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平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公审,这件事更是弄得沸沸扬扬,是近日九江城除了受到军事威胁之外最大的事。所谓公审,便是在大堂当众审案,当地有功名的生员士绅不仅可以到大堂上入座旁听,对官员的推断有质疑还可以提出疑问。
普通百姓喜欢围观的好事者虽不能到大堂里瞧,却可以在衙门外听热闹,里面会有人随时出来说审案的过程和结果。
如此审案,结果通常是比较公正的,毕竟众目睽睽之下,一方之长如果颠倒黑白无视常识,名声坏了在士绅百姓心里没有了公信、今后如何好治理地方?
本案最顺利的地方在于据说王仕顺已经死了,于是把罪名加到他头上也就容易得多,不然地方官还真会很尴尬,眼下这种局势下怎么去拿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
接替王仕顺的宋义反应太慢,当他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命案已经当众定案。王仕顺的名声在当地士绅百姓心中更差,连营中的将士都不会认同他的这种劣迹。
而就在这时,湖广军永定营已经开拨兵临城下,仪仗炮声在城中也清晰可闻。“江西巡抚”于谦派人到城下下最后通牒,献城则秋毫无犯,抗拒则即日炮轰城门、大军攻城。
地方官吏士绅打听到于谦是进士出身,议论纷纷希望守军献城避免百姓遭战祸之乱。营中诸将也多有言语,想要宋义带大伙儿投降虽然于谦诱杀了王仕顺,事儿干得不太厚道,但毕竟王仕顺有“十罪”在身,别人杀得堂而皇之,最近王府上揭发出来的命案也让人们相信王仕顺不是什么好鸟、有罪是可信的。
况且九江军号称八万,除去虚数和充数的民夫苦工,两三万将士还是有的,那于谦毕竟不是白起只是个文官,难道还能把成千上万的人都坑杀不成?
宋义的同乡再次到中军进言:“宋兄之威不足以服众,不宜逆人心而动。王将军残杀邵氏的事大失众望,宋兄又是受王将军委任才主持中军,此时因当机立断献城求全。”
宋义现在也有点听得进去了,但心知自己的身份,又考虑那于谦心狠手辣,到时候能放过自己?遂犹豫不决。他心下也害怕,便让一个同乡带着亲卫守大营,接替原来当直的侍卫。
不料当天晚上,忽然中军外有人举火人声嘈杂,其中有人喊:“诛杀孺口小儿宋义,大家有活路!”夜色笼罩,不知人马几何。
守营的侍卫和巡检见火光一片哪里敢上去迎战,竟望风而逃。一众人马只有数十人便轻易涌进了中军,顿时里面乱作一团。为首的乱军武将带人冲进了中军大帐,却不见了宋义,已让他事先听到风声跑了。
乱军武将到被窝里一摸,还是热的,情知宋义走得不久。但是乱兵人少没能控制中军,此时纷乱却不好逮住宋义。
带头的武将顿时觉得不太妙。但幸亏事前大伙商量过的,经部将提醒之下,带头的武将才急忙一边出面在营中喊话稳住中军的人,一面派人通知平素有来往的相熟武将:已拿下中军,前来共事。
一些武将陆续到来,接着又各自去请别营的人,大伙儿为防不测都带了许多部属前来,一时间大帐内外被将士围得水泄不通。众人吵闹了一阵,临时推举一个年长好说话的老将为盟主发号施令直接占领了中军。
及至清晨,宋义被士绅带着家丁扭送到了军中。原来宋义连夜奔出,到城中找地方藏身,但半夜里仓促之下动静太大,早被城中的乡绅发觉,人们联络好友各带人丁进去就逮住了宋义,他身边只有两个人。
诸谋事的武将恐生变,当下就将宋义及随从斩首。又怕他的同乡好友事后记恨,直接不问青红皂白便调兵冲进那几个武将的营中,乱刀将其砍杀。
接着新的中军便与知府衙门联合,一起修书派人出城谈判献城条件。于谦闻之大喜,当即回书:城中官吏军民并无过错,都是大明子民,今罪首已伏诛,只要开城接受建文帝的诏命,不扰民不犯罪,人人皆受律法之保护。
为安将士之心,于谦要求九江军出城将城防要地交接之后便完成受降,并不必缴械。城中官军很快答应了投降,武将干脆卸下兵器,直接开门请降。反正如果交出了要塞城防,缴械不缴械都是一样的,城都没了没粮没补给还能反悔再战不成?于谦遂大摇大摆地率永定营大军逼进城门,列队摆开仪仗入城,兵不血刃。
那城门内外的官吏武将,又是跪了一路。于谦在马上亲自喊道:“有功名的士人免跪,随行至府衙论功行赏,共商大事。”武昌城中,依首辅大臣杨士奇的进言,内阁衙门的办公官署已搬入楚王宫望京门内。
一栋在王宫中原本极不显眼的宅子,走近门厅后,正面有个大堂,后面有大小二三十间房、有楼。宅子经过重新布置。大堂中供奉孔圣像,两边设座。和一般官府的大堂还是很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上位不设公座,遇... -->>
次日公审,这件事更是弄得沸沸扬扬,是近日九江城除了受到军事威胁之外最大的事。所谓公审,便是在大堂当众审案,当地有功名的生员士绅不仅可以到大堂上入座旁听,对官员的推断有质疑还可以提出疑问。
普通百姓喜欢围观的好事者虽不能到大堂里瞧,却可以在衙门外听热闹,里面会有人随时出来说审案的过程和结果。
如此审案,结果通常是比较公正的,毕竟众目睽睽之下,一方之长如果颠倒黑白无视常识,名声坏了在士绅百姓心里没有了公信、今后如何好治理地方?
