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巴陵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李智红散文的诗性空间的营造
散文创作是最少约束,题材又最广泛的一种文学体裁,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看,散文题材的广泛和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将生活素材、人生体验和环境感受转化为富于艺术质感,即具理趣文采又有鲜活灵动艺术形象而韵味悠长的“美文”
从诗学建构理论来说,意象的营造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开拓诗性空间。因此,我把这个问题做为本文的第三个层面来说,在这一层面,试图通过对李智红散文的解读,发现其在散文意象营造方面的精心构筑。在我看来,在散文创作中重视意象,不但是散文形式上的一种革命,并且在审美张力和审美表意范式与审美形态学方面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前文已述,理论思路和参照点的不同,足以导致所发现的散文诗性的不同层面和特征。于是,我不想从总体上去解析散文意象。无需讳言,本文所采用的思路是一种狭义的、个人化和地方性的策略,也就是说我首先要充分注意到所谓散文意象并不是一个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完全一致的观念或者概念。散文评论界广泛存在的不同的声音已经表明散文意象自身的涵义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与其去强调散文意象统一的、完整的某种属性或特征,不如更加关注一个作者的作品自身与其他作者的作品之间的差异性、矛盾性。再说了,散文意象理论的争鸣在那些专门从事散文理论研究的教授学者和专家们那里,尚不能得到相互之间的共识,就更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了,还是把这个问题留给他们去继续争鸣,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埋头耕耘。
散文意象的建构是散文诗性的重要表现,但散文意象过去极少受到散文研究者的关注。由于种种原因,意象一词,被通常认为是诗歌的专利,这样一来,意象仿佛成为了散文的奢侈品,甚至有学者认为意象与散文根本无涉,事实上,这对散文来说是不公平的。意象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意义的重要构成元素,在我国古代散文中,早就有大量的意象存在,如庄子等。在现代的散文大家何其芳、余光中、余秋雨、贾平凹、汪曾祺等等的部分散文作品中,意象不仅丰富绵密而且组合建构意象的能力绝不亚于诗人。
现代意义上的意象内涵的体认,得益于二十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从意象的类型来看,有视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听觉意象、静态意象、动态意象等等,从其构成来分析,有单一意象、组合意象以及意象群之分。上述意象的分类主要是针对与一般的文学体裁而特别注重于诗歌,加之这些问题亦不是本文所探讨的范畴,故而,我将在二十世纪散文意象的发展流变基础之上,侧重于考察李智红散文诗性意象的类型及构成因素。
从诗歌与散文的意象比较总体上来说,诗歌的意象比较尖新和峻峭,跳跃幅度大,而散文的意象则侧重于细节和综合,其发展和推进的速度比较平缓和连贯;诗歌的意象多含蓄朦胧、缥缈参差,甚至可以有些玄妙;而散文的意象尽管也有隐喻、象征等之类,但却要比诗歌明确和浅显许多。根据散文意象概念内涵和散文审美特性,我以为李智红的散文通过意象的营造而开拓散文诗性的空间,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简约或繁复的意象。这是一种整齐划一的视觉意象,往往与节日庆典或者明丽欢快的环境结合在一起。这类意象主要表现在精致和装饰意味较浓方面,意蕴比较单纯浅显。也就是说,这类意象的构成是建立在简单的价值判断之上。我们通过李智红的散文古驿小镇来看,作者在这里首先用一种由近及远的逆时手法,以自己对花桥古镇的感性认识切入,带出史书的记载,并以民谣为证,交代古镇曾经的辉煌和重要,再以历史记载的翔实,明显意义上是对古镇的肃然起敬,暗喻的是对着文化的向往和生长于这种文化并且深受其熏陶的骄傲。