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半空烟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置身于这队马帮中,手拿一只大烟筒,业已来到这里歇息呢。云南的茶马古道非常有名,分东南西北多个路线,其中五尺道、南夷道、马援道、永昌道、灵关道等名目,保证了西南边陲与中原、南亚各地相通。此地应属北线之一,从昆明过富民、武定、元谋而渡金沙江,接灵关道而去。
而完家村的村名,来头还有故事可以追溯。完家村的“完”并不是汉族姓氏。据传,元末明初,大明军队追杀元朝余党,有一复姓完颜氏的人,从中原逃难至此,避祸于山中,天幸留得活命。从此,他隐姓埋名,单截一个“完”字为姓,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久而久之,村名即传为完家村。不过,此故事颇令我生疑,完颜氏不是金国女真族人的姓氏么,如何又成了元朝余党的姓氏?然则不知现在村中是否还有完姓人家,这样就可以追根究底。
完家村明熙苑后山还有一个世外桃园,曲径通幽,并有一处一线天,夹谷窄处仅容一人可过,高两三丈,石壁峻峭,上有古藤,与异木相缠绕,颇引人入胜。莫非此处即为当年完颜氏藏匿隐身之所?心中不免妄想。后山遍植果树,品种繁多,有的恰逢开花时节,花香浓淡相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此时,整个完家村一览眼底,美苑、民居、耕地与荒坡相映成趣。
二姐告诉我们,完家村的田地可能要被政府规划,用来修建山居别墅,只不过村中人还在犹豫,毕竟是良田宜土,收获颇丰。正说话呢,我们看见不远处,可巧有一荒地,野葛遍布,其中有被人挖掘过的痕迹,似是刚从里面取出过硕大的块根来。
2009年3月25日
4、苗寨见闻
云南初春的花卉,绚丽多彩,玉兰、杜鹃、海棠、山茶花、迎春花等等,争奇斗艳,而一些农家院里院外,桃李也开得正欢,可惜株数不多,虽不至于孤单,也略显逊色。我曾于一首水龙吟词中写有“一年春又桃花,惜春休把桃花误”的句子,当然得寻觅桃花的去处,且莫误了佳期。妻说,我们官庄就只这么多了,要寻找有很多桃花的地方,须到老花苗那里去看。妻子说的老花苗,就是苗家人,她虽然并无嘲讽之意,也实在大不敬。于是我只好央她带我去小水井村的苗寨探奇。
其实,我们在官庄大道或富民县城里,时时看到过苗家人,这里的苗家人可能与两湖地区的族人不大一样,并不见戴冠披银,也许是我无缘看到她们真正的风采罢。电视里湘西吊角楼和身着青衣彩绣且饰银环佩的苗家人曾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辗转二十几公里,我们来到富民大营镇。大营镇束刻村境内聚居着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落,即小水井村。原想找一个苗人问问,可妻说老花苗的“倮倮话”我们根本听不懂,问也是白问,我只好踌躇不前。(“倮倮话”并非是说苗语,而是当地汉人对苗族语言的蔑称,意为“叽哩咕噜听不懂的话”于此,我谨向所有苗族同胞们致歉。)
到了苗寨,只见此地林木茂盛,气候宜人,有潺潺清流沿村而过,好个优美的人居环境。可惜,新辟的苗寨与外界相通的土公路却显得不那么和谐,盘桓数里,破坏了几许青翠。然而最为奇怪的是,苗寨村头竟然还矗立着一座历经苍桑风雨侵蚀的教堂,莫非这里还有唱诗班?难道苗家人还接受了西方宗教文化的熏陶?虽然教堂不是那么富丽,今天也不见唱诗班,但是教堂与当地民族风情的结合,也算是别具一格,更由此可见,苗家人接受文明、热爱生活的本质。虽然寨子中时时有人进出,但我们在这里并没有亲戚或熟人,且妻子担心村中的恶犬,于是没有进寨,只在远处观光。苗寨内大部份民居为土墙瓦房,间或有用空心砖和泥巴砌成的墙体,与富民其它简陋的地方别无二致,只是这里更易见到白花花的或黑不溜秋的猪仔在寨子周边四处敞放,将土地、柴禾、饲料拱得乱七八糟,使得整个寨子都有点臭烘烘的。迎面走来四五个背着背篓的苗族妇女,她们兴致勃勃的谈天说地,朴实、真挚,然而走到我们身边却突然不作声,用极不自然的眼光盯着我们。相互没有礼貌的问候,我感到心底生起一丝丝凉意。她们身上大多穿着青衣白裙,裙摆仍饰以青蓝二色,脚底穿一双布鞋,头上挽着平整的发辫,似乎用一颗金属的铁钉别着。妻说“她们一般不和我们说话,以前和我们做买卖都是以物换物,我就和她们换过东西,比如绣包、核桃、蜂蜜等。”
