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东风染碧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一直很挺拔的背也稍稍地驼了,原本古铜色的脸已变得有些憔悴,曾经让他引以为自豪的满头浓密乌黑的头发已脱落了许多,而且绝大多数都已变成了灰白色。虽说已很久不再下地干活了,但父亲的那双手,仍然还是变形严重,手指的关节都已膨大了许多,手掌和手指肚依然那么粗糙,并且总是裂着大大小小的口子,手背上的青筋象一条条盘曲在上面的蚯蚓,所有这些都是他几十年辛勤劳动留给他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当年父亲就是用这双手养活着我们兄妹几个,再苦再累也从没想过让我们几个扔下学业去帮他。每提到这些,父亲都会很自豪,他说他没有耽误我们几个,也算尽了作家长的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父亲的敬意也增加了许多,我时常回想起当年父亲用双手讨生活的日子,想起父亲那片耗费了他大半生精力的水田,那水田就像是父亲的一幅作品,父亲那时把自己的心血全部给了水田,水田也似懂了父亲,给了父亲更多的回馈,这才让父亲有了让我们上学的收入。父亲的水田啊,已成为我记忆中与父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水田承载了父亲中年以后一大段人生的苦痛与欢乐,洒满了父亲的辛勤与汗水,记录了父亲的成功与骄傲。
记得是从84年开始吧,家乡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队里的耕地全部分给了各家各户。那时很多家庭都是长期的口粮不够吃,这分到手的土地自然令家家户户都很兴奋。我家因为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不能上班劳动,因此总是亏欠户,每年年末不但分不到一分钱,相反还会欠上队里百八十元,但一直也没什么办法还上,家里更是穷得叮当响,很是勉强地养上两只鸡,只能用产的蛋去换一些生活必须品,粮食也总是不够,每年夏末,都要到仅有的自留地去找早熟的玉米,以捱过这青黄不接的季节。能够分田到户,对我家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啊!
虽说如此,但分田到户对我家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因为父亲一直在大队干副业,跟着开厂子,当技术指导,基本没下过地,而与我们年龄相差很多的大哥又在外上班,也不能分出很多精力来经营耕地,我们几个还都在上学,母亲的身体也不允许她去干很重的农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只能从厂子出来,全力经营家里的十几亩耕地了。
这十几亩地主要是水田,从此父亲就把他的日子都交给了那块水田了。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他只上过高小,但他却非常好学,他在厂子里当技术指导所用的知识都是自己通过看书和实践得来的,种地这样的小事,对于父亲来说,更不在话下了,虽然他以前基本没干过,但他肯下功夫。
父亲买了几本关于种水稻的书,只要有了空闲,就会翻个不停,那书翻旧了的时候,关于水田的学问也都印在了他的脑子里了。
每年早春,天还是很冷的时候,父亲就穿着他的破棉袄,到水田里去忙碌了。
水稻要早春育苗。那时大地刚刚解冻,天还很冷。父亲拿着大镐,把需要育苗的水田一镐镐刨开,细心地拣出前一年的水稻根须,把土一点点敲碎,然后再用钉耙把水田做成一垄垄长方形畦,洒上已浸泡过的水稻种子,再用塑料薄膜小心地盖好,进行防寒。这一系列的活做下来,父亲要用好几天功夫,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的。
种子种下去了,父亲的活也就没了头了。每天都要去查看那些种子的生长情况,还要根据天气情况以及秧苗的生长情况去掀或盖塑料薄膜,或者去给秧苗通风。
秧苗在父亲的小心呵护下总是生长良好,很快在春风中染绿了秧田,这时父亲每每从水田回来都会向母亲汇报秧苗的长势,日子在这种静静的快乐中很快地滑过。
天已经没什么寒意时,秧苗已经长大,该插秧了。
... -->>
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一直很挺拔的背也稍稍地驼了,原本古铜色的脸已变得有些憔悴,曾经让他引以为自豪的满头浓密乌黑的头发已脱落了许多,而且绝大多数都已变成了灰白色。虽说已很久不再下地干活了,但父亲的那双手,仍然还是变形严重,手指的关节都已膨大了许多,手掌和手指肚依然那么粗糙,并且总是裂着大大小小的口子,手背上的青筋象一条条盘曲在上面的蚯蚓,所有这些都是他几十年辛勤劳动留给他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当年父亲就是用这双手养活着我们兄妹几个,再苦再累也从没想过让我们几个扔下学业去帮他。每提到这些,父亲都会很自豪,他说他没有耽误我们几个,也算尽了作家长的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父亲的敬意也增加了许多,我时常回想起当年父亲用双手讨生活的日子,想起父亲那片耗费了他大半生精力的水田,那水田就像是父亲的一幅作品,父亲那时把自己的心血全部给了水田,水田也似懂了父亲,给了父亲更多的回馈,这才让父亲有了让我们上学的收入。父亲的水田啊,已成为我记忆中与父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水田承载了父亲中年以后一大段人生的苦痛与欢乐,洒满了父亲的辛勤与汗水,记录了父亲的成功与骄傲。
记得是从84年开始吧,家乡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队里的耕地全部分给了各家各户。那时很多家庭都是长期的口粮不够吃,这分到手的土地自然令家家户户都很兴奋。我家因为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不能上班劳动,因此总是亏欠户,每年年末不但分不到一分钱,相反还会欠上队里百八十元,但一直也没什么办法还上,家里更是穷得叮当响,很是勉强地养上两只鸡,只能用产的蛋去换一些生活必须品,粮食也总是不够,每年夏末,都要到仅有的自留地去找早熟的玉米,以捱过这青黄不接的季节。能够分田到户,对我家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啊!
虽说如此,但分田到户对我家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因为父亲一直在大队干副业,跟着开厂子,当技术指导,基本没下过地,而与我们年龄相差很多的大哥又在外上班,也不能分出很多精力来经营耕地,我们几个还都在上学,母亲的身体也不允许她去干很重的农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只能从厂子出来,全力经营家里的十几亩耕地了。
这十几亩地主要是水田,从此父亲就把他的日子都交给了那块水田了。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他只上过高小,但他却非常好学,他在厂子里当技术指导所用的知识都是自己通过看书和实践得来的,种地这样的小事,对于父亲来说,更不在话下了,虽然他以前基本没干过,但他肯下功夫。
父亲买了几本关于种水稻的书,只要有了空闲,就会翻个不停,那书翻旧了的时候,关于水田的学问也都印在了他的脑子里了。
每年早春,天还是很冷的时候,父亲就穿着他的破棉袄,到水田里去忙碌了。
水稻要早春育苗。那时大地刚刚解冻,天还很冷。父亲拿着大镐,把需要育苗的水田一镐镐刨开,细心地拣出前一年的水稻根须,把土一点点敲碎,然后再用钉耙把水田做成一垄垄长方形畦,洒上已浸泡过的水稻种子,再用塑料薄膜小心地盖好,进行防寒。这一系列的活做下来,父亲要用好几天功夫,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的。
种子种下去了,父亲的活也就没了头了。每天都要去查看那些种子的生长情况,还要根据天气情况以及秧苗的生长情况去掀或盖塑料薄膜,或者去给秧苗通风。
秧苗在父亲的小心呵护下总是生长良好,很快在春风中染绿了秧田,这时父亲每每从水田回来都会向母亲汇报秧苗的长势,日子在这种静静的快乐中很快地滑过。
天已经没什么寒意时,秧苗已经长大,该插秧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