写景状物的笔触,凸显了“我”与古镇之间的陌生“街子天”走在街市上祥和而知足的心态,与人头攒动、买卖兴隆的繁华相呼应,也与文章开头相衔接,最后落笔在对乡村气息的感受令人激动得如喝了“包谷老烧”一样让人心醉,暗喻出了高原民族酒神精神的阳刚和雄厚。在文章中“遗迹”、“山村”、“商道”、“旋律”、“韵味”、“在野”、“老榕树”、“鸟巢”、“生态环境”、“烟草味”、“汗臭味”、“腥膻味”、“散淡”、“乡野”、“包谷老烧”等意象都是美的、善的和欢乐的象征,这些词语先后在作品中串接起来,有的甚至是反复出现,既可以给读者造成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这些简约或繁复的意象外表上的“美”与文章主题所渲染的文化“古”韵味在价值上是一致的,也正如此,构成了李智红散文诗性空间的延伸,文可读完,而意犹未尽。
(二)象征性意象。象征和意象都是通过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或观念,因此常常被结合在一起。但不能否认的是象征和意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都具有寓一般特殊、化抽象为具象的特征;而区别在意象更加着重“瞬间感受”的“呈现”且以“心象”为基础,而象征作为“托物寄兴”的一种诗学手段,更加依赖于修辞上的比喻或者“暗示”相对来说,意象概念的内涵较小,而象征的内涵则大;意象灵活流动,而象征则稳定牢固一些;意象是作者个人主观的多一些,而象征则更多约定俗成,如把女人直接比喻作花或者解语花,就是象征的约定俗成。
象征性在智红的散文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土酒一文中用土法酿制的烈酒来象征故乡亲人的“一种血性,一种德行,一种气质。看似柔弱如水,却有如剑刃般锋利”嫉恶如仇的阳刚和纯朴的善良。在我们的家园一文中,作者以乡土意义上的家园追问精神世界的家园,以守望和怀念家园的形象来象征恋母情结,进而思索家园与生命和精神的关联,在猛然省悟中托举出家园形象的神力。仔细阅读李智红的散文,家园、河流、树木、高原、土酒、燕子等等... -->>
三、李智红散文的诗性空间的营造
散文创作是最少约束,题材又最广泛的一种文学体裁,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看,散文题材的广泛和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将生活素材、人生体验和环境感受转化为富于艺术质感,即具理趣文采又有鲜活灵动艺术形象而韵味悠长的“美文”
从诗学建构理论来说,意象的营造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开拓诗性空间。因此,我把这个问题做为本文的第三个层面来说,在这一层面,试图通过对李智红散文的解读,发现其在散文意象营造方面的精心构筑。在我看来,在散文创作中重视意象,不但是散文形式上的一种革命,并且在审美张力和审美表意范式与审美形态学方面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前文已述,理论思路和参照点的不同,足以导致所发现的散文诗性的不同层面和特征。于是,我不想从总体上去解析散文意象。无需讳言,本文所采用的思路是一种狭义的、个人化和地方性的策略,也就是说我首先要充分注意到所谓散文意象并不是一个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完全一致的观念或者概念。散文评论界广泛存在的不同的声音已经表明散文意象自身的涵义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与其去强调散文意象统一的、完整的某种属性或特征,不如更加关注一个作者的作品自身与其他作者的作品之间的差异性、矛盾性。再说了,散文意象理论的争鸣在那些专门从事散文理论研究的教授学者和专家们那里,尚不能得到相互之间的共识,就更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了,还是把这个问题留给他们去继续争鸣,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埋头耕耘。