苗家人年复一年地付出辛勤劳动,换得一年温饱与平安,怡然自乐,可我却担心他们的生活方式未免太过原始。他们中的有些人还在过着人畜同居的生活,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现代文明的发展,怎么就和他们无关呢?时时前来猎奇的我们,是否打扰了他们宁静而古朴的生活?我不得而知。
苗寨里养有好多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蜜蜂飞出去的地方,真的有很多桃树,桃花开得非常繁茂,成林成片,正所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然而,我此时无心观赏这些,却莫明其妙地觉得,苗寨里的桃花尚还盛开在千百年前,甚或盛开在秦汉,盛开在陶渊明的晋太原中。
2009年3月26日
5、滇池鸥飞
滇池,人称云南高原上的明珠。我曾在海埂民族村、西山龙门和海口镇等多个位置观赏过滇池,只见烟波浩淼,锦纹浮澹,是湖,却似海,气势磅礴。妻的大姐是昆明人,她曾去海南的三亚看过大海,回来后说不想再看滇池了,我疑心她是不是有喜新厌旧症,被“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教条”给禁锢了。其实,滇池的广袤虽远远不能和大海相比,但对于云南高原,却是绝对的天然绝胜,她不光风姿秀逸,还有西山睡美人和海鸥为伴。
我们一行人前往大观楼游春。春城的春,格外阳光明媚,此时去游览滇池,正是时候。大观楼前,已难见当年滇池全貌,只看得到它西北一角,名叫草海。可惜湖光三百里,一“陂”界中流。昆明大观楼,上有孙髯翁撰一百八十字长联,海内第一。其“苍烟落照”、“断碣残碑”形象地描述了“数千年往事”如今读来,一样令人嘘唏不已。
然而,这却并不是滇池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最引人入胜的,是这里千千万万的海欧。这里的海鸥又可以叫做红嘴鸥,它们自年前的十月下旬或十一月上旬飞来,于滇池、翠湖等水畔集居,朝飞暮歇。昆明人非常热情,每每海鸥一来,就象有朋自远方来一样的愉悦和激动,成立爱鸟协会定时定点进行饲养。海鸥成群结队的翩翩起舞,或者栖止于水,自然成了昆明城中最为美丽的风景。而它们知道,这里的人们能够和平相处,所以并不拘谨,还可以肆无忌惮、自由地飞翔或散步,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也许,最初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海鸥友好,也可能让海鸥对我们产生过距离。因此,是人们的努力改变,才成就今天的和谐。以前新闻报道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孤寡老人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坚持饲养海鸥,他按时步履艰难地来到水边,从手提包中取出早已捏成碎粒的饼干,极为细心地招呼海鸥过来吃。当他步履艰难的行动,被一个大学生看见了,为他拍了一张照片。老人过世后,人们告诉大学生,这个孤寡老人这些年的唯一事务就是关爱海鸥。大学生们被震撼了,把那帧拍摄的照片放大到与真人一样尺寸,竖立在水边,旁边写下“老人已去,让我们接着来关爱海鸥。”没想到照片刚刚竖起来,无数的海鸥立刻围拢过来,绕着遗像一圈又一圈地盘旋,有两排海鸥整齐地排列在遗像跟前,就象仪仗队。这则新闻感动着一个又一个知道此事的人,其中就有余秋雨先生,他的文字让我们更多人知道了什么是责任和真爱。“海鸥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爱护它们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大姐说。
我们也将食物投喂海鸥,海鸥立刻围拢过来,扑腾扑腾地,把儿子弄得非常狼狈,我用相机抓拍到了这个难得的镜头。在大观楼附近观景并不能使人满足,我们选择坐船游湖,一边乘风破浪,一边领略草海风光。草海附近的海鸥,很多会追逐游船,因为,船上的游客也将食物进行引诱,让它们与游船同行,非常美妙。偶然一瞥,西山龙门奇观,只在前方飘浮,感觉如临仙境。若问在草海上还有何感受,我想,只有与鸥共舞带来的乐趣,无与伦比。这些飞来飞去的海鸥,是上天派来的和谐使者,已然把我带去了,正自由自在地飞翔于滇池的上空
