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收。
现在集市上油馓子还是有卖的,但想着食油质量、健康因素却难得吃上一碗馓子茶了。看产妇也不再用油馓子,偶尔买几把回来和南瓜煮菜吃吃,却也吃不出童年馓子茶的味道了。
(三)糖茶
平常的日子里,没有炒米茶也没有馓子茶。若是来了尊贵的客人,或是有人来家里帮忙,为了表示欢迎和感谢常常要奉上一碗红糖茶。那个年代,红糖同猪肉一样宝贵,凭票购买,一年一人才二斤糖。
记得野营角那里有个供销社,我们孩子没有钱,却喜欢去那里转悠。红糖装在一口大缸里,盖着厚厚的木头盖子。来人买糖,掀开缸盖,一股浓郁的有些凝重的甜味钻进鼻孔,撩拨每根鼻毛,然后沿着气管冲进肺部,唤醒每一个肺胞,一时间难以消化这粘稠的甜味,常常会忍不住咳嗽起来。但我们还是喜欢凑在糖缸前使劲嗅、使劲吸气,仿佛能把缸里的糖吸到嘴里似的。营业员是个精瘦的老爷爷,他常常不耐烦地驱赶我们这些不买东西却占地儿、碍事儿的孩子们,我们就暗地里叫他“瘦猴儿”他抓起一杆小秤,用托盘在缸里一舀,便眯着眼睛看秤杆,用食指缓缓移动秤砣。二斤糖必是称得分毫不差,才倒进一张方方的灰报纸中。在我们羡慕、渴望的眼神中“瘦猴儿”一会儿就把糖包成一个四方的,上面小、下面大的梯形包包,收口处盖一小张长方形红纸,用一种纸绳扎好,交付给买主。收钱、收票,盖缸,我们开始吞咽唾沫。
家里的红糖,被母亲装在一个宽口罐头瓶子里,上面用塑料纸盖着,用布绳捆着,放在碗橱的最上一格,我们拿不到,也不敢爬凳子去拿,因为解得开布绳,却扎不上去,被发现了,难免遭一顿打。而母亲也不是那种对孩子特别吝啬的人。有一次奶奶生病,请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来打针,母亲就给那个姓陈的医生“磊”了糖茶(我们的方言中不说泡茶,用筷子搅拌红糖,称“磊”糖茶)。也给我和哥哥“磊”了一碗,四只手捧着一个碗,你一口,我一口,生怕自己的一口没有对面的喝得多,三五口,一碗糖茶就喝光了,喝得太快,只留下口中残存的甜味,再无其它感受。于是巴望着那个赤脚医生客气一下,不去喝那碗糖茶。可是,他给奶奶打完针,端起碗脖子一仰就喝光了,我们只有咽唾沫的份了。
(四)蛋茶
除了糖茶,招待贵客,有时还有蛋茶。那时候,有靠“鸡屁股”过日子的说法,家用花钱除了生产队年终分红,日常开支全靠鸡屁股喽。鸡蛋都要攒起来去供销社换钱买油盐酱醋,所以只有招待最最尊贵的客人才会“打”蛋茶。
这蛋茶,其实就是现在的水煮荷包蛋。水烧开,打进两个或四个鸡蛋,蛋白在水中翻滚、晕染,渐渐凝固在蛋黄四周,像盛开的睡莲,看着就叫人垂涎。盛到碗里,放上一勺糖,如果再滴上几滴麻油,简直要把辘辘饥肠给拽出来。日子不管多么艰难,乡民的质朴与热情从来不会丢。每每看到母亲把蛋茶端到客人面前,我们心中除了嫉恨还有渴望,渴望客人能推脱不吃或者留一半给我们。客人也一般也能读懂孩子眼中的渴望与羡慕,往往在推脱和主人的一再央求下,夹出一个荷包蛋,剩下的都给我们。那蛋茶,色香味俱全,食之无比满足,回味无穷。直到今天,我还是喜欢它独特的味道。
(五)藿香佩兰茶