本案最顺利的地方在于据说王仕顺已经死了,于是把罪名加到他头上也就容易得多,不然地方官还真会很尴尬,眼下这种局势下怎么去拿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
接替王仕顺的宋义反应太慢,当他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命案已经当众定案。王仕顺的名声在当地士绅百姓心中更差,连营中的将士都不会认同他的这种劣迹。
而就在这时,湖广军永定营已经开拨兵临城下,仪仗炮声在城中也清晰可闻。“江西巡抚”于谦派人到城下下最后通牒,献城则秋毫无犯,抗拒则即日炮轰城门、大军攻城。
地方官吏士绅打听到于谦是进士出身,议论纷纷希望守军献城避免百姓遭战祸之乱。营中诸将也多有言语,想要宋义带大伙儿投降虽然于谦诱杀了王仕顺,事儿干得不太厚道,但毕竟王仕顺有“十罪”在身,别人杀得堂而皇之,最近王府上揭发出来的命案也让人们相信王仕顺不是什么好鸟、有罪是可信的。
况且九江军号称八万,除去虚数和充数的民夫苦工,两三万将士还是有的,那于谦毕竟不是白起只是个文官,难道还能把成千上万的人都坑杀不成?
宋义的同乡再次到中军进言:“宋兄之威不足以服众,不宜逆人心而动。王将军残杀邵氏的事大失众望,宋兄又是受王将军委任才主持中军,此时因当机立断献城求全。”
宋义现在也有点听得进去了,但心知自己的身份,又考虑那于谦心狠手辣,到时候能放过自己?遂犹豫不决。他心下也害怕,便让一个同乡带着亲卫守大营,接替原来当直的侍卫。
不料当天晚上,忽然中军外有人举火人声嘈杂,其中有人喊:“诛杀孺口小儿宋义,大家有活路!”夜色笼罩,不知人马几何。
守营的侍卫和巡检见火光一片哪里敢上去迎战,竟望风而逃。一众人马只有数十人便轻易涌进了中军,顿时里面乱作一团。为首的乱军武将带人冲进了中军大帐,却不见了宋义,已让他事先听到风声跑了。
乱军武将到被窝里一摸,还是热的,情知宋义走得不久。但是乱兵人少没能控制中军,此时纷乱却不好逮住宋义。
带头的武将顿时觉得不太妙。但幸亏事前大伙商量过的,经部将提醒之下,带头的武将才急忙一边出面在营中喊话稳住中军的人,一面派人通知平素有来往的相熟武将:已拿下中军,前来共事。
一些武将陆续到来,接着又各自去请别营的人,大伙儿为防不测都带了许多部属前来,一时间大帐内外被将士围得水泄不通。众人吵闹了一阵,临时推举一个年长好说话的老将为盟主发号施令直接占领了中军。
及至清晨,宋义被士绅带着家丁扭送到了军中。原来宋义连夜奔出,到城中找地方藏身,但半夜里仓促之下动静太大,早被城中的乡绅发觉,人们联络好友各带人丁进去就逮住了宋义,他身边只有两个人。
诸谋事的武将恐生变,当下就将宋义及随从斩首。又怕他的同乡好友事后记恨,直接不问青红皂白便调兵冲进那几个武将的营中,乱刀将其砍杀。
接着新的中军便与知府衙门联合,一起修书派人出城谈判献城条件。于谦闻之大喜,当即回书:城中官吏军民并无过错,都是大明子民,今罪首已伏诛,只要开城接受建文帝的诏命,不扰民不犯罪,人人皆受律法之保护。
为安将士之心,于谦要求九江军出城将城防要地交接之后便完成受降,并不必缴械。城中官军很快答应了投降,武将干脆卸下兵器,直接开门请降。反正如果交出了要塞城防,缴械不缴械都是一样的,城都没了没粮没补给还能反悔再战不成?于谦遂大摇大摆地率永定营大军逼进城门,列队摆开仪仗入城,兵不血刃。
那城门内外的官吏武将,又是跪了一路。于谦在马上亲自喊道:“有功名的士人免跪,随行至府衙论功行赏,共商大事。”武昌城中,依首辅大臣杨士奇的进言,内阁衙门的办公官署已搬入楚王宫望京门内。
一栋在王宫中原本极不显眼的宅子,走近门厅后,正面有个大堂,后面有大小二三十间房、有楼。宅子经过重新布置。大堂中供奉孔圣像,两边设座。和一般官府的大堂还是很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上位不设公座,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