散文意象的建构是散文诗性的重要表现,但散文意象过去极少受到散文研究者的关注。由于种种原因,意象一词,被通常认为是诗歌的专利,这样一来,意象仿佛成为了散文的奢侈品,甚至有学者认为意象与散文根本无涉,事实上,这对散文来说是不公平的。意象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意义的重要构成元素,在我国古代散文中,早就有大量的意象存在,如庄子等。在现代的散文大家何其芳、余光中、余秋雨、贾平凹、汪曾祺等等的部分散文作品中,意象不仅丰富绵密而且组合建构意象的能力绝不亚于诗人。
现代意义上的意象内涵的体认,得益于二十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从意象的类型来看,有视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听觉意象、静态意象、动态意象等等,从其构成来分析,有单一意象、组合意象以及意象群之分。上述意象的分类主要是针对与一般的文学体裁而特别注重于诗歌,加之这些问题亦不是本文所探讨的范畴,故而,我将在二十世纪散文意象的发展流变基础之上,侧重于考察李智红散文诗性意象的类型及构成因素。
从诗歌与散文的意象比较总体上来说,诗歌的意象比较尖新和峻峭,跳跃幅度大,而散文的意象则侧重于细节和综合,其发展和推进的速度比较平缓和连贯;诗歌的意象多含蓄朦胧、缥缈参差,甚至可以有些玄妙;而散文的意象尽管也有隐喻、象征等之类,但却要比诗歌明确和浅显许多。根据散文意象概念内涵和散文审美特性,我以为李智红的散文通过意象的营造而开拓散文诗性的空间,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简约或繁复的意象。这是一种整齐划一的视觉意象,往往与节日庆典或者明丽欢快的环境结合在一起。这类意象主要表现在精致和装饰意味较浓方面,意蕴比较单纯浅显。也就是说,这类意象的构成是建立在简单的价值判断之上。我们通过李智红的散文古驿小镇来看,作者在这里首先用一种由近及远的逆时手法,以自己对花桥古镇的感性认识切入,带出史书的记载,并以民谣为证,交代古镇曾经的辉煌和重要,再以历史记载的翔实,明显意义上是对古镇的肃然起敬,暗喻的是对着文化的向往和生长于这种文化并且深受其熏陶的骄傲。写景状物的笔触,凸显了“我”与古镇之间的陌生“街子天”走在街市上祥和而知足的心态,与人头攒动、买卖兴隆的繁华相呼应,也与文章开头相衔接,最后落笔在对乡村气息的感受令人激动得如喝了“包谷老烧”一样让人心醉,暗喻出了高原民族酒神精神的阳刚和雄厚。在文章中“遗迹”、“山村”、“商道”、“旋律”、“韵味”、“在野”、“老榕树”、“鸟巢”、“生态环境”、“烟草味”、“汗臭味”、“腥膻味”、“散淡”、“乡野”、“包谷老烧”等意象都是美的、善的和欢乐的象征,这些词语先后在作品中串接起来,有的甚至是反复出现,既可以给读者造成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这些简约或繁复的意象外表上的“美”与文章主题所渲染的文化“古”韵味在价值上是一致的,也正如此,构成了李智红散文诗性空间的延伸,文可读完,而意犹未尽。
(二)象征性意象。象征和意象都是通过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或观念,因此常常被结合在一起。但不能否认的是象征和意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都具有寓一般特殊、化抽象为具象的特征;而区别在意象更加着重“瞬间感受”的“呈现”且以“心象”为基础,而象征作为“托物寄兴”的一种诗学手段,更加依赖于修辞上的比喻或者“暗示”相对来说,意象概念的内涵较小,而象征的内涵则大;意象灵活流动,而象征则稳定牢固一些;意象是作者个人主观的多一些,而象征则更多约定俗成,如把女人直接比喻作花或者解语花,就是象征的约定俗成。
象征性在智红的散文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土酒一文中用土法酿制的烈酒来象征故乡亲人的“一种血性,一种德行,一种气质。看似柔弱如水,却有如剑刃般锋利”嫉恶如仇的阳刚和纯朴的善良。在我们的家园一文中,作者以乡土意义上的家园追问精神世界的家园,以守望和怀念家园的形象来象征恋母情结,进而思索家园与生命和精神的关联,在猛然省悟中托举出家园形象的神力。仔细阅读李智红的散文,家园、河流、树木、高原、土酒、燕子等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