2009年3月28日
置身于这队马帮中,手拿一只大烟筒,业已来到这里歇息呢。云南的茶马古道非常有名,分东南西北多个路线,其中五尺道、南夷道、马援道、永昌道、灵关道等名目,保证了西南边陲与中原、南亚各地相通。此地应属北线之一,从昆明过富民、武定、元谋而渡金沙江,接灵关道而去。
而完家村的村名,来头还有故事可以追溯。完家村的“完”并不是汉族姓氏。据传,元末明初,大明军队追杀元朝余党,有一复姓完颜氏的人,从中原逃难至此,避祸于山中,天幸留得活命。从此,他隐姓埋名,单截一个“完”字为姓,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久而久之,村名即传为完家村。不过,此故事颇令我生疑,完颜氏不是金国女真族人的姓氏么,如何又成了元朝余党的姓氏?然则不知现在村中是否还有完姓人家,这样就可以追根究底。
完家村明熙苑后山还有一个世外桃园,曲径通幽,并有一处一线天,夹谷窄处仅容一人可过,高两三丈,石壁峻峭,上有古藤,与异木相缠绕,颇引人入胜。莫非此处即为当年完颜氏藏匿隐身之所?心中不免妄想。后山遍植果树,品种繁多,有的恰逢开花时节,花香浓淡相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此时,整个完家村一览眼底,美苑、民居、耕地与荒坡相映成趣。
二姐告诉我们,完家村的田地可能要被政府规划,用来修建山居别墅,只不过村中人还在犹豫,毕竟是良田宜土,收获颇丰。正说话呢,我们看见不远处,可巧有一荒地,野葛遍布,其中有被人挖掘过的痕迹,似是刚从里面取出过硕大的块根来。
2009年3月25日
4、苗寨见闻
云南初春的花卉,绚丽多彩,玉兰、杜鹃、海棠、山茶花、迎春花等等,争奇斗艳,而一些农家院里院外,桃李也开得正欢,可惜株数不多,虽不至于孤单,也略显逊色。我曾于一首水龙吟词中写有“一年春又桃花,惜春休把桃花误”的句子,当然得寻觅桃花的去处,且莫误了佳期。妻说,我们官庄就只这么多了,要寻找有很多桃花的地方,须到老花苗那里去看。妻子说的老花苗,就是苗家人,她虽然并无嘲讽之意,也实在大不敬。于是我只好央她带我去小水井村的苗寨探奇。
其实,我们在官庄大道或富民县城里,时时看到过苗家人,这里的苗家人可能与两湖地区的族人不大一样,并不见戴冠披银,也许是我无缘看到她们真正的风采罢。电视里湘西吊角楼和身着青衣彩绣且饰银环佩的苗家人曾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辗转二十几公里,我们来到富民大营镇。大营镇束刻村境内聚居着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落,即小水井村。原想找一个苗人问问,可妻说老花苗的“倮倮话”我们根本听不懂,问也是白问,我只好踌躇不前。(“倮倮话”并非是说苗语,而是当地汉人对苗族语言的蔑称,意为“叽哩咕噜听不懂的话”于此,我谨向所有苗族同胞们致歉。)
到了苗寨,只见此地林木茂盛,气候宜人,有潺潺清流沿村而过,好个优美的人居环境。可惜,新辟的苗寨与外界相通的土公路却显得不那么和谐,盘桓数里,破坏了几许青翠。然而最为奇怪的是,苗寨村头竟然还矗立着一座历经苍桑风雨侵蚀的教堂,莫非这里还有唱诗班?难道苗家人还接受了西方宗教文化的熏陶?虽然教堂不是那么富丽,今天也不见唱诗班,但是教堂与当地民族风情的结合,也算是别具一格,更由此可见,苗家人接受文明、热爱生活的本质。虽然寨子中时时有人进出,但我们在这里并没有亲戚或熟人,且妻子担心村中的恶犬,于是没有进寨,只在远处观光。苗寨内大部份民居为土墙瓦房,间或有用空心砖和泥巴砌成的墙体,与富民其它简陋的地方别无二致,只是这里更易见到白花花的或黑不溜秋的猪仔在寨子周边四处敞放,将土地、柴禾、饲料拱得乱七八糟,使得整个寨子都有点臭烘烘的。迎面走来四五个背着背篓的苗族妇女,她们兴致勃勃的谈天说地,朴实、真挚,然而走到我们身边却突然不作声,用极不自然的眼光盯着我们。相互没有礼貌的问候,我感到心底生起一丝丝凉意。她们身上大多穿着青衣白裙,裙摆仍饰以青蓝二色,脚底穿一双布鞋,头上挽着平整的发辫,似乎用一颗金属的铁钉别着。妻说“她们一般不和我们说话,以前和我们做买卖都是以物换物,我就和她们换过东西,比如绣包、核桃、蜂蜜等。”
