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怆三人坟 (1/2)
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cxg891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个外省的儒学专家来修文参加阳明文化节学术讨论会前打电话给我,问说这次会议能去三人坟吗?我当时并不知道领导是否同意在会议期间安排去三人坟,但我在电话里很坚决的回答他:“行,即使会议不安排我也带你去!”
同样的电话我还接了好几个。
三人坟在中国文化人的心里是有一席之地的。
王阳明在修文三年,著作甚丰,写居夷诗132首,写记8篇,序8篇,杂著2篇,祭文1篇,学规1篇,书信5封,还著有五经臆说残篇13条,这些著作中瘗旅文和象祠记是被选进古文观止的。而三人坟呢,正是阳明瘗旅的地方。地因文传,三人坟怎么能不在读书人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且看当年那个做过修文知县的王肯谷,来修文上任,屁股没坐热火,便要去寻三人坟凭吊,究其原因,他留下的那块碑石上说得极其明白:“余幼时读文成集至瘗旅一篇,其一种至诚恻怛之意洋溢于字轴间,真千古不可研磨之文也。”王肯谷离开修文后去那里做官,查不到记载,但他在乾隆十年为三人坟撰写的碑文,却是被载入贵州通志的。据王肯谷的碑文记述,同他一起去寻访三人坟的还有一个自称东鲁孙谔的名士,他是留了一首诗在三人坟的,这诗写得很悲怆,不妨抄录于此:
主仆扶男来瘴地,可怜同日葬幽冥。
史书遗载三人姓,驿路犹存一尺坟。
魂叫青风天欲暮,骨缠白草昼常曛。
蜈蚣坡上伤无限,痛哭当年瘗旅文。
因读阳明的瘗旅文而前来修文寻访三人坟的例子还可以找出一两个,但举例子终究不是我这篇短文的主要目的,就此打住,还是去看看三人坟吧。
从修文县城出发,约莫一二十里路,就到了一个叫蜈蚣坡的地方,现在属谷堡乡的场坝村,三人坟就在那里。
如果作为赏玩风景,三人坟简直是不可一看,不过三尺黄土罢了,这样的坟堆在修文随处可见,比它修葺得好的也有的是。我对阳明文化尚不了解的时候,就是这般想的,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开始接触阳明文化,我才知道我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三人坟已经不是一个坟堆,它是历史、生命、思想的融合,它孤独地面对着四面青山,一年又一年,倔犟地讲述着一个凄凉的故事,固执地见证着一个王朝的悲哀,真实地炫耀着一个思想的伟大。
关于那堆黄土下的三具枯骨,阳明的瘗旅文已是满纸悲感凄怆,不说也罢,而导致他们主仆三人远涉荒域,长途苦旅,最后暴尸荒野的罪魁祸手又是谁呢?朱远怀蜈蚣坡三人坟诗写道:
道旁累累冢三堆,千里只因五斗米。
当日肯如彭泽宰,蜈蚣路过谁人哀?
这真是一语道破。三人中的一位,原来是被放了一个小官――吏目,为了这小小的一任,他携子带仆离开了繁华的江南,还没有走到他要赴的任上,就路毙于蜈蚣坡。为五斗米折腰、丧命,实在不值呀!难怪这位还没有走到任上的吏目几百年后还要遭到别人的嘲弄。
但我在三人坟前凭吊五百年前的亡魂时,却产生了另外一种想法:阳明在这里瘗埋的或许是一个崇高的灵魂。想想吧,蛮荒之地的官也是需要人... -->>
一个外省的儒学专家来修文参加阳明文化节学术讨论会前打电话给我,问说这次会议能去三人坟吗?我当时并不知道领导是否同意在会议期间安排去三人坟,但我在电话里很坚决的回答他:“行,即使会议不安排我也带你去!”
同样的电话我还接了好几个。
三人坟在中国文化人的心里是有一席之地的。
王阳明在修文三年,著作甚丰,写居夷诗132首,写记8篇,序8篇,杂著2篇,祭文1篇,学规1篇,书信5封,还著有五经臆说残篇13条,这些著作中瘗旅文和象祠记是被选进古文观止的。而三人坟呢,正是阳明瘗旅的地方。地因文传,三人坟怎么能不在读书人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且看当年那个做过修文知县的王肯谷,来修文上任,屁股没坐热火,便要去寻三人坟凭吊,究其原因,他留下的那块碑石上说得极其明白:“余幼时读文成集至瘗旅一篇,其一种至诚恻怛之意洋溢于字轴间,真千古不可研磨之文也。”王肯谷离开修文后去那里做官,查不到记载,但他在乾隆十年为三人坟撰写的碑文,却是被载入贵州通志的。据王肯谷的碑文记述,同他一起去寻访三人坟的还有一个自称东鲁孙谔的名士,他是留了一首诗在三人坟的,这诗写得很悲怆,不妨抄录于此:
主仆扶男来瘴地,可怜同日葬幽冥。
史书遗载三人姓,驿路犹存一尺坟。
魂叫青风天欲暮,骨缠白草昼常曛。
蜈蚣坡上伤无限,痛哭当年瘗旅文。
因读阳明的瘗旅文而前来修文寻访三人坟的例子还可以找出一两个,但举例子终究不是我这篇短文的主要目的,就此打住,还是去看看三人坟吧。
从修文县城出发,约莫一二十里路,就到了一个叫蜈蚣坡的地方,现在属谷堡乡的场坝村,三人坟就在那里。
如果作为赏玩风景,三人坟简直是不可一看,不过三尺黄土罢了,这样的坟堆在修文随处可见,比它修葺得好的也有的是。我对阳明文化尚不了解的时候,就是这般想的,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开始接触阳明文化,我才知道我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三人坟已经不是一个坟堆,它是历史、生命、思想的融合,它孤独地面对着四面青山,一年又一年,倔犟地讲述着一个凄凉的故事,固执地见证着一个王朝的悲哀,真实地炫耀着一个思想的伟大。
关于那堆黄土下的三具枯骨,阳明的瘗旅文已是满纸悲感凄怆,不说也罢,而导致他们主仆三人远涉荒域,长途苦旅,最后暴尸荒野的罪魁祸手又是谁呢?朱远怀蜈蚣坡三人坟诗写道:
道旁累累冢三堆,千里只因五斗米。
当日肯如彭泽宰,蜈蚣路过谁人哀?
这真是一语道破。三人中的一位,原来是被放了一个小官――吏目,为了这小小的一任,他携子带仆离开了繁华的江南,还没有走到他要赴的任上,就路毙于蜈蚣坡。为五斗米折腰、丧命,实在不值呀!难怪这位还没有走到任上的吏目几百年后还要遭到别人的嘲弄。
但我在三人坟前凭吊五百年前的亡魂时,却产生了另外一种想法:阳明在这里瘗埋的或许是一个崇高的灵魂。想想吧,蛮荒之地的官也是需要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