平原乡村的田野不长茶树,乡民也不懂制茶的工艺,但他们却种出了自己心中的茶叶——藿香和佩兰。
记得小时候,我家草屋前的墙角下都会种几棵藿香和佩兰。藿香叶子宽阔,味道浓烈似乎中药,我不太喜欢。但藿香泡茶喝清凉、解渴,是夏天解暑防酷的必备香茶。
我更喜欢佩兰,我不知道它的学名,但很喜欢“佩兰”这个名字,显得雅气,透着清香。矮小的植株,初夏长叶,秋天开花。椭圆形的叶片粉绿、粉绿的,整个植株都散发着浓郁的、迷人的难以描述的香气。摘一片叶子放入茶碗里,茶水立刻泛出清澈的绿意,浓醇的茶香弥漫四溢,还没喝已然被迷惑、陶醉。喝上一口,清冽甘醇、唇齿留香,连说话都吐出的香气。
记得家里有一个锡壶,大肚皮、长嘴巴,灰不溜秋的。夏天的时候,母亲总是一早起来烧开水,掐几片藿香和佩兰叶,扔进茶壶倒进开水,任它慢慢凉,慢慢喝。口渴了,拎起壶倒上一碗,咕咚咕咚一碗下去,全身清凉,每个毛孔都散发着香气;来人了,也倒上一碗,淡绿的茶水,浓郁的茶香,足以表达主人的敬意。
秋天,佩兰开出一串串粉紫的小花来,米粒大小的花儿,奇香无比。这花从初秋开到初冬,早开的结了种子,后面的还续着开,直到整棵佩兰枯萎。母亲把枯萎的佩兰连同茎叶、种子剪成一段一段的,晒干后放进小布袋,拈几段用来泡茶,一样香气袭人。
没有茶叶的日子里,乡村并不缺乏热情、真诚和茶香,各种乡茶在乡民粗糙的大碗里上演着甜蜜与温馨,流淌着淳朴与爱。多少年过去了,各种名贵的茶叶取代了土气的乡茶,精美的茶具取代了粗碗锡壶,纯净水。矿泉水取代了河水、井水,名正言顺的茶叶已走进寻常百姓的杯盏。只是,童年乡茶的味道时常氤氲着我的梦和我回不去的童心。
(如烟完成于2017年2月3日)
收。
现在集市上油馓子还是有卖的,但想着食油质量、健康因素却难得吃上一碗馓子茶了。看产妇也不再用油馓子,偶尔买几把回来和南瓜煮菜吃吃,却也吃不出童年馓子茶的味道了。
(三)糖茶
平常的日子里,没有炒米茶也没有馓子茶。若是来了尊贵的客人,或是有人来家里帮忙,为了表示欢迎和感谢常常要奉上一碗红糖茶。那个年代,红糖同猪肉一样宝贵,凭票购买,一年一人才二斤糖。
记得野营角那里有个供销社,我们孩子没有钱,却喜欢去那里转悠。红糖装在一口大缸里,盖着厚厚的木头盖子。来人买糖,掀开缸盖,一股浓郁的有些凝重的甜味钻进鼻孔,撩拨每根鼻毛,然后沿着气管冲进肺部,唤醒每一个肺胞,一时间难以消化这粘稠的甜味,常常会忍不住咳嗽起来。但我们还是喜欢凑在糖缸前使劲嗅、使劲吸气,仿佛能把缸里的糖吸到嘴里似的。营业员是个精瘦的老爷爷,他常常不耐烦地驱赶我们这些不买东西却占地儿、碍事儿的孩子们,我们就暗地里叫他“瘦猴儿”他抓起一杆小秤,用托盘在缸里一舀,便眯着眼睛看秤杆,用食指缓缓移动秤砣。二斤糖必是称得分毫不差,才倒进一张方方的灰报纸中。在我们羡慕、渴望的眼神中“瘦猴儿”一会儿就把糖包成一个四方的,上面小、下面大的梯形包包,收口处盖一小张长方形红纸,用一种纸绳扎好,交付给买主。收钱、收票,盖缸,我们开始吞咽唾沫。