苗家人年复一年地付出辛勤劳动,换得一年温饱与平安,怡然自乐,可我却担心他们的生活方式未免太过原始。他们中的有些人还在过着人畜同居的生活,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现代文明的发展,怎么就和他们无关呢?时时前来猎奇的我们,是否打扰了他们宁静而古朴的生活?我不得而知。
苗寨里养有好多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蜜蜂飞出去的地方,真的有很多桃树,桃花开得非常繁茂,成林成片,正所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然而,我此时无心观赏这些,却莫明其妙地觉得,苗寨里的桃花尚还盛开在千百年前,甚或盛开在秦汉,盛开在陶渊明的晋太原中。
2009年3月26日
5、滇池鸥飞
滇池,人称云南高原上的明珠。我曾在海埂民族村、西山龙门和海口镇等多个位置观赏过滇池,只见烟波浩淼,锦纹浮澹,是湖,却似海,气势磅礴。妻的大姐是昆明人,她曾去海南的三亚看过大海,回来后说不想再看滇池了,我疑心她是不是有喜新厌旧症,被“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教条”给禁锢了。其实,滇池的广袤虽远远不能和大海相比,但对于云南高原,却是绝对的天然绝胜,她不光风姿秀逸,还有西山睡美人和海鸥为伴。
我们一行人前往大观楼游春。春城的春,格外阳光明媚,此时去游览滇池,正是时候。大观楼前,已难见当年滇池全貌,只看得到它西北一角,名叫草海。可惜湖光三百里,一“陂”界中流。昆明大观楼,上有孙髯翁撰一百八十字长联,海内第一。其“苍烟落照”、“断碣残碑”形象地描述了“数千年往事”如今读来,一样令人嘘唏不已。
然而,这却并不是滇池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最引人入胜的,是这里千千万万的海欧。这里的海鸥又可以叫做红嘴鸥,它们自年前的十月下旬或十一月上旬飞来,于滇池、翠湖等水畔集居,朝飞暮歇。昆明人非常热情,每每海鸥一来,就象有朋自远方来一样的愉悦和激动,成立爱鸟协会定时定点进行饲养。海鸥成群结队的翩翩起舞,或者栖止于水,自然成了昆明城中最为美丽的风景。而它们知道,这里的人们能够和平相处,所以并不拘谨,还可以肆无忌惮、自由地飞翔或散步,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也许,最初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海鸥友好,也可能让海鸥对我们产生过距离。因此,是人们的努力改变,才成就今天的和谐。以前新闻报道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孤寡老人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坚持饲养海鸥,他按时步履艰难地来到水边,从手提包中取出早已捏成碎粒的饼干,极为细心地招呼海鸥过来吃。当他步履艰难的行动,被一个大学生看见了,为他拍了一张照片。老人过世后,人们告诉大学生,这个孤寡老人这些年的唯一事务就是关爱海鸥。大学生们被震撼了,把那帧拍摄的照片放大到与真人一样尺寸,竖立在水边,旁边写下“老人已去,让我们接着来关爱海鸥。”没想到照片刚刚竖起来,无数的海鸥立刻围拢过来,绕着遗像一圈又一圈地盘旋,有两排海鸥整齐地排列在遗像跟前,就象仪仗队。这则新闻感动着一个又一个知道此事的人,其中就有余秋雨先生,他的文字让我们更多人知道了什么是责任和真爱。“海鸥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爱护它们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大姐说。
我们也将食物投喂海鸥,海鸥立刻围拢过来,扑腾扑腾地,把儿子弄得非常狼狈,我用相机抓拍到了这个难得的镜头。在大观楼附近观景并不能使人满足,我们选择坐船游湖,一边乘风破浪,一边领略草海风光。草海附近的海鸥,很多会追逐游船,因为,船上的游客也将食物进行引诱,让它们与游船同行,非常美妙。偶然一瞥,西山龙门奇观,只在前方飘浮,感觉如临仙境。若问在草海上还有何感受,我想,只有与鸥共舞带来的乐趣,无与伦比。这些飞来飞去的海鸥,是上天派来的和谐使者,已然把我带去了,正自由自在地飞翔于滇池的上空
2009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