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小说网 www.yuanzun.cc,阿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上的收获有半尺或者一尺长了,到学校寄宿一个星期的荤菜解决了,再掺上半碗新鲜辣椒,家里还可以打一餐牙祭
摸鱼很辛苦,造化不好还会摸到水蛇。我是最不喜欢蛇的,看见它们我就绕道走。那回摸着一条比我的手腕还粗的大花蛇,我就不敢再去摸鱼了。于是,我就按照父亲的指导,用“竹豪”去放鱼。那样就轻松多了,安全多了。
“竹豪”是一种只有磨盘大小的竹器,竹蔑编织的,圆形的,底部内凹,厚不到四寸,面部留有饭碗大小入口的渔具。放“竹豪”很简单,只要选中水流较徐缓,深不超过膝盖的河滩——一般在水潭的潭口处,先把河底的沙石掏开如“竹豪”大小的一个窝,再把“竹豪”放进去,用沙石把“竹豪”遮盖住,留出入口,把诱鱼的药引放进竹豪内水流的上方,然后把“竹豪”入口用片石稍作掩饰,就可以了,人呆在河岸上,看鱼们成群结对地往“竹豪”里钻,那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估计鱼儿进去得差不多了,便悄无声息地扑过去,一把掩住“竹豪”口,将“竹豪“提将出来,听鱼们在里面噼里啪啦蹦跳得急切,便有满心的欢喜在胸怀里跳跃,一条一条地把鱼儿抓出来,放进鱼篓,这种收获的快乐无法言表。当然,放鱼最关键的是炒药引,那是要功夫的,火候过了,鱼们不来,火候不到,鱼们来了也不进“竹豪”弄不好,一天到晚,花了鸡蛋费了油,一条鱼儿都放不到手。炒药引的原料很简单:米饭、鸡蛋(青蛙)、菜油。
能够到小河里摸鱼、放鱼,我已经长大到十岁了。十岁的时候,小河几乎成了我和伙伴们的乐园。十二岁、十三岁之后,我和墟市上的伙伴们又可以在小河上“洗柴”了。
“洗柴”是一件很浪漫、很男子汉的事情。
星期六上午放学后,我们四五个同龄的伙伴,吃过午饭,背上柴刀就循着南山坳的那条山道进山了。在与七里村交界的小河岸山坡上,我们挑选着那些能够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树木和干柴,砍倒,斫成三五尺长的树筒,堆放在山坡沟谷旁。第二天一早,我们几个带上饼干、红薯干之类的干粮,又出发了,爬到山上,把树筒从山坡顺着山沟往小河边溜,树筒溜到河边,已经将近中午了,我们吃了干粮,脱下上衣,让年龄最小的人绕道带回家去,他便撕守在家门口的那个水潭的滩口上,拦柴上岸。我们剩下的四个人,一气把河边堆放着的树筒翻进河水中,然后,像赶鸭子似的,顺着河流往下赶。树筒被卡进了河中的大石缝里,挤成一个鸟巢,激起丈多高的白浪,我们攀沿过去,一根一根把它们拆下来,扔进急流中,就像攻打敌人的碉堡一样,英勇奋战着。树筒悠进了峭崖下的潭湾里,不肯转出来,我们扑进水潭,游进潭湾,把树筒一截一截推出来,往流水中送去,就像把怕死的逃兵送往前线。在小河的两岸,我们一边分派两个人,追赶着、推送着木柴们前进。急滩上,我们奔腾跳跃;深潭中,我们纵身入水。这是一场战争,是我们与小河的一场争夺柴火的战争。当然,不容置疑,也毫无悬念,这样的战争每次都是以我们的胜利结束的。虽然有一次我在攀越一块峭壁的时候,从一丈多高的石壁上滑进了小河最险恶的一段急滩,吓得对岸的伙伴惊呼“救命呀”我却在急流冲出三丈远处,捞住一条石缝,从急流中爬了出来,身上居然完好无损。于是我们又继续向前奔去
傍晚,在家门口的河滩上,与拦柴的那个伙伴会师,看见堆放在河岸上的几千斤柴火,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有无可言说的成就感,喜悦洋溢在我们的脸上,好几天都不能褪去。
