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包兴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幺公和幺婆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死对头,现在,当他们响应政府的号召,下了山,住在山下的移民点里,那些新邻居们对这对老夫老妻的关系感到很新奇,所以,大家对他俩的事情充满了热情。这让幺公和幺婆对新的环境和生活感到非常的不适应,甚至有些不满。这也许是这对死对头夫妻近十几年来唯一一次意见相同的时候,我想,如果让他们再搬回到石门山上,他们两个都会表示同意。当然,山上是搬不回去了,山上的旧房子已经响应政府号召拆了,再说,现在山上已经是獾猪的天下了。獾猪什么都拱,都吃,蕃薯、土豆、花生,甚至马蹄笋。山上真的不能住人了。
以前在石门,关于幺公和幺婆这对死对头夫妻,有一个典故。有一次下大雨,幺公和幺婆都被关在屋里,没有事做,只听到好大一片雨声。
“兔子没草了,该去拔点草才好!”幺婆突然说。
“拔什么草,下这么大的雨。”幺公应了一句。
没想到幺婆一听“砰”地站起来,戴上斗笠,拿起竹篓,冲进雨里。
“你这”幺婆跑得快,雨声又大,没有听清幺公下面的话。事实上,幺公没再说什么,他把剩下的话连气一起吞进了肚子里,看着门外的雨和满山的白雾发愣。
该做晚饭了,幺婆还没有回来。幺公到上屋下屋看了一遍,人家都在吃饭,没有幺婆的影子。幺公开始慌了,叫了几个人一起去找,后来,在山后的一个陡坡旁看到被树杈挂住的竹篓,篓里的兔草撒了一地。
“肯定滑到下面去了,快到下面去找。”大家说完就往下面走。没想幺公一个人却往上面走。
“老幺!”大家不由得大声叫道。对幺公这份不讲情理的做法大家差不多都生气了。夫妻吵架嘴上过嘛。
“我到上面找她!”幺公在在雨中大声说“她知道我会到下面去找她,她爬也会爬到上面去的。”
后来,幺公果然在在上面找到她。幺婆滑下陡坡,折断了一条腿,她真的就揪着树根和杂草硬是爬到上面等着。幺公说要背她回去,她说什么也不肯,说爬也要要爬回去。但她显然已经没力气了,后来,大家叫了一个年轻人硬是把她背了回去。
典故是会跟着人走的,尤其喜欢跟着一群人走。当石门的人陆陆续续移民到山下的移民点,这个个典故也便来到了他们新邻居之中。“真的是前世搭错了骨头。”所有的人听了这个典故,都不由得要笑着说,人们觉得它实在很好地印证了大家的所见所闻。
幺公和幺婆虽然在一个屋檐下住着,但一家人却做两家事,说两家话,什么东西也都是两份的:房间是两个房间,床是两张床,灶虽然是一个灶,却是两口锅,两张桌子。幺公和幺婆这对几十年的夫妻,却是如此的没有夫妻相,是那么的不同。一个要吃咸,一个要吃淡;一个喜欢干饭,说饭越硬越香,一个却说干饭噎死人,非稀饭不吃;一个没有鱼肉无法下饭,一个闻见鱼肉的腥味儿就翻胃;一个喜欢吃鸭,一个却觉得鸭子都是骨头碴;一个鸡蛋要做蛋羹,一个却觉得烹炸才算香喷喷;一个怕冷,一个怕热,一个不怕脏,一个不怕干净,一个睡觉时要头北脚南,一个却要东西朝向才睡得踏实,一个要早睡早起,一见太阳下山就哈欠连天,一个却不玩到三更半夜身子粘不得床,早上吃过早饭还要睡个回笼觉;一个喜欢养猫,一个喜欢养狗,而且教狗去咬猫世上再也找不到两个如此不同的人了,一个喜欢的,另一个一定厌恶之至,一个讨厌的,另一个简直就成了嗜好。大家想,这样的两个人做了夫妻,月下老人一定是喝多了。当然,这对夫妻让大家感到奇怪的,还在于一个他们中间还时常走动着一个叫勇公的老人,老人常常给他们送点粗粮瓜菜,但从不在他们家吃饭,也不过夜。当然,送的东西也都是两份的,一份给幺公,一份给幺婆。
但就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却有十个儿女。不敢说他们一生恩爱,但一定有过不少欢喜的时候,要不然,这十个儿女是怎么也榨不出来的。知道些旧事的老人们说,这对死对头年轻的时候,还真的是欢喜的时候多。
幺婆是童养媳。事实上,在我们这地方,童养媳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一般是只有儿子没有女儿的人家领养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将来的出路,可以做这家人的儿媳,也可以作这家人的干女儿,从这家再嫁到别家,所以,关键还是看这个女孩到的是怎样一个人家。从女孩这家来说,怕女孩到了别人家里不受欢迎,一般都会把家里聪明伶俐、乖巧漂亮的那个送给别人。幺婆五岁来到幺公家,十一二岁便出落得有模有样,村人都说她像戏里大户人家小姐的丫环——在乡下人的审美里,丫环总是比小姐要更漂亮——人又乖巧、懂事,幺公家待她真是一点都不比亲生的女儿差,幺公兄弟三个也视她为亲妹妹一般。虽然邻居们常会开他们玩笑,一下子说这个和幺婆更配,一下子说那个和幺婆有夫妻相,事实上,这兄弟三个都一样漂亮,和幺婆都有那么点夫妻相。当然,这种半真关假的玩笑一般都不会落到幺公头上,因为幺公在兄弟三个中排行最小,所以,村人们每一次开玩笑的时候,两个哥哥都红了脸,不敢再说什么。幺公于是挺身而出,替两个受了窘的哥哥回敬了开玩笑人一番,那回敬的话总是极简单和可爱:
“你爸和你妈才夫妻相啰!”
