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平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更何况,皇上是太祖名正言顺的皇长孙,也是大明正统的君主,竟然在百年之后不能身入皇陵、不能享于太庙,你们觉得皇上是何感受?”郑洽急忙跪伏在地“臣等万死。”“起来罢,起来说话。”
姚姬道“郑先生等追随皇上的大臣其忠心可鉴,至少我是很相信的。不过你们是忠于皇上,不是忠于一些明争暗斗的势力,郑先生要明大义,要为皇上作想。”
郑洽缓缓爬了起来,不动声色拜道:“不知贵妃有何主意?”“不久前三皇子的军队攻占了武昌,想必郑先生等已经知晓了。
武昌乃湖广治所,不久以后湖广十六府不过湘王囊中之物。咱们据中游,堵塞上游,与南京的汉王成呼应之势,划江而治割据半壁将成。大事已有可为之势。机会就在眼前,郑先生等忠臣为何不进言皇上、让皇上出山主持大局号令天下,以匡扶正统?”
郑洽一时不答。姚姬又道:“三皇子出生于南京皇宫大内,就算起居注已丢失了,宦官旧臣可以作证,你们这些皇上身边的大臣也清楚。何况三皇子的湘王封号也是皇上金口玉言亲封的。湘王是皇上的皇子,又是读书明礼的人,岂能无父无君?
让建文君出山,不仅全忠孝之义,对于那些追随皇上身边多年的旧臣,也终有一个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盼头不是?”
该说的道理她都说完了,便不多言。过了许久,郑洽才沉声进言道:“此事若能得到皇后和太子的赞成,诸臣便不会有太大的反对。”
姚姬听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幸好郑洽不能看着她的脸说话,所以无法察觉她的表情变化。毫无疑问她私自是非常厌恶痛恨那母子俩的,但多年的生存经验告诉她,小不忍则乱大谋。
相比之下,在小处受一点闲气其实无碍大雅。但若总体上无权无势那便连生气的资格也没有,只能逆来顺受根本没有选择,当别人是主人拥有一切处置权、权力全在别人手里时,你只能仰仗别人的鼻息和施舍过活,有什么资格去争?
而眼下这件事,是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势。姚姬压下心中一股带着反胃的怒气,告诉自己:该妥协的时候就妥协,因为妥协也要有资格。
她冷冷问道:“那马皇后和太子要如何才能赞成?凡事总有个条件,若是什么条件也不能让他们赞成,那郑先生说出此关节又有何用?”郑洽道:“请贵妃恕罪,臣今日不能答复。
给臣一些时日,此事必要与大伙儿商议。”姚姬点头,渐渐压制住了自己情绪,好言道:“那便有劳郑先生奔走了,若是将来建文君的人们能合为一心,郑先生大功不可没。”
她完全理解郑洽的难处,此事确是关系复杂。其中郑洽道出的太子一系是最大的障碍,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好形势都是三皇子靠武力争得的,如果建文党组成了联盟,那将太子置于何地,建文之后的大宝谁来继承?
按礼法必是太子,他不仅已经有太子的身份、又是长子,毫无争议。但这样一来湘王这边的人能同意么,这边的人手握重兵,打天下谁不想有“从龙之功”封王封侯萌及子孙,干嘛同意一个与自家势力干系不大的太子手握大权?
唐代玄宗因为对恢复自家权力有功,太子便主动让步“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一句话就让给了“有功”的弟弟,化解了争斗。
但唐代的礼法和明朝大为不同,明朝的礼法规矩趋于完善、长幼之别更重要,而且玄宗和他的哥哥本来关系就很好。
现在张宁和朱文奎的矛盾与前事比不得,极难调和。除了太子,第二大难题是“父子”建文君和三皇子本身就存在不信任的现状。
姚姬本来只是个小宫女,最初就和建文没多少家庭感情。后来张宁是在民间长大的,父子从来没见过,其关系亲疏是和太子朱文奎完全没法比的。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建文听说自己失散的儿子回来了,想去辟邪教相认,结果太子在辟邪教总坛中毒,投毒者是只想毒死太子还是想把建文也一起毒死?