能够“洗柴”了,我感觉我们开始长大了。是小河检阅了我们的成长。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与小河渐渐生分起来。先是我在十四岁那年,初中毕业,离开了故乡,从家门口的戏台拱门出去,循着往北的石阶山道,顺河而下,进了县城,又去了省城。小河也由没有名字,到叫做斜濑河,再叫做洣水河,最后叫做湘江,在长沙伴我度过了青春最美好的三年。
三年之后,我又回到了故乡,在墟市东头的乡办中学做了教员。孩提时候的那些摸鱼、放豪、洗柴的事情不再做了,却仍然与小河没有解缘。每天洗衣,每月拆洗蚊帐被单,都在小河里。夏天,傍晚时分,只要小河不涨洪水,我都要在墟东木桥下的水潭里游泳,健身。从水潭口往上逆着流水的方向浮游,向着潭尾急滩上喧嚣下来的急流——那把白浪翻腾插入水潭的“长剑”奋力搏击着,冲上去,被推下来,又往上冲,又被急流往下推着,如此反复,直到筋疲力尽。
农忙季节到了,学校放了暑假,我回到家里,每天和父母亲到稻田里收割早稻,抢插晚稻,一身臭汗,一身泥污,一身劳累。傍晚收工回来,泡进小河的水潭里,清爽凉快,满身的疲劳顿时消散了,满身的汗臭也付诸东流。回到家里,啤酒也可以多喝一杯,米饭也可以多吃一碗,书也可以多看一页——我是真正地长大了。
可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我又一次离开了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长住过,在他乡,我读书,我工作,我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小河真正远离了我了,不,是我真正远离了故乡的那条小河!
二十年后的清明节,我回到故乡,去给母亲上坟,从山上下来,到小河边去洗涮,看到满河滩乱石突兀,石角狰狞,河水萎缩得像一道小溪,河岸垃圾成山,原来的稻田因为缺水而荒废,野草萋萋我的心一阵绞痛
河水哪里去了?——原来被人在上游筑坝拦进了一条人工开凿的山洞,丢开我的老家,在下游三四里远的地方发电去了。啊,小河让少部分人发财致富了,却让故乡三十多户人家撕守着一滩乱石和荒草
我为我的故乡、为那条养我育我陪伴我长大的小河伤心!
子上的收获有半尺或者一尺长了,到学校寄宿一个星期的荤菜解决了,再掺上半碗新鲜辣椒,家里还可以打一餐牙祭
摸鱼很辛苦,造化不好还会摸到水蛇。我是最不喜欢蛇的,看见它们我就绕道走。那回摸着一条比我的手腕还粗的大花蛇,我就不敢再去摸鱼了。于是,我就按照父亲的指导,用“竹豪”去放鱼。那样就轻松多了,安全多了。
“竹豪”是一种只有磨盘大小的竹器,竹蔑编织的,圆形的,底部内凹,厚不到四寸,面部留有饭碗大小入口的渔具。放“竹豪”很简单,只要选中水流较徐缓,深不超过膝盖的河滩——一般在水潭的潭口处,先把河底的沙石掏开如“竹豪”大小的一个窝,再把“竹豪”放进去,用沙石把“竹豪”遮盖住,留出入口,把诱鱼的药引放进竹豪内水流的上方,然后把“竹豪”入口用片石稍作掩饰,就可以了,人呆在河岸上,看鱼们成群结对地往“竹豪”里钻,那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估计鱼儿进去得差不多了,便悄无声息地扑过去,一把掩住“竹豪”口,将“竹豪“提将出来,听鱼们在里面噼里啪啦蹦跳得急切,便有满心的欢喜在胸怀里跳跃,一条一条地把鱼儿抓出来,放进鱼篓,这种收获的快乐无法言表。当然,放鱼最关键的是炒药引,那是要功夫的,火候过了,鱼们不来,火候不到,鱼们来了也不进“竹豪”弄不好,一天到晚,花了鸡蛋费了油,一条鱼儿都放不到手。炒药引的原料很简单:米饭、鸡蛋(青蛙)、菜油。
能够到小河里摸鱼、放鱼,我已经长大到十岁了。十岁的时候,小河几乎成了我和伙伴们的乐园。十二岁、十三岁之后,我和墟市上的伙伴们又可以在小河上“洗柴”了。
“洗柴”是一件很浪漫、很男子汉的事情。