或者干脆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说
“你爸和你妈啰!”
然后,说一声“姐,我们走,”就领着幺婆走了,两个哥哥不久也就跟在他们后面走了。因为两个哥哥大了那一点,就多懂了点事,大家玩笑又都是冲着他们开的,所以,在红脸的同时,在心里也就隐隐约约多了点那个意思。所以,虽然都以兄妹相待,但两个哥哥对幺婆难免就要多了那么点生份。倒是幺公,真的就童心无忌了。整天和幺婆打打闹闹,互不相让。那时候,他们父母就说他们两个前世对错了骨头。石门是个小村落,就十几户人家,小孩子并不多,他们兄妹四个玩什么也都不用叫别人了。住在山上,生活虽苦,但也简单,菜就在屋后的地里长着,蕃薯也在屋边的泥里卧着,兔子草满涧满坎都是,小孩子虽然也要帮大人干些小活,但还是玩的时候多,干活的时候少。何况,差不多所有的活儿都可以在玩玩闹闹中完成。玩的时候,他们四个常常变换派别。幺公和幺婆吵架了,不知是维护一种平衡,还是出于一种小孩子微妙的心理,要是大哥站在幺婆一边,那二哥一定站在幺公一边。当然,也只有幺公会和幺婆吵架或者打架。
除了偶尔记住自己的生日和几个有好吃的节日外,乡村的孩子们向来是不记日子,不管时间的。在他们看来,时间已经把它的使命交给山上涧边屋前屋后的那些花虫树草。吃饭的时候,如果看到大人们兴致还好,干了一天活还有力气,其中便有一个说:
“爸,茶叶抽芽了!”
或者说:
“爸,蛇出洞了!”
或者说:
“爸,上屋老七的蕃薯窑开了!”
这种时候,做爸爸的便会顺便告给他们一些春分谷雨芒种夏至的知识。但在爸爸的话里,时间仍然和植物的荣枯、动物的出没连在了一起。
在山野的绿了又黄里,虫们没了又现里,兄妹几个也跟着一天天长大。转眼,幺婆已经是一个十五岁的漂亮姑娘了。按照本地当时的风俗,十五岁的女孩子已经是大人了,是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作为童养媳,幺婆按照习俗,应该嫁给这家的大儿子,也就是幺公的大哥,大哥不愿意了再嫁给二哥。当然,在一种很特殊的情况下,女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作出自己的选择——在几个兄弟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所谓的特殊情况,是说这个女孩胆子大又有主见,或者,这家的家长实在更疼爱这个干女儿。十五岁的幺婆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十五岁的她出落得非常标致、清爽,逢年过节或作客穿上花衣裳,把一村人的眼光都粘住了。幺婆的养父养母实在是疼爱,这份疼爱,除了有那么点希望把她留在家里的意思,更多的则是一份真心的喜爱,一份出于对一个伶俐、漂亮的女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平时,家里如果有点好吃的东西都是归她的——看着她张开小口吃东西那么甜美的样子,大家都觉得是份享受,连年龄最小的幺公都说姐姐吃东西的样子实在好看。家里最轻的活最干净的活也都是归她的——当然,在农村,一个孩子要想什么都不干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轻松,幺婆... -->>
幺公和幺婆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死对头,现在,当他们响应政府的号召,下了山,住在山下的移民点里,那些新邻居们对这对老夫老妻的关系感到很新奇,所以,大家对他俩的事情充满了热情。这让幺公和幺婆对新的环境和生活感到非常的不适应,甚至有些不满。这也许是这对死对头夫妻近十几年来唯一一次意见相同的时候,我想,如果让他们再搬回到石门山上,他们两个都会表示同意。当然,山上是搬不回去了,山上的旧房子已经响应政府号召拆了,再说,现在山上已经是獾猪的天下了。獾猪什么都拱,都吃,蕃薯、土豆、花生,甚至马蹄笋。山上真的不能住人了。
以前在石门,关于幺公和幺婆这对死对头夫妻,有一个典故。有一次下大雨,幺公和幺婆都被关在屋里,没有事做,只听到好大一片雨声。
