关注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却常常违反了教育规律,加班加点,死磨硬揪,题海训练教学几乎代替了教育的全部,教育忽略了对儿童少年生命的尊重,精神的关怀,教育的终极使命一度被忽视。教育把孩子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而没有教会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欣赏生命的美好。缺乏终极关怀的教育,最终只能造就没有远大理想、没有生命激情、没有精神追求,没有创造灵气,甚至不懂人情世故,不会交往、生活的“书呆子”于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道德滑坡、人类精神颓废、生命意义贬值,这一切都无需大惊小怪啦!
面对这一切,我们不能不反思过去的和现行的德育,显而易见,我们的德育脱离了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主体,政治化、理想化的德育目标带来的只是形式主义的德育过程;德育缺乏了对生命的关爱,对精神的关注“非人的”“臣民的”防范性的德育缺失了对生命的人文的终极关怀。
雅斯贝尔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宗旨。那么,我们的德育需要作更多一些人文关怀的思考,我们的德育需要关爱生命、关注精神,我们的德育需要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奠基。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我们的德育——
德育的目标:引领孩子寻找可寄托灵魂的精神家园。21世纪是个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极其进步的世纪,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容易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家园、沦为理性工具的一个世纪。当教育成了功利主义的牺牲品,当我们用知识来衡量一切,当我们把训练作为唯一手段,当我们把竞争在少年儿童身上发挥到极至的时候,我们是否看得出来:孩子的精神在枯萎,人格在分裂,情感在钝化,他们在应试教育的戕害下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更失去了对生命的美好体验。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书本、作业、试卷、分数,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里没有国家、民族、责任、义务,他们的灵魂没有了寄托,他们的精神找不到家园所以,让我们把德育的目标从飘渺的高空降落到脚踏的实地。德育别再高喊政治口号,德育别再套用“四有新人”、“五讲四美”“五爱精神”等模式去塑造着一个个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的德育需要引领孩子们寻找可寄托灵魂的精神家园!关爱生命、关注精神,建构生命的精神家园,这才是德育的最高境界!
中小学德育不是要培养政治工具、民族信徒。德育首先要培养健全的人,然后才是合格的公民,再者才是高尚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德育首先要培养每个孩子的生命意识: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存在,欣赏生命的美好,尊重生命的个性并懂得创造生命的价值。试想,如果我们的德育不能教育孩子珍爱自己的生命,又怎能培养出爱祖国、爱人民的人才来?其次,德育要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引导和鼓舞孩子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苦难,懂得悲天悯人和承担责任,勇于超越困境,实现理想。任何人,唯有懂得自尊、自强,懂得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才能强国强民,才能承担起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再者,德育还要培养孩子的和谐意识:让孩子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爱自己周围的生命、爱自然万物,生命才能在天地间与万物和谐相处。我想,中小学德育的核心精神应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而德育的本质乃在于创造一种广泛的和谐吧!唯有这样,德育才能为生命创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