星期六上午放学后,我们四五个同龄的伙伴,吃过午饭,背上柴刀就循着南山坳的那条山道进山了。在与七里村交界的小河岸山坡上,我们挑选着那些能够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树木和干柴,砍倒,斫成三五尺长的树筒,堆放在山坡沟谷旁。第二天一早,我们几个带上饼干、红薯干之类的干粮,又出发了,爬到山上,把树筒从山坡顺着山沟往小河边溜,树筒溜到河边,已经将近中午了,我们吃了干粮,脱下上衣,让年龄最小的人绕道带回家去,他便撕守在家门口的那个水潭的滩口上,拦柴上岸。我们剩下的四个人,一气把河边堆放着的树筒翻进河水中,然后,像赶鸭子似的,顺着河流往下赶。树筒被卡进了河中的大石缝里,挤成一个鸟巢,激起丈多高的白浪,我们攀沿过去,一根一根把它们拆下来,扔进急流中,就像攻打敌人的碉堡一样,英勇奋战着。树筒悠进了峭崖下的潭湾里,不肯转出来,我们扑进水潭,游进潭湾,把树筒一截一截推出来,往流水中送去,就像把怕死的逃兵送往前线。在小河的两岸,我们一边分派两个人,追赶着、推送着木柴们前进。急滩上,我们奔腾跳跃;深潭中,我们纵身入水。这是一场战争,是我们与小河的一场争夺柴火的战争。当然,不容置疑,也毫无悬念,这样的战争每次都是以我们的胜利结束的。虽然有一次我在攀越一块峭壁的时候,从一丈多高的石壁上滑进了小河最险恶的一段急滩,吓得对岸的伙伴惊呼“救命呀”我却在急流冲出三丈远处,捞住一条石缝,从急流中爬了出来,身上居然完好无损。于是我们又继续向前奔去
傍晚,在家门口的河滩上,与拦柴的那个伙伴会师,看见堆放在河岸上的几千斤柴火,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有无可言说的成就感,喜悦洋溢在我们的脸上,好几天都不能褪去。
能够“洗柴”了,我感觉我们开始长大了。是小河检阅了我们的成长。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与小河渐渐生分起来。先是我在十四岁那年,初中毕业,离开了故乡,从家门口的戏台拱门出去,循着往北的石阶山道,顺河而下,进了县城,又去了省城。小河也由没有名字,到叫做斜濑河,再叫做洣水河,最后叫做湘江,在长沙伴我度过了青春最美好的三年。
三年之后,我又回到了故乡,在墟市东头的乡办中学做了教员。孩提时候的那些摸鱼、放豪、洗柴的事情不再做了,却仍然与小河没有解缘。每天洗衣,每月拆洗蚊帐被单,都在小河里。夏天,傍晚时分,只要小河不涨洪水,我都要在墟东木桥下的水潭里游泳,健身。从水潭口往上逆着流水的方向浮游,向着潭尾急滩上喧嚣下来的急流——那把白浪翻腾插入水潭的“长剑”奋力搏击着,冲上去,被推下来,又往上冲,又被急流往下推着,如此反复,直到筋疲力尽。
农忙季节到了,学校放了暑假,我回到家里,每天和父母亲到稻田里收割早稻,抢插晚稻,一身臭汗,一身泥污,一身劳累。傍晚收工回来,泡进小河的水潭里,清爽凉快,满身的疲劳顿时消散了,满身的汗臭也付诸东流。回到家里,啤酒也可以多喝一杯,米饭也可以多吃一碗,书也可以多看一页——我是真正地长大了。
可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我又一次离开了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长住过,在他乡,我读书,我工作,我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小河真正远离了我了,不,是我真正远离了故乡的那条小河!
二十年后的清明节,我回到故乡,去给母亲上坟,从山上下来,到小河边去洗涮,看到满河滩乱石突兀,石角狰狞,河水萎缩得像一道小溪,河岸垃圾成山,原来的稻田因为缺水而荒废,野草萋萋我的心一阵绞痛
河水哪里去了?——原来被人在上游筑坝拦进了一条人工开凿的山洞,丢开我的老家,在下游三四里远的地方发电去了。啊,小河让少部分人发财致富了,却让故乡三十多户人家撕守着一滩乱石和荒草
我为我的故乡、为那条养我育我陪伴我长大的小河伤心!