“兔子没草了,该去拔点草才好!”幺婆突然说。
“拔什么草,下这么大的雨。”幺公应了一句。
没想到幺婆一听“砰”地站起来,戴上斗笠,拿起竹篓,冲进雨里。
“你这”幺婆跑得快,雨声又大,没有听清幺公下面的话。事实上,幺公没再说什么,他把剩下的话连气一起吞进了肚子里,看着门外的雨和满山的白雾发愣。
该做晚饭了,幺婆还没有回来。幺公到上屋下屋看了一遍,人家都在吃饭,没有幺婆的影子。幺公开始慌了,叫了几个人一起去找,后来,在山后的一个陡坡旁看到被树杈挂住的竹篓,篓里的兔草撒了一地。
“肯定滑到下面去了,快到下面去找。”大家说完就往下面走。没想幺公一个人却往上面走。
“老幺!”大家不由得大声叫道。对幺公这份不讲情理的做法大家差不多都生气了。夫妻吵架嘴上过嘛。
“我到上面找她!”幺公在在雨中大声说“她知道我会到下面去找她,她爬也会爬到上面去的。”
后来,幺公果然在在上面找到她。幺婆滑下陡坡,折断了一条腿,她真的就揪着树根和杂草硬是爬到上面等着。幺公说要背她回去,她说什么也不肯,说爬也要要爬回去。但她显然已经没力气了,后来,大家叫了一个年轻人硬是把她背了回去。
典故是会跟着人走的,尤其喜欢跟着一群人走。当石门的人陆陆续续移民到山下的移民点,这个个典故也便来到了他们新邻居之中。“真的是前世搭错了骨头。”所有的人听了这个典故,都不由得要笑着说,人们觉得它实在很好地印证了大家的所见所闻。
幺公和幺婆虽然在一个屋檐下住着,但一家人却做两家事,说两家话,什么东西也都是两份的:房间是两个房间,床是两张床,灶虽然是一个灶,却是两口锅,两张桌子。幺公和幺婆这对几十年的夫妻,却是如此的没有夫妻相,是那么的不同。一个要吃咸,一个要吃淡;一个喜欢干饭,说饭越硬越香,一个却说干饭噎死人,非稀饭不吃;一个没有鱼肉无法下饭,一个闻见鱼肉的腥味儿就翻胃;一个喜欢吃鸭,一个却觉得鸭子都是骨头碴;一个鸡蛋要做蛋羹,一个却觉得烹炸才算香喷喷;一个怕冷,一个怕热,一个不怕脏,一个不怕干净,一个睡觉时要头北脚南,一个却要东西朝向才睡得踏实,一个要早睡早起,一见太阳下山就哈欠连天,一个却不玩到三更半夜身子粘不得床,早上吃过早饭还要睡个回笼觉;一个喜欢养猫,一个喜欢养狗,而且教狗去咬猫世上再也找不到两个如此不同的人了,一个喜欢的,另一个一定厌恶之至,一个讨厌的,另一个简直就成了嗜好。大家想,这样的两个人做了夫妻,月下老人一定是喝多了。当然,这对夫妻让大家感到奇怪的,还在于一个他们中间还时常走动着一个叫勇公的老人,老人常常给他们送点粗粮瓜菜,但从不在他们家吃饭,也不过夜。当然,送的东西也都是两份的,一份给幺公,一份给幺婆。
但就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却有十个儿女。不敢说他们一生恩爱,但一定有过不少欢喜的时候,要不然,这十个儿女是怎么也榨不出来的。知道些旧事的老人们说,这对死对头年轻的时候,还真的是欢喜的时候多。
幺婆是童养媳。事实上,在我们这地方,童养媳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一般是只有儿子没有女儿的人家领养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将来的出路,可以做这家人的儿媳,也可以作这家人的干女儿,从这家再嫁到别家,所以,关键还是看这个女孩到的是怎样一个人家。从女孩这家来说,怕女孩到了别人家里不受欢迎,一般都会把家里聪明伶俐、乖巧漂亮的那个送给别人。幺婆五岁来到幺公家,十一二岁便出落得有模有样,村人都说她像戏里大户人家小姐的丫环——在乡下人的审美里,丫环总是比小姐要更漂亮——人又乖巧、懂事,幺公家待她真是一点都不比亲生的女儿差,幺公兄弟三个也视她为亲妹妹一般。虽然邻居们常会开他们玩笑,一下子说这个和幺婆更配,一下子说那个和幺婆有夫妻相,事实上,这兄弟三个都一样漂亮,和幺婆都有那么点夫妻相。当然,这种半真关假的玩笑一般都不会落到幺公头上,因为幺公在兄弟三个中排行最小,所以,村人们每一次开玩笑的时候,两个哥哥都红了脸,不敢再说什么。幺公于是挺身而出,替两个受了窘的哥哥回敬了开玩笑人一番,那回敬的话总是极简单和可爱:
“你爸和你妈才夫妻相啰!”