这事儿最后没能查出真相,但无疑给建文增加了怀疑。建文肯定会担心和三皇子的势力合流之后,自身的安危无法保障。
他一担心,底下追随他的一干人也会存疑,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因此郑洽要从中说服建文党的大部分支持这一决定,过程相当困难。
姚姬想过直接找到建文软禁起来作为傀儡,她不知道张宁敢不敢,反正她敢做。但那建文君隐藏得极深,除了亲信的少数人,谁也不能靠近他,更不知道他在哪里。
这主要是当年永乐帝造成的,永乐对建文一直耿耿于怀,多方明察暗访想抓到他,胡濙一二十年在查,查获过不少余党,但终无法直接抓到建文本人。
>
更何况,皇上是太祖名正言顺的皇长孙,也是大明正统的君主,竟然在百年之后不能身入皇陵、不能享于太庙,你们觉得皇上是何感受?”郑洽急忙跪伏在地“臣等万死。”“起来罢,起来说话。”
姚姬道“郑先生等追随皇上的大臣其忠心可鉴,至少我是很相信的。不过你们是忠于皇上,不是忠于一些明争暗斗的势力,郑先生要明大义,要为皇上作想。”
郑洽缓缓爬了起来,不动声色拜道:“不知贵妃有何主意?”“不久前三皇子的军队攻占了武昌,想必郑先生等已经知晓了。
武昌乃湖广治所,不久以后湖广十六府不过湘王囊中之物。咱们据中游,堵塞上游,与南京的汉王成呼应之势,划江而治割据半壁将成。大事已有可为之势。机会就在眼前,郑先生等忠臣为何不进言皇上、让皇上出山主持大局号令天下,以匡扶正统?”
郑洽一时不答。姚姬又道:“三皇子出生于南京皇宫大内,就算起居注已丢失了,宦官旧臣可以作证,你们这些皇上身边的大臣也清楚。何况三皇子的湘王封号也是皇上金口玉言亲封的。湘王是皇上的皇子,又是读书明礼的人,岂能无父无君?
让建文君出山,不仅全忠孝之义,对于那些追随皇上身边多年的旧臣,也终有一个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盼头不是?”
该说的道理她都说完了,便不多言。过了许久,郑洽才沉声进言道:“此事若能得到皇后和太子的赞成,诸臣便不会有太大的反对。”
姚姬听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幸好郑洽不能看着她的脸说话,所以无法察觉她的表情变化。毫无疑问她私自是非常厌恶痛恨那母子俩的,但多年的生存经验告诉她,小不忍则乱大谋。
相比之下,在小处受一点闲气其实无碍大雅。但若总体上无权无势那便连生气的资格也没有,只能逆来顺受根本没有选择,当别人是主人拥有一切处置权、权力全在别人手里时,你只能仰仗别人的鼻息和施舍过活,有什么资格去争?
而眼下这件事,是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势。姚姬压下心中一股带着反胃的怒气,告诉自己:该妥协的时候就妥协,因为妥协也要有资格。
她冷冷问道:“那马皇后和太子要如何才能赞成?凡事总有个条件,若是什么条件也不能让他们赞成,那郑先生说出此关节又有何用?”郑洽道:“请贵妃恕罪,臣今日不能答复。
给臣一些时日,此事必要与大伙儿商议。”姚姬点头,渐渐压制住了自己情绪,好言道:“那便有劳郑先生奔走了,若是将来建文君的人们能合为一心,郑先生大功不可没。”
她完全理解郑洽的难处,此事确是关系复杂。其中郑洽道出的太子一系是最大的障碍,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好形势都是三皇子靠武力争得的,如果建文党组成了联盟,那将太子置于何地,建文之后的大宝谁来继承?
按礼法必是太子,他不仅已经有太子的身份、又是长子,毫无争议。但这样一来湘王这边的人能同意么,这边的人手握重兵,打天下谁不想有“从龙之功”封王封侯萌及子孙,干嘛同意一个与自家势力干系不大的太子手握大权?
唐代玄宗因为对恢复自家权力有功,太子便主动让步“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一句话就让给了“有功”的弟弟,化解了争斗。
但唐代的礼法和明朝大为不同,明朝的礼法规矩趋于完善、长幼之别更重要,而且玄宗和他的哥哥本来关系就很好。
现在张宁和朱文奎的矛盾与前事比不得,极难调和。除了太子,第二大难题是“父子”建文君和三皇子本身就存在不信任的现状。
姚姬本来只是个小宫女,最初就和建文没多少家庭感情。后来张宁是在民间长大的,父子从来没见过,其关系亲疏是和太子朱文奎完全没法比的。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建文听说自己失散的儿子回来了,想去辟邪教相认,结果太子在辟邪教总坛中毒,投毒者是只想毒死太子还是想把建文也一起毒死?
这事儿最后没能查出真相,但无疑给建文增加了怀疑。建文肯定会担心和三皇子的势力合流之后,自身的安危无法保障。
他一担心,底下追随他的一干人也会存疑,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因此郑洽要从中说服建文党的大部分支持这一决定,过程相当困难。
姚姬想过直接找到建文软禁起来作为傀儡,她不知道张宁敢不敢,反正她敢做。但那建文君隐藏得极深,除了亲信的少数人,谁也不能靠近他,更不知道他在哪里。
这主要是当年永乐帝造成的,永乐对建文一直耿耿于怀,多方明察暗访想抓到他,胡濙一二十年在查,查获过不少余党,但终无法直接抓到建文本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