家里的红糖,被母亲装在一个宽口罐头瓶子里,上面用塑料纸盖着,用布绳捆着,放在碗橱的最上一格,我们拿不到,也不敢爬凳子去拿,因为解得开布绳,却扎不上去,被发现了,难免遭一顿打。而母亲也不是那种对孩子特别吝啬的人。有一次奶奶生病,请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来打针,母亲就给那个姓陈的医生“磊”了糖茶(我们的方言中不说泡茶,用筷子搅拌红糖,称“磊”糖茶)。也给我和哥哥“磊”了一碗,四只手捧着一个碗,你一口,我一口,生怕自己的一口没有对面的喝得多,三五口,一碗糖茶就喝光了,喝得太快,只留下口中残存的甜味,再无其它感受。于是巴望着那个赤脚医生客气一下,不去喝那碗糖茶。可是,他给奶奶打完针,端起碗脖子一仰就喝光了,我们只有咽唾沫的份了。
(四)蛋茶
除了糖茶,招待贵客,有时还有蛋茶。那时候,有靠“鸡屁股”过日子的说法,家用花钱除了生产队年终分红,日常开支全靠鸡屁股喽。鸡蛋都要攒起来去供销社换钱买油盐酱醋,所以只有招待最最尊贵的客人才会“打”蛋茶。
这蛋茶,其实就是现在的水煮荷包蛋。水烧开,打进两个或四个鸡蛋,蛋白在水中翻滚、晕染,渐渐凝固在蛋黄四周,像盛开的睡莲,看着就叫人垂涎。盛到碗里,放上一勺糖,如果再滴上几滴麻油,简直要把辘辘饥肠给拽出来。日子不管多么艰难,乡民的质朴与热情从来不会丢。每每看到母亲把蛋茶端到客人面前,我们心中除了嫉恨还有渴望,渴望客人能推脱不吃或者留一半给我们。客人也一般也能读懂孩子眼中的渴望与羡慕,往往在推脱和主人的一再央求下,夹出一个荷包蛋,剩下的都给我们。那蛋茶,色香味俱全,食之无比满足,回味无穷。直到今天,我还是喜欢它独特的味道。
(五)藿香佩兰茶
平原乡村的田野不长茶树,乡民也不懂制茶的工艺,但他们却种出了自己心中的茶叶——藿香和佩兰。
记得小时候,我家草屋前的墙角下都会种几棵藿香和佩兰。藿香叶子宽阔,味道浓烈似乎中药,我不太喜欢。但藿香泡茶喝清凉、解渴,是夏天解暑防酷的必备香茶。
我更喜欢佩兰,我不知道它的学名,但很喜欢“佩兰”这个名字,显得雅气,透着清香。矮小的植株,初夏长叶,秋天开花。椭圆形的叶片粉绿、粉绿的,整个植株都散发着浓郁的、迷人的难以描述的香气。摘一片叶子放入茶碗里,茶水立刻泛出清澈的绿意,浓醇的茶香弥漫四溢,还没喝已然被迷惑、陶醉。喝上一口,清冽甘醇、唇齿留香,连说话都吐出的香气。
记得家里有一个锡壶,大肚皮、长嘴巴,灰不溜秋的。夏天的时候,母亲总是一早起来烧开水,掐几片藿香和佩兰叶,扔进茶壶倒进开水,任它慢慢凉,慢慢喝。口渴了,拎起壶倒上一碗,咕咚咕咚一碗下去,全身清凉,每个毛孔都散发着香气;来人了,也倒上一碗,淡绿的茶水,浓郁的茶香,足以表达主人的敬意。
秋天,佩兰开出一串串粉紫的小花来,米粒大小的花儿,奇香无比。这花从初秋开到初冬,早开的结了种子,后面的还续着开,直到整棵佩兰枯萎。母亲把枯萎的佩兰连同茎叶、种子剪成一段一段的,晒干后放进小布袋,拈几段用来泡茶,一样香气袭人。
没有茶叶的日子里,乡村并不缺乏热情、真诚和茶香,各种乡茶在乡民粗糙的大碗里上演着甜蜜与温馨,流淌着淳朴与爱。多少年过去了,各种名贵的茶叶取代了土气的乡茶,精美的茶具取代了粗碗锡壶,纯净水。矿泉水取代了河水、井水,名正言顺的茶叶已走进寻常百姓的杯盏。只是,童年乡茶的味道时常氤氲着我的梦和我回不去的童心。
(如烟完成于2017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