或者干脆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说
“你爸和你妈啰!”
然后,说一声“姐,我们走,”就领着幺婆走了,两个哥哥不久也就跟在他们后面走了。因为两个哥哥大了那一点,就多懂了点事,大家玩笑又都是冲着他们开的,所以,在红脸的同时,在心里也就隐隐约约多了点那个意思。所以,虽然都以兄妹相待,但两个哥哥对幺婆难免就要多了那么点生份。倒是幺公,真的就童心无忌了。整天和幺婆打打闹闹,互不相让。那时候,他们父母就说他们两个前世对错了骨头。石门是个小村落,就十几户人家,小孩子并不多,他们兄妹四个玩什么也都不用叫别人了。住在山上,生活虽苦,但也简单,菜就在屋后的地里长着,蕃薯也在屋边的泥里卧着,兔子草满涧满坎都是,小孩子虽然也要帮大人干些小活,但还是玩的时候多,干活的时候少。何况,差不多所有的活儿都可以在玩玩闹闹中完成。玩的时候,他们四个常常变换派别。幺公和幺婆吵架了,不知是维护一种平衡,还是出于一种小孩子微妙的心理,要是大哥站在幺婆一边,那二哥一定站在幺公一边。当然,也只有幺公会和幺婆吵架或者打架。
除了偶尔记住自己的生日和几个有好吃的节日外,乡村的孩子们向来是不记日子,不管时间的。在他们看来,时间已经把它的使命交给山上涧边屋前屋后的那些花虫树草。吃饭的时候,如果看到大人们兴致还好,干了一天活还有力气,其中便有一个说:
“爸,茶叶抽芽了!”
或者说:
“爸,蛇出洞了!”
或者说:
“爸,上屋老七的蕃薯窑开了!”
这种时候,做爸爸的便会顺便告给他们一些春分谷雨芒种夏至的知识。但在爸爸的话里,时间仍然和植物的荣枯、动物的出没连在了一起。
在山野的绿了又黄里,虫们没了又现里,兄妹几个也跟着一天天长大。转眼,幺婆已经是一个十五岁的漂亮姑娘了。按照本地当时的风俗,十五岁的女孩子已经是大人了,是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作为童养媳,幺婆按照习俗,应该嫁给这家的大儿子,也就是幺公的大哥,大哥不愿意了再嫁给二哥。当然,在一种很特殊的情况下,女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作出自己的选择——在几个兄弟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所谓的特殊情况,是说这个女孩胆子大又有主见,或者,这家的家长实在更疼爱这个干女儿。十五岁的幺婆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十五岁的她出落得非常标致、清爽,逢年过节或作客穿上花衣裳,把一村人的眼光都粘住了。幺婆的养父养母实在是疼爱,这份疼爱,除了有那么点希望把她留在家里的意思,更多的则是一份真心的喜爱,一份出于对一个伶俐、漂亮的女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平时,家里如果有点好吃的东西都是归她的——看着她张开小口吃东西那么甜美的样子,大家都觉得是份享受,连年龄最小的幺公都说姐姐吃东西的样子实在好看。家里最轻的活最干净的活也都是归她的——当然,在农村,一个孩子要想什么都不干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轻松,幺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